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士在人间 | 端庄·纪念陈克礼归真47周年
编辑语:1970年7月5日,一代回族学者陈克礼被杀害,结束了一个纯净的伊斯兰学者的生命。时隔47年之后,人们依旧在纪念着他,从他的著作中汲取着不尽的精神财富。那句“事业太神圣了,时代太伟大了,使命太艰巨了,只是力量太薄弱了,弱得象午夜的萤光,大戈壁的驼铃。必须毅而勇敢地跨过敬爱的逝者,跨过一切阻力向前进”依然鼓舞着一个个追求真理的人们。今天是陈克礼先生归真47周年的日子,端庄文艺特刊发王家康博士的《信士在人间》一文,谨以此纪念并向陈克礼先生致敬。
信士在人间
陈克礼是上个世纪70年代被冤杀的一个中国回族学者。
陈克礼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物,一个生长在中国河南的穆斯林,一个生长在公元1923年至1970年间的弱小的书生。他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行为,也没有振聋发聩的高论宏文。但他是一个与自己和世界较真的人。按穆斯林的说法,他是一个追求信仰并实践信仰的信士。
作为一个纯粹地实践自己信仰的信士。生活在人间的他,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的个人,他没有自己的小团体,很少朋友,甚至亲人也难以理解他。
他虽然交游天下,但却始终是一个孤单的信仰者。在许多同时代人的回忆中,陈克礼有些“不识时务”,是一个书呆子式的穆斯林。在和人们争论问题时,非常较真,不惜与人闹翻。敢于向天下人说真理,这就是陈克礼的品性。不唯上,不欺下,只唯真。言不阿俗,行不从世,惟道是依。是当代中国一个认真和纯粹的求道者,而有这种品格的人,古代都是圣贤。做一个纯粹的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领袖毛泽东在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曾经提倡过的人格模范。但当历史走过了四十年代,革命胜利之后,纯粹的人,因为其真性格和真信仰,便成了可杀之人。
出于涉及到被杀者敏感的民族身份和对中国历史上为政治和偏见所操纵的众多复杂的民族迫害史的自然联想,本人不愿用民族利益的冲突来解释陈克礼被迫害和被冤杀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太过直接,也太过简单。自清末以至于今日,中国的民族成份中,回族是五大族之一,民族迫害的理由明显有乖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政体观念。而且,陈克礼不是唯一一个在那个年代被冤杀的人。据有关材料记载。1970年初中共中央开展“一打三反”运动,继而在3月27日,又发布《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此运动中,许多无辜的人被冤杀,陈克礼就是在这个背景中被枪杀的。
但我愿意把线索拉长,把陈克礼作为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和知识分子来看待。这样,陈克礼的被杀就显示了种种为现代人所不能理解的现代性荒谬。在这个荒谬中,显示着现代社会和人群的野蛮性情绪冲动和非理性的行为动机。但所谓的现代理性人之所以走向荒谬,却是源于古老的蒙昧观念,这就是对强力的崇拜和迷信。而国家权威和国家意志成为了现代人的崇拜对象,也就是说:对国家的绝对服从,实际上是一种现代的蒙昧。英国人霍布斯将国家描述为一种古老的怪物利维坦(Leviathan),宣称国家是由于人的恐惧和保全自我需求,自觉放弃个人权利而制造的人工机器。他曾指出过国家的众多的恶的属性,却没有指出为什么人群非要制造一个压迫个人权利的机器的根本原因。
我正在写作本文的时候,自称是“上帝选民”的犹太人的政府,指派它的军队,在公海上公然阻止试图为生活在绝望境地的加沙人运送救济物质的船只,并枪杀了其中9名行善的义人。行善的遭枪杀,这该是多大的罪恶啊。但以色列人上至总统,下至各种记者又开始制造各种借口和谣言,转移世界公众视线,将罪过推给死者……。谁给了他们杀人的权利?谁公然杀死行善的人?因为这些人触犯了以色列的国家利益?流浪了几千年的犹太人明白了一个世俗事理,没有国家,就不受保护。但有了国家,就得做恶!作为选民的犹太人,是选择延续与上帝的约定,听由上帝安排自己的命运?还是放弃信仰建立一个自己保护自己的国家?这是个简单的选择,显然,犹太人放弃了对神的信仰,选择了“自我救赎”式的建犹太国。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犹太人性选择”。犹太人性是人性,也是世俗性。但因为作出了这个选择,犹太人将无法得到安宁与和平。因为他们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在行的罪恶,不可能不会受到报复,但就现实性而言,这也证明着陈克礼式的悲剧依然在世界各地上演着,证明着所谓国家正义的荒谬性。这些事件中所暴露着出来的人性丑恶的黑臀。自然会使人怀疑人类往古以来的道德和理性的价值,也会怀疑在所谓进化中的文明链条上,究竟有没有人类的“理想国”。当然,我这里所指的人类是指有着基本可以理解的理性和道德,并且遵守着公义和行着善意理想的人类。
因为,没有这个前提,一切问题都无从谈起。
我个人想来,人类对国家崇拜或者叫无条件服从,其实在伊斯兰教看来,就是以物配主。因为以物配主,人类也因此失去了自由。人类放弃了对真主的信仰,就是放弃了真主给人的乐园,也放弃了真主赋于人的高贵的神性。我们常常会奇怪为什么经历过几千年文明进化的人群,还会常常在情绪和理性上复归于野蛮的时代。也会奇怪文明人类所设计的国家,为什么会成为人类自身的异己力量。国家和政府,当它成为了某种超越正义和非理性力量的寄生场和受控物之后。它便成为了与人类自身为敌的势力。
我这里由陈克礼被害事件反省而引出的众多有关于人类政治和蒙昧观念的话题,并非是故作奇谈怪论,而是希望通过纪念陈克礼这样一个牺牲者,引出对这种人类悲剧的反省,进而不再让此类悲剧重演。只有这样,陈克礼的牺牲才不会是一种真正的悲剧。而陈克礼的诚挚举意,才能得到真正的接受。
陈克礼感人的事迹很多。我们在李华英先生、马继堂先生、孙永安先生等等众多学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的更多精彩的人生细节,我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在许多年之前,在我生活过的河南农村,陈克礼牺牲的事迹在民间被到处传诵,传说的事迹中还多充满着显迹。我不愿去探究这种显迹的真实性,但是我可以真切感受到普通的穆斯林群众对陈克礼的爱戴和敬仰。口碑故事,显示了陈克礼的牺牲,不仅给中国当代的穆斯林赢得了荣光,也给久己失去骨气的中国知识分子赢回了一些脸面。我向来认同鲁迅先生的观念,认为民间野史的可信度甚于官修的正史。就中国而言,为利益得失而献身者众,为真理为信仰而牺牲者少。中国社会自战国以降,重强力,重物质。因此有事功者和为事功牺牲者多,再就是合群的自大式的英雄多。独自一人献身真理和道义的殉道者极少,也鲜有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信仰者。但自陈克礼开始,为真理牺牲,为正义而死,他一人复活了古代先贤们纯洁求道的精神。至于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普通知识分子,他的正直,他的诚实,他的善良,他对真理的追求,他在重压之下的坚贞不屈,有着古仁人之风,树立了一个人格典范。正如一个诗人写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我细细研究了陈克礼。由于他的大量文稿毁于保护他的亲人和迫害他的一些人的手中,加上他被加害于人生的盛年。今天我所看到的陈克礼文稿并不多,但他的才能确是出众的。他翻译过的《圣训经》和其它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典籍,其中原作都是公认的人类文化经典,经陈克礼译后,有的已经广泛传扬于世。我还看了他所写的一些小说、诗歌和散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热情和浪漫,可以感受到他思想的明净与深邃。在他的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到他的读书的认真和理解的深刻。他是一个有着多方面才能的人,文章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才情。但他并不是像古代的一些狷狂的书生,他从不张扬个性。性情上,是一个纯善的人,但竟然招来了杀身之祸。他不拉帮,不结派,没有政治企图,也不与人作对为敌。他一生追求真理,但他信仰真主,相信前定,所以他行为中很少有过激的事情。但他竟然被害!他一生中,但凡有一个场合,或者是一个人曾经为他说过好话,为他作过辩护或者解释,他不会招致牢狱之灾,更不会以此殒命。但这个世界上,却没有一个机构或个人,当陈克礼在受难时,想着搭救他,也许有些人是没能力。但在罗织他的罪名时,告密者中却竟然有他最信任的同乡好友。
以言致祸,以文招灾在中国古代的暴虐时代也不少见。但是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读书经历的书生,我见过很多充满怪力乱谈或者眩惑诱骗的“作品”,陈克礼的文章单纯明净,从语言到思想没有任何反人类或者甚至是自私虚假的味道在其中。即使是乖戾的朱元璋,也不能从他的文章中找到该杀的理由。况且,因文致祸,是封建专制时代的极端反动制度才能发生的事情。我曾在一个文章中看到过陈克礼的一段婚外恋爱,但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仪,是一场无果而终的情感涟漪。只这显示着他纯情至性品格的事件,和该死的罪行差的也很远。他为人忠信,谦冲和顺,在我所理解的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中,没有任何该死的理由。或许也有一条,就是鲁迅说过的:“可恶”的罪。
为什么可恶?因为在社会上人人都唱颂歌的时代,陈克礼不但不唱颂歌,反而被认为像乌鸦一样,发出让唱歌众人不舒服的声音!当世人都在虚伪地向迫害者感恩戴德的时候,他却向迫害者要求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权利;当世人都在为当政的许多今天已经证明是荒唐的政策欢呼呐喊,并不惜代价执行的时候,他在当时就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当世上学者都在曲学阿世,为许多涂着假光的陈腐思想作传作注时,他尖锐地提出“效果是主义的验证”的话。当某个国学大师为世人膜拜时,他敏锐地指出该人学术并无新意,不过是捡拾西人东方学派的牙慧售与国人而已。当伟大领袖倡导全国人民学习雷锋时,他认为雷锋的行为是每一个穆斯林都会做到的。这些言论,对今天的人而言,也会让人感觉惊叹。
他为什么敢于在那个蒙昧时代发出这样让人震憾的语言!因为,他是一个认真实践信仰的人,真理不会被时代的错误掩盖,而真知来源于对真理的执着和信仰的坚守。正如他在未刊的读书笔记《俯拾集》的扉页中所引的一段圣谕:
真理和智慧,
是信士遗失的珍宝;
无论在哪里发现它,
他最有权利摭拾起来。
所以,真理不会被时代的错误掩盖,众人看不到的或者看到而不敢说的实话,他敢说!众人不敢思想或者不愿思考的问题,他在思考!我揣想着,他是在人间摭拾着众人丢弃的珍宝!
人非金石,不能寿考。对信士而言,肉体的毁灭,是所有人的定然。无论什么形式的死,对于有着伊斯兰信仰的陈克礼而言,死,不算是他心中的悲剧。作为信士,有真主安排好的乐园为他后世的归宿,所以,他视死如归。他也多次表达过这种意念:“生命固然重要,但为守法而死,也是死得其所。(1966年7月22日思想检查)”“此岸的一切已不陌生,对人生无甚要求,很想对彼岸经验一下。有机会消灭臭皮囊,解除痛苦,为人类赎罪,愿人类幸福,活得像人。”(69年8月份生活小结)。对信士而言,人间只是他的舞台,也是检验信仰的试金石。信士在人间的人生答案是确定的,不确定的只是受难的类型,是对人性善恶体验的深度。所以,对信士而言,苦难只是他对信仰体验的一种方式,是对真理验证的一种方式。当社会正义缺失时,生受其害甚于死亡,死亡就是真主给信士的报偿。这就是一种对真理的验证。所以,当我看到给国家领导人写的信时,从他富于挑战的语气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对检验信仰的渴望。他将整个世界都当成了他的思想散步的舞台。他在上面从容走动,观察和理解万物。这种从容深深地激怒了人性和制度的恶德。在信士面前,有缺点的人和制度都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只好以最不讲理,最无耻的手段来对待信士。当他神游六合之时,却没想到周围众多小人向他射出的毒箭。更没有想到,一些人正把他作为祭品,以效忠于某些人和势力!所以,他的被杀,对世人而言,是完成了一次蒙昧时代的野蛮祭祀;对陈克礼,则是成全了一个信士在人间的实践历程。
陈克礼通达大道,却暗于识人。在陈克礼的遭际中,也许有过不合于强权制度的个人行为,但他却是没有过任何罪行的书生。当他受到冤屈时,但凡有一个人用公正的方法对待他,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但历史就是这样残酷,历史曾经给了北大、中国伊斯兰经学院、陕北铜川、襄城县、许昌市有条件帮助陈克礼的许多人机会,但是,这些曾经和陈克礼有过交往的人中间,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主持公道,任由陈克礼遭到野蛮的拘禁,强迫的改造,残酷的杀戮。在无法无天更没有信义的时代,卑劣的人将一个品德高尚灵魂纯洁的人拘禁起来,对之进行改造。理性的人们会想像这是一个多么滑稽荒唐的时代啊!所以,陈克礼的死,不是被杀者的悲剧,只是中国式悲剧的集中体现,是所有国人的悲剧,是文明发展的倒退和讽刺剧。人类几千年的所谓进化的光鲜亮丽的文明史,因此不能干净,留下了显现着人性卑劣、下作、无耻、虚伪、自私等等劣根性的性格记忆,也揭开了人类精心营造的社会制度的不公、脆弱、荒唐和野蛮的帷幕。也让此前数千年无数英雄烈士为之奋斗的改造社会的业绩蒙上了污垢,让无数思想界精英所设想的人类理想化为了泡影。对陈克礼而言,死并非其哀,但对人类而言,这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对亲身经历此事的当事者而言,忍看此恶而心无愧怍,是良心的泯灭,是忍使人性复归于黑暗的深渊,是人类自己造所处世界成一火狱的恶念发泄。
因为对陈克礼的迫害,这个时代无法显示出干净来,但让人性归化于美好,不让陈克礼的悲剧重演,当是我们众人努力的方向。
阿米乃!
6月8日上午
注:此文为孙永安先生《信士在人间——陈克礼的学术与人生》一书的序言。
本期编辑:子清
端庄文艺
人物
2017年7月5日
端庄举意 清洁表达
每日必看
端庄
文学 |艺术 |学术 |人物
微言 |微视 |历史 |资讯
投稿邮箱:dzwy2009@163.com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