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阻止我洗头的不是懒,是脱发……
古人脱发的蛛丝马迹
他还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写道:“乃至头上发,经年方一沐。沐稀发苦落,一沐仍半秃。”这写得是真的很辛酸啊,自己的头发一年才敢洗一次,就跟过春节一样,为啥呢?因为这么点头发是洗一次少一次,弄不好洗两次就没了!
杜甫则认为自己的症状更严重:“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脱发脱得是连簪子都插不住了啊!
在另一首诗《九月蓝田催氏庄》中,杜甫还描写了另一个场景:“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杜甫自感人到老年,怕帽子一落会显露出那屈指可数的萧萧长发,所以每当风起时,都请他人帮忙扶正。想一想,这种情形着实让人心酸。
《杜甫像》元 赵孟頫
(把头裹得严严实实的暮年杜甫)
然而陆游表示:“脱发纷满梳,衰颜不堪照”,妥妥的脱发晚期,这是已经严重影响了颜值啊。
刘禹锡则说:“发稍嫌梳利,颜衰恨镜明”,头发少全怪梳子太锋利了,颜值下降只好怨镜子太亮了。他总是忍不住抱怨身体越来越瘦,腰带越束越紧,头发少得连帽子都跑偏了,还怎么出门见人嘛。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么视头发为生命的古人,在没有植发技术的古代,是怎样打赢“发际线保卫战”的呢?
倔强的古人对抗脱发的法宝
第一招:戴帽子
结果这个习惯到了新朝的王莽那就产生了问题,因为王莽也脱发,而且很可能是个地中海,你说一个秃顶的皇帝,他上朝时穿着华丽的衣服,结果脑门上却系了个布条,这帝王威严何在啊?所以他就想了个法子,在帻的上面再加个顶,变成了帽子,也就解决了秃顶的问题了,也留下了“王莽秃,帻施屋”的说法。
第二招:找老中医
第三招:戴假发
新疆阿斯塔纳531号墓就出土过一件绘木假髻。假发的底部有数个小孔,孔里残留了金属锈迹,推测是用簪子插在头发上戴的。同时,此唐墓群出土的女俑,也有着不少类似佩戴这种假发的形象。
泥塑彩绘仕女头像
新疆吐鲁番阿拉和卓墓出土相传,杨贵妃常常戴假发,唐代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记载:唐明皇的爱妃杨玉环喜欢着黄裙和戴假发髻。在安史之乱后,杨贵妃命丧马嵬坡,所以,当时有童谣唱道:“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抛开别的意思不说,至少说明了倾国倾城的杨玉环女士是戴假发的。
终极大招:笑着秃下去
按契丹习俗,契丹男子多作髡发。《后汉书》《三国志》《南齐书》等史志都有记载。此发型剃去头颅顶部的头发,留下周围部分头发,或下垂,或编成小辫,简直是放荡不羁爱自由。
据说,髡发是东胡系诸民族区别于匈奴系诸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除了契丹族,古代中国南方各民族也常见此发式。据后人推测,古时牧人乘马驰逐,披散的头发容易遮挡视线,故而将其剃去或结辫,便于骑马。这么友好的发型,简直是脱发党的福利。
所以,脱发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也让古代人困扰,毕竟是一脉相传下来的DNA基因,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通病。睡得太晚、压力山大、用脑过度、活得油腻、普遍焦虑则是现代人脱发的主要原因。如果调节好心态,再辅以食疗和锻炼,相信生发不是梦!
但如果实在不能横生秀发,也请笑着秃下去……
最后,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脱发心得”和“防脱妙招”吧!祝愿大家永远拥有一头飘逸茂盛的秀发~
来源:腾讯新闻 楠木小语、看鉴历史、黑猫博物馆等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