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论坛】如何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

推行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加快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建立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稳定的服务关系,对于化解群众看病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及做好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进行了分析。


存在的问题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

   

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指标和签约率,一个家庭医生甚至对口签约成百个家庭,出现“签约造假、签而不约”现象。签约后的服务应以家庭医生为主导,重点帮助老年人、妇女、儿童等人群进行血压、血糖监测等健康管理、风险筛查和风险管控,但是目前存在工作重点不突出、服务缺乏主动性、缺少定期入户随访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多、精力有限,劳动强度和薪酬待遇严重不符,消极怠工问题明显。


就医指导不到位

    

比如,当老百姓发生眼部疾病时,只知道挂眼科,不能区分眼底、视光、角膜等亚专业,缺乏专业医疗人士提前指导,不能精准就诊,盲目选择专家号,一方面浪费和占用优质医疗资源,导致“大材小用”;另一方面,接诊专家擅长领域不一致,“学非所用”,不能达到精准诊疗的目的,导致跑路多、重复就诊、重复检查现象。另外,群众遇到感冒、发热等常规性疾病,无信任的家庭医生指导时,喜好选择到大型医院就诊,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的“寥寥无几”,造成基层资源浪费。


信息化平台滞后

    

家庭医生签约是在社区580平台实施,现有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业务流程不够规范统一,系统之间、平台之间和管理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信息连续性和协调性差;居民健康信息在分级诊疗时无法提取原有基础信息资料,在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不能共享和利用等。这些因素阻碍了分级诊疗的转诊效率和精准度,影响后续医疗服务的连贯性,同时也造成一定的浪费。


宣传力度不够

    

居民对政策知晓率不高,不能享受国家惠民政策,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不能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基于传统看病观念,老百姓在生病时更倾向于选择熟人推荐或自行选择规模大的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类似“两小时排队三分钟看病”等就诊体验差的问题普遍存在。


几点建议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家庭医生团队,吸纳全科医生、社工等人员,为重点人群进行血压、血糖的检测和健康管理、风险管控,通过社区内互动,提高家庭医生服务的稳定性。

    

二是优化考核和激励评价机制,服务期满后,上级部门和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进行双向考核,通过服务质量、转诊效率、回访效果等维度,综合考察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奖罚并举,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区域内医疗资源差异化发展科学构建学科发展体系

   

随着学科更加精细化,家庭医生广而全,专科医生精而专;根据区域内疾病谱特点,科学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和发展规模。若区域内同质化医疗资源过多,易导致资源重叠浪费、创新发展不足等问题。三级甲等医院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突出院内学科特色,打造重点学科和特色技术,加强多学科诊疗团队能力建设,做好临床教学和培训工作,专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提高医师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率,管好慢性病、治好小病、转好急病与疑难疾病。通过科学规划、科学管理,使得区域内学科发展均衡,资源分布均衡,补齐区域学科发展短板,提升疑难疾病诊疗水平,逐步减少外转率,惠及广大百姓。


提高信息化程度 发展“智慧家医”


利用健康洛阳平台,增设“家庭医生”服务板块,打通与社区580平台间的衔接。年轻人可在手机上帮助家人签约家庭医生,享受指导用药、挂号问诊、建立患者档案、健康教育等医疗服务事项。家庭医生也能通过平台来服务签约居民,完成慢性病随访和数据采集,以便于全周期健康管理。此外,政府部门可通过考核家庭医生签约率、服务质量,加大监管力度。医院之间、医保报销等要做好统一规范,方便居民在不同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转诊、报销、挂号等,打破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


结  语

    

总之,多措并举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意义重大,是做好分级诊疗工作的坚实基础。

    

高质量的家庭医生服务可以有效推进健康宣教、科普宣传、科学指导、风险筛查、风险管控、健康信息管理等健康促进活动,可进一步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控制并发症,降低医疗支出,减轻财政和群众负担,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  孙文青)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药卫生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