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你天天想买买买时,其实已经上了消费主义的当

知乎日报 2020-08-18


题图:《一个购物狂的自白》


作为丝丝入「抠」的新一代理智青年,你是不是秉承着「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消费原则,却不知怎么的就陷入了「贪小满减买一堆」的迷惑状况?


当你终于发现商家其实在用各种花里胡哨的套路引诱你「买它买它」时,却依旧义无反顾地按下了那个明亮又显眼的「结算」按钮,并在心里喊着「值了值了」。


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买对了」,也许从一开始便都是错的。


所以,下单前,你需要先注意这 3 个商家惯用伎俩:


1. 过分强调商品附加功能,让你忽视商品原生主要功能;
2. 将商品符号化,延伸为身份地位甚至能力的象征;
3. 鼓吹商品的万能。



本文内容来自:

知友:王纯迅

知友:远古邪恶小人物

知友:Riesling



01  为什么我们如此热衷于消费?



一个人的消费心理就像一条曲线,有波峰波谷。


电商公司也会提前大半年都就安排好全年的促销节奏,踏着一个个节点按时地掏空人们的钱包,歇一歇,等钱包满一点,再好好下手。 


消费心理曲线:「发生消费——内心短暂满足——满足感淡去感到空虚(和贫穷)——欲望因刺激再次产生——二次消费——短暂满足……」


消费在当下成为了一种人格化的代言。


你可以有无穷多的消费选择,但最终外部世界对你最简单直接的定义来自——你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品。


也就是说,消费品是消费主义时代里,当代人寻找身份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重要道具。


「戴森」、「SK-II」、「Gucci」、「优衣库」、「苹果」,每一个消费品牌背后都有着非常强烈的用户身份象征,隐射着消费者人格的不同向度。 


消费缓解了我们的身份焦虑和不安感,每一次消费都带来一次人格上的高潮,我们获得了短暂的「自由」假象,成为了消费品所代表的那个「理想」人格。 


  • 22 岁的女生买下人生第一只 SK-II,汤唯朝她绽放独立而自信的笑容,告诉她,你素颜也会这么美。 


  • 27 岁的小夫妻双 11 刚抢到戴森 V8,这让他们多了安利朋友们的谈资,也顺带可以暗示一波有房有猫的身份。


  • 33 岁的女领导一边买下了全家份的优衣库准备迎接秋冬换季,一边海淘了 LV 的老花包,这是她对自己努力持家的证明,也是在职场面对一茬茬新鲜年轻面孔的底气。


「理想」人格好像通过点击下单就可以一触即达,那为什么消费会让人更加不满足和焦虑?


现代社会的消费市场,本质是制造焦虑,不断地刺激消费,来实现交易额的一步步扩大,支持规模化的再生产,这就决定了商家和平台,就不能止步于满足已有的需求。


因此,个人的消费行为就变成了没有边际的沉没成本,一旦付出不可收回。 


失去的是日复一日搬砖换来的现金流,得到的是越来越短暂和上瘾的满足感。 


这就像娱乐行为一样,所有短平快就能让人获得高潮的行为方式,兴奋感都会变得越来越短暂,最终被空虚感吞噬。


所以这几年市面上开始有两种消费观在打架:


  • 一面是极简的消费观,主张「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一面是必买爆款清单、性价比清单横行。


消费过度的反面是继续给你一张精简的消费清单,可以说是打脸打得啪啪响。 



02  消费主义最大的骗局是什么?



  • 案例一:


你想买台吹风机,你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把头发吹干,所以风量大是你的真实需求。


你上网一搜,他们却告诉你:我家这台吹风机能够如何养护你的秀发,如何按摩你的头皮,如何实现更多档位切换。


这时候,你渐渐忘了你的基本需求只是风量大,于是脑子一热花了三倍的价钱来实现理发店洗剪吹常用吹风机就能满足你的功能。


惯用伎俩:过分强调商品非必要的附加功能,让你忽视商品原生的主要功能。


  • 案例二:


你想买双篮球鞋,你的主要目的是晚饭后在自家楼下的水泥野场子跟同级别的业余玩家一起锻炼身体,所以两百块以内的水泥杀手就是你的真实需求。


你上网一搜,他们却告诉你:我家这双篮球鞋使用了某某技术,刺绣了某某字样,登上了某某时装周。


这时候,你渐渐忘了自己只是业余锻炼身体,于是脑子一热花了五倍的价钱来为自己的绝对起跳高度增加一毫米。


惯用伎俩:将商品符号化,并将这种符号延伸为身份地位甚至能力的象征,让你忘了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 案例三:


你想买瓶维生素 B2,你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自己一入冬就容易犯的口角炎,所以两三块一瓶的药用 B2 就是你的真实需求。


你上网一搜,他们却告诉你:我家这瓶多功能保健品是纯天然提取物,不仅可以安全有效的全面补充多维营养,还能抗氧化防癌增加机体抵抗力,并且调理气血治疗月经不调。


这时候,你渐渐忘了自己是个易发口角炎的男人,于是脑子一热花了一百倍的价钱来治疗月经不调。


惯用伎俩:鼓吹商品的万能,让你忘了即使是万金油也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消费主义最大的骗局不是文化不是商品,而是模糊抵押品。


每一个新购买决定,他都有可能是上了伪文化、奢侈品文化、重复消费的当,但每一个新购买也有可能是合理的。


男人不理解女人为什么要用面膜,为什么要那么多保养的,觉得女性被洗脑了乱花钱,男人还不理解为什么这件衣服和那件衣服是不一样的呢。


比如我这个男人,但你很难就此断定买这样的东西是上当,是被消费主义绑架。


同理,看演唱会,听音乐买发烧器材,买摄影器材,买乐器,机械键盘,游戏主机,这些男性消费很多女性也觉得是上当。


而模糊抵押物是什么?


你信用卡 5000 额度,工资 7000,正常经典信用卡消费模式是,你刷卡,下月用工资还,免息,银行从商家那赚手续费。


过去的信用卡刷卡手续费是要明显高于储蓄卡刷卡手续费的,信用卡手续费是银行向商家收取的重要利润。


至今淘宝上一些微利的店铺,仍然把信用卡手续费单列出来让消费者自己出 1%,这 1% 就是银行(淘宝)拿走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商家帮你出了不需要消费者出,十几年前这个比例还要高甚至有接近 3% 的。


经典的信用卡消费场景下,你的工资就是你的抵押物,下个月有工资,那这个月花多少是有个谱的。


然而,后来金融机构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如果让人一直欠着钱,他不得不为欠的钱付较高的利息,而总是还不完总要付较高利息。


这门生意非常好,我只需要借他几次钱,因为他总还不完,所以他最后累积的利息可能会超过本金。


于是玩金融的人重点攻克的方向变成——如何让消费者还不清债务。


方法就是模糊抵押品。原本你一个月 7000 工资,我信用卡给你 3 万额度,你哪个月冲动了透支了,你就得开始承担利息或手续费。


或者给你多张信用卡。


还有,给你无抵押的小额贷款。


还有给你分期。开始用一些商品的免费分期引你入局,最后变成不分期你当月额度和余钱根本没法买东西,结果呢,后期你要么自己分期(付手续费),要么只能找支持免费分期的商品而不管他贵不贵了。



03  对抗方法



1. 做账,所有未来要还的,包括借朋友的钱,包括分期消费,信用卡透支,房贷等等,一笔笔记清楚。每多一笔开支,你就知道2月份累积要还 3k,3 月 2k7,4 月 3k2,5 月 2k3……


你未来每个月已经花掉了多少钱你心里要有数,包括即将在那个月花的,比如 6 月 1w3(交房租),1 月 1w5(带给爸妈过年钱)。


2. 不做账,但取消一切超过一个月还的消费,也就是不分期消费。每个月都在收入范围内消费。这点最实用,不会算账的人,你就记住,你的钱每个月要「把把清」就可以了。


3. 让自己的消费水平远低于自己的收入水平,这样你就不用费心了。


4. 买耐用型商品会比买消耗型商品带来更持久的幸福感,使用天数就是一种很好的消费衡量标准。


5. 如果一个东西你用起来觉得很好,就不要再去尝试替换它,继续用到腻为止。


6. 如果还没有形成特别好的审美观先看材质,买齐基本款,再慎重考虑是否对潮流款式下手。


7. 及时处理闲置物品,扔到闲鱼上二手转卖,或者放到转转或者飞蚂蚁上赠送掉。少量的物品和整齐的空间,会增强人对物品的掌控力,不会每天面临纷乱的选择感到无所适从,觉得什么都想试试,结果都不适合自己。 


8. 除了直接购买,你投入的时间成本和情感成本都让物品变得更有意义,试着用参与代替纯消费。





新冠病毒突变,传播能力变强?看完这几句话你就明白了

知乎好问题:有哪些明明很美却被滥用的诗词?

立法禁吃野生动物?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戳「阅读原文」查看剩下 1,800+ 回答


人人都需要培育自己的消费三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