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锐评 | 英国脱欧,对我们究竟有多大影响?
前后沸沸扬扬几个月的英国脱欧公投,终于在今天有了最终结果。据BBC News最新数据显示,在北京时间24日6时关闭投票点之后,最终共有17,410,742名选民支持脱欧, 16,141,241名选民支持留欧, 脱欧阵营领先120多万选票赢得胜利,英国将脱离欧盟。这一结果不仅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也把先前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经济学家们的警告,以及欧洲国家政府希望英国留欧的各种声明抛在了脑后。
英国脱欧结果一公布,英镑大幅贬值,日元大涨,全球股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见这一黑天鹅事件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重磅冲击。
英国脱欧会对英国和欧盟的经贸关系造成怎样的影响,短期和长期看来,又会如何影响国际、国内的金融市场以及人民币汇率?这次事件, 加上美国总统竞选中特朗普得势, 难道是民粹主义抬头吗? IMI的各位专家给出了全面的解析。
IMI 学术委员、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博士认为英国脱欧从市场最坏的预期演变为真实的结果,导致整个市场波动频率的大幅度上升。欧盟相关机构应做出一些应对准备,为市场提供一些流动性,防止可能出现的不利冲击。
鄂志寰认为,英国脱欧事实上将改变英国和欧盟的结构性关系,提升了欧盟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也给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从商品贸易来看,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英国商品贸易的45%都是输往欧盟国家的,这个比例要比对中国和对美国出口高出很多。因此对商品贸易未来的影响,将取决于英国和欧盟将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商品贸易自由化协议。根据WTO协议,成员国要一视同仁,不可以给个别国家特别优惠。加上英国和欧盟确实经贸关系特别悠久,英国和欧盟制造业的供应链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很难完全切割开来。所以,估计欧盟向英国重新实施关税壁垒的概率不大,也不符合双方利益。因此在商品自由化方面影响预期不显著。
在服务贸易方面需要有更大的调整,因为英国对于欧盟服务贸易顺差,每年超过150亿英镑。对于欧盟来说,整体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还是在推进当中。没有一个通用蓝本来界定未来英国与欧盟服务贸易谈判的基础,因此这个方面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一些。
鄂志寰表示,最近几年,伦敦作为全球最重要国际金融中心,它的市场大幅度波动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传递作用非常大,脱欧将影响伦敦作为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力,降低其对一些跨国金融机构和企业设立全球性总部的吸引力。
IMI研究员、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表示,“英国脱欧已成定局,然而这个确定的结果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脱欧不会及时生效,欧盟和英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协商来决定双方“分手”的方式以及之后的政治经济关系安排。由于巨大不确定的存在,很难就“脱欧”对中国的影响程度做出量化估计,但是影响的负面方向是毋容置疑的。
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的直接投资额也仅次于中美之间,“脱欧”不可避免地会削弱欧盟特别是英国的经济表现,给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投资前景带来负面冲击。特别是今年欧盟将会决定是否在WTO框架下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现在看来欧盟的最终决定对英国是否有约束力存在疑问,显然是不利于中英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深化。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脱欧”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令英镑、欧元汇率以及新兴市场资产面临向下调整压力,人民币汇率可能会被殃及池鱼。特别是欧元和英镑是人民币参考货币篮子中比较重要的两种货币,人民币必然在短期内承受贬值压力,资本外流可能性增加。
夏乐建议,目前我国监管者需要加强与其它监管当局的协调合作,避免“脱欧”冲击造成大规模的传染效应,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稳定。
IMI 研究员张超认为,英国脱欧事件短期内必然会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挤压风险偏好。但由于英国正式脱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手续要完成,其中也充满了变数。或将加剧“金融挤出”现象。为平抑短期金融市场波动,“货币放水”默认为央行首选,但放水行为会对脆弱的货币信用产生负效用,恶化全球金融体系不均衡。
张超表示,英国脱欧事件影响全球经济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会有深远的结构性影响。英国脱欧意味着欧盟分歧的表面化,市场和政策的割裂将会对全球服务、货物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将增加交易成本,降低欧洲对资本和投资的吸引力。对中国来说,原来统一的欧洲市场拆分为两个,交易成本增加在所难免,但各自独立的政策灵活性大大增加,贸易和投融资效率的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所以目前断英国脱欧对中国影响负面为时过早。
张超认为, 英国脱欧虽然是黑天鹅事件,但经过长时间市场酝酿与发酵,其各种影响已经被市场预期和消化,脱欧事件对全球市场的冲击会低于大家的想象。对此,鄂志寰也表示, 脱欧公投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喧嚣逐渐淡去,国际金融市场还将逐步回归基本面,更多关注美国加息的前景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取向,中国经济减速等问题。
张超认为,脱欧事件对中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从短期来看,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波及中国无法避免,人民币的贬值压力陡升,风险资产价格下滑也会持续,但持续的时间有限且幅度也有限,因为基本面并没有大幅恶化,当市场充分消化脱欧事件后会反弹。从中长期来看,需要综合整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因素,英国脱欧将改变全球政治格局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于处于上升通道的中国来说或许就是另外一个“战略机遇期”。
IMI学术委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认为, 英国退欧打乱了美联储加息的步骤,同样若人民币汇率下浮也会让美联储推迟加息。现在SDR货币篮子中形成两大“阵营”:欧盟和日本的负利率为一方;中国、美国正利率为另一方。而今英国也明确自己的站队了。
但是丁剑平认为, 英国退欧后,没有羁绊的英镑利率则更加朝着有利于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方向发展。利率“正常化”才能加强英镑的国际地位。同样,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利率在“常态”下,否则持有人民币资产的“非居民”长期不能获得应有的收益。零利率会加速“Carry-Trade”的投机(犹如日本一样)。
丁剑平表示, 与英国不同的是,中国不是岛国,制造业还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扩大,继续参照CFETS(以贸易篮子为主)就目前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中国要保持在“常态利率”下参照CFETS汇率透明制度。一方面确保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避免“Carry-Trade”在中国的出现,更要避免陷入负利率的泥潭。继续提升出口的竞争力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张超还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了英国脱欧事件对各国影响。他认为,短期内对英国来说受“重伤”在所难免,但欧洲大陆国家受伤也很深,英国脱欧不但削弱了欧盟的整体实力,更可怕的是增加了欧洲分裂的预期,就像一个炸弹,始终埋在欧盟脚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次引爆。
对美国来说是利弊各半,欧盟的分裂在经济上对美国是利大于弊,因为削弱了一个竞争对手,但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对北约稳定的威胁,这是美国最不愿意见到的。“躺枪”最冤的可能就是日本,英国脱欧必然刺激“安全资产”,作为套利货币的日元避险需求大增,推升币值的结果就是加速“安倍经济学”的破产。
IMI研究员袁江认为英国退欧举世瞩目,本质上是政治对经济的“反向运动”,是不完整的经济一体化撕裂欧洲社会导致的大概率事件。经典经济学理论往往认为,区域自由贸易和统一货币总能带来福利增进,因此在推动一体化方面不遗余力。问题是,经济系统支配下的政治、社会调整必然是不稳定的,其将加速社会分裂。欧盟以及欧元区的制度架构远非完美,在效率和公平、单国利益与整体利益等原则问题上左右摇摆,根本无法缓释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风险和压力。2008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无疑进一步放大了一体化制度的内在缺陷。
对于英国多数民众来说,大不列颠帝国的辉煌荣耀感早已远去,欧洲一体化的切实好处亦遥不可及,“退欧”无疑是大众政治对当前经济困境的不满与宣泄。英国虽然是美国的铁杆盟友,但其被欧洲、被世界边缘化的趋势不会因为“退欧”而改变,当前市场情绪波动是暂时的,但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将进入加速调整期。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可能或将不可能,而不可能却成为可能。中国要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改革定力,进一步推动全球政治经济的多极化发展。
鄂志寰表示,英国脱欧反映了一种倾向,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进入低速增长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在英国,对外来移民或者非法移民的排斥情绪日渐加剧。这种情绪宣泄是一种全球的现象,不只是英国独有的。
对此,IMI研究员吴志峰也认为,脱欧公投与特朗普得势、欧洲民族主义左翼政党上台是一脉相承的,利比亚叙利亚危机导致的一波波难民潮冲击下的欧洲,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袭击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必将对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带来冲击,全球化退潮的趋势非常明显。在这种趋势下,英国人如果选择脱欧一点都不惊奇。事实上留欧与脱欧的比例是对人们社会心理变化程度的准确度量。这次如果英国人选择留欧,最多只能说明社会心理变化还没达到沸点罢了。
在吴志峰看来,这一波浪潮反映了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彼此不适应,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这波全球化浪潮正遭遇利益受损群体的抵抗,他们借民族国家的权力体系掀起了去全球化的浪潮。然而,全球化不会死,这一波逆动的浪潮过去,仍将是新一轮全球化的浪潮。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王兆星、埃德蒙、苏宁、任志刚、李若谷、亚辛·安瓦尔、李扬、汉克、夏斌、陈云贤等10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6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互联网金融”、“银行与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