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到了的知乎君 2018-05-28


图片:Yestone 邑石网正版图库


学过发展心理学的你,有哪些「教别人带孩子」的经历?


知友:一周二更(400+ 赞同,知乎编辑推荐)


在我学心理学到现在,我表姐家的孩子也在慢慢成长,经常会问我一些问题,我自己也会进行观察和分析,仅以我还有记忆的几个片段为例进行回答。


1、分离焦虑


表姐家的大儿子在十多个月大的时候非常「磨人」,害怕和陌生人接触,如果妈妈离开他,他就会哭个不停,这种哭闹是哄不好的,要持续到妈妈回来并给与一定的安抚才可以。而每次他一哭,表姐就会马上放弃离开的念头,一直陪在他身边。


那个时候我还在上高中,并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养小孩真累」。


后来在大学专业课上知道这就是分离焦虑症的表现,主要是与宝宝的认知能力有关。一般成人具有物体恒存的概念,但是宝宝却还没有发展出来,在他的认知里,物体离开久了就等于是完全消失,他必须感觉到物体或是人的存在,才能安心。


在宝宝 2 岁后症状会逐渐减轻,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尽量让宝宝感受到爸妈的爱,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大概两岁以后,宝宝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轻,借着探索环境的方式发展自我独立的能力,直到宝宝 3 岁时,开始和其他人互动,分离焦虑症的情形也就逐渐地消失了。


在这个过度期里,如果没有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怀与支持,就会造成负面的情绪发展,潜藏在孩子的个性中,也许会变得没有自信,或是没有勇气面对新的事物等。


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我会建议父母:


1)适当的协助: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知识性的教育,用渐进式的引导,协助他们认识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2)给宝宝立即的回应及安全感: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随时做出回应,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存在,没有消失。


3)在必要时坚定地离开:离开时要告诉宝宝「妈妈等一下就回来,宝宝要等等哦!」并且一面走一面跟他说话,坚定宝宝等待的决心。 


4)妈妈自己也要放松心情:婴幼儿会模仿好的行为,也会模仿不好的行为,因此如果爸爸妈妈常有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跟着仿效,例如:妈妈经常担心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种紧张的气氛,也容易反应在宝宝的身上,大人必须先调整自己的情绪。


千万不能:


1)威胁恐吓宝宝(例如:宝宝不听话时,威胁他说,会被魔鬼抓走,这类的话语会让幼儿的潜意识产生幻想,加深他内心的恐惧。)


2)强迫分离情形发生(例如:把宝宝交给奶奶管,自己外出,宝宝就会越来越焦虑。)


3)「贿赂」来转移注意力(有些父母亲无法忍受孩子因为分离而哭闹的状况,以贿赂的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但是糖果的诱惑并无法取代安全感的来源,也会造成孩子日后的依赖性更大。)


4)趁机溜走(有些妈妈趁着宝宝睡着时溜走,等他一醒来发现妈妈不见了,又开始哭,这反而增加宝宝的焦虑感,也等于传递给他一个讯息:「千万不能闭上眼睛,妈妈会消失不见哦!」宝宝随时担心妈妈离开,变得更紧迫盯人了。)


2、二孩家庭


表姐家去年生了二胎,是弟弟,哥哥(五岁)刚开始很开心,面对新到来的家庭成员觉得很神奇,但是,慢慢地,哥哥会开始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比如在妈妈哄弟弟睡觉的时候大喊大叫,比如经常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等等。


其实这种情况下,哥哥是在努力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并不是他多不懂事不听话,而是发现父母的关注力大部分都在弟弟身上之后,会想办法在父母面前表现,如果他发现某些行为可以让父母重新注意到他,就会一直重复这种行为,比如做一些父母不允许做的事。


所以对于二孩家庭,父母多给与头胎一些关注是很有必要的,不要总说「你是个哥哥,你要懂事」,因为除了哥哥之外,他还只是个五岁的孩子,要多和头胎表示出父母的爱意,让他明白父母依然爱他,这种爱不会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减少。这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以后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发展。


3、孩子不专心学习


表姐家的哥哥去年在上珠心算的辅导班,春节的时候还有作业,表姐一直在辅导孩子,但是她总说孩子不专心,不认真,磨磨蹭蹭。我在旁边看了一上午,发现,孩子不专心也是有原因的,表姐辅导功课的时候,手机没有离手,有时候还要去看看小儿子醒没醒,饿没饿,有时候还和大儿子聊点其他的,比如「中午想吃什么呀」。有的时候因为一些琐事还很焦虑。


妈妈不专心,孩子自然也不会专心,他会模仿妈妈的行为,分心、磨蹭都是他看到的,他也会学,所以才说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和姐姐沟通之后,第二天我去看着弟弟,姐姐没有拿着手机,专心给孩子辅导,他的效率马上就上来了,而且也没有不专心不认真,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更强。


4、你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正月初一在祖母家,晚上睡觉前,表姐家的哥哥关了灯在床上跳来跳去,不小心碰到了弟弟的头,弟弟哇一声就哭了,当时吓得全家人都慌了,赶紧开灯看看弟弟有没有被伤到眼睛什么的,弟弟一直大声哭,应该是受到惊吓了,哥哥也跑到角落蹲着,姐姐是平时看育儿的书比较多,所以没有说什么,但是姐夫就开始批评哥哥了“你咋这么不懂事,你弟弟要是哪碰坏了你不后悔一辈子,一点也不听话”。


我看着哥哥在角落里瞪着眼睛看过来,一点也不服气的样子。


确认弟弟没有伤到(用时一分钟不到,当然嚎啕大哭没有停止)。


我把哥哥领过来床上坐着,就说:「小姨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也不想伤到弟弟,看到弟弟哭,你也难受,也吓坏了吧。」


我说到这的时候,哥哥才开始掉眼泪。


表姐就和哥哥说:「爸爸不是因为更疼爱弟弟才说你的,爸爸也很爱你,而是弟弟现在太小,很容易受伤,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以后玩的时候要注意离弟弟远一点,你可以摸摸他,和他聊天,但是不能伤害到他。」


哥哥很快就表示理解,然后跟弟弟说了对不起,虽然我尝试让姐夫和哥哥道歉,但姐夫表示「我说不出口」,最终也没说,和哥哥一起玩了半天玩具。


5、你不把书桌收拾干净,我很生气


表姐家的哥哥每次写完作业就像打仗一样,桌面上的东西乱七八糟,表姐以前就会说「你桌子太乱了,我很生气」之类的,或者珠心算错的题目比较多,就会说「你写作业不认真,我很不开心」。


其实这种表达方式并不合理,你生气是因为孩子的表现和你的期望不一致,并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这样说只会让孩子怀疑自己本身的价值,你需要说的是「你桌子太乱了,妈妈有点生气,因为妈妈希望你的桌子是整洁的。」只有这样清晰的表达,才能让孩子知道你为什么生气,你想要他做什么,你对他的期望是什么。


大人有时候就是这样,以为自己表达的够清楚了,其实已经省略了很多字,而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父母并不是一个水平,所以他们并没有听懂你要表达什么,然后你就会继续抱怨「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感觉想学好发展心理学最好的方式真的是养个小孩,看着小孩成长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原来这个知识可以这么用」。


不过感觉反过来也成立,每个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逐渐成长,我表姐从最开始手足无措,到现在也慢慢地有些心得,她自己总在看一些和教育或者发展相关的书,而且还建了个「宝妈群」,大家每天分享育儿经验和好的文章(还有某宝母婴用品)之类的,我看表姐,就感觉到养育小孩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为人父母,实属不易。


希望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好好长大。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知乎热门文章

没有经历过痔疮手术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中年男士都在想什么?

一件衣服值不值得买?看完几个细节你就心中有数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