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波及全球的“科学大游行”,仅仅是因为特朗普吗?

2017-05-07 程盟超 冰点周刊

这是人类历史上鲜有的瞬间。科学家不得不自己走上街头摇旗呐喊,吆喝出“请根据科学事实制定政策”“不要对科学结论进行政治性攻击”“保证科研经费”等看起来理所当然的诉求。

全文共3692字,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


全世界科学家联合起来


作者 | 程盟超

编辑 | 秦珍子


 

这一天注定会载入科学史册:2017年4月22日,全世界很多实验室停摆,科研人员上街游行,抗议半年来日益恶化的科学环境。



波士顿的瓢泼大雨中,前美国国家环保署署长对着台下70000多名追随者声嘶力竭地呐喊:“对环境的忽视将让数百万美国人失去机会!”在此之前,菲尔茨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爱德华·威腾已经和20多位大学同僚搭上了早班长途大巴赶往华盛顿特区。97岁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希尔也在西雅图的烈日中被人簇拥起来。

 

从里约热内卢到首尔,从伦敦到墨尔本,自美国源起的“科学大游行”波及全球600多个城市。

 

有的人刚做完实验,穿着白大褂跑上街,高举着标语,挥起拳头大喊——尊重科学!重视环境!还我科研经费!

 

历史上,以科研人员为主角的游行屈指可数。博士毕业都找不到工作的智利爆发过,核工程师被莫名其妙暗杀的伊朗出现过。2013年,奥巴马政府试图削减国家卫生研究院5%的预算,引起数千名科研人员的抗议。这已是“规模空前”,逼得时任总统亲自致信解释。

 

四年一个沧海桑田。

 

现任美国总统从竞选时,就把气候变化当成唬人的玩笑,称它只会阻碍经济复兴,还坚称疫苗是儿童自闭症的罪魁祸首。

 

上任之后,唐纳德·特朗普说到做到,腰斩了新能源开发计划,任命和石油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士担任能源部部长。在新推出的美国财政预算里,环保、卫星、地质等诸多基础研究经费大幅减少,国立卫生研究院的预算一下被砍了58亿美元。《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政府还下了“封口令”,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不能再与媒体交流。

 

坚信“科学至上”的科研人员愤怒了,他们在游行标语中写道:“没有科学,就没有啤酒!”“真相=科学,科学=未来!”

 

这些“书呆子”还没反应过来,英国脱欧带来的研究经费和合作项目减少,已是无法回避的趋势。土耳其政治动荡,铁腕总统转眼处理了成百上千名学者。全球各地抬头的右翼势力都在向选民大抛“馅饼”:“把那些好高骛远的科研经费削了,给你们发福利!”

 

这是人类历史上鲜有的瞬间。科学家不得不自己走上街头摇旗呐喊,吆喝出“请根据科学事实制定政策”“不要对科学结论进行政治性攻击”“保证科研经费”等看起来理所当然的诉求。

 

危机当前,乌干达瘦骨嶙峋的黑小伙,举着“科学是奇迹”的牌子,穿着背心短裤,奔跑在泥泞的土路上。南极德国科考站的汉子费了大力才把做好的标语插进雪地里,上面写着“知道越多,恐惧越少”。

 

芝加哥4万多民众整整游行了一天,直到午夜,人数还在不断增长,警方不得不临时疏散1万人。相比大都会的热闹,独自在阿拉斯加守望17年的生态观测员照了张自拍,他举着写有标语的粗糙牛皮纸,背后是无垠的冰原荒漠。

 

当巴西的示威队伍沉默地塞进大街小巷,挥舞着手里的木头剪刀,用“咔咔”声抗议科研经费被“裁剪”时,华盛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也推着代步车,颤颤巍巍赶到了现场。她身上绑了个大牌子:“科学让我活到了102岁!我知道科学多有用!”

 

在洛杉矶,一位参加游行的加州理工大学学生,给大家传授用黑莓汁和防晒霜制作太阳能电池的绝活儿:黑莓汁能吸收阳光,而防晒霜中的二氧化钛则能将光子转化为电子。他身旁,一位眼镜男用彩纸壳剪了宇航服套在身上,热得满头大汗。女科学家更加心灵手巧,能把自己打扮成自由女神的模样。

 

这场游行很难听到谩骂和诅咒。

 

“如果你不是溶液(解决方法),你就是沉淀物(渣滓)。”“我们不仅是电阻(抵抗者),更是变压器(改变者)!”即使是在游行,科研工作者也未曾放下涵养。

 

一些看得更长远的人则忙着疾呼:“不要只来一场游行,让我们走到民众中去!”他们意识到,突如其来的对科学的压制和反对,其实有着民众基础。很多老百姓甚至认为科学会扯生活的后腿。

 

在这样的呼声中,“科学大游行”至今仍未结束,它的名字被保留下来,变成了团结科学家的旗帜。在脸书上,话题主页仍以每天十多条的频率更新着。置顶“状态”呼吁人们书写邮件说明科学的重要性,不管是写给联合国大会主席,还是各级政府官员。

 

同名的网站也发展起来。在那里,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可以领取科普任务。周一,邀请亲朋玩一套能再现生物多样性的桌游。周四,参与“大众科学”平台活动,学着用更简短通俗的语言撰写科普文。周六当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科普讲座。

 

声势浩大的游行之中,科学家完成了他们最擅长的事情:总结和反思。这种精神在科学界从未断绝。

 

70年前,顶着杜鲁门总统的怒火,爱因斯坦、奥本海默等科学家选择竭力抵制因自己而生的核武器,不惜经受质询、调查乃至迫害。直至今日,依旧会有游行民众高举他们的头像作为精神图腾。当真理和文明遇到威胁,他们会选择站出来,不惜对抗权威,不惜牺牲自己。



离科学成果近,离科学精神远


作者 | 鲁陆

编辑 | 秦珍子


 

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对科学不太感冒,他否认气候变暖的威胁,把财政预算里环保、卫生、能源等领域的科研经费狠削一通。

 

欺人太甚,国外的科学家最近忙着游行。4月22日的华盛顿,15000多人走向了国会山。当天瓢泼大雨,很多人被淋得眼都睁不开,可抗议热情一点都没被浇灭。

 

从华盛顿辐射开来,全球600多个城市都爆发了类似游行。很多地方,成千上万人走上街头,呼吁政府、民众重视科学。

 

想要为这么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球性活动找个对标,挺难。看规模,能媲美的也只有1963年马丁·路德·金领导20万黑人游行和今年1月的“百万妇女大游行”。

 

不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很多州还有种族歧视法规,黑人甚至不能和白人并行。美国女性也是被新任总统严重冒犯才走上街头,后者曾说:“只要你有钱有势,就可以对女孩为所欲为。”

 

游行常常是弱势群体表达诉求的专利,科学家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暗地里席卷全球的民粹浪潮是直接推手。他们反精英、反体制,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对总是说些“坏消息”的科学界嗤之以鼻。另一个糟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政治人物,都怀着“自扫门前雪”的理念,指望他们去支持那些需要大规模国际合作、几十年都看不到成果的基础研究,等同于让猫吃素。

 

发型一言难尽的美国新总统竖着手指告诉底层选民:“很多科研是有害的!巨额经费原本应该是你们的福利,过于重视环保甚至损害了你们的就业机会!”

 

关键的问题是,通过游行,科学就能从愚蠢和自私手中扳回一城吗?

 

西卡罗莱纳大学海岸地质学教授罗伯特·杨的回答很坚决,不能。这位老兄在《纽约时报》上明晃晃反对“科学大游行”。他忍不住疾呼,这是圈套,充满激情的科研人员都被利用了。

 

“我们沉浸在回音山谷里自我陶醉。”这位学者担心,游行不但无法劝服反对者,还会让科学丧失“客观”的说服力,加剧裂痕。怀疑者会说:科学家也是利益集团,将研究结果进行处理,只展示他们喜欢的结果给外人看。

 

社交网络上,酸溜溜的风言风语已然四起。“你们也要没工作了?开始着急了?知道游行了?”“污染说得越重,经费就越多。嘻嘻,真聪明!”

 

这像一记老拳打在热爱科学的人胸口。罗伯特·杨没说透的是,科学并非因这场游行而陷入现实的泥淖、政治的荆棘。事实上,它从来都没法从这趟浑水中脱身。

 

此前,拥有海量气候变化数据的资料库,一夜之间就从美国环保署网站上撤下。《华盛顿邮报》称,政府下了明确指令,禁止环保、卫生等部门的官员再与媒体交流。

 

美国新总统的手段给了所有盲目乐观的人士一记大耳刮子:科学从未胜出,即使在相当发达的国家,它也仍是现实里那些鸡毛蒜皮的附庸。

 

4月22日,《纽约客》记者跟着普林斯顿大学的20多位教授参加游行整整一天后,从这些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们的反思中得到了令人绝望的结论:多年来,科学界总以为民众足够“热爱”科学,这是错的。很多普通人只喜欢对自己有好处的“科学”。当他们觉得“这科学有害”或者不合心意,真诚热烈的态度会烟消云散。

 

看看罗伯特·杨吧。2010年,他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上涨39英寸。可这项研究带来了沿海城市的恐慌、房地产市场的动荡。很快,他和其他作者成了被攻讦的对象。立法机构甚至出台法令:禁止再草拟海平面上升的规划文件。

 

所以说,政治人物攻击科学的言论越来越有市场,是因为群众基础一直都在。

 

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一项联合分析说得更明白点:在美国,越喜欢购买政治书籍的人,购买科学类书籍也越多。

 

这是一个危险的倾向,说明美国人越来越擅长寻求“便利的”“自己喜欢的”真理,来为政治辩论提供论据。

 

就连白宫的新主人也宣称自己的举措才是真正的“严谨科学”。在他的推断里,“气候变化只是地球周期性变动”。

 

科学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究竟是为个体生活更便利、可以随意取舍的工具?还是事关全人类福祉、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庄严精神?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已经在游行中高呼出了答案:

 

“我们要完整的科学真相,不要断章取义的事实!”

 

只是,想让普通民众接受这种观念,实在道阻且长。从转基因到传染病再到核污染,一次次公共问题验证,大众的恐慌根本不会随着权威专业人士的出面而减轻。

 

别扯什么公信力。你不得不承认,当科学家的解释戳中了你,你很容易就为他竖起大拇指。一旦和你的预期不符,没准就会骂一句,“什么狗屁‘砖家’”。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和被忽悠的美国老百姓一样,压根没啥科学精神。

 

坦诚面对令人羞愧的事实吧。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牛顿力学建立。史书云,人类进入科学时代。300多年过去了,我们离科学成果如此近,离科学精神却如此远。



———

本文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请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欢迎给冰点(微信号:bingdianweekly)留言发表你的意见




微信值班编辑:陈卓、徐芃


| 近期热门文章:

美国医生为什么不会被大面积撤稿?我们要如何解救“键盘医生”

优等生杀人事件——捅人74刀“不害怕”,怕的是“被我爸知道”

一名计生干部的12年“失独”调查

学生会主席与他的百万元骗局 | 冰点主打

别了,迷路的抹香鲸

琼瑶提出的“尊严死”,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的生死大考

8岁的高铁遇到91岁的桥,谁给谁让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