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保持头脑灵光,就得看书

2016-11-27 十点君 十点读书



文 | 十点君

因为工作的原因,常常有人认为十点君有很大的囤书量。


实则不然。


在家里我只保留自己足够喜欢,且会时常翻阅的书籍。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定期清理书柜,整理出一批赠送他人或捐赠给市里的图书馆。(厦门有一家民间公益图书馆——“荒岛图书馆”也接受有价值的闲置书。)


偶尔也会遇到,突然有一天想看某本自己送出去的书,于是,坐几站公车,再到图书馆把它借回来阅读。


大概是性格使然,我偏爱这样清清爽爽的感觉。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五本书,自买了之后就一直放在十点君的书架上。舍不得送走它们,是因为它们每本都非常有意思。常读好书,可以保持头脑灵光。


01

《三十而立》

作者: 王小波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王小波开始写小说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在1992年。有人问他为什么写作?他回答得很简单:纯粹是突发奇想,以前觉得没这种可能性,后来发现有这种可能性了。


中国的作家里,少有这么晚开始写作的。但他一写便留下了经典。


高晓松说:“以我有限的阅读量,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


在十点君心中,王小波的小说比杂文更有趣,没心没肺不羞不臊的文风,黑色幽默大呼过瘾。


《三十而立》这本书包含两部中篇小说,《三十而立》及《我的阴阳两界》。其中十点君更偏爱《三十而立》。


它讲的是一个逗逼的大学生物老师王二的故事,十点君读这本书的时候,全程是“哈哈哈哈哈”的状态。


特别喜欢他生动的描写。比如,有一回王二大半夜去见前女友,回家以后老婆很生气。他是这样描写的:


她尖叫一声,拿被子蒙上头,就在床上游仰泳。 


在床上游仰泳,看到这里立刻脑补了画面,笑了好久,不得不佩服他的文字。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感受下王小波的有趣:


王二是生物室主任,有一回轮到他们生物室卫生值周,要去刷厕所。王二到化学室要了几瓶废酸,把便池洗得光可鉴人。但害怕别人不知道是他们生物室干的,就在厕所门贴上标语:“欢迎您来上厕所。生物室宣。”


小便池上贴:“请上前一步——生物室郑重邀请。”


厕所门背后贴:“再见。我们知道您留恋这优美的环境,可现在是工作时间。何日君再来?生物室同仁恭送。”


隔间里标语各有特色。男厕所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片冰心在玉壶”。女厕所写“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还有额匾“暗香亭”。


02


《孤独的狂欢》

作者: 吴伯凡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数字时代的交往


上回推荐了吴伯凡和梁冬的《欢喜》,后台好多小伙伴留言,说自己也是吴伯凡老师的粉丝,经常听《冬吴相对论》节目。


我第一次看吴伯凡的书,是这本《孤独的狂欢》,看完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作为1998年出版的书,能准确地预言和理解数字时代,且哲学意义丰厚,实属不易。


十点君建议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都能好好地研读下这本书,非专业的人看完也能获得深刻的顿悟和警醒。


🔻 十点君的书摘


1.能成事的人,是保持目标,不断地在改变方法;不成事的人,是保持方法,不断地改变目标。


2.历史上的任何进步都表现为对已被视为神圣的东西的亵渎和冒犯,正是被视为邪恶的冒犯行为,才给已经僵化的社会和文化秩序带来生机和活力。


3.一个人之所以相信一种价值观念,常常是因为这种观念最适合于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03


《奇特的一生》

作者: (苏)格拉宁 

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常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是杂家的话,就很难在某个细分的领域成为专家。广度和深度难以两全。


但柳比歇夫做到了。


他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谈到他一生的各个阶段以及彼尔姆大学……


但其实,连他亲近的人也想不到他的遗产究竟有多大。


这本书把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方法写成了一部小说。


他是真正和时间成为朋友的人,用各种各样的体系把工作、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是什么样神秘的方法,十点君在此就不透露啦,感兴趣的小伙伴自己去阅读。


对啦,除了时间统计法之外,柳比歇夫还有几条守则: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十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这几条守则不可能要求别人去遵守,这几条守则是他个人的守则,是按自己生活和自己身体的特点拟订的:他好像在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点,在研究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 


04


《一生里的某一刻》

作者: 张春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春是个天生的讲故事好手,她的文字俏皮、奇妙、轻松,一开始你会看着看着就傻笑起来,读到后面,热泪盈眶,为这个瘦弱、搞怪、敏感、坚强、深刻的女孩喝彩。


她的朋友尊贵的大阿紫斯基说:“她的故事有着神奇的节奏,别人学不会。只有她,可以在全部人屏息等待时狡黠地环顾全场,又在那多一分便让人不耐烦或少一分会有人还没缓过来时,揭晓答案。有时哄堂大笑,有时瞠目结舌。”


读完这本书,我到她的“晴天见”里喝了杯苦艾酒。想起了她细腻的笔触,跟着她的文字体会一番。原来我们只是不小心麻木了,读她的书,你的感官可以灵活一些。


顺便再推荐一本让你保持灵活的书:桑格格《小时候》。


🔻 十点君的书摘


1.都说成年人要做什么都是自己决定的,不能抱怨,不可撒娇,不可放弃。所以说小时候期待长大,究竟当时期待的是什么呢?哼。


2.算了,夏天又浓又懒,连话也懒得多说,气都懒得生。总是不知道干点什么才好。天气再热,沙滩和海面上也都是凉爽的。到了傍晚,金色的夕阳回应着金色的海,有些微小的声音停留在空气里,仿佛它也是一种光。


3.后来我就想,劝热恋的人冷静是不对的,因为能够热恋本身就很幸运,而且那是每个人的生活里为数不多的特别闪亮的日子。


05

《饥饿的女儿》

作者: 虹影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母亲在世间亲历大饥荒,我在娘胎以此为胎教,饥饿是我们共同的记忆。这种饥饿感不止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它像内心的大黑洞,怎么填也填不满;如同我和母亲之间的鸿沟,欲填难填、欲跨难跨。”


这本书是作家虹影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1942年到1978年之间,私生女虹影和她的家庭的事。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座城市与一个时代的故事。


大饥荒的年代,生活在重庆的贫民窟里,隐约地感受到自己和家庭的疏离,18岁那年,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认识了生父。也和另一个男人有了关系,一个大她20岁的历史老师,老师因为害怕被批判而自杀,她逃离了这个家,杀死了腹中的胎儿。


她是饥饿的女儿,饥饿于物质,饥饿于情感。她的饥饿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人的饥饿。


🔻 十点君的书摘


1.这座城市令人战栗,有股让人弄不清的困惑,时时隐含着危险和埋藏着什么秘密。重庆男人走到街上,无论他装束什么样,你都无法猜出他的身份。他可能是地痞,也可能是正人君子;可能是特务,也可能是顺民;既可能是暴乱分子,也可能是秘密警察,袍哥,学者,赌徒,官员,或是戏子,二流子,或是扒手。


2.下这个决心的时候,我才突然明白,我在历史老师身上寻找的,实际上不是一个情人或一个丈夫,我是在寻找我生命中缺失的父亲,一个情人般的父亲,年龄大到足以安慰我,睿智到能启示我,又亲密得能与我平等交流情感,珍爱我,怜惜我,还敢为我受辱挺身而出。所以我从来没有感到历史老师与我的年龄差,同龄男人几乎不会引起我的兴趣。


但是,三个父亲,都负了我:生父为我付出沉重代价,却只给我带来羞辱;养父忍下耻辱,细心照料我长大,但从未亲近过我的心;历史老师,我情人般的父亲,只顾自己离去,把我当作一桩应该忘掉的艳遇。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父亲。它不会向我提供任何生养这个孩子的理由,与其让孩子活下来到这个世界上受罪,不如在他生命未开始之前就救出他。



*本文为十点读书整理创作。其他公众号若要授权白名单,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往期书单

《看书,是最低成本的美容》

《这几本书,我看完后忍不住逢人推荐》

回复“晚安”,十点君送你一张晚安心语,祝好梦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购买【最美声律启蒙读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