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周知乎热榜 | 你手机里有哪些堪称神器的 App?

知乎日报 2019-11-05


本周知乎热榜

(10.29 - 11.4)


「知乎热榜」汇集了当下知乎上和网络中最热门的内容。戳小程序一键查看:


1


你手机里有哪些堪称神器的 App?


热榜曝光次数 9,079,586


知友:利兄(2500+ 赞同)


作为一个工具控,推荐几个堪称神器的 App,保证你喜欢。


1. 思维导图—幕布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写作神器,写文章非常便利。而且它还是一个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将文字一键生成思维导图,方便理清文章逻辑。


搭建好逻辑之后,直接往每一个小版块上添加内容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它还支持 PC 端和手机端的同步,既可以在手机上编辑,又可以在电脑上写作,非常便利。



2. 碎片化收集—方片收集


碎片化的时间,导致知识获取也越来越碎片化。


我们看到公众号的一句话,简书上的一篇文章,知乎上的一个回答,花瓣上的一张图片,TED 上的一个视频,觉得特别喜欢,我们就可以通过方片搜集,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方片收集还支持多平台同步,进而满足随时收集,检索,调用的需求。



3. 文档管理—扫描全能王


平常会有非常多的订单和合同,在合同来不及的情况下,都会先通过扫描件或者拍照确认的。


扫描全能王,将智能手机变成随身携带的扫描仪。方便快捷地记录管理您的各种文档,收据,报销单、笔记等。并通过智慧精准的图像裁剪和图像增强演算法,保证您扫描的内容清晰可读。



手机拍的文件照片总是带有桌子背景,或者拍的不好容易歪了。这样子发给别人,总感觉很不正式。所以我们需要智能裁剪一下啊,而扫描全能王就有这样的一个功能。



4. 时间管理——潮汐


潮汐这款 App 就是基于番茄工作法的,通过与白噪声的结合,来提高用户的专注程度。


不论你是上班族还是创业人士,我们每天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前行,焦躁与盲目不可避免的干扰我们的思绪。


而这款潮汐 App 在番茄钟的基础上,它提供了雨天、森林、钢琴、咖啡馆等多种白噪音,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持专注。



5. 演讲学习——TED


全球各行业的牛人纯正地道的 TED 英语演讲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很多想学好 PPT,我都会建议他们去看看 TED 演讲,因为看 TED 演讲不仅可以学习各行业的知识,学习演讲技巧。演讲者背后的 PPT,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6. 睡眠管理——蜗牛睡眠


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 App,特别适合喜欢熬夜晚睡的人,它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他可以感知并记录下你的睡眠过程,为你呈现可视化的睡眠报告,帮你更了解你的睡眠。


比如可以记录你的睡眠时长,是深度睡眠还有浅睡眠都可以测出来。最有趣的是,还可以记录梦话和鼾声,说了什么梦话,打了几次鼾都可以记录下来。记得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室友特爱说梦话,如果当时有这个 App,就可以给它记录下来。



7. 有趣导航——随便走 App


这是一款轻量级的「全息实景」导航应用,通过 AR 技术来感知周边生活。与普通的地图导航相比,它是实景,看起来更加清晰,特别适合那种看着地图不认路了的人。



它还可以标记附近的东西,无论是美食、酒店、公交、厕所、景点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找不到。



8. 小工具合集——一个木函


一个非常非常神奇的 App,大小只有 1M,但是功能却爆表。


这是一个小工具的合集,内置了超过 50 款工具。包括了:翻译,自定义斗图,以图搜图(图片识别),拼图、二维码生成,文字处理功能,带壳截屏等。



比如带壳截屏。



可以详细看一下,功能是不是非常丰富。


9. 简约浏览器——夸克


这是一款颜值很高的轻量级浏览器,极致简约的设计,用户体验极佳。


而且可以过滤广告,页面干净清爽。使用的是全新 U4 内核,什么叫 U4 内核我不清楚,但是搜索速度真的非常快。



底部的工具栏中加入了好用的轻站点。如果有些网站是你常用的,家可以添加为标签,放在首页。



10. 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国家地理杂志,大家应该知道,那是每一个摄影师都想上的杂志。


在大多数读者眼中,国家地理杂志意味着权威、科学性、准官方,它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而不仅仅是一本杂志。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国家地理》推出【国家地理-每日精选】 App,每日精选求全各地的优质图片,在精美的视觉中,进行科普。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795 个回答:


2


 午觉是好习惯还是陋习?


热榜曝光次数 2,449,134


知乎机构号:丁香医生(8500+ 赞同,医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这得看你是怎么睡的。


比如说,你睡到了啥火候。


睡觉这事跟炒菜一样,讲究火候。


如果你睡了 10~20 分钟,这个火候恰到好处,能提高效率,比如注意力更集中、反应变快、思维更清晰等等。


这种效能的增强通常能维持 3 个小时,甚至到十几个小时以上。


因为短暂的小睡能帮助大脑功能的恢复,让大脑在一上午的工作之后「重启一下」。


但如果睡了很久,比如超过 1 个小时,身体已经进入了完全睡眠的状态。


这时候如果要工作或者要上课,不得不醒来……就会:


「好累,眼睛睁不开,还想睡,不想动,脑子发蒙……」


这是为啥呢?


来,想象一下:


你和你女朋友正在做不可描述的事。


铺垫了半天,终于要步入正题了!干柴烈火了!!小宇宙就要爆发了!!!


突然!你老妈直接推门进来了,你不得不来个急刹车……


是什么感觉?


总的来说,午睡太久,就会: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也称为「睡眠惰性」


也就是睡醒后睡眼惺忪、意识模糊、不能立刻行动,而且在几分钟或长达数小时的时间内仍很明显。


当然了,如果你不管怎么睡、睡多久,都没有什么不舒服:



再比如,你睡觉采用的是什么体*位(划掉)——什么姿势,也至关重要。


回想一下,你曾经困的直接趴下睡着的经历,是不是直接趴桌子上,头枕着手臂就睡?


结果醒来手麻、脚麻、脸麻,还流了一堆口水,眼也快睡瞎了……


只是因为你的姿势太销魂。


这样的姿势,会压迫眼球、影响呼吸,对颈椎、眼睛、呼吸道都不好……时间久了,还可能造成局部神经麻痹。


所以,正确的午睡应该参考下面几条


  • 有条件的话,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或躺椅上睡,或者买个折叠床放公司也是极好的。


  • 没有这些条件的话,直接闭上眼睛,坐在椅子上眯一会儿,想要睡得更舒服,还可以加个 U 型枕和眼罩。


  • 如果你一定要趴着睡,也不是不可以,垫个软一点儿的小枕头,同时解放你的胳膊和脸。


当然,如果你要是非要让我来评评判一下,午睡这件事本身到底对健康好不好。


我只能说开心就好。


因为睡不睡午觉这个事本身,取决于个人习惯,对健康没有太大影响。


有的人一天睡够 6 个小时就精神饱满了,有的人睡到 9 个小时都不够,而老年人和婴幼儿,因为特殊的睡眠习惯,睡午觉的时候也比较多。


所以,如果你本来就希望通过午休来让大脑放松,那就睡。


如果你没有午睡的习惯,倒不如听听歌,看看我的回答咯~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369 个回答:


3


为什么在本世纪初时

上微机课时要带鞋套?


热榜曝光次数 980,710


知友:lanceloli(400+ 赞同)


既然提到地板了就说一下,机房铺设的是防静电地板,常见抬高的是活动地板,与直铺地板相区分。穿鞋套更多的是为了配合这种地板的耐磨及防尘等需求。


除了学校,很多职能部门和社会基础部门都会有机房。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机房的重要程度和信息价值分为 ABC 三级,A 级最重要。为了保证相关设备稳定运行,机房对于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日照、震动、电磁场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


学校属于公建,其中的计算机教室按照标准也可以划归到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即便是属于重要性最低的 C 类,也有一定防静电需求。


相对的网吧在性质上属于娱乐场所,一堆更重要的消防规范都遵守不及,机房规范就更排不上号了,毕竟歇菜几台网吧机也就是老板的损失,不会造成啥社会影响。自家装修就更自由了,现在也没谁会为了一台电脑大费周章。


知友:禁与千寻(100+ 赞同)


第一,电脑属于高科技设备,而这种电子设备一般最怕静电,那时候的科技也不发达。所以微机房需要考虑除尘除静电,不光穿鞋套,还有特制的地板,底下走线。


现在很多电子设备依然需要做这些处理,例如服务器机房也是有专门的地板,处理服务器也要做防静电处理。等等。


第二,那时候的微机是高科技设备,很精贵,一旦因为灰尘静电导致微机损坏很心疼的。


那个时候副校长能有一台电脑都算不错了,虽然拿来也只能玩玩纸牌,扫雷。


第三,现在科技发达了,防静电防尘技术都很高了,同时微机也就是电脑已经很便宜了,坏了换一台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同时电脑已经成为家电了。


事实上,很多人家里干净的地板可以舔,然而电脑主机拆开,全是灰。


说到底就是,那时候电脑精贵,所以要小心。现在便宜了随便用。我记得那时候关机还有顺序。妈的现在随意随意。


怀念第一次摸鼠标,上网的日子。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94 个回答回答:


4


 如何看待官方发布通报 

「女童在高铁上疑被猥亵」一事 

 称男子与女童系父女关系 

「不构成」猥亵?


热榜曝光次数 2,126,565


知友:Cecilia(4800+ 赞同,儿童教育话题优秀回答者)


强烈呼吁建立将妇女儿童保护法落到实处!


题主没有放微博截图,我先来补充一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对于「是否构成猥亵」,行文逻辑居然是:因为确系父女关系 → 所以不构成猥亵违法。


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的调查统计,2013—2016 年发生的性侵案件中,熟人作案高达 87.87%。


这些性侵孩子的熟人,可能是邻居、亲属、老师,甚至就是家庭成员!


2018 年 10 月 28 日,都市快报接到网友爆料,在当日 G1402 高铁上,一名 30 多岁的黑衣男子,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用手伸进女孩的下身和背部,还撩起女孩的衣服,不断抚摸、亲吻她的背部、脸部、颈部,但小女孩一直都很抗拒,试图挣脱


此时,两边还坐着一个 30 多岁的女子和一位老人,小女孩叫她们妈妈和外婆,但二人一直在玩手机,毫无反应。


因为马上要下车,网友暂停了拍摄,但随后男子竟然还将手伸进小女孩裤子里,女孩一直在叫:「爸爸,我疼,你不要又摸我屁股了……」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公布的网友爆料


这件事有 4 点,令人细思极恐:


  • 小女孩全程非常抗拒,但黑衣男子一直在实施猥亵,包括:强制的抚摸、亲吻,甚至撩起她的上衣,将手伸进她的下身(裤子里)


  • 小女孩向旁边的妈妈和外婆求助,但两人毫无反应


  • 黑衣男子在公众场合尚且如此,在家里呢、在妈妈和外婆都不在场的时候呢?


  • 男人已经多次实施此类行为了。注意,小女孩呼叫的内容是:「爸爸,我疼,你不要 又 摸我屁股了……」


我曾作客过知乎「防范儿童性侵」圆桌,也写过很多如何防范儿童性侵的文章,其中一条是国内外防范性侵的机构和专家都反复强调的:


「不论发生什么,不要怕,记得告诉爸爸/妈妈!」


但熟人,尤其是父亲直接对孩子实施猥亵的可怕之处在于:


  • 孩子是无法求助的。因为实施猥亵的人,原本是她应该去求助的人。


  • 当她转而求助妈妈和外婆时,两人却都在玩手机,对她的求助置之不理。


小女孩要是会表达,她当时的心情大概是四个字:「如坠冰窖」


这不由让我们开始反思整个社会的性教育。


很多成人对儿童性教育「避之唯恐不及」,恐怕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没有受到良好的、健全的性教育。


黑衣男子知道他在实施猥亵吗?


  • 如果他不知道,显然应该有人教教他「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的古训;


  • 如果他知道,还这样做……我不敢往下想。


妈妈和外婆知道黑衣男子在实施猥亵吗?


  • 如果她们不知道,应该重新接受性教育;


  • 如果她们知道,但是不作为,是因为以前自己也曾遭遇过这样的经历,还是不管怎么做都没有办法阻止黑衣男子的行为……我也不敢往下想。


熟人作案难道就不是作案吗?熟人违法就不是违法吗?


因为是熟人就从轻处理的案例,此前也有发生,比如引发广泛关注的:


2017 年 8 月,网友曝光,在南京南站,一男生将手伸进未成年女孩的衣服内进行猥亵。


8 月 15 日,警察以涉嫌「猥亵儿童罪」将该男生逮捕,据警方通报,女孩系涉案男生家里收养的女儿。


之后,此事交由当地妇联处理,再无下文。


这起新闻中,也是熟人作案。


但正因为对自己实施侵害的是熟人,是家庭成员,甚至是父母,被侵害的孩子才会更有心理阴影,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在有的案例中,甚至会导致孩子自暴自弃,乃至自杀。


「本该保护我的爸爸,为什么 又 要摸我屁股?」


「本该保护我的妈妈和外婆,为什么置之不理?」


「我疼。」


美国青少年儿童精神协会在官网明确指出:


「对儿童实施性侵的人,可能是父母、继父母、兄弟姐妹或者其他亲戚。」


这种家庭内部的性侵发生时,相较于其他性侵,孩子还在精神上害怕来自其他家庭成员的愤怒或嫉妒(例如妈妈可能嫉妒/延误她抢走了丈夫对自己的爱)。


同时,孩子还会非常担心,一旦对其他家庭成员实话实说,可能会毁掉整个家庭。


熟人实施性侵,其实更可怕!


儿童性侵,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2018 年 1 月 2 日,央视开播的《呵护明天》系列剧集中提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数据显示,2013-2016 四年间,全国共审理性侵儿童案 10782 起。


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有 7 个孩子受到伤害。


根据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估算,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在 7:1——即发生 7 起案件,仅有 1 起进入司法程序。


根据这一估算比例,将最高法院公布的数据乘以 7,那么:在国内,平均每天约有 50 名儿童遭受性侵。


2017 年 9 月 15 日举行的 2017 年儿童权利保护论坛上,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真爱项目负责人李梓琨称,调查结果显示:


国内约 10% 儿童曾遭性侵,其中插入式的性侵发生的概率约为 1%。


数据是冰冷的,但现实比数据还要残酷。


我很担心,这起事件中的小女孩将何去何从。


自己的父亲,在公开场合,掀起自己的衣服,将手伸入自己的裤子里,让自己很疼。


呼救过了,妈妈和外婆无动于衷。


警察叔叔也来过了,发现让自己疼、不舒服、抗拒的人,确实是自己亲生父亲,于是他们来了,又走了。


接下来,在这个家庭里,爸爸、妈妈、外婆,会如何对待她?


我很担心,但仅仅担心,又有什么用呢?


「系父女关系,不构成猥亵违法。」


「感谢广大网友对社会治安的关心。」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663 个回答:


5


 重庆公交车坠河事件中 

 从开始指责「女司机逆行」

 到警方称实际为公交司机不当驾驶

 这一过程反映了哪些问题?


热榜曝光次数 283,323


知乎机构号:简单心理(100+ 赞同,心理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小编记得以前看过一期《奇葩说》,辩题讲的是:被冤枉和误会的时候要不要澄清?小编印象最深的是黄执中说的那种「被冤枉的感受」:




我至今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被认为偷了同桌的笔,几个星期后才有人发现是冤枉了人。


但当时,班主任点着这个同学的脑门骂他「小偷」、「贼」。他百口莫辩,一边哭一边浑身发抖。


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十多年后那个同学再跟我说起这件事时,依旧很愤怒,他说:「我这辈子,最讨厌被人冤枉了。」


和故事里的这位同学一样,公交车坠河事件中的「女司机」莫名其妙就背了口黑锅,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替罪羊」了。今天,小编想简单谈谈「女司机」究竟是如何「背黑锅」的。


一、「背锅侠」是怎么形成的


1. 什么是「丢黑锅」?


「丢黑锅」,指的是当产生负面结果时,个体或群体对另一个体或群体做出不公正的指责甚至惩罚,而事情的真相则被忽视或蓄意掩盖。「丢黑锅」有以下四种形式:


  • 个体把锅丢给另一个体


这一形式的丢锅,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或帮助他人逃避责任。


例如,大家组队打游戏,A 犯了错,为了不被指责,而说是 B 手滑;或者,A 知道是 C 犯了错,但为了不让 C 被踢出队,而说是 B 手滑。


丢锅也可能是为了让自己尽快从事件中抽身。还是组队打游戏的例子,输了一局,不知道谁坑了全团,团长质问 A;A 为了免于被质问,而说是 B 划水。


  • 个体把锅丢给某一群体


这一形式的丢锅,是指个体认为问题是某一群体造成的,即使实际上并不是。


日常生活中,许多偏见和歧视都是这样的丢锅:看到车子停歪了,认为驾驶员一定是女司机;发现东西丢了,就说是外地人拿的,等等。


  • 群体把锅丢给某一个体


这一形式的丢锅,是指一群人认为问题是某个人造成的,并孤立对方。


例如,在学校里,老师抽屉里被放了青蛙,问是哪个同学做的,没人承认的话就集体罚站罚抄写。


这时,全班同学都指是 A 做的,无论真相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A 就成了集体的「替罪羊」。


  • 群体把锅丢给另一群体


这一形式的丢锅,是指一个群体共同经受了某一问题,然后指责是另一个群体造成了这个问题。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见,例如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对于犹太人的迫害。


丢锅有诸多形式,但背锅的一方产生的心理创伤是一致的:他们往往会陷入愤怒、悲伤、失望、委屈等负面情绪,在家庭、社交或亲密关系中感到失控、孤独、被抛弃、被欺负、被背叛。情况严重的话,替罪羊们会在很长时间之内,遭受心理创伤的折磨。


创伤修复专家 Sharie Stines 博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丢锅的人和替罪羊,是掌控与被掌控、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


2. 丢锅的本质是什么?


Zachary Rothschild 等学者提出,丢锅这一行为背后的动机,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保持道德价值感,及保持个人控制感。


  • 保持道德价值感


防御投射:人格心理学家 Gordon Allport 认为,丢锅是诸多防御投射中的一种。


防御投射,指的是我们自己内心对某种冲动或想法感到恐惧,为了缓解这种恐惧,而认为是其他人有这样的冲动或想法。这一心理过程往往发生在我们的无意识里,所以难以被我们察觉。


在「丢锅」的过程中,个体或群体寻求将自己内心的自卑、罪责感或自我憎恨投射到另一个体或其他群体身上,认为别人才是不道德的、罪恶的,并通过孤立、排挤或其他方式惩罚「替罪羊」,来保证自己仍然是有道德的。


逃避罪恶感:也有更近期的一些的研究指出,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对某些事情的负面结果有一定责任,也意识到内心的罪恶感时,将指向他们自己的指责转嫁到他人或其他群体身上,只是人们用来减少罪恶感的一种策略。


有趣的是,即使丢锅的人知道,不会有人发现自己做错了事,自己也不必真的付出什么代价,他们依然会选择将锅丢给别人,以逃避自己良心的谴责。


  • 保持个人控制感


人们希望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有一定的掌控力。这可以说是我们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


而当发生不好的事件时,我们个人的控制感就会受到威胁。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事件的原因往往是未知的,或是出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这个时候,将责任丢到某个替罪羊的身上,就可以重塑我们的掌控感。


相比事实的真相,替罪羊是一个已知的、可控性高的、可以被了解的存在。


而相比起没人背锅的情况,丢锅给他人之后,我们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又恢复到事情发生之前那种有序、稳定而可控的「安全状态」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即使不是自己犯了错,也喜欢丢锅给他人。


二、那么,为什么「女司机」要背锅?


1. 什么是刻板印象?


从社会心理学解读分析,我们对一个团体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并倾向于根据所认定的刻板印象对人进行分类,而无视每一个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个体差异。


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么做,这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因为它符合「最省力原则」。


人要处理的信息太多,如何迅速给对象进行分类来记忆,是我们不自觉的反应。这是一种聪明的认知管理


如果刻板印象背后的经验足够丰富,它能给我们简化复杂问题带来便利。但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因为受刻板印象的蒙蔽而无视一群人的个体差异,这种刻板印象就具有潜在的危害:


带着保温杯来上班,被嘲笑「油腻中年」


穿了好看的裙子,被男性骚扰:「一看就不是正经女孩子」


夏天打伞,被嘲笑「你一个男孩子,怎么好意思」


……


2. 性别刻板印象对女性有什么影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女孩子数学本来就不好


女孩子学什么理综,还是学文科吧,简单也好找工作


编程、土木这些都不适合女孩子


男孩子后劲儿大,基础不差最后立马就追上去了,女孩就不行了


……


可能每一个女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听过上述类似的言论,对这些贴在女性身上的刻板印象一点都不陌生。这些刻板印象对女性成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为可靠的道路。


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经被耗尽。


——《第二性》


Steven Spencer 对同样精于数学的男生和女生的研究结果发现,当被告知存在性别差异时,女性的表现更差;而如果被告知不存在性别差异时,女性的表现和男性一样好。


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某种环境里,会担忧或焦虑自己的行为。而这种焦虑将会影响人们的表现,使人们的表现变差,从而验证那些对于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负面刻板印象。


心理学家 Steele 把这种现象叫做刻板印象威胁,并用「悬浮在空气中的威胁」来形容这种现象。


从最初的相关研究发表以后,刻板印象威胁的研究就层出不穷。国内外的研究者们都表示这种效应非常普遍,不论是实验室还是现实生活,学校还是职场都有体现,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非常强烈。


这种威胁已经内化到了女性的自我认同当中。举一丢丢在实验室发现的因为刻板印象威胁,女性表现下降的例子:


男女同校情境下,女性的数学测验表现差于全女子学校情境;


女性通过电脑参加下棋比赛,被告知自己的对手是男性;


女性参与工程测验之前,与有性别歧视的男性接触过;


女性参与谈判任务,而任务的成功被认为与男性特质有关;


女性在开车前被告知侮辱女性形象的「女司机」言论(这甚至会导致女性在模拟驾驶任务中撞倒乱穿马路的行人);


……


小编还想起了另一件事:之前合肥某商场停车场设置了多个女性专属停车位,车位被涂成粉色,并且比普通车位要宽敞些。


即便是出于善意的出发点,但当我作为一名老司机,看到停车场中一个突兀的、又粉又宽的地方写着「女性停车位」时,还是会感到那么一点不妥和不舒服。


很多「为你好」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温吞的、微小的歧视。就像当我把车停在女性停车位,享受它带来的便利时,同时也就承认了:女性在驾驶技术上是普遍不如男性的。


无数类似于女司机这样的歧视和争论,都被归结于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人和人之间确实有差异,差异源于性格、能力、经历等等等等,而不仅仅在于性别。


很多看似对女性的「特殊优待」,也许就隐藏着这些温吞的歧视。


三、当我们谈论女人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简单心理曾经请来 8 位不同年龄的女性。她们中有喜欢蓝色却一直被教导「女孩儿要穿粉色」的 5 岁小女孩;有被认为时时刻刻幻想浪漫的玛丽苏女主;有近几年一直被逼婚,但其实刚和女友庆祝完交往一周年的女生;也有年近 80,这一生听够了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决定站出来和大家说几句的老奶奶。


每个女生都有一些相同点,我们都承认,这些相同点让我们构成了名为「女性」的群体。


但每个人身上那些独特的、闪闪发光的不同点,那些我们区别于他人的地方却常常被忽略了。那些刻板印象和标签背后真实的我们,没有被看见和了解。


我们不是能被任何一句话,一个标签概括的,每个人都是。


我想,她们在传达的也许是一个相同的观念:不需要别人告诉我,我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期待的,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了解和被尊重。 我是个女人,但更重要的是,我是我自己。


最后想用奶奶的话作为这篇的结语:




请看到真实的我们,而不是刻板印象里的女人。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142 个回答:



「知乎热榜」汇集了当下知乎上和网络中最热门的内容。戳小程序一键查看:



iG 夺冠,为什么会在朋友圈刷屏?

重庆公交坠江原因公布:错过下车站,葬送十几条人命

5 岁孩子的「逆天简历」背后,是中国家长的集体焦虑

5 秒做完 9 小时的工作 | 那些相见恨晚的快捷键

金庸先生再见,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知友人气榜」抽大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