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岸 | 全方位出击,崛起中的印度大国进阶之路

何岸 国观智库 2023-12-04

作者:何岸,国观智库秘书长、南亚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对于印度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印度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GDP规模首次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今年以来,印度经济以接近8%的高速增长,在全球主要大型经济体中拔得头筹;2023年,印度以“发展中国家的代言人”姿态,抓住举办G20峰会的机会,全方位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办完G20峰会这一年度主场外交盛会之后,印度继续在大国崛起的进阶之路上高歌猛进,东南西北中全方位出击。

一、东向

据巴基斯坦军方人士消息称,10月26日,一架无人机在靠近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领土时,被巴方击落,随后印度军队向边境一带的巴基斯坦哨所开火。印度媒体也表示,此次交火事件是由巴方引起,因对方违反停火协定导致,并造成一名印军士兵受伤。交火事件发生的次日10月27日,是历史上的“克什米尔黑色日”,1947年巴基斯坦全境爆发大规模游行活动抗议印度非法占领克什米尔。

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长期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此次在巴基斯坦“克什米尔黑色日”到来之际,部署在边境地区的无人机力量遭巴军方击落,凸显了印巴之间脆弱的地区安全关系。

今年以来,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动作不断,在举办G20峰会期间,印度决定把G20系列会议的一部分放到克什米尔地区的斯利那加,以及所谓“拉达克地区”举办。由于该地属于争议地区,印度的决定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强烈抗议,G20成员国的沙特和土耳其,以及受到邀请的埃及和阿曼均未派官方代表出席会议。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在领土争议地区举办任何形式的G20会议,不会出席这种会议。

二、南向

位于印度南部的马尔代夫曾经同属英国殖民地,在争取独立后,印马双方建立外交关系。但随着马国内战爆发,印军出兵支援镇压叛乱,导致印方长期在马驻扎。马候任总统穆伊祖表示,在其11月中旬就职后,要求驻马的印军撤离。这是长期以来,来自马尔代夫民众的呼声,对于印度日益膨胀的民族主义的抵触,和对要求“印军撤离”、实现自主防卫的渴望,成为马民众自发的需求。

随着马尔代夫候任总统就职时间即将在本月到来,印度政府驻马尔代夫的高专署(即印度驻马外交使团)已经开始与马尔代夫就撤军的条件开价,展开多轮谈判。对于失去马尔代夫的驻军权,新德里的损失一定要换取等价的条件。

除了马尔代夫,印度对斯里兰卡近期也高度关注。缘起是中国科考船“实验6号”停靠斯里兰卡补给,此举被印方渲染成“中国海军到印度洋调查”。停靠斯里兰卡科伦坡的“实验6号”是中国远洋科考船,搭载了国内13家科研团队的28个科考项目。印度媒体对于中国科考船的抹黑渲染历史由来已久,每当中国科考船停靠斯里兰卡补给,就被诬称是“中国海军威胁论”,染指“印度势力范围下的印度洋”。

无论是长期驻军马尔达夫,还是对斯里兰卡安排中国科考船停靠进行指手划脚,都是印度对南亚和印度洋视为自家后花园的思维定势,其用意无非是巩固自身的势力范围,加强在印度洋的控制。从全球战略角度看,控制好“南亚后院”才能更有利于印度在中美之间,牵制中国的力量,在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中谋求本国的最大利益。

三、西向

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印度的立场左右摇摆,随着冲突不断加剧,印度深陷其中。冲突初期,印度政府曾经强烈谴责哈马斯的恐怖主义行径,并向以色列政府表达同情和支持,此举遭到许多穆斯林国家民众的谴责和反对。此后,印方立场又发生180°转变,向巴勒斯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印方在巴以问题上,继续扮演其在俄乌冲突上惯以的“骑墙姿态”,立场摇摆、左右逢源。

随着日前卡塔尔一地方法院宣布,因间谍罪判处8名印度退役海军军官死刑,这一爆炸性消息传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和穆斯林之间的深仇大恨被彻底撕开。尽管此次事件或与巴以冲突没有直接关联,但卡塔尔在此时间节点宣布判处8名印度前海军军官死刑,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穆斯林世界在巴以问题上同仇敌忾。

卡塔尔印度间谍案件背后另一个背景是印加外交纷争。这场在印度举办G20前就酝酿发酵的外交争端,凸显了“盎格鲁—撒克逊”圈子和“印太战略棋子”之间的深层矛盾。因为一桩今年6月加拿大国籍的锡克教徒在加遭枪杀的“跨境谋杀事件”持续升级,加政府指控印政府特工与此有关。对于加方指控,印度拒不承认,并强迫加方撤离41名驻印外交官,关闭3个总领馆。印、加双边关系持续恶化,双方围绕印度锡克教分离势力问题的较量远没有结束。

印度卡塔尔间谍事件和印加外交纷争的背后,是印度不断崛起的大国之路上,对外扩张、渗透政策和自身民粹主义、宗教矛盾相互交织的产物。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前,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是莫迪政府以及下届印度政府亟需面对的当务之急。

四、北向

俄乌冲突以来,印度因其长袖善舞而在美俄之间、国际舞台上两面通吃、左右逢源。美国因为忌惮这枚“印太战略马前卒”而不断对印突破底线、网开一面。俄罗斯则在包括联合国大会、金砖峰会、G20峰会等国际舞台上持续得到印度的支持。

印度也因此在美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大肆压低价格大举进口俄罗斯石油,简单加工后,倒手卖给欧洲国家。印度的柴油出口量不断突破纪录。随着俄印贸易量的增加,俄罗斯手中收到的卢比越来越多,但俄罗斯很难将到手的卢比兑换成其他货币或直接用来购买商品。这导致俄罗斯只能用卢比购买印度的商品,而印度商品对于俄罗斯选择有限,由此产生俄罗斯和印度在石油结算问题的分歧。俄罗斯提出通过人民币结算,这显然是印方不能接受的。

五、内核

除了向东南西北四面出击外,印度也不忘从自身寻找突破口。仅以文化自信和体育自强为例,一个崛起中的“婆罗多国”势如破竹。

今年杭州亚运会上,印度体育代表团表现出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107枚奖牌。印度队除了在板球、棒球、壁球等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外,在田径、射箭、射击等项目上也有显著提升。有些运动员的成绩打破了赛会纪录、亚洲纪录甚至世界纪录。这一佳绩让印度备受鼓舞,莫迪在出席国际奥委会日前在印度孟买举行的全会上宣布:“印度将不遗余力地去争取举办2036年奥运会,这是14忆印度人民多年来的梦想……除了2036年奥运会外,印度还希望承办2029年夏季青奥会。”也许很多人对于印度体育的印象,还停留在大街小巷的板球运动上,但这届杭州亚运会让人眼前一亮。从比赛奖牌的量变到整体实力的提升,印度正在转变。

“婆罗多”则是本届G20峰会上的热词之一,当时印度政府以“婆罗多总统”的名义邀请各国代表出席峰会晚宴,莫迪在峰会期间的桌签上也标注“婆罗多”而非“印度”。然而“婆罗多”一词并未因为G20峰会结束就此止步。印度社会科学委员会日前提议,把教科书中的国名“印度”改为“婆罗多”。印度改国名看似“很印度式的不可思议”,但放到印人党政府上台之后,不断强化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背景中就很容易理解。

此次印人党政府借G20峰会的高光时刻试图将印度改名为“婆罗多”,表面上是所谓去除英国人的殖民烙印,本质还是莫迪政府在打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民粹牌。80年前,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在他的狱中书《印度的发现》中,明确表达了“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大国”的期望。2023年的印度,一个有声有色的印度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不断进阶,尽管这条道路交织着民粹主义、宗教矛盾、分离势力、对外扩张,它的远方是一个被执政的印人党描绘为“大婆罗多”理想的事实上的“印度教国家”( Hindu Rashtra)。

►►►

推荐阅读

Decoding the 'Positive Signal' in China-US Relations

走线人数增加,信仰人口减少,滞美华人喜忧现状:美国当下经济社会状况实录(下)

德国前司法部长、社民党前副主席格梅琳女士到访国观智库

国观智库与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RIAC)举办线上对话会

活动预告 | 中日未来创发研讨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