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飞农业正式推出2018售后服务条款和用户无忧计划
从2013年深耕农业到现在,五个年头里,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佳的体验,极飞一直在产品升级、售后保障、就业培训上不断努力,同时为了提高用户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和降低养护成本,2016年11月极飞就针对用户硬件增值保障,正式推出“无忧计划”服务。为方便大家快速理解各项服务政策,下面小编将对极飞“无忧计划”及售后服务政策进行了梳理。
「无忧计划解读」
为最大程度节省用户植保机维护时间、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极飞贴心为用户提供硬件增值保障服务“无忧计划”,为在作业的植保机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服务。
针对 P20 2017款、P10 2018款 、P20 2018款 和 P30 2018款一系列产品(以下简称极飞P系列植保机),我们推出了全面的无忧计划方案。先跟小编来看看无忧计划的购买价格及保障金额:
为什么极飞能以较低的保费来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保额呢?
1. 超强的结构刚性,极大的降低了在发生事故时损坏的可能;
2. 模块化的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维护成本和更换难度;
3. 全自主飞行作业,避免了大量人为操作失误的事故;
4. 无处不在的极飞保障,降低了物流成本。
■ 无忧计划内容覆盖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无忧计划究竟能提供什么样的保障服务呢?
在购买无忧计划后,只要在保障有效期内,操作人员在使用极飞植保无人机过程中,除螺旋桨、农药直接接触的部件外(管路、蠕动泵、喷头损坏不保;桨叶损坏保60%,脚架损坏保50%)其余机身大部分的结构部件、电子部件,由于操作问题或其他意外原因而导致的硬件损失,都属于无忧计划保障范围(人为故意、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除外),可享受免费的不限次数的零部件更换服务,直至保障金额用尽为止。用户可自行选择购买无忧计划,但不接受中途退出、转售或向他人转让。
另外,在植保机作业时因飞行事故产生的电池损坏,也属于无忧计划保障服务范围,但由于运输保管等产生的电池损坏,不在无忧计划保障范围内。
■ 如何申请赔付
当植保作业发生飞行事故时,只需登录极飞农事服务系统,填写并提交保障服务单后,极飞保障专员会第一时间为用户定损维修,确保用户的植保机尽快复飞,再联系技术部门确定故障原因,进行定责。
如属于无忧计划保障范围内,经用户同意后将直接在用户的余额内扣减相关维修与人工费用。
(下期,小编将专门为大家讲解极飞的2018保障体系构成)
「售后服务解读」
极飞不仅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植保无人机,还可提供全方位的售后服务,解决广大用户后顾之忧。小编在此为大家介绍换新服务和保修期限内主要部件免费保修服务两大政策。
■ 换新服务
极飞承诺,在符合下述任何之一情况,都可为用户提供免费换新服务:
● 用户在收到货物时在送货员面前拆包检查,发现产品有运输导致的破损,并现场拒收;
● 实际收到产品与订购产品的描述不相符;
● 产品根据说明书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装或试飞发生故障,或发现产品质量缺陷。
换新时,用户、代理商需在7个自然日内寄出相应完整的产品,并提供合法的购买凭证。换货产品应确保标签、机器序列号、防水标记、防伪标记等信息完好无损。
■ 保修服务
申请保修服务时,用户需要提供购机发票。如发现伪造或移除标签、水痕标签、序列号等防伪标记,免费保修服务将受到影响。
「极飞 P系列植保机主要部件保修期限」
注:表格只列举了部分保修零部件,其他保修零部件具体以极飞官方发布为准。
■ 不属于免费保修服务的情形
● 在不合适飞行条件下(如设备告警、天气恶劣等原因),飞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故障或损失;
● 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暴动、政变等原因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故障或损失;
● 自然磨损及不影响使用的外观问题;
● 不按使用说明或操作规则造成的损坏(如电压过高、不定期维护、无视空域管制等);
● 超出正常使用条件,强行、过度使用本产品造成的故障或损伤;
● 任何人为原因及外力原因造成的损坏;
● 设备被偷、被盗、被抢、遗忘、失踪或被丢弃等;
● 无保修卡、发票购买记录或保修卡与发票信息及产品序列号不符;
● 使用未经授权的第三方组件、由于其稳定性与兼容性问题所造成的损坏。
本文仅对重点条款进行介绍,用户无忧计划和售后服务条款以极飞官方公布文件为准。
极飞科技成立于 2007 年,以“推动全球农业智能化”为企业使命,是世界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和商用无人机制造企业,目前致力于农业自动化、无人化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在无人机工业设计,硬件制造,机器人控制算法和设备生产工艺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极飞主要产品包括: P 系列植保无人机系统、C2000 智能测绘无人机、FM1 智能农田监测站、XAirway 物流无人机、智能农药灌装机、GNSS RTK 定位系统、SUPERX3 RTK飞控系统、XGeomatics 地理信息解决方案和 XIoT 农田物联网解决方案等。
极飞拥有超过 1400 名无人机研发、制造和应用人才,在中国 29 个省份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其他 6 个国家设有运营机构,并参与多个国际性的农业自动化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