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破头也要让孩子上名校,多少家长现在还信“赢在起跑线”?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一观念早已跨越国界。教育焦虑和名校情结,无时无刻不在焦灼着家长的心。
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进入名校,就能赢在起点,赢得人生吗?
“如果皮娅不能进好的幼儿园,她就进不了名牌大学,就不能去好的公司上班,会永远孤身一人、自暴自弃。天呐!”这是正在热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里,皮娅妈妈的教育逻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614u39oou&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电影《起跑线》预告片
1
《起跑线》开场,学校招生即将拉开帷幕,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学名额相当紧俏。
“虎妈”米塔登场了。她主张,女儿皮娅一定要读最好的私立学校,因为公立学校教育水准不高、环境设施不好,更重要的是,无法给孩子一个高大上的“朋友圈”。
她说服丈夫拉吉,夫妻俩购买“学区房”、跻身上流社会、托关系走后门,甚至不惜住贫民窟扮穷,以获得特困生名额……
拉吉一家住在贫民窟时,工资被扣完,穷人希亚姆分了一半工资给他;米塔得罪粮站的人,家里配给不足,希亚姆的老婆又分出一半配给;贫民窟的孩子,教会了皮娅,如何在没有饰品、电视、小玩意的情况下,保持开心、保持真我。
他们都懂得贫穷的滋味,反而更愿意体恤他人,为人乐观、真挚。
这些细节,给了拉吉很大触动。要知道,他搬到贫民窟,是为了“窃取”这些穷人的名额,剥夺他们应有的权利。这让他极为懊恼。
这个过程中,拉吉也接触了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他们以说自己的母语为耻,习惯了虚伪和尔虞我诈。
拉吉陷入沉思:名校,究竟是不是一条好的起跑线?
2
一条外国短片,曾刷爆朋友圈。
片中,一群大学生在跑道上比赛,老师说要宣布几个条件,如果符合,就向前两步,不符合,就原地不动。这些条件是:你父母的婚姻持续到现在了吗?你的成长环境里,有个父亲般的人物吗?你有机会得到私立学校教育吗?你请过家教吗?……
当所有条件宣布完,有人一步都没有移动过,也有人的起跑线,离终点已经不到40米了。
这时,老师喊开始,所有人同时起跑。显然,起跑线在前面的孩子获得了胜利。
许多人,用这个短片,印证了一个观点:
人生是一场接力赛,起跑线在哪里,取决于父母能把接力棒带到哪里。
这个观点并没有错,但不要忘了,决定起跑线的,有很多因素。
就像老师的条件中,父母的婚姻关系是否美满,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否尽责,也是决定起跑线的重要因素。就读于哪个学校,经济条件如何,可能会为孩子加分,但这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3
我曾看过俞敏洪的一篇文章。这位教育大拿,出身于寒门,父母都大字不识。用现在的话说,他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说道:
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本质区别。
真正能把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人品;而决定孩子人品的,是父母以身作则的教育。
他回忆了许多父母身上的优点,这些后来都成为他做人的准则。他的父亲,是一名木工,却可以一高兴就不要工钱。因为往家拿不回钱,我母亲意见很大,但父亲从来都是乐呵呵地应对。从父亲那里,他学会了做人要大度;他的母亲乐于助人,有一次,母亲带着一家四口,把邻居家的稻谷全收了回去,结果自家的稻谷被淋湿了。还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到现在,母亲还是村里最受尊敬的人。
他的父母,教会了他如何做一个乐观、善良的好人。
孩子真正的起点,不是名校,而是父母。
4
在《起跑线》结尾,拉吉夫妇选择让皮娅从贵族学校退学,进入公立小学就读。
他们发现,自己为了孩子进入名校,做出的不择手段的欺骗行为,是对孩子影响极差的示范。而后,在公立学校,他们修缮校舍、捐赠图书、邀请良师,这些善举,让皮娅不仅得到了知识的教育,更获得了人格的塑造。
终于,他们活成了最通透的父母。
其实,父母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但大可不必,看到人们挤破头去抢占名额,就心生焦虑,生怕孩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名校,是孩子好的起点,但这不是唯一标准。孩子真正好的起跑线,是受到父母良好品德的沁润,让他们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也许会有人不理解。但请记住:
你逆水行舟,与他人背道而驰,不是你错了,而是大部分人迷失在了路上。
“虽千万人吾往矣”。别被别人裹挟,做你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贝特丝,偶尔温情,日常毒舌。专注于亲子教育及个人成长。微信公众号:贝特丝生活Live-Betters
本周推荐阅读:
④ 俞敏洪:家教不好的孩子为什么没出息?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其实是……
“国际学校家长圈”持续介绍
国内国际学校、国际班招生政策及师资配备
给家长提供详细择校建议
分享国际学校学生趣事,家长教子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