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大家谈


胃肠道肿瘤是吃出来的吗?长期便秘会患肠癌吗?对于肿瘤我们尚且有很多未知,要远离肿瘤,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也不少。


当肿瘤来敲门,再忙,也别错过身体给你的机会。万一罹患肿瘤,应该用怎样的理性与智慧来面对现实,尽早走出困境?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九届主任委员顾晋近日做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主办的“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与大家一起聊聊肿瘤防治的相关话题。


胃肠道肿瘤是吃出来的吗?

胃肠道包括胃和肠,而肠又包括小肠和大肠(又称为结直肠)。日常生活中的不健康饮食习惯,的确会诱发胃肠道肿瘤,这是毋庸置疑的。


与大肠癌相关的不良饮食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高脂肪、高蛋白饮食。长期大量食用蛋白质和脂肪,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


第二是长期食用腌制、熏制、发霉、变质的食物。例如发霉的花生含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癌的发生。


第三是肥胖。肥胖也与不合理的饮食有关。目前认为肥胖是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因素之一。


预防癌症应该平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很多老年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吃素就不会患癌了。其实并非如此。防癌需要健康的体魄,平衡饮食、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不能靠吃素来预防癌症的发生。


同时,运动对于健康也非常重要,我们都应该坚持科学运动。不运动肯定不行,但是过度运动同样有损健康。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天运动7500步就可以了,过度运动损伤关节。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并持之以恒。


长期便秘会不会患肠癌?

便秘与肠癌的发生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便秘很常见,尤其是老年人。很多人认为大便中有很多毒素,不及时排出会导致癌变。针对大家的担忧,很多商家也推出清“宿便”、洗肠等商品和服务。其实这些对健康并无益处。


人体是一套非常精密的系统,排便是很自然的生理现象,不应该受到太多的外界干扰。


要调整便秘,不建议经常使用泻药,以免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应该更多地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入手。大家更没有必要为了预防肠癌而去灌肠



熬夜加班会增加肿瘤的患病风险吗?

对于熬夜是否会引发肿瘤,目前尚无明确证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熬夜会损害健康。熬夜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降低,随之可能引发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包括肿瘤发病率的增加。



胃肠道肿瘤遗传吗?

经常有患者家属咨询,父母、兄弟姐妹患了胃肠道肿瘤,那么自己是不是也会患肿瘤?


结直肠癌的一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就是遗传因素。两代人中如果有三个及以上的人得肠癌,那么就建议去医院做一下基因检测。如果确实存在肠癌遗传基因,那么就要进行必要的肠镜检查,并遵医嘱进行长期随访。


如何发现肿瘤的蛛丝马迹?

肿瘤的发生总是静悄悄,大多数肿瘤早期都没有特别明显的表现,尤其是消化道肿瘤。要想做到早发现,对于肠癌来讲,我们要特别关注便血的情况。便血起初是便潜血,即肉眼看不到,但是实验室可以发现的出血。当便血进一步加重,则会发展为肉眼可见的出血。便血是肠癌非常重要的一个早期症状,我们一定要多留意。


除了便血,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也需要引起警惕。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要警惕肠道肿瘤的可能。


对于老年人一定要留意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每天一次的大便习惯,突然变成一天很多次,或者很多天才一次,这都需要引起警惕。这也可能是肠癌的“预警”信号。


需要强调的是,大肠癌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癌前病变发展为大肠癌平均需要10~20年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对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进行积极治疗并坚持定期随访,则可以避免最终发展为肠癌。

肠镜需要从多大年纪开始查?

一般建议45岁以后,即便没有异常也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害怕疼痛可以选择无痛肠镜,一般10分钟即可完成检查。如果没有条件做肠镜,也可以坚持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检查,对发现早期肠癌很有帮助。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没时间检查身体。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疾病不会等你!你不爱惜身体,身体也不会替你扛过一切。不要等到有一天疾病暴发了,身体垮了,才幡然悔悟。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健康体检,有任何不适都要尽早就医。


万一不幸罹患肿瘤该如何面对?

身患肿瘤绝对是人生的悲剧,同样也是家庭的灾难,但是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人一生中都有25%的患肿瘤的概率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体中都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所以大家都有身患肿瘤“潜质”。患者也不必抱怨命运的不公。


如今,罹患肿瘤也绝非世界末日。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1/3的肿瘤可以通过治疗实现彻底治愈,1/3可通过治疗来改善症状。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临床上有非常多的方法与技术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因此得了肿瘤不要害怕,也不要逃避,坚信科学,理性面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直肠癌患者保肛很难吗?

很多直肠癌患者都特别担心人造肛门的问题,不愿余生都与粪袋相伴,强烈要求保肛。目前对于距离肛门在5厘米以内的直肠癌,常规手术保留肛门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肿瘤下缘距肛缘超过5厘米,通常保肛是可以做到的。对于一些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我们可以通过术前的放化疗将肿瘤缩小,如果肿瘤能缩小到2厘米,那么就可以局部挖掉肿瘤,同样达到了保肛的目的。


即便不能保肛,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因此就一落千丈。最新型的造口护具可以利用活性炭栓子吸附排泄物同时掩盖异味,患者用贴膜贴住造口即可,不用挂粪袋,完全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可以正常工作和社交


这里特别想强调,其实每位医生都渴望达到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然而,患者也要理解医学的局限性。我们对生命尚且有很多未知,很多时候不能感情用事。面对肿瘤,我们应该相信医生,一起做出科学、理性的选择。


(本文根据直播内容整理)





医者名片



顾晋,现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ASCRS)会员,亚洲外科学会会员,国际大学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ISUCRS)会员。他还担任《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主编,《中华胃肠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手术学杂志》副主编,《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编委,《柳叶刀中文版》编委,《北美外科杂志中国版》编委。美国NCCN指南结直肠癌中国版专家组成员,国家卫计委《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3-2015版》专家组组长,国家卫健委《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专家组组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健康大家谈”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2020年初,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向社会公布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为动员专家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形成系列品牌,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将开展“健康大家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由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具体实施,力争聚合国家级专家资源,打造精品科普栏目,并通过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进行推广,扩大权威科普内容传播。
您也可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回看精彩内容↓↓

策划:方彤

文字:王建影

编辑:王建影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