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6年的互联网医疗

2016-12-30 神经精神界




  一、概括


在时间进入2016年的那一刻,很多从业者对这个年度的互联网医疗充满了期待。人活着需要念想,没有了念想就没有了希望。不管对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念想都格外重要,尤其在年初的那个季节里,花儿开得那么妖艳,阳光如此地灿烂,念想是那个季节的必需品,不然人会绝望。


于是各路精英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赶来的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大家热情高涨,似乎真要把互联网医疗事业弄得很漂亮似的。先期的钱花不完,后续的钱接着往里面砸。创业者纷纷表示烧钱是个很烦心的事情,钱多得竟然烧都烧不完。


钱多是个好事情,但创业不是玩股票,更不是打麻将。大家把行情推得那么高,既没有业绩又没有流量,又有谁会在高位接盘呢?于是剩下的事情就很明白了,没错,虽然没有太多老板跳楼,但关门闭户者不少。


轻问诊彻底完蛋了,所有玩这个东西的APP和网站都沉默寡言。微信群里没有人再主动讨好医生,上门送笔记本送拖鞋的地推人员也不见了踪迹。两月前有人断言,玩轻问诊就是找死,这断言貌似已经应验。


医生集团还有人在玩吗?没错,几位著名的医生集团的老板还在朋友圈里谈风月。我不想说他们很失败,也不想说为情怀活着就一定没有明天,但医生集团究竟是个怎样的性质大家知道吗?连性质都搞不清的前提下,大家瞎忙活什么呀。


当然,网络医院似乎并没有让人绝望。就在不久前,一个著名的门户甚至开始高调转移业务了,其目标恰好就是网络医院。


将看病的事情放在网络上,这本身符合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逻辑。但认真审视今天的网络医院们,除了个别用QQ视频看病的高手外,大家的行为与APP或公众号上的轻问诊有何区别?轻问诊死了,如今竟有人又打起网络医院的主意来,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游戏,玩起来难道不乏味吗?


互联网医疗要想玩出名堂,基本的要素只有两条:其一是抓住医生,其二是逮住病人。这两个要素把握好了,不管是怎样的APP,即便是高中生开发出来的产品,也不会玩不出名堂。


但非常可悲的是,如今这个行业里很少有真正的医生,更没有体验深刻的病人。医生和病人是终极的用户啊,用户都不知道产品为何物,大家怎么玩?


当然,大家会从各种方面找借口,尤其在当今的大环境中,大家会有各种抱怨,比如抱怨医生执业的限制,再比如抱怨病人医保的规定等,最后所有的问题似乎都必须要让行政部门去扛了,这是很多人习惯性的想法。


生活在现实的大环境中,困难谁都知道。但问题是,没有人求着你迎着困难来创业好吗?既然你觉得这个大环境对不起你,何不早日改行?今年的房事甚好,好大的一拨行情就在今年发生了啊,你和你的投资人有那么些闲钱,若在年初便觉悟了的话,此刻不是可以窃喜了吗?


  二、轻问诊


轻问诊曾是很多产品关注的焦点,大家之所以关注,主要是考虑到市场和需求。如今越来越多的使用习惯走向移动端,互联网医疗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因此潜在的需求不容小觑。


有了需求有了市场就会有资金,就会有创业者和从业者进驻,于是轻问诊似乎一定会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主流了,这也反映出创业者敏感的觉悟。


但是,去年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家一窝蜂地来又一窝蜂地走,没有给市场任何喘息的机会,也没有展现出丝毫的耐心,以如此浮躁的心态去创业,即便不做互联网医疗,即便让大家直接去耍钱,估计也不会赚得盆满钵满吧。


年初的时候各种APP都疯了,大家疯狂地找资金、疯狂地做产品、疯狂地找医生、疯狂地拉病人。市场十分繁荣,但大家似乎都不是在做产品,倒更像在玩资本。


资本的游戏是很好玩的,但风险巨大,如果创业者一开始就想着一轮又一轮地哄投资者掏钱的话,就会忽略产品自身的属性,这便注定大家要失败了。


其实踏踏实实做产品还是蛮简单的,它要求产品首先要赢利,轻问诊虽好,如果产品不能赢利,任何人都必死无疑。但产品如何赢利?制造价值的人是医生,最终买单的是病人,所以赢利直接与这两类用户相关,用户才是产品的核心要素。


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创业者根本不懂得医疗行业的规则,他们不知道医生的渴求,不懂得病人的心理。以如此盲目的心态杀入这个市场的话,谁能保证产品会恰好迎合用户的心理,让病人舍得花钱而医生乐于为自己赚钱呢?


互网络医疗是个新东西,虽然很多玩家都是互联网界的高手,但归根到底这东西还是医疗。医疗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事情,互联网医疗的任务首先是提供服务和平台,不但方便医生,更主要是方便病人,这才是互联网医疗市场的精髓。


要想让医生和患者都方便,除了很多技术方面的要素外,更需要一个过程。过程意味着时间,就如很多移动端的消费习惯一样,在网上看病也需要培养习惯。而很多产品的做法往往是,刚刚把用户忽悠到线上来,便马上急于一代又一代地升级产品,要么干脆彻底改头换面,对如此变幻莫测的产品,哪位用户会有耐心持续使用呢?


而更多的产品会面临其他的问题,比如资金链的问题。产品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用户,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的时候,产品却因资金链断裂而主动关门。产品老板都回家帮老婆卖菜做饭去了,你能怪用户不努力吗?


社会发展到今天,民众在网上看病的欲望是不可能消除的。这个市场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壮大。2016年的轻问诊彻底完败了,但问题很清楚,需要大家总结。只有当大家彻底觉悟后,收获的季节才会到来。


  三、医生集团


本年度医生集团的玩家们几乎又白忙活了。年初的时候多家医生集团高调成立,各种论坛集会在各地召开,各类媒体大肆渲染,医生跃跃欲试,资金分外眼红,太多的创业者渴望将医生集团打造成实现梦想的实体。但现实很快给人们泼了很大的一瓢凉水,从年中开始,医生集团们逐渐销声匿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惨相?原因非常明确,不外乎如下诸方面:


其一,医生集团的性质把握不准。医生集团只是医生个人执业的联合体,更准确地说是一个中介性质的实体,这样的实体是没有直接提供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生集团要想有所作为,必须与医疗机构进行合作,这是其盈利的前提。如果想当然地以为,医生集团一旦成立,就可以自己开诊所开医院执业的话,那是把行政部门的监督太不当回事了。


其二,合作医疗结构的问题。医生集团不同于线上的产品,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机构本身就可以产生价值,而其中介的实质告诉人们,要想产生价值必须让医生有机会接触病人。医生集团自身没有能力提供执业场所,必须靠公立或者民营医院完成这样的工作。而民营医院口碑存在很大问题,医生集团普遍不屑与这样医院合作;公立医院是很理想的合作单位,但这样的单位自身不缺病人,更不会缺少业务,再加上体制的限制,使公立医院根本不可能与医生集团进行合作。医生集团聚集医生容易,但没有地方或者场所开展医疗服务,这使得医生集团几乎全部都成了摆设。


其三,医生集团盈利的途径。医生集团是一个中介性质的机构,像很多其他行业的类似机构一样,主要靠租借医生或者承包医疗服务实现盈利。但这种工作需要很多的前提,比如医生执业的合法性问题,医生服务的定价问题,还有市场的问题,这样的工作涉及的问题相当多,不可能短期内凭借几个医生就能解决,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赢利非常困难。


其四,医生的来源问题。医生集团要想开展工作,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医生。集团要想打造出好的品牌,就必须有好医生。而民众最习惯的思维是,所谓的好医生只能是大医院工作的医生,这样的医生才有好的口碑,此外的所有医生不管有多好的技术,都一概是民众心目中的差大夫。民众这种思维为医生集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大医院的医生工作满意,收入不菲,很少会有人愿意加入医生集团。而一旦这样的医生离开了大医院,即刻会变成民众心目中的“江湖游医”,其口碑会大打折扣。大医院的好医生不能满足医生集团工作的需要,而如果换成小医院的小医生的话,便更没有办法让民众信服了。医生的来源问题始终是困扰医生集团的大问题。但民众的思维习惯不可能短时期有改变,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医生集团的发展。


其五,政策问题。医生集团的目标是为医生提供一个多点执业的平台。按理说,这样的平台会受到很多医生的欢迎。而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属性,使得多点执业受到相当多的限制。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了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表面上看医生集团有了巨大的商机。但是,由于政策的实施有大量现实的障碍,使得医生并不能彻底离开医院去自由执业,医生不能左右自己执业的行为,医生集团就没有做大做强的机会。


医生集团经过之前的发展,使很多从业者的梦想纷纷破灭,但这不能说这种理念有问题。医生提供的是服务,任何形式的服务都可能通过媒介和平台实现价值。医生集团的功能恰好迎合了医生的需求,所以依然是有希望做成功的,但这需要时间。我知道有些玩医生集团的朋友会很不开心,比如那些融了很多资的老板们,还有那些把钱砸进去的风投们,此刻的心情一定如空中的雾霾一般让人讨厌,不过万事还是要从长计议的,严冬过后便是春天,大家不至于连这么几天都等不急吧。


  四、网络医院


网络医院的提出,确然是一个创举,能把QQ视频聊天的功能借鉴到看病这种事情上来,使传统医疗实践活动终于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飞起来,是一定要与陈旧迂腐的远程医疗区分开来的。区分才显得时尚,才能显示出创意,才能体现出QQ的价值,于是一个新的看病时代就这样开始了。而随着业务向大的PC端甚至移动端的延伸,网络医院的发展几乎成了一场革命,举国上下铺天盖地形形色色的网络医院如雨后的春草般涌现出来,媒体和写手们尽情讴歌都把自己给累坏了,但累了也开心,歌颂新生事物是不能叫苦叫累的。


最近的一桩关于网络医院的新闻来自某著名PC端门户,公众号和朋友圈里照理会有相关的消息,但评论与转发者的热情显然已经锐减。网络时代的东西来得快去得更快,到了年终这个时节,莫非伟大的网络医院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吗?过早地下结论是有偏见的,任何理性的观察者都应该从两方面看问题,既要看到其发展的希望,也要看到其面临的困难,如此才能消除恶意唱衰的嫌疑。


很多业内的人士都清楚,网络医院虽然概念上相当宏大,实质上却完全是轻问诊的内容。网络上看病不可能与现场看病相同,除了一般的问诊外,看病必要的视触叩听只有视的部分可以勉强完成,而其他诊疗的工作几乎都是奢望,这本身会严重制约网上看病的可能。


不同的网络医院提供服务的手段会有一些差异,但实际的工作与轻问诊几乎完全相同。既然有如此相似的共性,既然轻问诊的发展举步维艰,网络医院也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


如今轻问诊面临的困难大家是知道的,除了医生的来源外还有病人的信心问题,医生无心看病,病人不信任医生,这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使每一个轻问诊产品都陷入困境。


从医生来源来看,网络医院有两种基本的形式:一种是有固定人员出诊网络医院,一种是出诊医生不固定的网络医院。


在第一种形式中,网络医院有可能克服轻问诊产品中医生用户无法保障的缺陷,但其医生的口碑往往令人担忧。好医生是不可能频频出没于QQ摄像镜头前面的,而一旦和病人对话的总是年轻俊俏的小医生的话,病人也许就没有心思安心看病了,毕竟看病不是聊天,病人嗷嗷叫着想解除痛苦时,医生颜值的价值为零。


当然,网络医院也有采用移动端为医生患者提供服务的,此时的医生也可能固定,也可能不固定,固定者依然会面临口碑的问题,而如果医生不固定,就很难保证医生服务网络医院的积极性了,这其实就是典型的轻问诊,与众多轻问诊APP产品没有任何差异。


网络医院另一个限制是治疗的问题,由于没有办法与病人直接接触,使得治疗要么不能完成,要么面临风险。这都是网络医院自身无法克服的先天性缺陷,尽管有的医院率先开出了远程的电子处方,而一旦真闹出了人命,问题就不是关门歇业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网络医院发展到今天,有人早就总结了,叫虚张声势。作为新生事物,批评的声音是随时都可以有的,但社会应该懂得包容。即便其实质就是轻问诊的内容,如果能切实完成看病任务的话,为什么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呢?


  五、落地


线上业务向线下转移的问题,是去年普遍的共识,但由于线上公司的先天性不足,使得这样的转移并不是一帆风顺。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巨大的产业,产业中包含了众多门类,而不管细分的项目有多少,其基本的属性依然离不开互联网,也就是说,互联网医疗产品首先是一个线上的东西,这是其本质的属性。


像很多其他线上的产品一样,从业者最初杀入这个市场时,基本上都是希望在线上有所作为的。但看病这种工作的现实告诉大家,单纯在线上与病人聊天至多只能让医生多交些粉丝或者朋友罢了,真正看病是没有办法完成的,要想真刀真枪地为病人解除痛苦,必须来到线下做服务,如此才能完成所谓的闭环,实现最终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线上公司越来越认识到向线下转移业务的重要性,但线上公司的强项是互联网,线下的业务基本上都属于政府或者莆田人的业务范畴,线上人士向线下发展,普遍会面临水土不服的尴尬境界。比如年初叫得很厉害的线下门诊,有公司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在全国建立数百家门店,宏伟蓝图相当迷人,而显然是将看病当成卖包子卖鞋的传统买卖了,这是典型的水土不服的表现。


痛定思痛之后,很多创业者终于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理解了:自己的事业在线上,不能捞过界限到线下抢生意。于是大家终于想到了合作,渴望通过合理的分工,与线下的实体实现利益共赢。


2016年的很多时间里,最热门的话题应该就是所谓的向线下转移。按照大家的设想,互联网公司与线下的机构强强联合,必然会产生很好的效益。


设想一旦形成,很多公司便付诸实施,真的开始在线下寻找机会了。但问题很快显现出来,线下的落脚点在哪里?哪个线下的单位能圆满完成线上“领导们”交给的任务?这是非常恼人的问题,大家思考了很久,还是没有答案。


线上公司将医生与患者对接完成后,要想完成治疗,医生可以直接将病人拉到自己的单位。但是,这样的事情很多医生会不满意。病人到医生所在医院看病,赚钱的是医院而不是医生本人,医生看着医院大把大把赚钱而自己白白付出劳动,会损害他们的积极性。医生如果想把病人带到其他医院看病,一会有很大的政策性风险,二会怕病人对看病的医院不满意,进而会坏了医生自己的名声。


医生在线下看病有很多的不便,医生不满意,而线上的公司也会有苦难言。病人不管到线下的哪家医院看病,线上公司只有看别人数钱的份,却没有分一杯羹的福分。如果线上公司只是满足于这样为线下的人民服务的话,那显然是没有必要继续创业的,他应该改行当劳模。


所以,线上的公司必须有可以与自己利益共享的线下实体,这为问题的关键。如今很多线下的实体也有往线上发展的渴求。按理说,双方愿望相同,很容易碰撞出情感的火花,但历史的问题、现实的问题、体制的问题会即刻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最主要的障碍依然是,公立医院不干,私立医院不行。现有的医院都不合适,莫非一定要逼着线上的公司纷纷举债开自己的医院吗?那显然是痴心妄想吧,如果有那样的实力,谁还会玩命创业啊。


  六、展望


线上的公司想下来,线下的医院想上去,双方的需求客观存在,因此互联网医疗的未来还是有希望的。但必须通过科学合理地整合,才能有真正的出路。


互联网医疗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网络的东西,一个是医疗的东西。该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对二者进行整合。过去从业者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线上的产品想下来,线下的单位想上去。这样的尝试本来是可能做出好东西的,但2017新年的钟声都快敲响了,依然没有好消息,这是需要大家反思的。


线下的东西主要是指各种医疗单位的行为。民营医院之前的那种玩法已经彻底过时,而随着越来越多病人的觉悟,不管投入多大的精力和资本,都无法挽回发展的颓势。公立医院向线上发展的内容有两项,一个是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不断升级,另一个是业务向线上的直接转移。前者与互联网医疗关系不太紧密,不属于讨论的范畴,而后者却严重影响着线下单位向线上的发展,因此是需要密切关注的话题。


如今很多医院都有自己的APP,而公众号更是医院基本的标配。这些产品多有相当齐备的功能,从挂号、收费到预约病人一应俱全,有的甚至开设了轻问诊的功能。医院本身是医疗活动的根据地,好的医院甚至还有很好的口碑,对于这样的医院来说,如果能将自己的线上业务做得很出色的话,会大大提升工作的业绩。


然而,正如线上公司有自己的缺憾一样,线下的医院也有先天性不足,这不足就是线上拓展业务的能力。医院为了向线上发展,有的专门招聘了相关领域的专才,有的会把业务外包给互联网公司。大家都怀着各种美好的梦想希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腾飞。但是,玩过线上业务的朋友都知道,这样的做法要想真的完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对线下的医院来说,如果仅靠自己信息科的几条好汉去完成线上业务的话,一定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多专门的线上公司动辄上百人一起努力都做不满意的事情,怎可能靠信息科的几位专才完成呢?而一旦将这样的业务外包给线上的公司去完成的话,就相当于掉进了无底洞,那是个永远填不平的窟窿。对于这样的事情,线上公司的朋友最清楚。


如今的问题是,怎样才能使线上线下的玩家真正走到一起玩,这才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瓶颈。走到一起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该是宏观的、跨医院甚至跨行业的整合,那将是今后该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2017年的互联网医疗该如何玩?


  一,把握政策方向


互联网医疗是一个深深植根于医疗的行业,而由于医疗并非普通的服务性行业,因此受政策影响非常明显。近年来,医疗行业处于一个巨大变动时期,医改不断深入,政策随时可能改变,这对互联网医疗必然造成巨大影响。要想把明年的工作做得满意,必须充分考虑医改政策的影响。


目前医疗系统主要的政策变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多点执业的政策;其二,分级诊疗的政策;其三,医院取消编制的政策;其四,医药分家的政策;其五,医保异地保险的政策。


这些政策在2016年已经开始实施,但医院执行过程中并没有一步到位,而且很多具体实施的细节都尚停留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2017年,这些政策无疑会逐步得到落实,相应的商机也会不断涌现。但由于改变的方向常常不可预测,所以商机并不是太容易被把握,这需要每一个从业者一定要认真关注政策的变化,对产品定位和细节做出相应调整,这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二,防范突发事件


医疗行业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而由于社会矛盾的存在,很多突发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比如最近的医药回扣风波,声势浩大,来势汹汹,就非常突然。可以肯定的是,该事件必然会影响到明年该行业诸多政策的制订,甚至会影响到每一个与该领域相关的产品和个人。而类似的突发事件是不可预测的,谁也不能保证明年不发生其他类似的事件。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从业者来说,增加风险意识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产品走得更远。


  三,守住互联网医疗的“根”


互联网医疗涉及两个基本的行业,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医疗,但其真正的“根”在于医疗,所以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医疗的本性。互联网只能作为工具,它的任务是想方设法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而不是背离看病的本质。


这样的认识对打造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产品服务的对象有两类人,一类是医生,一类是病人,二者只是因为看病这个实践活动才被联络到了产品中来,所以对每一个产品来说,要想获得流量并有变现的可能,就一定要牢记医疗这个真正的“根”。


  四,有一个理智的心态


创业是最容易创出神话的,这些神话会激励很多人前赴后继,其实很多互联网医疗的从业者就是被这些神话感染才走进这个行业的,这种认识激动人心,但却是对创业的误解。


每一个创业者要实现梦想都需要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所谓的产品,有了产品就等于有了创造神话的资本。而产品是讲究价值的,并不是随意做一个毫无价值可言的东西就可以拿去赚钱。所以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做梦而是做产品,一定要把心沉下来,等自己的东西真正做好了,各种梦想也就实现了。


  五,摆正投资的位置


创业需要钱,但钱绝对不是万能的,所以在考虑吸引投资的问题时,创业者必须格外谨慎。首先不能被资本左右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其次不能使自己沦为资本的奴隶。而一旦有了钱,又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要懂得如何去用钱而不是如何烧钱。


2016年结束了,互联网医疗并没有在过去的一年中飞速发展,但至少有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新年意味着新希望。互联网作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大方向,没有理由唯独舍下医疗行业不管,所以今后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大家付出劳动,就一定有成功的那一天。 


转自:医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