其他

WeChat ID zhihuribao Intro 知乎官方订阅号,每日精选全站独家热门内容,天天涨知识 题图:《生死停留》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为何这么难? 问题描述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一直是老公的签名,我和老公从大学就在一起,恋爱 6 年现在结婚两年。 虽然现在生活比原来好过一些,但是我发现原来那个充满上进心,对事热情,有志向的他慢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像是一个老人,就是那种机关老干似的,特别喜欢回忆过去。 因为他大学时期还蛮出风头的,小学就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完,大学时还推荐我看,现在对什么也不感兴趣了。 他以前是校队的,现在连世界杯也不怎么看,就是白天上网查查结果。 其实他对我还是不错,只是我觉得他没有以前快乐了。这让我想到我父亲,每天喝酒吹嘘过去如何如何,结果生活费都要从我这拿,不敢再想下去。 想到这我也会有些无奈,为什么一个有志青年会变得自甘平凡,真的是环境改变人吗? 知友:李飞扬(100+ 赞同) 根据后面同学的反馈,试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转变的解释 二、应对的方式 1. 转变的解释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讲到,集中营的囚徒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心理: (1)收容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惊恐 (2)适应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冷漠 (3)释放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释然) 我们身处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更大的牢笼? 我认为三阶段的模型也是适用于该问题,更确切的说是转变开始发生后,从意气风发的少年进入社会,开始面对各式各样压力和问题时, 首先会出现的是惊恐,其后不能适应的话,便会出现冷漠,同时把自己锁定在自己能够接受的无限回忆中,而那些一帆风顺,成绩斐然的人,则更像是混成牢头的类型,虽然这个比喻有失妥当。 而这个转变过程中,我还是需要提两点:习得性无助和归因风格。 习得性无助 最常见的两个范式就是,鲨鱼范式和电击狗的范式,该类实验能够说明,失败的恐惧是会习得的,最常出现的是在学习领域,如果一个学生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考好,不管他中间做了什么改变,那么他会对学习产生无助感,因为不管怎么都结果都是如此。 归因风格 指的是自身对某件事情的解释,每个人都会有自我保护意识。 当面对自身的成功或他人的失败时会倾向于将原因归结为自身稳定的因素,如聪明。 当面对他人的成功或自身的失败时会将原因归结为外在不稳定因素,如运气。 这样我们就能维持较好的自我效能感。 但是,事有例外,当重复性失败或者某次重大失败后,我们会开始怀疑,并将原因归结到自身稳定因素上。 例如,一个学生考试一次又一次考砸,每次都会被别人说不聪明,也许他会抵抗反驳一阵子,但久而久之他自己都会接受这是因为自己不聪明的缘故。 再来看题主的情况,他的心路历程大致也会是如此,刚开始的满怀激情,到后来的受挫,当然在受挫的过程中经历过挣扎再坚持的几次循环,而后转入第二阶段,开始把失败的原因归咎给自己,所谓的自认「就这样吧」,也就是现在的状况。 事实上经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原因也并不可能只有上述两点,而我思考认识有限,如果有其他方面,欢迎讨论。 2. 应对的方式 如果是在咨询中,我会采用的方式正如有知友所提及的「关注当下」,换个专有名词的话,就是关注此时此刻。 如果上面分析思考的方向没有出现严重偏差的话,他的真实问题并不是表面上所展现的那样,真实的情感应该会有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对失败的恐惧,及潜意识对自我的保护。 需要做的是从此时此刻让他自己能够认识到这些潜藏的情绪,当认识开始能够传达时,效果自然就会显现。 另外,还是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所最常引用的尼采的一句话「每一个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而从这句话出发,或许他并没有找到一个真正为什么而活的理由,至于如何寻找,弗兰克尔在书中给出了三个途径: (1)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 (2)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到某个人  (3)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抱歉的是我并没有看完,对上述内容仅是搬运而已,改天看完后再做补充。 知乎机构号:简单心理(300+ 赞同) 我来说点不同观点吧,可能略微偏题,见谅:)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某大 V 评论区这样一个回复: 很多人觉得自己活的太累,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他们太闲了,人是不能闲的,一闲就会想太多,就会感情泛滥。所谓矫情屁事多,空虚寂寞冷,都是因为懒散堕落闲。 我震惊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于「闲着」的恐惧和不接受已经严重到这个程度了。 我们把「不努力」等同于懒散堕落,一个所谓优秀品质的缺失,被当做了弱点和甚至原罪。 成年早期的人们,「努力奋斗」成了生活的全部。甚至人们还会用「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的鸡汤来激励自己。 人们好像从一生下来就被要求奔跑着,要努力。所有人都告诉你,人生就像在游泳啊!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会死! (停下来还可以飘着啊。) 被这种「努力」的鸡汤喂养着,现在我们的努力可能不是出于我要追求某个目标,而是纯粹的为了努力而努力,或者说,我们也许是努力成瘾了。 「努力成瘾」是什么? 无论一个人诉诸的形式是烟、酒、性、赌、药、毒,还是游戏、购物、看电影,甚至学习、工作,但凡这些行为的目的仅仅是把自己沉浸在里面,来改变或者规避某些情绪,并且频发到对生活本身造成损害,它就是强迫性成瘾行为。 但我们排斥药物滥用的人,却赞扬工作狂,只不过是因为后者是以被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努力。其实工作狂和瘾君子一样,都是病态。 「努力成瘾」就这样被人们病态地接受着。并且那些「不努力」的人,则不被社会容忍,甚至被自己厌恶。 「努力成瘾」表现在三个方面: 1. 总是觉得自己需要更努力 当别人说 Ta 很勤奋时,Ta 会反驳:这世界上比我勤奋的人还多呢。不努力怎么赶上别人。 成瘾者把「拼命」当做一个优秀的品质。「不努力就去死」这种偏执的口号也是大行其道。 但其实这些人努力得很痛苦,很耗竭,他们并不享受这个过程,甚至有时把工作、学习、努力当做惩罚自己的工具。比如,「今天又没背单词,趁睡觉前赶紧看两页吧,明天罚自己多背 100 个!」 2. 嫌弃不够努力的自己 总是试图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有用的」事情中。当感觉自己处于平稳、放松、懈怠,这些「非努力」状态的时候,就会产生恐惧,怕自己堕落。 比如,玩游戏、看剧、逛街、旅游……只要是对于达成目标没有直接作用事情,全部都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每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会有浓浓的负罪感,认为这些是「不应该」且「没用」的。 3. 任何失败都是因为不努力 成瘾者会忽视、不认可自己 / 别人以往的努力,就算事情失败的原因根本无法控制,成瘾者们也会一股脑地给自己或别人下一个「你不够努力!」的结论。 其实总是口口声声说「要努力」的人们,他们对自己的认同并不好。如果仔细追问,他们其实说不出为何要努力,所以干脆不管那么多,先努力再说! 就这样,三个方面环环相扣,形成了闭合且自洽的负性思维循环。 「努力成瘾」是怎么形成的? 1. 只有无限的努力才能获得夸奖 小的时候,就算我们考了班里前几名,父母和老师可能会出于「不让你骄傲」的立场教导你:「你这还没考到第一名呢,得继续努力啊!」 就算考了全校第一名还有全区第一全市第一全球第一等着你去努力。 似乎努力是没有尽头的。同时,也只有在我们一直「努力」的时候,才会得到夸赞。 这些反馈会让我们形成坚固的信念:只有在努力的时候,我才是被认可、欣赏的; 而「满足于现状、不努力」这种思想则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就一直否定自己的努力,并强迫自己不敢停下来。 2. 焦虑是驱动力 焦虑是使得「努力成瘾」可以一直稳定持续地存在的原因。我们越想强迫自己去全神贯注地工作、逼迫自己一天必须学 12 个小时,就越是因为内心的焦虑而做不到。达不到设定的目标,又再次引发焦虑。 我自己是一个焦虑水平蛮高的人,当初考研的时候就是设置一个 12 小时的倒计时,每天学够才能休息。 但当我努力学习了 3 小时之后,翻开手机发现还有 9 小时要学,真的是很焦虑和绝望的(突如其来的自我暴露)。 只追求让自己忙成一只陀螺的人们,往往都是因为焦虑生焦虑。 3. 自我厌恶 努力成瘾的人可能有很差的自我认同,和过度的「超我」。因为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的影响,Ta 无法接受一个「不勤奋」的自己。 「讨厌自己」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为了摆脱这种自我厌恶,Ta 宁愿去承受奋斗的痛苦,也不想体验羞愧感,至少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 当那个长乱发、缺门牙的三井寿哭着说 「教练,我想打篮球」时,他放下了之前痛苦的沉沦,选择了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那么你也可以放下那些努力的伪装,尝试去看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1. 认识到真正致郁的是什么 一个人在奋斗的时候,往往会陷入到看不见尽头的努力中,逐渐耗竭原有的动力,只剩下紧迫做事情的焦虑和放松之后的自我厌恶,二者交替进行。 所以人们需要意识到,有害的并不是「闲下来」本身,而是它所引发的孤独和自我厌恶,那才是真正致命的东西。 2. 越努力,越焦虑 有无数的人告诉你,要努力去改变自己,努力去变得更好更好更更好。但当你看不到这条「变得更好」的路的尽头的时候,焦虑和抑郁也常常随之而来。 但心理咨询师不会教导你,或者「纠正」你。心理咨询的作用是帮助来访者触及自己的认知盲点,拓宽认知能力,而不是教导 Ta 去改正。 心理咨询能帮我们看到自己的努力,探索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到底在追求的是某个目标,还是只是在漫无目的的「瞎忙着」。 也许只有当我们逐渐认识到这些之后,也许才能真正依据自己的本心,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努力」不能做到所有的事情,比如努力变清纯、变自由,努力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努力去练瑜伽,这些听起来就很荒唐可笑,因为一用力,这些东西就顿时不存在了。 我自己也是努力成瘾中的一员,前几天我被知乎上的朋友邀请回答一个问题,叫「为什么总有人不用费多大力气,便能得到许多人的喜爱?」 当时思考了很久,只回答出了几句话,想和大家分享: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知乎热门文章 这些事,小时候不明白,长大了才懂 你是从哪个细节发现老婆出轨的? 和性工作者谈恋爱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