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孕妇可能死于所有人的无知,我们却只骂男人

2017-09-07 森蝶 伊周潮流


最近待产孕妇跳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大家谴责产妇家属的同时,落后的医疗技术,传统保守的观念值得我们反思,同时夸大的恐婚恐孕情绪更是将网友的情绪推向了制高点。



事件回顾



8月31日,在陕西一位待产的孕妇,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头部偏大,难产风险非常高。医护人员向产妇、家属说明情况之后建议剖腹产。



但家属一直不同意,坚持要顺产并在《产妇住院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



最终孕妇疼痛难忍,情绪失控跳楼,抢救无效,一尸两命。毫无疑问,事件发生后,是网友对死者丈夫和婆婆的一窝蜂的谴责。



但单纯的谴责,并不是全部!我们需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为什么不剖腹产?





事件中有一个细节,格外让人唏嘘:


不管是院方还是产妇家属,都曾提到过产妇由于疼痛难忍,两次走出分娩中心和家里说疼得不行,跪地商量剖腹产。


电视剧《产科医生》



事情曝光后,大家对丈夫和婆家为何不选择剖腹产有很多种猜测。难免有人呼吁如果有更多人能自主选择剖腹产,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种悲剧了?


或许觉得中国这方面有些落后?但其实,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的报告称,中国有46%的婴儿是通过剖腹产出生,全球排名第一。



根据WHO的说法,为了挽救儿童或母亲生命,医学上必需的剖腹产应占出生总量的10%至15%,而目前中国35%的数值却远远超标。


也就是说,中国有25%的产妇根本没有必要进行剖腹产。这么听起来,中国的产妇应该是幸福的?



但《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研究出乎意料,它指出许多中国父母和祖父母要求进行剖腹产,是希望让孩子在黄道吉日里出生。


小S的第一胎就是剖腹产,其生产日期比预产期提早了4天。因为最终生产日为吉日,而预产期则“诸事不宜”,于是两家商量决定剖腹生产。



这才是中国剖腹产居高不下的原因,而非真正的用在减轻产妇痛苦上。另外一方面,中国在对产妇的非药物镇痛支持上并不先进。


在中国,只有不到 1% 的「幸运儿」能够采用无痛分娩,而美国的这个数据是 61%。这是因为女性舒适度的提升并不在中国的公共政策评价体系里。



另外,除了生理上的疼痛,疼痛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上的感受,良好的心态完全可以让孕妇大大减轻分娩时的痛感。


其中,催眠减痛是最为有效、也是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技术。凯特王妃、杰西卡·阿尔芭、吉赛尔·邦辰、安吉丽娜·朱莉等人都是用这种方式缓解疼痛的。



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更是几乎为零。为什么中国不关心女性的生产疼痛呢?



因为我们大部分被过来人洗脑,生孩子的疼痛是每个女人都会经历的,这都受不了也太娇气了吧;生产时阴道的挤压会让孩子更健康等等的说法才可怕。


中国社会对女性“生孩子”这件事的绑架与高压,从备孕到怀孕、生孩子到坐月子,你身边的“过来人”各种想当然地“听我的”,你似乎被剥夺了做决策的权利。



可他们忘了,观念在开放,科技在进步,医疗在发达,以前老人可以说:“我经历过你未来要经历的。”而今天年轻人会说:“你从未经历过我将经历的未来。”


但是,老人分享经验有错么?没有!可老人言真的害了谁么?能害的也许只有无知的年轻人吧!


生产方式谁决定?


关于产妇无法选择生产方式而致死的悲剧,这已经不是第一起了。10年前,22岁的孕妇李丽云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待产,


由于其配偶肖志军拒绝在医院准备实施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手术未能进行,李丽云最终因重症肺炎导致心肺衰竭而死,一尸两命。



10年后,产妇能爬到五楼自杀,却决定不了自己如何生产,这真的不是医疗制度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


在美国,在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手术时,病人头脑清楚,只要病人签字即可,家属的签字只能起辅助作用。



若遭到家属反对,便由医院设立的“道德办公室”作出最后决定,一般该办公室都会采纳医生的意见。 


在德国,对有判断能力和签字能力的患者,医生在手术前会详细说明手术的风险以及用药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同意签字,医生便能为他实施手术。



其实在中国也是一样,《侵权责任法》第55条明确规定了患者的自决权,即患者本人有权知道病情和医疗措施,并有权自主作出决定。


即使某些病人在入院时将此知情同意权委托给了家属行使,但家属代做决定的权利仍然来源于病人,二者矛盾时,医生应尊重病人自己的意愿。



而在医患关系复杂的现在,医生是最不希望你出事的人,但授权委托书如果交给了其他人,就相当于产妇单方面放弃了自己决定的权利。


到产妇最后痛到跳楼的阶段,医院已经无法相信此刻的她还有清醒的意识能够决定自己如何生产。这时医院坚持遵从产妇的意愿,如果生产不顺利,家属以医疗事故状告医院太过容易。



在这起事件中,产妇在生产前将授权委托书全全交给了老公,而据钱江晚报的报道,产妇的母亲(法律意义上毫无疑问的家属)从待产到跳楼都在医院陪伴,但产妇苦苦哀求却是无动于衷的丈夫和婆婆。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中国民间风俗仍然认可,出嫁女就是夫家的人,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最终把产妇推向死亡深渊。要知道明明意识清醒却身不由己的无助感,比死亡更可怕。



这两条无辜的生命,警示我们:在谨遵医嘱的前提下,选择剖腹产还是自然顺产,是作为一个妈妈最基本的权利。


与孩子无关,与丈夫无关,与婆婆更无关!


婚姻是女生的退路?



这事件闹到最后,已然分不清大家是调侃还是认真的评论婚姻,评论男性,评论家庭,翻看各大论坛帖子微博留言仿佛一夜之间中国的女性都回到了奴隶社会。


“脱口秀大会”里思文说的话:“女人结完婚就变成一只母鸡,没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没有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大家只关心你怎么还不下蛋。”



一夜之间,各种真真假假比惨的故事全部涌出,更是频繁的出现金句。女生要好好努力,不然以后要结婚的;感谢丈夫不杀之恩等等。




我压根不觉得不婚族有什么问题,甚至很支持那些可以独立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的女性。


但是仅凭一个婚姻悲剧事件,就嚷嚷着不婚恐婚,和因为明星出轨而不相信爱情同样幼稚!



并且,话又说回来,金句的背后不是在暗讽那些已经嫁人的女性就是不努力?婚姻是她们的退路?这也是在对婚姻和已婚妇女侮辱啊。


怀孕是一场赌博,生产也许要看运气,但是婚姻不是,结婚与否,与谁结婚都是你的选择。它理应是自然而然美好的选择,何来退路?



女权运动创始人西蒙娜·德·波伏瓦说道,“婚姻是要联合两个完整的独立个体,不是一个附和,不是一个退路,不是一种逃避或一项弥补”。 


同时,各类男性体验分娩痛苦的视频爆出。单纯的让男性体验一下女性的生产经历,更多的体谅关心女性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也不免有些女性的报复似的评论,“调侃”的提议要男性在生产时共患难。



毕竟,生产的疼痛是医学和科学该解决的问题,并不是男性的错。况且孩子是双方都要生的,并不是替谁生,何谈报复?


而,越来越多的女性媒体喜欢走厌男的路线煽动女性情绪。



前段时间,访谈节目《十三邀》里,许知远和俞飞鸿对话,满屏的性、情爱和潜规则,让猥琐、丑陋莫名其妙的成为中年男性的代言词。



这一篇又一篇的咪蒙式10w+大稿背后替太多姑娘们发泄了不满,但是仅凭一个人就代表一代男人丑陋未免也是太以偏概全了吧。


况且,前几天还在猛夸马东是可爱的中年大叔的你们哪去了?



最后,再次强调,这篇文章不是为死者的丈夫婆家洗白,他们的恶劣行为无法辩驳(如果已知报道均为事实的话),但是不能因此对男性对家庭和婚姻生活失去了信心。


与此同时,家庭也许是避风的港湾,但无法替你远航。无论单身还是恋爱中,无论婚姻还是家庭,能解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无知才是这场悲剧的责任人。孕妇自己、丈夫与婆婆,没有一方曾经主观预期过一尸两命的结局。


我们应该记得爱自己,可并不需要用树立假想敌,来同仇敌忾,获得安全感,进而强大内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