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代表万翠红在华中师大2018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华大在线 2019-06-11


——在2018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研究生导师代表、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万翠红教授



2018届的研究生同学们,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生命科学学院的万翠红,很荣幸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首先要向2018级全体研究生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从今天起,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师人”了。作为一个“自己人”和“过来人”,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做研究的的经验和感悟,总结起来就是《增广贤文》里的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有人会说怎能不问前程呢?我读研要发文章,还要发好文章,我毕业要找一份好的工作,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我做研究生的时候也曾经压力很大。硕士第三年转为博士,同学开始发文章了,我却换一个新方向从零开始。那个时候很着急,日夜担心没文章不能毕业。可文章是成天担心惦记就能有的吗?不是的!大家想想,你想要发文章,怎么样才能发文章,是不是要先把研究做好?你想要找好工作,怎么样才能找到好工作,是不是先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以说行好事,自然有好前程。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了,文章、奖学金、工作这些附加值必然随之而来。


有学生每天都去实验室,看起来也是专心致志在做研究,为什么也苦恼长期没有收获呢?但行好事,关键在“行好”。行好事不等于蛮干苦干,一定要有章法。要做好时间管理,把最好的精力用在最难最重要的事情上。《大学》中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要有持久的专注。油画大师列宾说过“灵感是艰苦劳动获得的奖赏”。一个好的想法绝不是突然凭空冒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思考和沉淀。要善于思而敏于行,学术研究中的逻辑思维非常重要,除了要勤于思考,更要善于思考。此外,想的多,更要做的多做的好,此所谓敏于行也。要勇于开拓创新,这是一个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不要固守自己的安全区,要做知识和学术的冒险家,来一场跨学科的冒险。伟大的发现往往始于勇敢的尝试。我本科学的是化学工程,研究生专业是分析化学,毕业之后到多伦多大学分子基因系做博士后,现在在华师生科院任教。刚开始转做生物的时候,完全没想过要发CNS文章,只是专心做好科研,遇到我不懂不会的就寻求相关领域专家的帮助,最后文章发在Nature杂志上,我也有幸获批了生物方向的青年千人。所以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那么不问前程,是不是就不要目标了呢?我想并不是,目标指引你前行的方向,是你们奋斗的精神支柱。我想讲的莫问前程更多的希望大家契合实际,做好当下,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踏实执着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价值。不问前程,那该问点什么呢?一问初心。你为什么读研,你是否认同学术工作的价值,是否真心想要为人类知识边界的拓展做出贡献?一个人若是去做一件违心的事情,一定做不好也做的很痛苦,所以一定要确定自己是真心想做这件事。二问期许。你的学术水平想要做到多高,学术格局想做到多大?人生有了理想和期许的方向,便不会迷茫,便会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在苦难中也能感受到幸福。三问情怀。你是否对科学研究有着极大的热爱,能否专注并沉浸在科研中心无旁骛,最重要的,学术生活适合你、能使你快乐吗?《老子》上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了解自我,超越自我,才是最大的成长与成功。


学习和研究是值得做一辈子的事情,各位且先做好这三年。期待着大家今后的成长。我们华中师范大学是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即将在你们身上接续传承。当你们走下桂子山大展身手时,正值国家第一个一百年之际,时代之幸,你我之幸。“但知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今天送给大家,祝愿各位同学在桂子山读研究生的这段时光里,不负韶华。


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