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书看完后让人后悔没有早看到?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在低谷中振奋崛起,也能让人在顺境中保持平和。有哪些书读完后会让人产生后悔没早读到的感受?一起看看答主们推荐的那些好书。
时间管理
我只推荐一本时间管理的入门书籍,给职场新人和大学生。
忽略书名,要是在书店看到这书,估计我不会拿起来看,太像快消类书籍了……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
那些本身就是高度自律,拥有很强自我驱动力的人,他们所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也适用于我们普通人吗?
我觉得不是的。
时间管理应该是要分入门级别和进阶级别。这本书就是很适合的入门书籍。
当初我看这本书时,花了几天时间才用 Xmind 整理完思维导图的笔记。
主要因为这本书更偏向实用性强的工具书,书里提到很多关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和方法,如果只是看过,而没有去实践的话,其实没多大意义。
我整理完笔记,一有困惑就可以对照着思维导图,直接找到那一章来复习,逐一去实践书里的时间管理方法,我觉得这才是对我有用的。
介绍下本书的作者桦泽紫苑,是一位日本的神经科医生。作者提出的时间管理术,是把焦点放在「如何将大脑的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上。
因此,书里也是重点围绕着如何提高和保持高度专注力,来分享各种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由于作者的专业背景,书中各种关于提高专注力的方法,他都给出了医学方面的解释。我读的时候也觉得很有意思。
例如:
散步、移动、改变场所等,可以激发人脑内「场所神经元」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学习时代常听到的「一边走路一边学习,记忆更加深刻」,其实是得到了脑科学的证实。
休息时间玩手机是最不好的习惯,因为人类的大脑处理视觉信息就要占用 90% 的机能,且光的刺激将使大脑兴奋起来,手机屏幕闪烁的页面会使大脑持续兴奋而无法休息,反而更加疲惫。
当人采取与以往不同的行动时,脑内的乙酰胆碱会活跃起来,这种物质对「灵感」和「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午休时可以选择没去过的餐馆,刺激乙酰胆碱的分泌,让大脑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让下午的工作状态保持高效。
根据一天 24 小时不同阶段的时间管理,书里给出了详细可行的解决方法,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下面,我主要分享下,自己正在实践的 2 个时间管理方法吧。
1、早上起床后先冲个澡
我们一天虽然有 24 个小时,但时间的价值并不是均等的。
而人类的大脑,在早上起床后的两三个小时里最清醒,也不会感到疲惫,经过了一晚上的休息,处于一种非常有条理的状态。
这段时间被称为大脑的黄金时间,是一天中头脑机能最好的时间段,特别适合做理论性强的工作,例如创作理论性文章、学习外语以及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
作者认为,早上 1 个小时的价值,是晚上 1 个小时的 4 倍。
但现实的情况是,现代人熬夜的习惯普遍,包括我在内,一旦早起就觉得精神疲惫,根本没办法做些集中精神的事情。
作者在书中写道,经过调查显示,晚上熬夜后,第二天人的专注力会急剧下降,专注时间也会大幅减少。
因此要运用大脑的黄金时间,前提就是,要确保 7 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避免降低专注力的生活习惯,将专注力维持在最佳状态。
话虽如此,如果人真的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话,就不会一大群人在知乎上问如何提高自制力了。所以不出所料,我又继续熬夜了。
但作为上班族,熬完夜第二天还要继续工作,所以我只能尝试按书里提到的方法,来抢救下第二天的黄金时间,早上起床后洗个热水澡,来让大脑清醒。
结果我发现真的挺管用的,尤其是洗澡用的水比平时稍微烫一点,洗完澡感觉整个人都清醒了,比喝两杯咖啡都管用。
之所以,我们起床后常常感觉整个人还是昏昏沉沉的,是因为身体和大脑都还处于「夜晚神经」(放松神经)的控制之下。
而早上冲个热水澡,就可以提高体温,加快心跳和呼吸速度,增进血液循环,轻松切换「白天神经」和「夜晚神经」的地位。
2、早晨确保自己一定要见到阳光
早晨的阳光有唤醒大脑的作用,让整个人不再昏昏沉沉。这是由于阳光洒在我们身上,可以促进脑内一种名为血清素的神经递质的分泌。
而血清素,是一种控制我们睡眠和清醒的神经递质。当早晨的阳光进入我们视网膜时,会刺激血清素的合成,调节大脑的清醒度。
自从学习到这个方法,早晨刷完牙,我会在阳台上站 5 分钟左右,在阳光照射下,让血清素自然合成,之后再去做其他事情时,就不会有醒来后「浑身没劲」「提不起精神」的感觉。
所谓的时间管理或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说到底,还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
我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实操性,介绍的都是入门级别的时间管理方法。
当然,如果需要更进阶的学习,我们还得继续看其他类型的书籍。
一直在路上
有一本书,我看完之后,逢人便会推荐,正是因为感觉自己后悔没有早看到,所以希望身边的朋友不要错过。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垮掉派代表作。这本书曾深深打动我,令我为之倾倒、膜拜。
我的好友毛老师,谈到这本书和作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说的超级好:不喜欢凯鲁亚克,就是不喜欢生命本身。
据说凯鲁亚克花了 7 年的时间在路上旅行、奔走,但真正动手写这本书,只有 3 个星期。
最令我着迷和感动的是他写这本书的这三个星期的状态:他为了思绪不被给打字机换纸阻滞,动手前将打印纸一张一张粘成了 120 英尺的长卷。
在这本书的每一个句子里,我都能感受到作者都倾注了饱满的热情,没错,每一个句子里。你无法不感觉到,甚至完全可以想象到,这三个星期里凯鲁亚克写作时边抽烟边狂敲字边挥汗如雨的场景,在一个小黑屋里,烟雾缭绕,烟嘴满地,打字机的声音一直在震颤着,纸张一卷一卷堆在地上。
这是一件最激情澎湃,又最寂寞的事。
然后小说面世了,却也要再等几年才能让他声名鹊起。
故事梗概: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根据自己那些年的公路旅行的经历写的,主要人物都能找到现实原型,包括他自己:主人公萨尔为了追求个性,与迪安、玛丽卢等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狂喝滥饮,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作鸟兽散。
凯鲁亚克将即兴自发性写作技巧发挥到极致,书里每一句话都是他思绪的自然而绵延的流动,小说不再拘泥于情节。
我为这本书中饱满的激情和源源不断的年轻活力深受感动,「在路上」就是凯鲁亚克在他另一本书《达摩流浪者》中说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精神最佳的注解!
我们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们可以朝着自己要去的方向前进,而不是跟身边的每个人都一样,按照所被告知的方式循规蹈矩的生活。
纵然我们的生活终究将无奈地归于平淡,纵然最终我们仍是将回归主流生活,但你经历过你自己的选择!
附部分经典句子书摘:
「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我一辈子都喜欢跟着让我有感觉有兴趣的人在一起,因为在我心目中,真正的人都是疯疯癫癫的,他们热爱生活,爱聊天,不露锋芒,希望拥有一切,他们从不疲倦,从不讲些平凡的东西,而是像奇妙的黄色罗马烟火那样不停地喷发火球,火花。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每当太阳西沉,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遥望新泽西上方辽阔的天空,我感到似乎有未经开垦的土地,所有的道路,所有的人都在不可思议地走向西部海岸。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在衣阿华,小伙子们总是不停地骚动喧闹,因为是那片土地使他们如此无法平静。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我醒来时太阳发红;那是我一生中难得有的最最奇特的时刻: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了——我远离家乡,旅途劳顿、疲倦不堪,寄身在一个从未见过的旅馆房间,听到的是外面蒸汽的嘶嘶声、旅馆旧木器的嘎吱声、楼上的脚步声以及各种各样凄凉的声音,看到的是开裂的天花板,在最初奇特的十五秒钟里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并不惊恐;只觉得自己仿佛是另一个人,一个陌生人,我一生困顿,过着幽灵般的生活。我正处于横穿美国的中间地点,在我青年时期的东部和我未来时期的西部的分界线,也许那就是那个奇特的火红下午为什么发生的原因。但我得继续行进,停止无病呻吟。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临之前,把它的闪闪光点撒落在草原上,使所有的河流变得暗淡,笼罩了山峰,掩盖了海岸,除了衰老以外,谁都不知道谁的遭遇。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人类啊,你的道路是什么样的呢?无外乎是圣童的道路、疯子的道路、虚无缥缈的道路、闲扯淡的道路、随你怎么样的道路。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他又笑又跳又拍手,话都说不连贯,结结巴巴地说:「啊——啊——你们听我说。」我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但是他忘了想说什么。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在你面前,黄金般的土地和各种未曾预料的趣事都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你,令你大吃一惊,使你因为活着看到这一切而感到快乐。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建立知识体系
有一本书,让那个曾经不知书为何物的贪玩小子懂得了为什么要读书,并将读书作为自己将要终生坚持的信仰;
有一本书,教会我逆向思维的人生哲学——要是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有一本书,帮助我树立跳出自己看待自己的世界观——如果你手中握着一把锤子,你看什么都像钉子;
有一本书,让我领悟反思式的思考方式——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起它;
有一本书,指引我对待感情与婚姻的健康态度——婚前要睁大双眼看清楚,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一本书,让我明白跨专业知识体系是如此重要,它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得到更接近完美的答案;
有一本书,让我渐渐地开始获得一些普世智慧。
如果我只能推荐一本书,我会推荐让那个贪玩的自己开始静下心来看书的书——《穷查理宝典》。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曾和我有过同样的疑虑,同一则信息,为什么在自己看来就仅仅是一则浮于表面的信息而已,但有的人却可以结合表面信息抓住问题本质?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底层认知能力的差距。
认知能力强的人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观察可以得出,他们往往具备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可以将遇到的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放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层层剖析,相互交叉联系,从而挖掘出事物的本质。
这也正是《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反复强调的跨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所以,沿着这个思路,我花了大约 20 多个小时的时间,整理了一些重要领域的上百本经典书籍,算是初步构建了上文提到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并沿着这个体系坚持阅读。
慢慢的,我感觉自己在思想层次、格局、心境、领悟能力、逻辑能力、世界观、自信心等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正在一步一步逐渐变成更好的自己。
现在我想将这套使我获益良多的知识体系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以供各位朋友参考,也希望帮助大家节约一些宝贵的时间。详情请见下图。(由于职业关系,可能与经济学、投资相关的书籍分享的稍微多那么一点点。)
知乎热门文章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