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10年打造纪录片《镜子》,给中国家庭教育当头一棒!所有家长都应该看看!

2017-05-12 成都晚报 成都晚报


究竟是什么样的纪录片

让中学停课半天

甚至让家长也必须陪同孩子一块观看?



就是这部仅三集只有90分钟的《镜子》。短短一个半小时,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却花了10年策划、两年摄制。


内容很简单:


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陷入困境,父母无奈将孩子送入特殊学校“改造”,却意外让问题少年说出心声:我只是你们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你们的样子!!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镜子》第一集


家庭一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孩子却一心想要“自由”


家住武汉的家明(均为化名),15岁

是个网瘾少年

不愿上学

黑白颠倒

看得出家明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很高

孩子却一心想要“自由”


江普一行人来接家明时

他情绪激动,嚷嚷着不愿受“控制”


听着孩子的嘶吼

父母只能在门外抹泪


▼《镜子》第二集


家庭二

孩子完全叛逆,家长无威信力


17岁的高三学生张钊

因谈恋爱已经辍学4个月

还不让父母在家里住



见到教育机构的人

张钊的反应也很激烈

直接往门上撞



被制止后

他对着父母破口大骂

以为要送他去找杨永信……



▼《镜子》第三集


家庭三

家长很少关注孩子,孩子变得暴力、黑暗


和家明、张钊不同

14岁的泽清

一直表现得很平静

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样


听说有中央台的跟拍

他才接受这个教育机构

竟然是因为有“存在感”



泽清沉迷于网上下棋

面对母亲的关心

他却说她“贱”

甚至动手



然而

这些并没有得到父亲的及时制止



和母亲的说法相反

泽清一直觉得自己存在感为0

这段自述也许能解释他为什么会对母亲拳脚相向

↓↓↓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成长记录着家庭的特质,孩子的问题其实反映了家庭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会有网瘾?为什么孩子不愿上学?为什么孩子不听父母的话?焦虑的父母们永远只会在孩子身上找问题,却看不见自己的问题。



这部纪录片通过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进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的故事,讲述了心灵回家的旅程,一部纪录片,一次关于爱的启蒙教育,揭示了中国现阶段教育中爱的能力严重缺失。


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一个突破把人和其他同伴分离之围墙的能力,一种使人和他人相联合的能力,爱使人克服了孤独和分离和感觉,但他允许他成为他自己,允许他保持他的完整性。                                                                                                          

——弗洛姆


俞敏洪看完纪录片后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爱,与生俱来,但爱的能力是要历经学习和修炼,才得以驾驭的能力。


有了爱的能力,才会去爱自己,并推己及人,以他人的方式去爱你的爱人、你的孩子,甚至你身边的人,允许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我们心中的那个他。不要再用爱的名义残忍的撕裂你的爱情、亲情和友情。


END


  • 内容综合:悦读、择学堂、网络

  • 编辑:小木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