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由冀 | 西方印亚太战略与中方应对

由冀 国观智库 2019-07-25

文丨由冀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府与行政学系教授及系主任


国观智库中美关系系列对话会(第三期) 

专家观点摘录(5)




【印亚太战略的提出是为了应对中国崛起,严重压缩中国战略空间】


       印亚太战略刚刚成为一种“战略”。在这之前,印亚太战略一直都是一种学术观点或者概念,现在(概念)成了战略,变得非常时髦。从今年来算,我已经讲了两次印亚太战略了,下个月在澳大利亚还有一次陆军司令的亚太战略的会议。我很奇怪,陆军跟亚太战略有什么关系?


       这恰恰说明现在QUAD四个国家把这件事看得非常重,特别是澳大利亚。我对印亚太战略有很深的印象。我有一个澳大利亚同事叫Rory Medcalf,现在是ANU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国防安全学院的院长,他长期担任澳大利亚驻印度大使馆政务参赞,跟印度的关系极深。他与印度安全人员曾经非常深入地讨论过应该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地区安全挑战,在那时候他就已经酝酿出了Indo-Pacific strategy——印太战略,只不过他当时用的不是strategy——战略,而是concept——设想。这一设想提出后的12年间一直没有形成政策方面的影响,直到去年特朗普在亚洲之行中直接把它作为战略提出来。突然间,这个学术概念变成了一个外交安全、甚至是国防领域的政策制定的指导方针之一。


       我曾经认为印亚太战略是不可能成型的,因为美国没有参加。后来为什么所谓的印亚太战略还是成型了?我认为,所谓的QUAD也好,西方整体世界也好,对中国崛起都有黔驴技穷之感。其实Asian Pivot——重返亚洲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奥巴马执政期间大家都说它没有什么效果,我认为不是这样的,美国这一做法严重的压缩了我们在国际上的战略空间。


       现在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即东南亚和东北亚)强烈压缩我们的战略空间的同时,又提出了印亚太这个概念,这又直接压缩了我们向印度洋、欧洲大陆以及非洲大陆方向的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所以我们不能太轻视这个概念。


【外交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是印亚太战略的两个层次】


       最近胡波在《环球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是印太战略的实性化。我们这两天讨论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空心化,这就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从我的角度来分析,印亚太战略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外交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从外交安全的层次来看,这个战略大体上是一个尚未成型,甚至很难成型的松散战略。但如果从军事层次来看,它已经形成了多边军事的安排,哪怕其目的不是形成NATO(那样的军事集团组织),或者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双边军事同盟关系,但也逐渐能看出一个雏形了。


       这也就是说,从外交和国防战略来看,所有可能要参加印亚太战略的国家都要三思而后行。但如果从军事来看,它有一个共同的threat perception——威胁认知,其实质性的内容就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因为领土、领海争执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这不见得会形成结构性的军事同盟关系,但是当大家有共同的军事和安全需求的时候,可能会共同参与应对中国的一个安排。 


       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外交安全战略方面。穆迪在香格里拉对话用的是inclusive——包容的,意思是一个开放、聚拢的平台,有意愿参加的所有的国家,特别是东南亚的国家,都可以参与。与之相对的是军事层面,该层面的核心是QUAD四国相互呼应的军事安排,它并没有期望更多的国家介入其中。


       这就形成了印亚太战略的两个层次,一个层次相对松散,基于所谓的对中国的集体外交回应;另一个层次相对紧凑,基于将来中国与印度、日本以及南海国家之间的冲突,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基于台湾地区可能出现的情况。


【岛链战略和四海联动战略共同牵制中国】


       从第二个角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四海联动。这里的四海联动不是指汤耀明提出的概念,我所说四海联动,陆路、陆海呼应,是一个军事国防层次的新探讨。我的同事Medcalf 12年前提出印太战略的时候它就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向性了,是配合美国的空海一体战所提出来的。我们现在已经不使用空海一体战这个名称了,它有个新的,带“全域”的名字。当时QUAD四个国家有鲜明的分工:一旦中美出现严重的军事对抗,澳大利亚的责任是从南太平洋地区卡住我们的海洋通道,印度会协同美国维护住印度洋地区的通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南向的和西向的呼应,也是印亚太战略的最原始的起始点,它纯粹是以军事考虑作为出发点的。从今天来看,这项战略在逐渐扩大,包括了多项内容:


       第一,岛链战略。过去的岛链战略包括北、西太平洋的第一、第二岛链,现在则形成了一个从第二岛链开始,跨过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深入印度洋、南下至非洲的巨大的S通道。我把它叫做美国的新岛链战略,是空海一体战的扩大化、实质化。所以海洋通道是印太战略军事方面的核心成分,我们有从上海港或者广东港一直到印度洋、长达一万八千海里的海洋通道,在多个分段上都有脆弱点。这恰恰QUAD四国眼中治住中国最有效、最省钱的办法。虽然用海洋封锁的方式来遏制中国经济喉咙要假以时日,但是这些国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效且性价比极高的战略。


       第二,四海联动战略。这项战略的内容是,美国希望把中国在南海、东海、印度洋的冲突,加上朝核问题引发的渤海、日本海的冲突,作为地区安全纠纷纳入到整个印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中。过去我们在南海的矛盾主要是我们跟越南、菲律宾之间的双边之争,现在却要把这些争端统统纳入到美国印亚太地区的大战略中,变成地缘战略的大国博弈。

 

【中方应高度警惕印亚太战略,并配合相关措施】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我们首先要实现军事化。日本、美国多次进入我们12海里进行准实战性的军事挑战,这已不是单纯的自由航行,而是由象征状态进入了常态状态。美方在第七次的穿行中宣称有一名士兵失踪,并以此为由在我们的Chupi(音译)礁停了三个半到四个半小时。第八次更为严重,美方两艘驱逐舰从中建岛进来,绕中建岛,甚至绕永暑岛——西沙水警区的核心地带。这鲜明地表明了实战的状态,因为一艘核潜艇或航空母舰过来是show off——显示武力,两艘过来就是ready for fight——准备开战。


       去实战化也是一项有效举措。美国第二、第八次挑衅在西沙周围转了八个多小时,按照我们的预案(中方船舰)应该去撞(美方船舰),但是我们没有,因为后果会非常严重。我们当然也有对策。最重要的对策就是把我们跟日本在钓鱼岛的紧张状态“去保险丝化”,即把进入钓鱼岛从常态化进入变成象征性进入,中日关系因此得到了非常大的缓和。莫迪和习近平在武汉的informal分峰会以后,我们跟印度的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更多地把这些国家的整体部署“釜底抽薪”,去实战化。特别是钓鱼岛事件,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保持一个长时间的常态化的巡航。


       再就是陆海联动。这主要是指去年(中印)两国之间的军事对峙。莫迪在做这个决定之前先去了华盛顿,与美国取得了非常高程度的共识,紧接着印度就进入洞朗地区72天。在几乎要打起仗的时候,习主席说,你们8月底不出去,我们就要清场。我记得我当时看到HPL03A的远程火箭300公里精确制导,我们还把部署在台湾沿海的73集团调到了西藏高原上。这里面有战术的目的,如果两国在第一线打起来,印度第二线进行增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增援部队第二梯队的火力截断。


       13集团军,现在应该是76集团军,它的本部从四川挪到了西宁,我觉得这是因为陆海呼应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压力在哪?我们的主要的战略方向是东部沿海地区,解放军叫1.5战略,意思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要准备打一场defensive offensive——防御进攻战。但是我们在西南高原地带运用的是0.5战略,即专守防御。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所谓的前轻后重。


       我们在高原和内地的军力部署花费比例是七比一。在当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在两个方向都要进行完整备战,这给我们的战略部署、军费开支的分配,以及军事武力的部署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之前说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含在印亚太战略的框架里,印亚太战略陆海牵制,四海联动,所以我们在军事层面不能掉以轻心。

 

此文章为国观智库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观点不代表国观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