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诗词中的“闹元宵”习俗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满月日,民间称“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古代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这可以从许多写元宵的古诗词中得到印证。




元宵之“闹”,首在观灯



唐诗人张祜在《正月十五夜灯》诗中有“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的描述。

“千门开锁”,指的是帝京的各处城门都大大敞开了,京郊的老百姓都争相相约进城观灯。“万灯明”,言灯之多之亮;“动”,哄动也,写出了观灯人潮如千军万马的气势。

同时代的诗人苏味道有《正月十五夜》诗云: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鸟去,

明月逐人来。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写过一首《灯市行》: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

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累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

生动地反映出了八百多年前苏州灯市的盛况,彩灯的精美别致、灯技的高超巧妙,在诗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男女青年私下约会之良辰



元宵节观灯也是古代男女青年相亲相爱、私下约会的良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一阙《生查子》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含情脉脉,爱意绵绵,思念情侣之态,跃然纸上。

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辛弃疾在他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也写到了男女相约的内容: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既写出了元宵夜灯会的热闹,更写出了恋人相约观灯而失散又相聚的喜出望外,读来不禁使人粲然一笑。





“闹元宵”的必备节目吃“汤圆”



“撚粉团圆意。”全家对月围坐而啖之,以祝四季老少团圆,有情意更富诗意。于是好将凡事凡物皆入诗的文人墨客也就写出了许多有关汤圆的华章,如宋朝词人姜白石就写了两首。

其一:

元宵争看彩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其二: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前写卖汤圆的小贩,后写汤圆的珍贵,可谓别有情趣。



“击鼓传柑” “闹元宵”习俗


这有点儿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击鼓传花”,是古代文人按“游戏规则”玩的一种节目,至今在有些地方还保留下来。

宋朝诗人苏轼的元夕诗中就有“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的句子,前句写出玩“传柑”游戏至深夜,后句写将参加游戏的唯一物质收获馈赠妻子。佳节之夜,让夫人空帏独守,自应负疚殊深,但唯一补偿的仅仅是一个或一些曾经是“游戏工具”的“传柑”。诗人这两句诗,真个是“自惭亦堪自笑”,非性情中人,曷克臻此耶!


来源:网络综合



推 荐 阅 读

书名:诗言志辨

著者:朱自清

出版社:广陵书社

索书号:I207.22/S1807

内容简介:《诗言志辨》为朱自清先生诗论专著。梳理了上自春秋战国时的“诗言志”说,下至汉代的“诗教”说,从“比兴”到“正变”,从理据角度阐明了“诗言志”的中国诗学传统。朱自清在书中引用大量诗篇及诗论原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清隽,论证缜密,被公认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



书名: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著者:顾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I207.22/S1205

内容简介:《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是一部感悟中国古典诗词的大境界、阐发中国古代文化的大智慧,令人在现实中受益终生的力作。这部著作古今中外、文史哲禅兼容,通俗雅正、情感妙理合揉,严肃庄重、幽默风趣并在,诗内诗外,谈天说地,文采飞扬,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再现了一代大师的风神情采、覃思卓识。它把作诗与做人、诗词与人生相提并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中,领会中国传统人生的妙义,感悟现实生活的哲理。



供稿 | 中山分馆

图文编辑 | 吴金仲 王燕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