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幸伪造交易价值达 22 亿,有人却说它是「民族之光」?

知乎日报 2020-09-06


4 月 2 日,瑞幸咖啡在公告中承认,公司在对 2019 财年的财务报表的内部审计中发现,从 2019 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时任瑞幸首席运营官(COO)刘剑和他手下的几名员工一直存在虚构成交数据等「不当行为」,虚报额达人民币 22 亿元同期机构预估的营收数据为 37 亿元,虚构金额占比高达 59%。消息一出,市场哗然。


数据显示,盘前瑞幸咖啡股价一度暴跌 85%,开盘后该股共计熔断 6 次。


新闻来源:人民网



如何看待瑞幸公布调查显示伪造交易价值达 22 亿,盘前下跌超 80%?


   

知友:张亮(2400+ 赞同,创业、互联网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首先,我反对自媒体「用美国韭菜的钱补贴中国消费者」「瑞幸是民族之光」这种有些反智的说法,它有很强误导性。


这给人一种感觉:瑞幸虽然造假,但因为坑的是美国韭菜,所以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这么说吧,连在它身上投入数亿美元的投资人都敢坑,几块钱一杯咖啡的消费者它就会一片真心以礼相待吗?这太挑战人性了


做企业就是做企业,又不是代国出征劫富济贫去了,何况它才能给消费者分多少钱?


企业要创造真实价值,无论是收入利润还是对消费者投资者和社会。一家能持久创造价值的公司比短期内让利然后弄出一地鸡毛的公司价值大多了。


在当今的中国,打造一家好公司离不开资本的力量,无论中资外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在全球化至此的今天,资本本身的流动性和相互依存是很难被割裂为国别这么简单的概念的。


资本市场的首要规则是信用,瑞幸伤害的绝不止是它自己的信用,而是大量中国公司的。





有人认为这是瑞幸一家公司的事,祸不及其他中国公司,但资本不可能完全摒弃偏见,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班里有一个人考试作弊,老师们下次考试会不会对这个班监考更严?你当然可以说老师只应更严格的监考那一个人,但班里其他人能期盼老师看到自己时目光瞬间变温柔吗?


也会有人说:美国公司也造假,他们被严惩了吗?美国公司信誉受损了吗?


就我所见,美国公司也有好有坏,财务造假者是被严惩的。极端情况如 2001 年前后安然破产,CEO 死在监狱内,为它做审计的安达信被关闭,当时美国一批混业经营公司纷纷被揪出财务问题,均被严惩,甚至通用电气也因此开始弱化金融业务,美国媒体更是连篇累牍调查及反思相关问题。


2008 年金融危机,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等老牌金融公司倒闭,多家顶级银行险些破产,大量公司股价跌至以前的 1/10,几年后方复苏。这算不算被严惩?


那美国公司信誉受损了吗?有,但不多,因为华尔街在美国,美国公司整体受到的偏见小、融资成本低。这是中国公司目前所不具备的环境。


换言之,中国想在全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必须积累他人所没有的实力和信用。这既是能力问题,也是遵守规则的商业道德问题。





我一直跟我做投资的朋友说,中国的咖啡市场太小了,但如果有机会还是值得试试,因为功能性饮料还是有需求的,而且我觉得有可能有适合中国人口味需求的咖啡品牌出来。


瑞幸从诞生到今天自爆,有可能为这个过程增加许多波折。我不确定接下来那些咖啡创业公司会怎样,但融资一定会变难。


有些人为什么就那么不想耐心把一个行业在中国做好呢?



一开始就没打算要挺过审计?


    

知友:向冬(1700+ 赞同,收录于知乎圆桌:年报季 | 揭开公司财报里的秘密)

    

今年 2 月份系统地分析过浑水的做空报告,当时的一个判断是,Luckin 如果用这种简单粗暴的资金体外循环造假方式,是很难过了审计关的,所以一直在等 Luckin 的 Q4 季报和 2019 年报。


到了 4 月份,发现 Luckin 的年报迟迟没出来,特别是国内疫情已经好转的情况下,心理隐隐觉得可能有问题,没想到他们竟然真的是用了这么愚蠢的造假方式,年报出不来了,自爆了!


我们来看看 Luckin 的声明:


瑞幸咖啡提交监管文件显示,在审计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的年报发现问题后,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


该调查委员会今日向董事会说明,发现公司 2019 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虚增了 22 亿人民币交易额,相关的费用和支出也相应虚增。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公司将进一步对财务数据等调整进行公告。


的确,跟浑水的报告猜测一样,Luckin 就是简单粗暴的用了资金体外循环的造假方式,这种造假看似逻辑完美,但是过不了审计关,太容易被发现了。2019 年二三季度总共的收入才 24 亿,后三个季度就造假了 22 亿元,可能造假的力度比浑水预测的都要大。


资金体外循环怎么操作呢?具体如下:


什么叫做「资金体外循环」?我们知道,一个公司造假,由于财务数据是相互勾稽的,只造假一个科目被发现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因此造假就要造全套。


一方面,瑞幸同时把销售量、销售单价都搞上去,从收入端虚增收入,但是同时要伪造现金流,否则一查流水太容易被发现了,这也是瑞幸回应的公开声明「订单付款程序通过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完成」。


另一方面,造假的现金流流入后,这些钱还必须想一个办法从公司里面转出去,瑞幸在体外找个关联方皮包公司,把造假资金转出去,在账面上记成广告费就行了,这就是浑水报告里面所说的虚增营销费用。


此外,这么一大笔钱从哪里来呢,毕竟资金都是按天算利息的,报告里也提到了,浑水的创始人股东大量质押瑞幸股票进行贷款,钱的来源也解决了。这好像是一个天衣无缝的造假循环。


但是,在这个造假模式里面,我无法想象瑞幸应该如何进行审计应对。


现在连餐饮业都能审计清楚了,即使在审计范围部分受限的情况下,Luckin 这种所有订单都有线上留痕的公司,不可能不被发现蛛丝马迹,除非与审计机构合谋。


如果我是审计机构,那么我就算常规的审计程序也会做这样的覆盖:


  • 调取第三方订单的付款流水明细与收入订单明细进行匹配。


第三方支付数据记录(或者银行流水)应该包括详式的支付姓名、支付账号、支付金额、支付时间、支付店铺等信息,而且第三方的订单记录必须来自第三方,通过函证、支付宝微信官方网站后台导出等形式,一定不能是瑞幸自己提供的,由于现在线上支付都需要实名制,瑞幸几乎没有办法自身进行大规模账号流水造假,通过这样的匹配分析 + IT 审计 + random 抽样访谈等手段很容易发现造假。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瑞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拒绝提供资金流水,比如说谎称后台不支持导出、用户信息被第三方官方隐藏导致数据不全,甚至傲娇的说这个涉及商业机密不能提供,那么有时候审计机构为维护客户可能就忍了,只能做替代程序(比如抽样等),效果嘛要打折扣。


  • 自充值做平现金流。


在第三方支付数据记录可以不(完全)提供的情况下,Luckin 就可以随便充钱来自充值,这一招在游戏公司造假比较常见,因为审计机构没法看到支付明细,那么随便写个程序,往自己银行账户里面打打钱就可以了。


  • 多说一点 IT 审计。


针对大规模的订单数据,2019 Q3 瑞幸的单月订单量已经达到 3465 万件商品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据量,一般在审计中会引入 IT 审计程序,对 Luckin的 订单明细进行分析。


包括用户的地区分布、用户的 IP 地址与店铺地址匹配性、购买时间(集中在午餐时间还是下午茶时间还是凌晨)、购买频次、单次购买金额是否异常等,从而获得订单数据的真实性。


反正越是信息丰富的数据明细越容易发现合理性问题,造假的公司一般就越倾向于提供更少的信息。


  • 现金流出的造假方式太过于简单粗暴。


公司花钱的地方一般是采购原材料、机器设备、房产或者各项服务。


采购原材料最终要变成营业成本的,这里多花了钱没有实物量对应很容易被发现,而且虚增的收入被虚增的营业成本抵消了,毛利率还是没得到改善,没有意义。


「资金体外循环」要把钱掏出去一般是通过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科目,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固定资产不是当期成本,以后慢慢折旧,不影响当期利润,可以立马改善当年的净利润;


二是买设备、造房子属于铁公鸡,还有一些定制化的特点,因此到底花了多少钱说不清,虚增不容易被发现。


Luckin 作为亏损公司,不需要在净利润上赚钱,只需要告诉资本市场毛利润赚钱就行了,那么虚增广告费就足够。


作为审计机构,浑水认为 Luckin 在对 Focus Media(分众传媒)的营销费用上虚增了,这个其实挺难的,因为分众传媒好歹也是 A 股上市公司,老板江南春有头有脸,公司也需要接受审计,对分众来说吃力不讨好的合谋概率很低。


当然,要注意广告行业有很多二道贩子皮包公司,在广告主和流量方之间做一些策划、咨询或者资金账期服务等,Luckin若是通过中间的经销商渠道间接进行广告投放,则还是有可能合谋的。不过广告主通常能对广告的投放方式、渠道充分掌握,作为审计机构获取这类资料并核查真实性难度较小。


  • 单位原材料成本的变化必须要保持一致。


销售量的增加会导致原材料消耗数量的增加,在成本端必须要同时造假,因为消耗量=期初库存+当期采购-期末库存。


当期的原材料采购量也必须要多造一些,所以有一部分掏出去的钱还要拿来造原材料采购的假,造假需要造采购合同、第三方运输单据、发票等一系列的单据,太容易露出蛛丝马迹了,所以说伪造销量比伪造销售价的难度大多了,必须要在采购端进行实物量匹配。


当然如果原材料供应商也是关联方的话,那这块儿要做平就简单了,瑞幸的原材料第一大供应商也是关联方(在瑞幸天津子公司中持有 20% 股权的股东,在 A 股严格来说不算关联方,但是也是有关系的,有潜在风险),在浑水披露的后一篇尘光研究的做空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我测算了 Luckin 在 2019Q1-Q3 的原材料单价如下:


Luckin 2020 prospectus 披露:材料成本中包含咖啡豆、咖啡调味品、食品饮料、仓储费、采购物流费


从销售的单份成本来看,在 other products 的占比相对稳定的前提下,2019 Q3 单月销售数量环比增长 60%,材料成本也相应增长,但是各个季度的单份平均材料成本保持基本稳定,从数据上看还是没问题的。


Luckin 在 19 年 Q2、Q3 披露的成本数据也是稳定的。


Luckin quarterly presentation,Q2 and Q3。Calculated as (cost of raw materials freshly brewed drinks + free product promotion expenses ) / number of freshly brewed drinks sold,计算口径跟财务报表数有一些差异


如果说 2019 年通过关联方采购的比例没有显著增加的话,那么在成本端造假的可能性还是比较低的,拭目以待吧。


综上所述,通过资金体外循环的方式进行系统性造假看似逻辑完美,但是上点儿心的审计机构恐怕都很难不发现问题,造假太不隐蔽了。

     



  

你一哭他就烦?别急,这可能是男人的「天性」……

Hello,B乎

我今天又双叒叕见证历史了?

      

戳「阅读原文」查看剩下的 2500+ 回答

   

觉得有用就点亮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