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 超65%大学生有拖延症:究竟是什么拖住了你?

李书明 邵雪晴 西大新传媒 2020-09-01

点击上方关注“西大新传媒”


新传媒 | 聚焦 |


距离上交论文还有不到10小时,翟曦终于鼓足勇气——拿出电脑,戴上耳机,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deadline(最后期限)之前搞定任务”。这已经不是翟曦第一次赶着“deadline”做任务,不断延长任务完成时间已逐渐成为他大学生活的常态。


近日,记者在广西大学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5%的大学生认为“拖延症”是大学生活的普遍现象,超过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严重“拖延症”。


拖延现象普遍学生心理压力大


数据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有明显的拖延现象,拖延的原因多是出自对一项任务的抵触。


翟曦打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完成论文,他的原定时间是四个小时。然而,手机打乱了他完成任务的节奏。“滴滴滴”,翟曦先是打开QQ回复完好友的消息,随后又打开其他应用,玩一局“王者荣耀”或者刷微博,完成论文的时间被一再推迟。


“休息一会,刷下微博” 


不管是写论文前亦或是写论文中,翟曦总能找到更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又“当仁不让”地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让他毫不犹豫选择做心中那件“更有趣”的事情。“你知道的,没有人想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像小时候吃东西,大多数人不都是先吃最爱吃的吗?”翟曦打趣地解释自己易被任务之外的事情吸引的原因。


尽管完成论文时极易分心导致拖延,但翟曦表示,他并不是做所有事情都会拖延。写论文前以及写论文中种种拖延的表现,其实是源于他对论文缺乏兴趣以及自控能力不足。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拖延的领域及原因与翟曦相似:在不擅长的论文写作领域,可能会无限度地选择拖延。


在李明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拖延完成任务后,只身前往了心理咨询处。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总是想着各种方法拖延不愿完成的任务,事后,他又会饱受来自内心深处的拷问与斥责。


“每次拖延之后,我躺在床上都会失眠,特别煎熬。”不仅如此,李明有时候做梦都会梦见自己在做任务,但是醒来之后仍然会把未完成的任务“晾在一边”,仿佛那个焦虑到做梦的人并不是他。


调查显示,过半的学生认为拖延症会给他们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心理影响,最易产生内疚、负罪感与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


合理分配时间正确认识负面情绪


调查显示,多数同学认为时间分配不合理是导致自己拖延的重要原因。他们认为自己并没有合理的安排时间,经常被时间推着走。对此社会学老师黄达安解释道:“拖延症其实与现在时间碎片化有关,电子设备盛行也加强了这个趋势。更多的琐事充斥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来,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被压缩,导致了该做的事情被无限的往后拖延。”


两句话解读“拖延症”


实际上,由于时间管理不当导致的拖延症并非不可补救。黄达安老师建议,做事情可以采取“慢事急做,急事慢做”的原则。长远的事情提前把它做好,保证时间的充裕;而遇到紧急的事情时要把心态放平和,从容地去做。


“是什么让你拖延?”


关于大学生拖延的根本原因,黄达安老师认为,是因为大学生缺乏对自己能力的合理评估,总以为一件事情很快就能做完。然而,有“拖延症”的同学对自己能力的过高评价,最终只能导致无法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这是一种机制,是人类进化的选择,人类在做错事的时候会感到痛苦,然后再去改进。而人类正是因为拥有这种进化优势——对自己的行为内疚,进而才会拥有解决的情感基础和动力基础。”得到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之后,李明决定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慢慢将拖延症战胜。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翟曦、李明为化名)



记者:李书明 邵雪晴

编辑:朱芸琳 王钰淇

图片:邵雪晴 部分源于网络

排版:邓达

审核:蓝张宝钰 司婉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