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对食材的形容能有多诗意?

河南卫视 2023-01-15




今天在某社交平台,话题#中国人对食材的形容能有多诗意#一出,广大网友惊呼经常吃的食物竟然还有这种称呼!简单的食材也有无限浪漫,比如“豆腐”叫“寒浆”,“西瓜”叫“碧玉团”,“茄子”叫“落苏”,要论对“诗意”的把控,还得看中国人!跟随河大卫感受食材里的中国式浪漫。

五谷杂粮

豆腐:寒浆


《淮南王》节选

豆腐淮南王。自言尊。

百尺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

金瓶素绠汲寒浆。汲寒浆。


这里提到的“寒浆”就是豆腐,相传汉朝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烧药炼丹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面条:水引


《齐民要术》节选 

北魏·贾思勰

先将面团揉搓成筷子粗细,一尺长,浸入水中,再搓成韭叶那么薄下锅煮沸。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古人称面条为“水引”,北魏著作《齐民要术》曾记录过“水引”的做法。至宋,水引的形状逐渐变得更细更长,成长条状。

馒头:蛮头、玉柱、包子等

“馒头”最初写作“蛮头”。据《事物纪原》记载,诸葛亮平蛮后班师回朝,却路遇泸水难以通过,有人献策说,用人头献祭可顺利通过泸河。诸葛亮自然不愿为封建迷信牺牲人命,便命令下属将猪羊肉裹上面团,做成人头的样子,代替活人献祭,称为“蛮头”。后人逐渐将“蛮头”传为“馒头”。


《蒸笼》

宋·释广闻

重重叠叠有来由,热汗通身未肯休。

直得变生为熟去,方知胡饼是馒头


译文:蒸笼一层一层的叠加,烧起火来往上冒热气,一直等到生面变成熟面之后,才知道原来蒸的不是胡饼是馒头。

唐以后,“馒头”也常被称作“玉柱”。王世贞撰、邹善长重订的《汇苑详注》中记载:“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

从“馒头”到“玉柱”,名称一换,立刻就高贵起来了。而“包子”这个称呼则大约是在宋朝以后才流行开的。

无肉不欢

熏猪耳:俏冤家;猪大肠:佛扒墙


《两般秋雨盦随笔·市井食单》节选 

清·梁绍壬

猪耳朵,名曰‘俏寃家’,猪大肠,名曰‘佛扒墙’,皆苏人市井食单名也。


俏冤家通常是对情人的昵称,缘何成为熏猪耳的别称已找不到确切记载。但当时“俏寃家”这个称呼在江苏一代的市井菜单上十分流行。

螃蟹:无肠公子、横行介士等


《蟹》节选 

唐·唐彦谦

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

物之可爱尤可憎,尝闻取刺于青蝇。

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古人给蟹取“四名”:“以其横行,则曰螃蟹;以其行声,则曰郭索;以其外骨,则曰介士;以其内空,则曰无肠。”所以蟹便有了“横行介士”和“无肠公子”的称号。

 羊肉:毡根


《谢银工》节选 

五代·薛昭纬

一楪毡根数十皴,盘中犹更有红鳞。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诗中的毡根,就是羊肉。从先秦至唐宋,“毡根”向来是肉类中的主流。

硕果满园

西瓜:碧玉团


《西瓜》

宋·顾逢

多处淮乡得,天然碧玉团。

破来肌体莹,嚼处齿牙寒。

清敌炎威退,凉生酒量宽。

东门无此种,雪片簇冰盘。


大抵是夏日吃西瓜的畅快不亚于吃肉喝酒。

杨梅:龙睛


《咏杨梅》

明·徐阶

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枝焉得到长安?


形容杨梅的色泽宛如龙睛血

素味清欢

茄子:落苏


《渑水燕谈录》节选 

宋·王辟之

钱镠之据钱塘也,子跛,镠钟爱之。谚谓‘跛’为‘瘸’,杭人为讳之,乃称‘茄’为‘落苏


简单来说,就是在杭州一带,“茄”与“瘸”同音,吴越王为避免“瘸子”的读音伤害到瘸腿的儿子,又因为“茄子”的形状像落下来的流苏,所以为茄子改名叫落苏。

芹菜:碧涧羹

在唐朝时就已经是流行的大众菜。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唐·杜甫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诗人杜甫很喜欢清水煮芹菜,但作为大诗人,对芹菜的称呼肯定不会这么直白呀,于是取名为碧涧羹。瞬间化身吃不起系列~

菠菜:菠稜


《春菜》节选

宋·苏轼

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菱如铁甲

岂破吾蜀富冬蔬,霜叶露芽寒更茁。


其中菠菱指的就是菠菜

酒后茶余

茶:不夜侯


《博物志》节选 

西晋·张华

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的别称则更是“风流倜傥”。比如:甘露、流华、玉蕊、灵草、苦口师等等。

酒:壶觞


《归去来兮辞》节选 

晋·陶渊明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节选 

唐·白居易

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觞,盛酒的器皿,后来用作酒的代称。酒,在古代的称呼可谓是将爱酒人的感受和酒的特性表达得太高级了。借酒消愁的酒,变成了忘忧;怡情小酌的酒,被称作玉液。还有杜康、般若汤、欢伯等文雅的别称。

素材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诗词网、中国食品报新闻等

你还知道其他食材相关的雅称吗?快在评论区留言吧!


往期推荐



那一年,皇帝得知柳宗元年龄后瞠目结舌!

“禁毒”不摇晃!

卯兔寄福,“唐宫文创主题邮局”揭幕!

奇妙哟丨第8话:羽绒服的秘密

河大卫三档节目入选!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迎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