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曹山记忆:硬核抗疫背后的僧团力量

行菩萨道 大菩文化 2022-05-02


(视频来源:菩萨在线 制作:邓彬)


闭门即净土。门一关,就和外面是两个世界了。在绝大多数时候,关门意味着阻断,意味着刻意保持距离。为了防控疫情,全国寺院从1月25日开始关门闭寺。一些人以为师父们在寺里会很清闲,拥有了一段难得的闭关时光,但对于曹山宝积寺的比丘尼们和佛学院学员来说,远比平时忙碌。


关门好比一种符号,象征着许多人心目中对佛教的理解:消极、逃避、甚至冷漠,但这正和曹山的种种抗疫行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初到曹山的时候,刚下过一场雨,群山掩映下的宝积寺显得格外清新。寺内一片宁静,处处透着让人心安的力量,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只有紧闭的大门还在提醒着我们,疫情还没有过去。


雨后的曹山宝积寺庭院(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唐林雪)

还未开放的曹山宝积寺山门(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唐林雪)

在刚刚过去的五个月中,曹山宝积寺曾向国务院提交了自行研制的中医方案,并从寺院熬制好中药每天送往一线医院,同时在全球范围调动物资,连同五位佛学院中医老师一起送上了抗疫前线。即便是在最忙碌的时候,寺院法师们坚持拜药师忏四十天,共同学习药师经,为众生祈福。这里的每一件事听起来都是那样不可思议,不断冲击着我们对女性出家人、对寺院、对佛教的认知。那一封封发自各级政府、医院、患者的感谢信,正是对这段传奇时光的无言见证。


正如宝积寺住持、曹洞佛学院院长养立法师在采访中讲的,“抗疫英雄背后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团队,战疫成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修持”。我们不由地好奇,一个怎样的僧团才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 01 -

冀红红

来到曹山是因为中医,留在曹山却是因为佛法


冀红红,曹洞佛学院养生专业学生,疫情期间连续熬煮中药三个月


清晨7点,我们在宝积寺的大寮里见到了冀红红。作为佛学院养生专业的大三学生,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她每天都要定时熬煮中药。疫情紧急的那段时间,她4点便要起来。经过一上午的忙碌,这些药会通过寺院的两位法师,开车送到各大医院,送到新冠肺炎患者的口中。这样重复的工作,她整整做了三个月,没有一天是间断的。


初见冀红红的时候,感觉有几分柔弱,几个月的劳累让她看起来精神不太好。可一旦开始熬煮中药,抱起柴火,拿着大勺的她立在那口巨大无比的锅前面,是那样干脆利落。曹山的灶用柴火烧,更加符合中医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但也更难掌握。冀红红的手艺是在常年为寺院师父熬煮调养汤药的过程中,一点点练出来的。


曹山宝积寺后山的农田,在种植农作物之余,曹洞佛学院养生班学员也在这里种植药材(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但疫情还是太紧急了。曹山中医团队的方子在临床上的效果一显现,医院向寺院要药的量一下子也大了起来。整个方子熬煮的难度非常大,疫情中的医院根本不具备熬煮的能力,压力一下子全部集中到了寺院。冀红红连同养生班的师父和学生,一起投入到熬煮中药的工作中。一方面保证一线医院抢救病人的用量,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寺院法师们预防的每日供应。整整三个月,每一天,每一锅药,从下药到出锅,她必须时时刻刻盯紧。她没有说累的时间,这是救命的东西。


冀红红是个90后,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拿到了专八的证书。曾经的她对中医很感兴趣,寻找了很多地方,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直到她发现了曹山,发现了佛学院的佛教养生专业。


刚来曹山的日子,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起初的三个月特别难熬,不适应曹山的节奏。每次情绪上来了,她就到三面观音那边的广场上绕行。那时候她还不懂得这叫经行绕佛。她不想接受别人的帮助,别人也帮不上,她自己把自己封起来,但就是没想过要离开。


曹山宝积寺大殿外的三面观音像(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那段时间过去了突然就好了。用她的话说就是整个人和曹山同频了。不但心理上开始接受这样的生活,就连身体,在喝过中药之后不再受曹山湿气的影响。她渐渐明白,佛学院的学习不只是“学习”,更是修行和实践,这时候她才真正和曹山融为了一体。她是因为中医来到曹山,可把她留在曹山的却是佛法。


在曹洞佛学院,佛法与中医的结合就是“养生”。这里所说的养生,更多是一种身心俱安的生命状态。不但养身,更要安心。在曹山,中医这个概念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并不只是治疗和用药,更多的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对身心的关照。通过对天气、时节、自然环境的体察和感悟,配合中医的原理,来进行一些合时宜的活动,最终达到一种良好的生命状态。这样的一种理念,深深打动了冀红红,也改变了她对中医的认知。今年是她来到曹山的第三个年头,她说自己早已爱上了这里,希望未来能一直留在这个地方,通过解除大众病苦的方式接引更多的人体会佛法的魅力。


- 02  -

胜月法师

信任和信仰让我无惧生死


胜月法师,曹山宝积寺知客,疫情期间负责物资运送

冀红红在大寮中专注熬药的那些日子,胜月法师正开车往返于寺院和医院之间送药。


平时在寺里,胜月法师负责着大寮和客堂两个堂口的管理工作。长年在重要岗位上的历练让这位九零后法师格外端稳持重。面对日常繁重琐碎的工作,她是这样说的,“丛林八大执事,没有一个是好做的,这就是一个不断发心的过程。处处是佛事,处处是道场,就看自己怎么用功。大寮为什么能出祖师?是因为祖师在大寮的时候,把大寮当成一场佛事,做完了很欢喜。如果把大寮,当成一种劳苦,那就是越做越苦恼的。”


曹山宝积寺僧众过堂(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这样一种情绪调控的能力,让她面对疫情中的工作压力时也能坦然从容。在寺里往往感受不到疫情的严重性,出去了立马会有直观的感受。作为一个“逆行者”,每天开车送药到医院,送完药回到寺院隔离。房间、办公室、外面三点一线,几乎不和人接触。这些感受她大都放在心里,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和别人分享。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于感染,她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担心。“这么重大的疫情谁都没经历过,只能想着把口罩戴好吧。到了现场,看到太多医护人员的不容易,我们也只能义无反顾。


后来意识到了危险性,但依旧没有太多焦虑。“一方面是因为信仰吧,内心还是有所依靠。想着我们佛学院的医生在前线救人,寺院内的僧众煮药送药诵经拜忏,相信护法菩萨一定会加持。另一方面也是对师父药方的信任。我们的特效药临床实践很有效果,转阴率很高。”


曹山宝积寺大雄宝殿中供奉着三尊玉佛,疫情期间全寺僧众坚持在这里诵经拜忏,为众生祈祷(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采访结束后,回到客堂的胜月法师又是一副板着面孔的模样,但我们已经体会到她高冷外表之下那一颗利益众生的慈心。她说回想这段经历,觉得自己挺幸运的,因为身在曹山,有机会做一点事情,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和疫情中的众生互动,就是最大的幸福。

 

- 03 -

柳敏

养生是比治疗更好的一种方式


曹洞佛学院佛教养生专业教师,自愿前往一线医院参加抗疫工作


胜月法师提到的药方,是养立法师所带领的曹山中医团队与北京大学分子研究所研究员雷鸣教授共同研发的。在1月24日,就已提交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督查”平台。得到审批后,迅速由曹山中医团队的前线医生,运用到患者的救治中,最终成功治愈了14名危重症患者。


柳敏便是曹山中医团队的成员之一。2月14日,她提交了前往一线的请愿书,去往江西疫情重灾区新余市参加救治工作。到她为止,曹洞佛学院养生专业的五位老师全部上了前线。


抗疫归来,大量的荣誉接踵而至,但她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作为一个医生,这不是很正常吗?正常医生的想法就是要去啊。那时候你没想到意义,你就想我怎么可以不去?


“有时候也觉得自己有些不容易吧。”柳敏分享了自己的一次心态变化。从新余回到曹山的一天夜里,骑电瓶车下山去卸口罩,早春的寒潮就那样入侵了她因疲惫而抵抗力低下的身体。“那种冷的感觉我一个星期都没有缓过来。”直到看见一整日忙碌在外的圣空法师把口罩带回来的那一刻,柳敏释然了:“师父也冷,也累,但她没有去休息,一定要和我一起搬。我只做了这么一件事,她要在外面做多少事,干多少天。那一瞬间心里突然释怀了。本来有个东西我是拧着的,突然就开了。因为突然发现原来一个人可以做这么多事,心量就一点点变大了。”


雨后,群山环绕曹山宝积寺格外寒冷(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这样心理上的变化在柳敏来到曹山之后的日子里时常发生。她曾经是职业中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行医11年之后,她觉得自己对病人的帮助是有极限的,自己的医术哪怕是到了顶点,但是在生命这个层次还是帮不上病人。十年累积下来的冲击,这个问题一直折磨着她。她想要换一种方式,但是看不到方向在哪里。


来了曹山之后,她的观念逐渐在改变,她开始认可一种比治病更高级、更内在、更和谐的方式——养生。“就像一棵树,治病就是是它向东边歪了,你用一股力量,一股向西的力量,把它拉到一个中道上来。养生不是这样的,它从根子上让你一直是直的,不让你有生病的机会。


在佛学院任教的日子里,她三餐规律、按时起居,天晴的夜晚看星星,节气变化的时候听水声,在曹山的好山好水中,她看云看雨看四时山色。养生对她而言,就是实实在在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跟自己的吃穿行住坐卧,跟自己的想法都有关系,很实用也很好用。


曹山天晴的夜晚可以看到星空(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曹山宝积寺的建筑风格清新淡雅,在云彩变幻的映衬之下,格外轻灵自然(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夏天来临,一年一度的招生季又要来了,在全国唯一设置养生专业的佛学院里,柳敏不断琢磨着新的课程方向。前不久,她刚刚申请下一块菜地作为药田,种上了一些防暑祛湿的药材。她打算带着养生班的学生们一起保健自身,保健他人,度过曹山的又一个夏日。


- 04 -

圣空法师

在变动中寻找一种安定的力量


圣空法师,曹洞基金会秘书长,疫情期间负责物资联络对接


自从柳敏和养生专业的老师们去了前线医院,圣空法师没有一日不牵挂。作为曹洞基金会秘书长,疫情爆发后,她每日忙碌于抗疫物资的联络筹措。


病人生病了,要去找医生护士。医生护士倒下了,该去找谁呢?我们佛学院的老师在前线,我们在后方要尽全力筹集物资去保障她们的安危。”疫情爆发初期,社会物资的指向主要集中在患者身上,养立法师带领的曹洞慈善基金会是最早一批关注到医护人员健康的民间组织之一,及时发起了“守护白衣天使”的行动,在全球范围募集医疗防护用具。


为了联系一批近4000件的法国防护服,由于长达6小时的时差,基金会秘书长圣空法师不得不连续多日在夜晚工作。这一批防护服中的一部分,外加两万个N95口罩,一起被送到了宝积寺所在地江西的省会南昌市,送入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到这些珍贵物资的医生们向前来送物资的圣空法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养立法师是谁?宝积寺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他们没有任何概念,也难以想象,一个寺院在医院最艰难的时候提供了如此及时和有力的帮助。


这种时间上的把控来自于日常的修行中所形成的一种洞察力,往往给人一种先知先觉的错觉。圣空法师回忆,12月中旬的时候,曹山就开始行动起来了。养立法师组织曹洞佛学院养生专业的学员们开始包中药,做抗疫准备。那时候的圣空法师还不太理解,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没过几天,铺天盖地的新闻,疫情引发了全社会的恐慌。而这时的基金会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性工作,投入到全球物资的募集中去了。


雨中的曹山宝积寺藏经阁透着宁静安定的力量(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这样一种对自然变化和外界人事的理解与把控能力,让整个寺院形成了一种安定的力量。回忆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圣空法师谈到。“我们和社会是反着来的。外面封城封路,仿佛世界末日来临,无数人恐慌焦虑。但寺院内确实比较稳定,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恐慌。因为我们知道外面正在发生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尽管疫情每天都在变化,但当我们找到了自己和寺院在这样一种变动中的定位时,我们就安定下来了。尽管我们看手机的时候也会心头一紧,但回到寺院的现实时,就特别安心。那时候的感觉就是,净土在哪里?就在当下。”


- 05 -

韩博

来曹山完善自我对传统艺术的理解


韩博,曹洞佛学院佛教艺术专业教师


曹山的这种安定对都市中忙碌的人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韩博就是被这种力量吸引来的。她是曹洞佛学院佛教艺术专业的老师,主教佛教造像课程。


在自己的生活里,韩博是清华美院雕塑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着艺术设计方面的工作。长年的专业训练和工作经验,让她对中国传统工艺美学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理解。来到曹山后,她惊奇地发现,这些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出家人,竟然有着非常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艺术理念。曹洞佛学院艺术专业的理念是培养服务型的人才,艺术要用到衣食住行中去。这和韩博在美院接受“艺术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大众”的理念不谋而合,这是让她最欣喜的地方。


曹洞佛学院艺术专业学僧创作泥版画《九色鹿》(图片来源:曹山宝积寺,摄影:启晴)

曹洞佛学院艺术专业学员创作完成的泥版画作品(图片来源:曹山宝积寺,摄影:启晴)

疫情期间,艺术专业学员就地取材,在寺院后山上用树枝创作出一件卧佛作品(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与此同时,曹山也在不断刷新着韩博对艺术学习的认知。在她为师父们上课的过程中,总能感受到她们超强的领悟和动手能力。“我们在招生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强调绘画基础,我以专业的眼光去看的话,很多人可以说零基础。但上过课之后我会对她们很有信心,因为师父们第一次上手就能画得很好,结课的时候也很容易出作品。这或许和她们平时的修行有关。禅坐带来的定力使她们在横向扩展跳行业的时候能更加顺畅。

 

- 06 -

常淳法师

高效管理在危急时刻能发挥强大凝聚力


常淳法师,曹洞佛学院训导处主任,疫情期间负责组织寺院内部学习


“韩博们”在曹山所经历的一切,身为佛学院训导主任的常淳法师都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在曹山的这些年,看着佛学院一点一滴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僧才在这里安住修行,不断深化对佛学的认识。在家女众也更好的理解了佛法,找到了生活与佛法的平衡点。她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和自豪。


“我的感觉是氛围越来越好了。2018年养生和艺术两个专业设置以后,开始招收在家居士学员,她们来到寺院以后,受到寺院氛围的熏陶,在做事、思维和言行举止方面,都更加沉静淡定,也更加符合曹山。”说起佛学院学员们的变化和收获,师父最先提到的不是知识,而是做事方式、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这就和曹洞佛学院“学修并重、学院丛林一体化”的理念相吻合。


佛学院不是学院,更不是去佛化的学院。曹洞佛学院的学生,是要遵守丛林规矩的。上早殿,早斋午斋过堂,出坡劳动,布萨,丛林五堂功课首先要做好,之后再讲学习。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宗教实践和禅修实习,要去禅堂打坐,要去承担各个堂口的工作。全佛学院的学生,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坚持坐两支香。同时,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向智慧的方向靠近。


曹山宝积寺僧众出坡,清扫灰尘(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曹山宝积寺僧众出坡,整理庭院(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曹山宝积寺僧众出坡,打扫卫生(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曹洞佛学院设立在宝积寺内,所有的学员和常住法师生活在一起,从来没有分开过。她们每天都在一起过堂、一起坐香、一起出坡劳动,彼此的磨合和交流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这种配合感和秩序性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就显现出格外关键的作用。在合作抗疫中,大家按照彼此的特长进行合作分工。常淳法师对此感受颇深,“禅堂的悦众对唱诵比较擅长,就在大殿里参加法会,为大众祈福回向;养生班的学员对药材比较熟悉,主要负责包中药和熬中药的任务;艺术班的学员原创漫画进行抗疫宣传;会开车的法师在外运送物资……全寺院都在行动,一点儿都不混乱。一方面我们在援助一线,另一方面自身的学习和修行也没有停下。那时候大家的凝聚力反而比平时更强大。”

 


拾级而下,曹山的雨停得并不利索,淅淅沥沥的,还要去滋润一些角落里的植物。烟雨蒙蒙的曹山像是隔着一层细细的磨砂玻璃一样,透着氤氲水汽。站在宝积寺大殿前,院内唐风建筑环绕,气质清新淡雅又富有禅意,格调高迈简洁又轻灵自然。天空中云彩变幻,山顶上雾气升腾。回廊上,一列法师安静地走向五观堂。她们衣着整齐,从容自在又不失威仪。疾风骤雨般的疫情防控战稳定后,这些身影依然如细雨滋润万物般忙忙碌碌,她们的身影并不伟岸,却让人心安。


雨后,朝阳照耀下的曹山宝积寺,山顶上雾气升腾(图片来源:菩萨在线,摄影:李金洋)


那一刻,我们突然明白了,为什么看似柔弱的女性僧团能在危急时刻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其实她们从来没有改变什么,她们只是在坚守,只是日复一日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曹山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附2020曹洞佛学院招生简章:
1.全国唯一一家开设佛教养生专业的佛学院招生啦!
2.曹洞佛学院禅修专业2020年招生简章

3.曹洞佛学院2020年招生简章


投稿邮箱 | news@pusa123.com

投稿微信 | 15921639311

投稿微信 | 15202133022

              

菩萨行 菩萨道


文化推广 | 15921032980

商务合作 | 15901767612

官网丨www.pusa12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