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我们!

2016-12-06 Digital 伊周潮流


伊姐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最智慧也是最愚蠢,环境最光明也最灰暗。这也是一个“娱乐”越来越趋向于成为动词的时代。面对它,我们始终保持着一颗主动去创造的心。


《伊周》八年,从未停下脚步!


娱乐的浪潮里,捕捉最闪光的片羽。为这个时代剪辑下一个个鲜活的明星面孔。也记录下他们珍贵的声音和独一无二的态度。此刻窗外寒风禀冽,我们围炉夜话,细数来路。

Femina Girls

青春有张不老的脸

在封面的策划与拍摄上,《伊周》始终走在时代和潮流的最前端。作为一本连续发刊的周刊杂志,每周一次的拍摄,周期之紧,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封面策划的国际化与前瞻性。2014年2月,莉顿梅斯特受邀拍摄《伊周》封面,将她告别“QUEEN B”后的成长感受与我们独家分享,在那一年的春天到来之前,她一身花样的春光,温暖又娇俏地撞击着人们的心。


而后,超模坎蒂丝·斯瓦内普尔(糖糖)也和《伊周》碰撞出了趣味横生的火花。

除却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明星的独家关注外,《伊周》还一直坚持着对年轻一代后起之秀的扶持与提携。包括林允、欧阳娜娜一家三姐妹在内的诸多年轻明星的封面首秀,都是在此完成。新晋双双获封台湾电影金马奖“影后”的周冬雨和马思纯,早前就曾在《伊周》的创造下,完成了自己的时尚杂志封面双人首秀,更彰显出杂志在选择封面人物上的品味和态度之独到、精准。


封面,是一本时尚杂志的脸孔。《伊周》不走他人一贯沿袭的传统而安全的路径,倾向于不停开拓,放宽对娱乐观察的视野,并勇敢给予年轻一代机会。无论是在人物选择还是拍摄风格上,都能于自身清新洗练的本质之外,寻到明星的个性,将至延展、让其发光。

Women In Film

电影幕后的女子力

女明星,某种程度上就像是一个时代的发声筒,她们的脸上写着人们对美的全部解释,也藏着普通人内心对整个世界的渴望。她们的眼睛会讲故事,她们的姿态各有其独特的味道。当她们以一个角色身份进入一部电影,讲着剧中人的台词,经历着各样纷繁的命运,一切开始变得有趣而复杂。
2014年伊始,《伊周》敏锐地捕捉到了“女性和电影”这个丰富的交集,将之在版面上无限放大,为时代记录下了表象背后的深意。每年上半年6月份第一期和下半年12月第一期,《伊周》连续推出《Premiere Issue》,而《Premiere Issue》最大的专辑就是WIF(Women In Film),我们称之为:电影幕后的女子力。两个时间段分别恰逢世界两大著名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和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于是,在曾经的《伊周》中,读者有机会跟随编辑的眼睛和脚步,深入感受一个女演员在电影银幕内外散发出的强大能量。

聚光灯下,摄像机前,女主角将剧本演绎为故事。褪下华服,回到自己,《伊周》让她们的能量汩汩不息。“女性与电影年度大赏”的启动,就是我们信心的体现。这里有一张白纸,它负责书写历史与声音;这里也有一把尺子,它专注衡量女人与电影对时代的观察、评价。
我们相约巩俐。她在《伊周》面前卸下几乎所有防备,彻底安全地将自己交予我们的镜头前,无畏谈及一切有关表演与为人的奥秘,坦然面对自己的得失与喜忧。她是中国电影界当之无愧的“女王”级女星,也是《伊周》的好朋友。

我们曾第一时间拍下了新婚的周迅,并让她尽情倾诉自己与公益电影《有一天》之间发生的一切细枝末节。一个女演员在自己事业的顶峰选择践行公益,以己之力去成全和付出,在艺术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章子怡亦将《伊周》视为己出,多次以挚友之姿娓娓道来自己在拍摄电影中的每一点细微的感触。几起几落间,女性的坚韧和执着在她身上长出轻盈的翅膀,助她飞去自由的艺术表达之境,这也是《伊周》对一个女演员意志力的最大致敬。


2015年底,《伊周》举全力操作的《幕后美丽英雄——霸气的存在》选题,细数当下活跃在电影界中的实力女性,她们有女人的柔软敏感,也有男人的坚强霸气。秦小珍、张艾嘉、右耳、陈衹希、黄真真、黄文英、余仁英、陈玉珊、梁婷、沈暘……她们是中国电影蓬勃发展背后的深潜动力,于幕后确凿推动着电影产业的发展。《伊周》将她们请到幕前,深谈其所为、所思,内容之深刻、全面,让人管中窥豹,一瞥可见其意。这是一个媒体人对所在领域内的自重,也是一种毋庸置疑的责任,我们愿自己可以提供一个足够宽广的平台,将女性之于电影的能量,发挥到最大。

在《撑起票房的胶原力》专题中,《伊周》再度以过硬专业和丰富经验的支撑,盘点了时下最具竞争力的年轻女演员势力,让她们的性感救赎和青春能量照亮中国电影的前路。宋芸桦、江疏影、李媛、张榕容、迪丽热巴、刘雅瑟、李梦、尚语贤、孙怡、唐艺昕、袁姗姗……每一个名字都介于女孩与女星之间,她们是一种“过程”的代名词,充满未知和希望,足以抵抗每一个创作上的沟坎,翻越到下一个艺术的山峰。



Men We Love

男颜之瘾

2014年开始,《伊周》重磅推出“男色”栏目,每期都会有一位男明星登上杂志。他们或新鲜当红,或浑身携带好听的故事。在周刊出版的速度推进下,《伊周》这一创举,带动了娱乐时代对“男色”的审美风潮。
张震、李易峰、吴亦凡、杨洋、陈伟霆、井柏然、刘昊然、霍建华、王凯……抛却掉各种流行的词汇与形容,《伊周》相信,我们对一个男人的靠近、描摹与感受,说到底是为了确认自己对美的感知力,对性情的判断力。他们有一张张让人过目不忘甚而心醉神迷的脸不假,但并不能只因为“容颜”本身,忽略了每一个独立个体身上的个性与差异。

至后期,从“男色”栏目延展出来的“伊周男盆友月”专题,更集中将笔锋对准每一个男明星的性情与风格,于皮相之外,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这一创意后来收获了极大的影响力,更在同行业中得到极高评价。



《伊周》为女性审美重新划定坐标系,从审美物质,发展到审美男人,将“小鲜肉”、“老干部”等“男色时代”的标签具体化、精确化。
在对男明星的关注上,《伊周》从来不追随,而是主动去挖掘和开创,并在拍摄与采访中,均付出巧思和深究,无论是“男盆友月”中的主力男星吴亦凡、井柏然、rain、杨洋,还是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盛一伦、朴灿烈,《伊周》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之呈现在版面中,率先的关注,带来及时的视觉与灵魂所享。



最新操作完成的霍建华封面,再一次在网络上激起极大反响。这是一次充满“诗意”的封面创作,从视觉到文字,都呈现出了一个独家的,集哲思与气度与一身的“老干部”。《伊周》拥有一双敏锐而感性的“眼睛”,始终引领着女性在提高审美认知的路上,探看“男色”,同时更加了解自己。



Power Of Love

为爱发声

声音,是一个时代无可逃避的存在之一。声音来自个体,来自群体,来自头脑,或来自心。声音是态度,也是方向。
《伊周》八年,无数“声音”如雁过留痕,被永久封存在一本又一本的杂志中,也被记在读者的每一次翻阅中。我们无法准确记述这些“声音”曾在怎样的境遇下改变过多少人的观点,影响过多少人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伊周》成刊的两千多个日夜里,一直在努力为每一个“声音”争取发声的渠道,并竭尽所能扩大其积极的影响力。
《伊周》打通了文化、艺术、电影等多重表达的局限和壁垒,在交错中寻找到更多的意见领袖和它们的声音,并在媒体中建筑起一面“回音壁”,让声音的传递变得更加自由。
电影《小时代》上映前,《伊周》独家策划《小时代》音乐剧先导专题,以新闻带动热点,剑走偏锋,将一部电影的宣传拔升至对一整条文化产业链的解析上。

2015年,奥斯卡颁奖礼前,如何找到切入点完成报道,几乎考验着全世界所有娱乐、文化媒体的能力。《伊周》从年轻势力与长者经验的争锋中寻找到报道角度,并在这个陡峭的角度中,做出了新意和趣味。选择让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姿态发出自己的声音,决定了一本杂志的深度与巧劲,同时可以检验出一家媒体在其专业上的经验和永远敢于自我突破的决心。
《伊周》始终火力全开,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不放过每一个当季发生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娱乐事件,和倍受瞩目的各种活动。从主流到非主流,从大众文化到小众趣味,都是我们所关注的。文化无国界,声音无大小。从万众瞩目的电影节到怪咖云集的各种独立音乐节,我们深信,在每一个有艺术和文化元素流动的地方,都有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人的存在,他们永远勇敢、乐观,好看、好玩,对自己所热爱的事物充满执着的恒心,对自己信仰的方向奔跑不停。而所有这些,亦可以反证《伊周》存在的价值。



2014年9月,《伊周》突破了纸媒与电视、网络媒体的限制,打破了不同形式媒体之间的壁垒,独辟蹊径地选择与当时当红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合作,为比赛的16强选手完成了独家造型,并在最终的颁奖典礼上与其强势合作。最终呈现在杂志上的16p专题记录下了当季选手最好的年华,无论是选手,还是评委,都对《伊周》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故事和心事摊开来倾诉。成为了被传颂多时的一次经典的跨媒体报道。在网络当道的时代,这样的合作充分显示了《伊周》作为一家平面媒体的勇气、雄心与趣味。无论多久之后,重新翻阅杂志,铅字的心声与铜板印刷的一张张年轻的脸,都还会把我们随时带回那个为梦想转身的夏天。

Fashion Week

独一无二的时装周记忆

在每一个时尚编辑和时尚媒体的观念里,时装周,对大家而言,总是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意义。《伊周》2012年起开创了与明星、品牌三方合作的模式,用行动表明自己的“时装周”态度——即创造,创造美好的交集,创造合作的奇迹,一次又一次独一无二的远行记忆。

2012年2月,《伊周》将凭借《步步惊心》再度走红的吴奇隆带去巴黎时装周,在国内外媒体和粉丝之中引发轰动。从巴黎时装周归来后,吴奇隆出版了记录时装周点滴感念的写真书《完美情人吴奇隆:巴黎-7℃的浪漫》,全书上百张图片涵盖了那一次巴黎之行的浪漫与美好。这亦是一次机会,让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到这个男人的沉淀和在路上的感怀:他走得很慢,但是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之后的每一年时装周,《伊周》的报道与和明星的合作,都成为了大家期待的热点。某种程度上,这像另外一个潮流的风向标,也像一个孵化奇迹的平台,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舞台。
2015年纽约时装周,《伊周》在纽约独家相约高圆圆。换一个角度,好像相识之后的又一次重逢,在遥远的异乡,和高圆圆完成一场特别的旅行,一次走心的对话。那一次,她对《伊周》敞开心扉,分享了自己与纽约的独家记忆,也第一次和我们谈起“一生一世”的话题。一个女明星能够给到一个相熟的媒体最好的东西,无外乎是这般的信任与爱。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走得足够远,才能真正意义上回到自己。《伊周》始终相信,时尚和灵感的路,没有尽头。美与好,都是世间的馈赠。



《伊周femina》八年,一路有你们温柔相伴。不想说再见,但我们终究要习惯相遇和离别。在这8年时间里,伊姐常常会收到很多粉丝的后台留言,杂志晒图,看书心得,搭配求助,当然也有不少查漏甄误……你们对我们说的话,伊姐都有认真阅读,在此无法一一截图,只能郑重跟你们道一声:感谢!

@一只吃土的boy:康熙没了 连伊周都要停刊了

@Coco大周芳嘉:是我最初对那个世界引起新奇的一把钥匙
@Larikeh:可能是我们真的长大了,也要学会和爱的东西挥别
@杨杨杨依旧迷茫:当初整理寝室的时候真的比我四年的教科书还要多。
@粗卡粗卡xi:看到伊周还是觉得最亲切 对很多品牌的认知都来源于此。
@哼--粑粑:在智能手机还不怎么发达的年代,是一个了解新鲜信息的渠道
@子非于-:是我们青涩年代里对于美的最初认知。
@Dearbetrue:算是塑造我审美重要因素了
@酸酸Praha:突然模糊了眼睛 感激伊周 给了我梦 追寻的勇气
@梦与洛丽塔:它里面的调配风格几乎是所有时尚杂志中我最喜欢的
@himondeer:如果写我的青春一定少不了伊周
@嘉嘉迷霍霍:所有的Ending,都是把所有美好和意义定格



编辑/娱乐组  撰文 /吕彦妮 digital编辑/何卿 美编/昕晨本文为《伊周潮流》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