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压缩馍为何成了太昊陵庙会“吉祥物”?

大象新闻 河南卫视 2023-10-23


今日导读


近日,淮阳中学一老师为了讨个好彩头,祝愿学生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买500个压缩馍送给高三学生吃引发网友讨论。在河南淮阳,每年庙会有吃压缩馍的习俗,那么你知道压缩馍为何成了太昊陵庙会“吉祥物”?跟随河大卫来看看吧。

压缩馍和太昊陵庙会

Yasuomo

提到压缩馍不得不说一下太昊陵庙会,太昊陵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据考,太昊伏羲陵始建于春秋,汉代曾在陵前建祠。太昊伏羲陵占地36公顷有余,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世人叹绝。

太昊陵庙会的声势之大,会期之长为中原地区庙会所独有。每年自农历二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为期一个月。曾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约82.5万)的庙会”,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

 压缩馍,是淮阳太昊陵庙会的象征性物品,和泥泥狗、布老虎称为淮阳太昊陵庙会三宝。

2021年,河南周口淮阳太昊陵朝祖会的摊位以27.2万元被拍出,2022年则拍出了98万元的价格,拍得摊位的商家可以获得该摊位33天的使用权。2023年2月16日,河南周口淮阳太昊陵朝祖会的摊位再次开启使用权拍卖。拍卖会上,每年商家争夺激烈的“网红摊位”拍出了41万的价格。这些高价竞得C位的摊主不约而同卖的是“河南淮阳压缩馍”。

淮阳压缩馍的来历

Yasuomo

 淮阳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同样悠久。早在数千年前,这里就盛产小麦等农作物。因此,面食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发展沃土。“淮阳压缩馍以前不叫压缩馍,叫炕饼。”饼在很多地方都比较盛行,比如锅盔、石子馍、白饼子等等。这些被称为饼的面食,干硬耐嚼、内酥外脆,便于携带,很受古人推崇。后来,淮阳人从“饼”中受到启发,发明了“炕饼”,就是把小麦面粉压成饼,经过炕熟之后,就是“炕饼”,实际上也就是现在的“压缩馍”。

来源:大象评论

据说以前交通不方便的时候,很多赶会的游客,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大爷大娘,天不亮、不吃饭就往太昊陵赶,逛完庙会之后,就喜欢买压缩馍充饥,回去时带些给家人亲朋分享。久而久之压缩馍就因为好吃不贵名声也越来越大,更受欢迎。

淮阳压缩馍的生产加工

Yasuomo

压缩馍是一种圆形的小饼,和本地的烧饼是一个家族的,加工的方式有点区别。压缩馍的口感非常不错。新鲜出炉的压缩馍不干不柴,还略许有柔感,很容易咀嚼。完全不次于名声外扬的锅盔。因为含有白糖,压缩馍入口后,丝丝的甜味非常让人愉悦。神奇的是,这种甜味却难以替代面香,最终形成又甜又香的局面。

而且现在的压缩馍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生产。首先是机器和面,然后进入生产流水线,由机器进行切饼、刷油、撒芝麻,然后工人把初步成型的面饼,推进发酵机器进行醒饼。醒饼之后,面饼会变得蓬松,然后再进入烤箱。在大约300摄氏度的高温烘焙之下,10分钟即可出炉,这样,一个压缩馍就做成了。

淮阳压缩馍的美好祝愿

Yasuomo

在淮阳还有个顺口溜:“压缩馍、压缩馍,小孩吃了考大学(xuo),大人吃了好干活。"(“学”字读方言,押韵)

顺口溜寄托了当时人们对孩子能“考大学”的美好盼望,是真正属于平民百姓的文化。无论是创造者,还是使用者、传承者都是平民老百姓。因此,它来源于普通生活,并根植于老百姓心中,最终作为依存于太昊陵庙会而繁荣发展的一种小食品,被四面八方赶来淮阳祭祖祈福的百姓所接受和热爱,成为了太昊陵庙会的“吉祥物”。

看完你有什么想说的?快在评论区留言吧!

来源:周口晚报、百度百科、今豫网言等

“精神老年人”的健身秘籍


《山海经》中的神兽,它们真的存在吗?


绝了!这些有趣的汉字,字字道破天机?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迎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