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京东式跨越

2016-06-21 财经头条



151


京东走得很快。在过去一年,至少有1.691亿活跃用户数在京东上完成交易,这个数字较去年同期的9780万增长了73%。


截至2016年3月31日,京东共有近11万名正式员工,京东第三方平台共有约100000个签约商家。在该集团发布的201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中,2016年第一季度京东交易总额(GMV)达到1293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5%。第一季度净收入为540亿元,同比增长47.3%。


在过去几年里,京东一直保持高速发展,各类增长速度均超出行业水平一大截,与追赶者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京东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发展质量的重要性。对此,刘强东表示,“我们认为接下来几年京东GMV增速肯定会远远超过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平均增速。但在消费市场整体疲软的情况下,单纯维持像过去那样的增长速度,公司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也不相符。”


这意味着京东围绕“价值”所进行的战略布局将不再单纯以GMV增速来衡量成功与否,而将业务重点转向追求高质量增长和更具价值的服务领域。




从零售平台到资源整合者


6月1日,京东发布了被称为“年度战略项目”的“陪伴计划”,这个看似应景的项目将汇集并打通京东集团内部多部门的资源,基于数据营销的方式,提供智能购物、资讯梳理、家庭理财甚至公益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这是一个有趣的项目,意味着京东希望将平台的影响力从个人消费者推至其整个家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和京东在此之前的很多重要决定——改变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的配送模式;推动零售业态创新求存一样,不仅将改变京东自身,还将重塑整个行业。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B2C电商,京东并没有刻意追逐什么,但在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之间建立联系,不仅帮助京东打破了行业之间的壁垒,也使京东以一种更具创造性的方式获得成功。


2015年下半年,京东发布消费金融战略,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基于京东独特的大数据和信用资源,通过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众筹等领域的服务,帮助企业和个人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




如今,金融业务正渗透到京东的各个业务单元。2016年1月,京东宣布旗下京东金融子集团已和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的投资人完成具有约束力的增资协议签署,融资66.5亿元,估值为466.5亿元。


一个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很难避开“新市场”带来的诱惑,而且刘强东承认,“京东的新业务布局是全方位的,将渗透到更广泛和更多的领域。”


京东三年前确立的对“创造价值”有帮助的业务布局已经阶段性完整——从京东商城、O2O、物流配送、技术平台到互联网金融,涉及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生活中的多数场景。


基于京东商城,京东定位为最具品质的一站式数字营销服务伙伴。2015年10月,京东与腾讯联手,发布基于“社交 电商”的新型营销服务——“京腾计划”,整合京东消费数据与腾讯社交数据,成功服务了SK-II、乐视、三星等一系列品牌厂商。




艾瑞咨询预计,2018年互联网营销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98亿元。以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全面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当中,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的第一入口。通过与腾讯的合作,京东将社交用户场景与电商交易平台对接,对精准人群投放个性化广告。


京东集团副总裁、市场营销中心负责人熊青云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京东已经积累了海量完整闭环的电商交易数据和用户消费行为数据。”并打通了用户、内容、商品底层标签属性。


如今,京东与腾讯的合作已进入第二阶段,双方将联手推出整合了购物与社交数据的立体营销解决方案——“京腾魔方”。 这意味着,京东有机会依据消费者特征实现千人千面精准营销,帮助品牌客户满足消费者多维度的消费需求。这不仅是新型消费方式的需求,更是京东从电子商务平台向零售资源整合者跨越的重要过程。以SK-II为例,在“京腾魔方”亮相当天,SK-II新拉粉丝数是过去两个月平均新增粉丝数的总和,单日销售额也飙升至以往日均的近6倍。




引领消费品质


与竞争对手相比,京东对“追求品质”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不仅起步早,而且态度坚定。2015年11月,京东宣布关闭C2C服务,将源头直采,正品行货作为京东商城的核心。同时,通过供应链管理服务,帮助品牌企业能更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产品创新。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京东已建成了闭环的、全程可追溯的物流体系,截至今年3 月底,京东在全国运营209 个大型仓库,6 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投入使用,仓库总面积达430 万平方米;京东在全国拥有5987 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2493 个区县。京东仓储配送已经可以满足超过98%的京东自营商品配送,其中超过88%的订单实现当日达和次日达配送。近年来,京东一直有序地向社会开放电商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为了解决商家库存大、备货难、资金少等实际痛点,日前,京东物流通宣布过优化“京东配送”筛选、“周转小于90天免仓储费”,以及动产融资、VMI库存融合、个性化服务等创新模式,帮助商家实现库存和资金的最优配置。最终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随着“品质+物流+服务”的模式日渐成型,京东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桥梁”的作用日益显著。




目前京东第三方平台已经入驻了10万商家,京东商城CEO沈浩瑜表示,“我们不会再大幅增加这一数字,我们相信他们(现有商家)能够满足用户的产品需要,继续增加商家可能让平台变得拥挤。”


保证消费者不会在选择商品时浪费太多时间,和京东坚持自建配送体系一样,都是京东对于服务品质的理解——无论市场和需求怎样改变,零售市场唯一在意的都是增长,而依照京东的经验,能支撑这些的不是数字和营销,而是有品质保障的商品和卓越的用户体验。


有数据显示,一个消费行为更为成熟的中高收入阶层正在形成,他们已经从追求奢侈品牌转变为享受品质生活,去年在国人出境消费的1.5万亿中,有7000-8000亿主要投向更耐用、更安全、更具性价比的品质商品;同时他们更关注有品质的服务,关注服务体验。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5月25日发布的《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则明确指出,2016年品质消费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品质商品、品质服务、品质生活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以放弃品质为基础的低价产品,从来都不会有稳定的存在形式。


在新的消费时代,企业需要在整体上转变为有助于“提升消费体验”的机体才能获得成功。




京东相信,“品质”才是零售服务提供商应有的信仰,它并不仅仅适用于京东或零售,也并不限于产品或服务。值得信赖这件事是所有企业最终赢得尊重和信任的唯一途径。虽然过去很长时间,这些价值观只是“隐藏”在战略层面,但对于中国正在到来的“品质”时代十分重要和稀缺。


京东大数据显示,2015年对品牌品质表示“关注”的消费者占网购消费者的比重高达56.40%。而对品牌品质“轻度关注”的消费者比重为29.58%,“不关注”品牌品质的消费者比重仅为14.03%,均比2014年有所下降。


透彻理解这一消费理念的企业正在向京东的平台集结。蒙牛自入驻京东商城以来,仅一年时间销售同比提升700%;华为和荣耀在京东手机品类销售额保持领先地位,2015年达到百亿,今年目标是200亿元。


2016年,通过推出一系列“超级品牌日”活动,京东先后与强势品牌联手。其中乐视10分钟销售额突破1亿元,五粮液60分钟销售额突破全网全天销售纪录,联想单日全品类销售额是2015年双十一当日的3.68倍。


此前并不看好电商模式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今年也亲自出席了京东的“618品质狂欢节”启动发布仪式,并表示自己第一次参加渠道活动并为京东站台的理由是“它能吸引我的是‘品质’这两个字。”数据显示,2015年格力空调在京东家电空调品类的销售额排名第一,同比增长达150%;


京东与它的合作伙伴们都确信,他们的合作将进一步改写消费格局,并有机会塑造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品格”。




强化“国民企业”素质


对刘强东而言,京东的目标不只是要超越一个又一个市场上的玩家,成为零售巨头,他希望“京东有机会成为一家‘国民企业’”。


要做国民企业,就应该具备全方位强大的能力。过去京东在前端销售和后端服务上傲视群雄,很少以技术力量示人,但事实上京东一直在技术领域暗暗发力,不仅自主研发打造了全球领先的高效供应链体系,而且积极向智能机器人和云计算业务拓展,以便更顺畅地满足市场需求。


在今年的亚洲电子消费展(CE-SAsia)上,京东展示了两款送货无人机;6月8日,京东在江苏宿迁进行了首次无人机送货试运营,成功将订单商品送达指定站点。在无人机送货的实践上,京东已经超过亚马逊,成为全球领跑者,未来京东将利用无人机向更广阔的农村市场提供物流配送。



实际上,无人机送货只是京东未来战略中的一环,无人车配送、无人仓都是京东将要实现的技术。5月13日,京东原运营研发部正式独立为X事业部,并宣布与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合作不仅局限在机器人层面,还将包括智能物流、自动仓储、自动分拣的移动机器人,还有其他各种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的设备、数字化的管理等一系列智能的解决方案。


今年4月,京东正式发布全新的云平台,从4月起向第三方机构提供基础云和数据云服务。京东云主要提供两个产品线,一是基础云;二是数据云,帮助传统企业进行数据的采集、清洗、挖掘、建模、交易等应用,从根本上瞄准利用数据的需求。京东集团副总裁何刚表示,京东云服务的目标客户是全国政府机构和传统企业,助力其利用云计算实现“互联网+”。


据统计,6月1日到18日的大促期间,京东累计订单量过亿,在6月18日的爆发期,消费者购买热情空前高涨,全天下单量同比增长超过60%。为了应对618的订单洪峰,京东云平台带宽扩容数百G,抵挡了数十次攻击,实现了100%的订单都在云上完成。截至目前,京东运行的Docker实例突破了15万个,弹性云集群规模比去年618增长了6倍。


这些看似很不“电商”的战略布局显示了一个强大而基本的商业逻辑,所有的业务将不仅仅围绕和成就线上业务,也包括搭建完整的消费生态链和更丰富的服务体验。这一生态链条不仅服务于消费者,也将使品牌商收益,最终使京东获得成功。


京东一直在按照自己的规划和部署往前走,大胆又不失稳健,符合京东的“性格”。在盈利这件事上,京东也一直遵循自己的节奏,如刘强东所言,“只要东西好就不用担心不赚钱。”




强者恒强,不断创新突破的强者则会将竞争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京东正在做这样的强者,现在没有谁还会视京东为一家纯粹的零售企业,也没有谁会认为京东只是一家电商企业,京东的融合式跨越,看似不经意,却也无法简单复制。京东基于供应链平台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提升,正在谋划一个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更具价值的商业新时代。


文章转载自经济观察网

沈建缘/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