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君 2018-05-28


本周知乎热榜

(5.21 - 5.27)


「知乎热榜」汇集当下最热的「提问」和「文章」,你将在「热榜」页面看到知乎站内,以及社会中最热议的内容,快速便捷地找到热点话题的相关讨论。


「热榜」入口就在知乎 App 首页的「热榜」标签下,在这里,你可以看专业的人,聊热议的事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今日知乎热榜。



1


怎样跑步才能不损伤膝盖?


热榜曝光次数 3,901,629


知友:孙悦礼(5100+ 赞同,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博士)


作为常年坚持跑步的业余选手,我试过各种各样的跑步姿势和发力方法,也研究过跑鞋的特征,根据相关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原理,结合自己实践,我想从跑步姿势、跑鞋选择和肌肉拉伸强化三个方面分享一些干货。


一、跑步时候高抬腿和迈大步,不光扯着蛋,还容易伤到膝。


跑步尽量不要迈大步。跑步时身体应该略微前倾,这样正好每一脚的脚掌可以在身体重心正下方踩到地面,吸收来自地面的冲击。如果步子迈得过大,脚跟会先和地面接触,相对于足弓和脚掌,脚跟缓冲地面冲击的能力较弱,这些冲击还会顺着小腿向上传递到膝关节,很容易引起膝关节后侧肌腱韧带受伤。


另外,跑步尽量不要抬膝过高。当膝盖高高抬起时,小腿也会同时被提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不知不觉就容易迈步过大,跑步动作也会相应变得过大,身体重心起起伏伏,在每次接触地面时,膝盖受到的反冲力更大。


如果你是跑步新手,先不要太在乎配速,首先就需要避免这两个最不恰当的姿势。


那么,怎样的跑步姿势才是正确的呢?



在跑步时,身体略微前倾,膝盖应该始终处在比较低的位置,作单摆运动,除了前侧腿要避免抬膝过高、迈步过大以外,也需要注意身体后侧,微微弯曲抬起膝盖,让后侧脚后跟充分向上抬起。


当前侧腿的脚跟着地时,膝关节和脚踝其实还处在上半身重心前侧,此时就有许多额外的负担加在膝关节和脚踝上,时间久了就会感到脚踝两侧和膝关节后侧酸痛。而且因为关节和韧带缺少足够的弹性,对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脚跟很难做好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就会直接向上传递到膝盖。



为了保护好膝盖,在着地和支撑阶段,也需要让膝盖保持略微弯曲来缓冲。如果膝关节僵直的状态下着地,地面对膝盖带来的冲击是相当大的,也非常容易引起膝关节后侧损伤。


最后,跑步每次迈步的时候尽量摆平脚面。因为脚面过度的左右翻转倾斜,会在着地时让脚掌外侧先着地,而与此同时地面的反冲力也会让内侧脚踝会微微收紧。当没有摆平的脚面倾斜着地时,膝关节外侧会受到过多的地面反冲力,与此同时一侧脚踝承受了过多的体重,持续跑步容易疲劳甚至受伤。


二、怎么选一双合适的跑鞋?


1. 结构还是材料,跑鞋底的减震性能


如何让一双鞋有极致的缓震性,并且能适应人的运动习惯,这是众多跑鞋都在追求的目标。


从脚后跟落地(吸收震动)到过渡到前掌,再给予前掌向上的力,从而让跑步发挥更好又不伤膝关节,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各种各样的鞋底材料更新迭代。


在寻找/研发质量更轻、弹性更大的减震鞋底材料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物理减震科技。


打个比方,弹簧的结构是减震,但弹簧的材料是弹性并不好的钢铁;泡沫塑料是很好的减震材料,但立方体的原装形态并不是最佳减震结构。


减震结构最有名的就是气垫/气柱鞋底,通过气囊、气垫、气柱或拱形结构,利用物理结构和其中气体压强来实现「缓震 + 回弹」效果。



相比于高科技缓震材料,在视觉上这类鞋子更具有科技感,噱头十足,但作为跑步鞋,气垫的结构自重比较大,同时为了让气体产生足够大的压强,就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并不适合用来轻盈地奔跑。此外,气垫鞋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影响,漏气、降温都会使鞋底气垫结构失去性能,空留笨重累赘的物理结构。


因此,绝对不要穿气垫跑鞋跑步。


如今,单纯依靠物理结构起到缓震的跑鞋已经很少了,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研发并用于跑鞋底,足够轻盈、耐磨、又有弹性的材料是用于跑鞋底最完美的材质。


近年大热的 E-TPU 材料,就像泡沫塑料一样「爆」成一粒粒弹性颗粒,拼组成鞋底,就能实现缓震与弹性兼具的性能。这种 E-TPU 技术多家运动品牌都有掌握,有名的 boost 就是采用这个材质的鞋底。


另一种用得比较多的新型材料是 Gel 减震胶,这个材料相比于后期加工的 E-TPU,更强调吸收地面反冲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一般并不需要做整个鞋底,只需要强化鞋底两侧区域即可。



2. 前脚掌还是后脚跟?鞋底坡差的奥秘


先做一个小测试,在水泥地或者室内地板上,脱去鞋子,光着脚分别用脚掌着地和脚跟着地,用不同的配速各跑一段距离。


脚掌着地地跑和脚跟着地地跑,体会到差别乐吗?


除去鞋子的外在因素,重新审视赤足状态下身体的功能,这也是人类从远古时代进化到现在的最优选择。祖先捕猎求生的年代,可没有各种各样的跑鞋,哪个种群能存活下来,把基因传到当代,是自然优胜劣汰的选择。


事实证明,脚掌着地狩猎的祖先活到了现在成为了我们,而足跟着地的祖先可能因为不能长时间奔跑徒步狩猎或者躲避狩猎,最终消失于进化的洪流。


随着运动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舒适的跑鞋越来越多,过度的保护会让人产生依赖,并忘记了原来走路和跑步的习惯。


就像腰托的过度使用,会让人依赖腰托的支撑,而放弃对自身腰肌的加强,当脱下腰托后,腰部再也使不出力。


跑鞋之于跑步姿势的道理同样如此,锻炼小腿肌群可以让身体习惯脚掌着地的步态;


穿上脚跟处充分减震的鞋子,也可以在走路时肆无忌惮地用脚跟踩地面。


这种过度的保护,让人形成了依赖,然后慢慢影响了走路和跑步姿态和习惯,但是足部的解剖却尚未改变。


大部分人会把主观的感受和习惯当作常识,然而科学的事情往往事与愿违的。


回到跑鞋,足跟的厚度越小,可以反过来看成一种纠正跑步姿势的策略。因此就有了「跑鞋坡差」这个参数,「跑鞋坡差」指的是跑鞋的鞋跟厚度与鞋前掌厚度的差值。



越来越多的运动科学发现很可能,后掌着地(所以后跟需要很厚实的缓震)- 过渡到前掌 - 前掌发力这样的运动理念是有问题的,甚至是很多运动员受伤的罪魁祸首。


运动鞋可能最需要的只是在提供缓震和保护的同时,能尽可能让人以自然的姿态去活动,人体本身才是最好的缓震/回弹结构。


根据现代人脚跟着地的步态习惯,为了使鞋跟处具有更好的缓震性能,一般鞋跟处都比较厚。更厚的鞋跟,更舒适的脚跟着地缓震,使我们不知不觉更习惯于后脚跟着地的步行方式。


市面上有各种坡差的鞋子,当穿鞋时前脚掌和后脚跟感受到不同的地面反冲力组合时,不同坡差的跑鞋体验度是大不相同的——


坡差在 0-4mm 时,缓震能力差,但更适合前脚掌着地发力的短跑竞速跑鞋;

坡差在 4-8mm 时,缓震能力较差,可以用来学习并适应前脚掌着地的跑法;

坡差在 8-12mm 时,鞋跟开始加厚,比较适合初级跑者穿着跑 5 公里到 10 公里的中长距离;

坡差在 12mm 以上时,大多篮球鞋都是这样的鞋跟,不适合跑步。


根据以上坡差分类我们可以发现,坡差所反映的是脚跟减震舒适性和脚掌发力充分性之间的平衡。


考虑到鞋垫对脚跟处地面反冲力的吸收并非完全,因此正确的前脚掌发力方式是一个更主动更安全的矫正方式,也有研究证实了这个观点,当跑鞋坡差大约在 6mm 以下时,运动员感受到的膝关节不适感将会相对较小。


比较合理的是 Nike 的 Free 系列,每个型号后面的 3.0、4.0、5.0,数字代表了前后掌的坡差,数字越小越接近赤足的感受。


理论上来看,如果坡差为零,一点都不给脚跟缓冲「留后路」,这种「背水一战」的方式是不是可以逼着我们用最安全的前脚掌跑法跑全程呢?事实上,市面上那些五趾鞋就是采用这个原理进行设计的,但穿着这类跑鞋跑完一段距离后,小腿很容易感到酸痛,因为人类的正常生活和运动早已依赖鞋子对脚跟的缓冲了,生理学和运动学角度来看,仅靠脚掌发力的步行或跑步所需要的小腿肌群已经发生退化了。


因此,除了一双合适的跑鞋以外,对跑步姿势的主动调整,是同样重要的。


三、锻炼哪些肌群可以让跑步更稳健?


除了跑步时要注意姿势以外,平时多多加强下肢肌群,跑步后做好拉伸都非常重要。


跑步需要加强的,主要是大腿后侧肌群,尤其是臀部肌群,在长时间高强度跑步中特别重要,常见的锻炼方法主要有靠墙深蹲、肩桥练习等动作,具体动作如下——


1. 靠墙下蹲


背向墙站,双脚在离墙有 30 厘米的距离(大约大腿的长度);

慢慢向后靠,直到背靠着墙。然后慢慢地滑下去,坐下去,尽量让膝盖弯到 90°(尽力就好,不要太勉强,注意保护);

尽量让腰背部贴到墙上,通过压力获得足够的摩擦保持平衡,坚持 1 分钟;

然后大腿发力,顺着墙壁往上滑,逐渐站回;

做 8-12 次,一天里抽碎片时间分次做完



2. 肩桥


在地面躺平,弯曲膝盖,脚踝靠近臀部,两脚距离和肩同宽。

慢慢抬起骨盆,让大腿到上半身呈一直线,这个时候收紧腹部和臀部肌群。

然后缓慢地、有控制地放下身体回到开始的位置。

循环 8-10 次。



当这块肌群得到加强,跑步时它们会更好地控制住膝盖,减少多余的晃动来降低小腿的扭矩。


此外,每次跑步结束后,也可以采用这个动作进行至少 20 分钟的充分拉伸,拉伸可以放松伸展肌群,减少疲劳代谢产物蓄积。


3. 屈髋拉伸


一条腿向前迈出,两侧脚尖都朝前,保持后背和后侧腿部伸直。

慢慢弯曲前侧大腿,同时让后侧腿部上的臀肌发力往前推,直到感觉骨盆得到拉伸。保持 20 秒,换到另一侧。

重复 5 次。



4. 站姿大腿拉伸


身体站直,抓住一侧脚面向后拉伸。

保持两侧膝盖靠拢,维持 20 秒,换到另一边。

重复 5 次。另外一个手可以扶住支撑物来保持平衡。



总而言之,跑步时保护膝盖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样可以多跑几年,慢慢通过有氧运动让心肺功能得到提升。


保护膝盖的原理很容易,通过改善步长(每迈一步的距离)、降低抬膝高度和调整脚面着地位置,就可以有效降低小腿扭矩和地面的反冲力,在跑步中保护好膝盖。


如果每次跑完总会觉得膝关节隐隐不适,但找不到具体问题所在,可以在跑步机边上放一台摄像机,把自己跑步的动作拍下来,慢慢研究细节。


长按二维码查看另外 134 个回答




2


如何评价「四川小伙因查出艾滋

被辞退起诉公司」?


热榜曝光次数 2,504,220


知友:不说Mk2防伪版(800+ 赞同)


首先要说一句做得好。艾滋病人或者病毒携带者被歧视,可以说是目前社会的顽疾之一了。看看本问题下各种以「回避风险」为借口,支持隔离或者歧视的答案,就知道这个情形有多严重、大众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反智。


任何的隔离和歧视主张,都不会减小你被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只会减小你「被特定人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而当社会的隔离和歧视越严重,就会有越多的艾滋病人和病毒携带者选择隐瞒自己的病情,甚至回避体检和必要的治疗。


这些人病毒水平会变高、传染性会增强,而你根本无法知道他们是谁。每一次主张隔离和歧视都在增加他们的数量,让他们离你更近、危险性更大、而你对此更加一无所知。也许某一天,你就会变成他们之中的一员,不得不去感受那些原本你自己支持的东西。


主张平等对待艾滋病人,保护的并不仅仅是艾滋病人,更重要的是保护普通人。艾滋病人定时体检、按时服药,是完全可以把病毒水平降低到不可检测程度的。只有当艾滋病人都能得到这样的医疗时,才是真正安全的时刻。而只有平等对待艾滋病人,才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治疗,而不是自暴自弃。


主张保护艾滋病人的隐私,也不仅仅是因为隐私权多么高大上,而是因为社会大环境下的歧视仍然严重,公开病情就会导致病人受到各种不公平待遇,这些不公会削减他们的希望、践踏他们的人生、严重减弱他们的治疗意愿,甚至可能催生他们报复社会的念头。


究其根源,不过是在对社会大环境的不公和愚昧做出妥协而已——也许有一日,艾滋病人的病情可以不被作为重要隐私看待,但是我们目前的环境,还不配。


法院的调解,效力终归有限。虽然这个小伙已经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由于个人病情的泄露,能在这家公司工作多久仍是个未知数。解决艾滋病人的平等待遇问题任重而道远,但这也是除了治愈之外,唯一能在社会层面上切实减小艾滋病威胁的方式。


长按二维码查看另外 879 个回答




3


 突然发现自己变老是怎样一种体验?


热榜曝光次数 4,323,097


知乎机构号:KnowYourself(100+ 赞同,心理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生理变化


吃得和以前一样多,但是胖了。


女 35 岁 医疗行业职员


就在前一两年,我感觉到自己基础代谢变慢了,在保持同样的饮食和不运动的习惯的 前提下,自己莫名其妙地胖了很多。


这种发福的方式,和自己在年轻时候也非常不同。那时候的胖,整个人是饱满的、肉嘟嘟的,甚至还有点可爱,是所谓的「婴儿肥」。但相比之下,现在的胖表现为脸部的下垂、肚子上的赘肉。它毫无疑问是丑的。


看到法令纹的那一刻,我在镜子面前大哭起来。


女 28 岁 职员


我以前从来不用护肤品,每天用清水洗脸,别人都夸我皮肤好,从来不长痘。突然有一天,我照镜子时才发现,自己竟然有了法令纹。我立刻就在镜子前面大哭起来,上气不接下气。那个晚上,我一直在让朋友给我推荐抗老的护肤品。


当你一旦注意到,就会发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提醒你:你老了。比如,刚工作那几年,我是夜店小公主。公司规定要穿正装,我每天晚上都加班到 11 点多,总是在包里装一套自己的衣服,下班时在厕所换完衣服去夜店,第二天早上直接回公司洗脸刷牙换衣服上班,照样精神抖擞地工作。而现在,我开始熬不动夜,第二天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头痛、胸闷、喘不上气。


这几天,我也在考虑,是时候给自己买一份大病保险了。


记忆力下降了,但是品位好了呀。


快三十了感觉记忆力虽然下降,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变强,品味比以前更好,更勇于尝试,对新鲜事物多了很多好奇,我可以很明显感觉自己的青春是从 25 岁才开始的,以前真的太压抑了。现在感觉自己特别开心快乐特别喜欢现在,唯一不喜欢的就是这个年龄会被全世界催我结婚。


环境变化 & 别人的评价


进了一家创业公司,突然变成了全公司最老的人。


女 29 岁 创业者


我以前在传统行业,大家都是 70 后、80 后,我是 80 年代末出生的,总被他们当做小朋友、小妹妹。


开始创业后,公司的小朋友都是 90 后甚至 95 后,他们有时也会拿这个说笑,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突然就变成了全公司最老的人,顿时觉得微信 ID 还叫自己「宝宝」很是尴尬。


大家都劝我:不要再穿不符合自己年龄的衣服。


女 23 岁 学生


从小到大,我都喜欢萝莉风格的穿衣打扮,我的衣服、鞋子、房间都充满了粉色、蕾丝、荷叶边、小熊玩偶。


以前,我这样的打扮总是能得到周围人「可爱」的一致好评。但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劝我:你穿这样的衣服不合适了,要穿得更成熟一些。一个人在什么年纪,就应该是那个年纪该有的样子。


导购小姐说,这裙子趁现在不穿,以后还怎么穿呀。


未满 30,买衣服时,导购一个劲儿的说:这裙子,可不就得趁现在穿,以后还怎么穿呀!即便岁数大了,就不能打扮的粉嫩了吗?!


亲戚介绍的对象都是 30+ 的。


每次听到亲戚朋友给介绍的对象都 30+,才知道自己已经不小了,然而还没有把自由的年轻人应该做完的事情做完,就要开始承受家庭的责任,融入社会主流……与其说是恐惧,可能更多的是不甘心吧


开始与亲人离别。


女 27 岁 广告业职员


我感受到老,是因为父母开始老去,身边的亲人开始离开。以前的你觉得这些事情特别久远,但它们真的是一瞬间就发生了的事。


而且,你知道告别会越来越多,最后你只会孤身一人。


开始考虑从没想过的事


在谈一段感情时,我在考虑以前绝不会考虑的事


女 28 岁 公务员


以前的我认为,感情就是单纯而热烈的,只要自己喜欢一个人,有那种电光火石的感觉存在,就足以让我义无反顾地投入这段感情。


最近我又打算恋爱,我发现,自己开始思考很多以前绝不会被纳入思考范畴的维度,比如,这个人能不能和我长久地维系一段关系,能不能与我一起承担家庭的责任,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是不是和我匹配,等等。


失去了随心所欲的权利。


女 29 岁 职员


小的时候,遇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我会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偷偷亲她一口;本科的时候,我还会在大夏天戴着欧洲皇室那样的夸张毛毡帽去教室上课;前几年,我会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辞职,投身一个新的行业。


而发觉自己变老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正在变得越来越在意他人的眼光。我发现,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开始考虑「合不合适?尴不尴尬?害不害怕?」


他人的感受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却忘记了自己的感受。


女 40 岁 公司高管


变老这件事,我是在从公司一线员工做到管理层的过程中感受到的。


在一线做业务的时候,不管是几百万还是几千万的绩效,我都只需要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等到开始管几百个人的团队,成为公司的中高层,我渐渐变成了一个被夹在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中间的人。


我需要梳理规章制度,需要照顾到团队成员的感受,需要思考如何能够让团队运转的效率达到最大化,需要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抛弃「合不合理」而是「员工能不能接受」。我学着带更多的人,看着稚嫩的新人成长得独当一面,我对一个人在当下的容错率越来越高,对一个人的成长性更信任,变得更包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不断放弃自我,他人的感受变得越来越重要,我自己的感受却越来越不重要。在大多数时候,我的痛苦是无人可以诉说的,只能学会自己消化情绪,接受现实。


快乐的阈值提高了


花过的钱、谈过的前男友都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容易高兴。


女 28 岁 教育行业职员


年轻时很容易满足,喜欢的男生对你笑一下就能高兴好几天,获得一份实习工作、看到心仪的衣服打折,也会兴奋得不行。现在,钱花得越来越多,前男友也越来越多,能够感到满足的时刻却越来越少。


长按二维码查看另外 2,528 个回答




4


 如何评价 RNG 3:1 击败 KZ 

 夺得 MSI 世界冠军?


热榜曝光次数 21,062,807


知乎机构号:皇族电子竞技俱乐部(12000+ 赞同,知乎编辑推荐)


2018 MSI 冠军——RNG!


这个冠军来之不易,它不仅是选手们日复一日努力的结果,也是教练组以及背后帮助我们的各方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回报。



RNG 3:1 战胜了 KZ,这四局中我们打过顺风一路滚雪球滚到底,也打过逆风绝境翻盘。顺风时,推进抢资源,不给一点机会;逆风时,稳住心态,寻找突破口,不坐以待毙。整个 BO5 都打得积极主动而又稳健,打出了 RNG 的风采,打出了 LPL 的血性。




本届 MSI 小组赛中,我们获得了开门红,却也遭遇了连败的惨况,第二轮中我们连斩六连胜,以小组第一的身份晋级淘汰赛。半决赛 3:0 拿下 FNC,决赛 3:1 击败了被评为本届 MSI 夺冠热门的 KZ。


LCK 赛区在 BO5 的掌控力十足,此次在 BO5 中战胜了 KZ,证明了我们的实力,这个冠军我们值得,同时也鼓舞了LPL赛区的士气。


以 RNG 第一个世界赛冠军,告白六年坚守。巨龙已醒,RNG 永不止步,LPL 永不止步,一起朝着下一个目标前进,期待下一场金色的雨!



夺冠后,小狗捧着奖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Karsa 情不自禁,泪洒现场,小明也忍不住红了眼眶,欢庆结束后,香锅抱起奖杯就溜了。



我们将会秉承着电子竞技体育精神,相互理解、团结、公平竞争,酣畅淋漓地进行每一次战斗,也会将永不言弃的皇族精神贯彻到底,用每一次全力以赴成就传奇。


长按二维码查看另外 4,727 个回答




5


 阿里巴巴的「破冰」仪式 

 是否构成性骚扰?


热榜曝光次数 5,594,055


知友:TEDCJK(200+ 赞同,法律话题优秀回答者)


不构成。


性骚扰,或曰猥亵、侮辱妇女在目前的法律规定中只能由自然人主体实施,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企业法人,其内部的人事活动并不能构成「性骚扰」。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下,仅能对涉事的组织、参与员工进行举报和惩处,也就是说,性骚扰的主体只能是「人」,类似行为的惩处对象也只能是「人」。


上面一段话,并不是为阿里巴巴开脱,阿里巴巴显然是应该对本次事件负责的。


上面这段话的目的是实事求是地劝诫大家不要对目前我国职场维权的现状过于乐观,针对职场性骚扰行为,我国的立法上还存在相当的空白,针对企业文化所创造的恶劣女性工作环境,实际操作中很难追究企业责任。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承认问题,正是因为企业每每可以以涉事员工为「挡箭牌」,企业文化中对性骚扰的漠视乃至放纵才会愈演愈烈,如果大家希望真正解决企业文化、制度所鼓动的性骚扰行为,完善立法以落实企业责任才是关键。


在现有法规中,@王瑞恩 知友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四十条是准确的,即,目前针对职场性骚扰,我国已设立框架性规定,分别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四十条 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有权向单位和有关机关投诉。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十一条 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但是框架性规定仅仅是框架性规定,以上规范如何实施,无论是中央立法还是各地方立法,都未见具体措施。


@王瑞恩 知友引用的案例是目前劳动争议中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四十条最直接、常见的适用,但是该案例仅能说明「公司得以员工性骚扰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换言之,这些案例仅仅是重申了企业有权解雇「性骚扰」员工以维护用工环境,针对企业维护用工环境的义务、未能制止甚至在企业活动中刻意鼓动性骚扰的法律责任,依旧是无有涉及的。


同样进行案例检索。


通过无讼案例平台,键入关键词「性骚扰」,选择案由:劳动争议、人事争议,会跳出 163 篇判决书,其中大多是因雇员性骚扰其他员工被解雇引起的劳动争议,少部分是举报、抵抗性骚扰被报复性解雇引发的劳动争议,但即使是后者,也最多只有违法解雇的赔偿,对企业未能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性骚扰的法律责任,均未涉及。



唯一有一篇例外的,是广东省增城市人民法院 2015 年作出的 (2015) 穗增法民一初字第 94 号判决(严格说,这还不是无讼案例上的例外,无讼案例上只能找到该案的二审文书,二审文书对一审认定有所概括,如果要查询一审判决原文,还需通过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进行检索),但该例外与我们所希望的「追究企业法律责任」恰恰相反,判决在主文中明确指出:


对于原告诉称,被告的广州区域负责人徐某乙对原告施行了两次性骚扰的问题,不属于劳动争议纠纷的审理范围,本院不予审理。原告可直接向被告投诉或者另循途径解决。



可以说,对于用人单位的责任问题,案例检索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


目前的高票 @Shisoft 知友介绍了微软对职场性骚扰的零容忍态度,@王瑞恩 将答案的主要篇幅用于性骚扰的概念界定上,我猜想是因为他们相较于中国的司法实践更了解外国法,未能预料到中国的相关领域立法是如此「落后」。


顺便一提,在案例检索时,我查阅到了 2016 年 12 月被广泛报道的民生银行职场性骚扰事件,其中各家媒体的网络通稿上有一句熟悉的小结:


——民生银行作为性骚扰者的雇主,是否也负有责任?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其中的责任关系。


当时知乎也有类似问题,该问题的访问量是 7269183 人,关注者是 9549 人。



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没有进步。


以上。


长按二维码查看另外 749 个回答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知乎热榜」汇集当下最热的「提问」和「文章」,你将在「热榜」页面看到知乎站内,以及社会中最热议的内容,快速便捷地找到热点话题的相关讨论。


「热榜」入口就在知乎 App 首页的「热榜」标签下,在这里,你可以看专业的人,聊热议的事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今日知乎热榜。



知乎热门文章

能治愈你的,除了发工资和收红包,还有它……

男友从来不在朋友圈提到我,是不是不够喜欢我?

微信又升级了,这次的变化很不简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