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之际,一个印度的“中国通”朋友和我说了心里话

2017-08-04 风吹江南 风吹江南

中印边界一向并不太平,但这次事件却于以往的对峙有本质区别:这是1962年战争结束以来,印度军队第一次跨过无争议边界,进入我国领土境内。而且在我国多次严正警告之后,印军仍拒不撤出。



作者 | 高学思

来源 | 天竺范儿(ID:tianzhufaner


中印边界一向并不太平,但这次事件却与以往的对峙有本质区别:这是1962年战争结束以来,印度军队第一次跨过无争议边界,进入我国领土境内。而且在我国多次严正警告之后,印军仍拒不撤出,至今已经差不多过了一个月。


▲印军越过锡金段边界进入洞朗地区


本次对峙事件在我国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都对印军的侵略行为义愤填膺,同时也惊叹于印度方面的狂妄与嚣张。身兼国防部长印度高官阿伦·贾伊特利的一句“印度已非1962年的印度”传到我国后,遭到很多网友的反驳与嘲讽:印度固然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中国也不是1962年的中国了,强者仍是强者,再发生冲突,印度只会输得更惨。


网友的判断并非无穴来风,关于印度与中国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差距,毋庸多言,已是有目共睹。作为弱方,印度人自己可能比我们更为清楚。那么,这次印度为什么要如此固执地挑起事端,且至今拒不让步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拨通了一位印度朋友Sanjay的网络电话,想要从他那儿侦查一些“敌方”的心理活动。


Sanjay(化名)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迷。我最早和他认识,是在四年前的Italki语言学习平台上,当时还是高中生的他主动联系我,想要学习中文(我则向他学习印地语)。他告诉我,2008年北京奥运给了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从高中开始,他就开始自学中文。当时还在复旦读书的笔者曾用手机skype带他远程视频一瞥了上海陆家嘴,从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给我发过孟买的图片了。


后来Sanjay考入了孟买最好的大学学习商学,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徐中约的《The Rise of Modern China》(中国近代史)等书,对中国革命历史了解颇多。作为一个“中国通”的Sanjay,与我有着许多共同话题。与一些印度人不同,他对中印关系有着冷静思考,深知印度想要发展,必须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还多次说自己是个“亲华分子”(Pro-China)。


对于军事对峙这个敏感话题,本来我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试探性的问了问他对此有没有了解。没想到他似乎早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和我说。相比印度的军官和政客,Sanjay显然更为坦诚,几乎无拘束地将他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和盘托出。笔者略作整理,录之成文。从他那里,我们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印度人的真实想法。

1

中国崛起,印度人心里不平衡


看到中国崛起,印度人心里感到十分不平衡,这是在中印矛盾之中,印度人最重要而广泛的心理背景。Sanjay向我承认,即使是作为一个亲华派(Sinophile)的他,也常因目前中印之间的巨大差距而感觉苦闷不安:


“上世纪四十年代,新印度和新中国建国时,本是两个平起平坐的国家。甚至,在当时的印度人看来,恐怕印度还要高出中国半个头:那时印度国内有着更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在国际上则是不结盟运动乃至第三世界的领导者,朋友比中国多,反殖民主义的影响力也比中国大。即使是62年战争上的惨败,也被我们看作成一次失误,中国虽然大获全胜,却也没有在占领区常驻。而如今则不然,几十年间,一切似乎都变了。”


▲ 1962年,中国军队在边界战争中大胜印度


Sanjay接着说,“曾经的印度经济实力与中国相当,现在GDP却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了。虽然近几年印度增速超过中国,但主要是因为起点较低。现在两国的差距之大令赶超几乎没有可能。这令很多印度人想不通,也无法接受。在国际地位方面,中国既不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反对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这些都让我们感觉低中国一等,心里不太好受。”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中国品牌产品涌入印度,很快征服了当地市场。印度人在赞叹中国产品性价比之高,佩服中国工程师研发能力之强的同时,也不免生出了嫉妒心理。Sanjay本身就是一位“米粉”,他对我说:“每一个米粉都会在心里感叹为什么我们做不出这样的产品,为什么中国人却做得出来。这种心理落差致使在遇到国家冲突时,印度人对中国的感受很容易从正面转向负面。”


“中国有个词叫‘羡慕嫉妒恨’,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我问道。


“对,可能就是那种感觉吧。”他答道。


小米手机在印度销售时的火爆场面


“所以,我们很想找到印度比中国强的地方。对我来说,感觉印度的优势之一就是,我们和邻邦的争议较少,关系比较好。你有没有发现,中国文化圈中的日本、韩国、越南乃至台湾地区都和中国有领土纠纷,甚至处于半敌对的状态;但印度文化圈中的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则都是我们的友邦,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只有彻底伊斯兰化了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敌对。”


“而这次对峙,”Sanjay接着说道,“我想我们的政府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以保护不丹的名义与中国争夺战略要地。他们让不丹外交部发表声明抗议中方在中不争议地区的修路行为,以求在国际舆论中将中国塑造成一个欺凌弱国的坏形象。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南侧,地理决定了它在中印之间更依赖印度,所以它没有选择,必须照做。”


2

出兵洞朗,印度军方的困兽之斗?


“如果说以前印度人只是嫉妒的话,最近你们真是把我们逼急了。在我们看来,国家安全快要彻底落入中国的掌控之中,不采取极端行动,还有什么办法呢?”Sanjay开始激动了起来。


从十多年前开始,就有印度人炒作中国的“珍珠链战略”(最早由美国人提出),认为中国在谋划通过在印度洋区域建设海外港口、军事基地,来配合陆上力量全方位包围印度。“‘珍珠链’可能只是想象,但今年中国的战略部署可实实在在地把我们吓到了,最令我们不安的就是中巴经济走廊,以及这次的洞朗修路。”


中巴经济走廊示意图


他接着说道:“按照印度官方的说法,克什米尔地区应该全部归属印度,那么中国和巴基斯坦就并不接壤。而现在正在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则必须穿过巴控克什米尔。虽说中国一直称对印巴领土争议不持立场,但事实上已表明了态度。”


Sanjay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今年这一工程开始加速,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光缆都要上线,从中国新疆一直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作为印度人,感觉很不好受。毕竟,‘中巴’项目却通过‘印度领土’,这对我们是一种侮辱。何况任何人都知道,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是印度的死对头(注:Sanjay多次强调巴基斯坦的宗教属性)。”


“中国已经诚挚邀请印度加入这一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项目,可印度始终躲躲闪闪、过度猜忌,这不能怪我们吧。”我反驳道。


“那至少应该先改名,给印度一个台阶下(make India feel comfortable)。现在这个叫法,令印度的参与名不正、言不顺。”Sanjay这样回应我的质疑,“总之,这一项目令印度人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敌意,而我们又没有反制手段,所以十分苦恼。这种苦闷情绪到中国在洞朗修路时,终于集中爆发。”


“距中印对峙之地洞朗仅几十公里处,有一条西里古里走廊。看印度地图就能知道,被称为‘印度的咽喉’的西里古里走廊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脆弱。那里是印度国防的聚焦点之一,重兵把守,不敢出任何差错。之前,由于青藏高原山路艰险,印度自信能够抵挡住来自中国的进攻。但现在这种均势正在被修建中的洞朗公路打破。印度媒体已经报道,中国特地研制了一种专供高原、山地作战的轻型坦克,并在西藏地区部署、实测。十分明显,这种坦克是针对哪个国家。”


“印度的咽喉”西里古里走廊


“现在,我们印度自己的阿琼坦克已经成了一个国际笑话,再看到中国先进的武器装备,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有些恐惧不安。如果洞朗公路真建成了,那假如有一天你们兵锋南下,可以随时切断西里古里这条大动脉。向东控制整个印度东北部,向西直接威胁恒河平原腹地,这将是印度人的噩梦。”


“前几个月,美国要在韩国部署萨德,理论上也没侵犯中国主权,但中国和俄罗斯不都表示坚决反对吗?在洞朗修路的道理也是一样。保证这条走廊的安全,是印度国防的红线,中国的行动已经踩了上去,我们印度人的焦虑与恐惧可想而知。出兵洞朗这一非中印争议地区,也许是军队的舍命一搏。”


说到这里时,Sanjay的嗓音已经有些嘶哑,在谈到中国对印度的军事优势时,他不止一次用到 “suffocating”(令人窒息)一词。电话的那一边,似乎传来了轻微的哽咽声。我想,对于Sanjay来说,向一个国际友人倾诉自己国家的弱势境地,应该也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吧。


3

龙象相争,白头鹰将是最大赢家


在和Sanjay等年轻印度人的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印度人渴望民族复兴的心情与中国人很相似。我们遥想汉唐盛世,他们也会怀念孔雀帝国、笈多王朝。


虽然目前印度比较落后,但印度人大多很以自己的民族身份而自豪,正是因为这种有时夹杂着不切实际幻想的骄傲,令印度人不愿做任何其他国家的跟班。这种态度反映到外交政策上,即强调独立自主。九十年代末,印度曾不顾美国的警告与制裁,坚持发展核武器,就是一例。


但今年的几个事件却显示出印度逐渐靠向美国、日本的趋势。最明显的,是印度倡议和美日共同建设“亚非增长走廊”,大量购买美国军备,以及近日(7月中旬)正在举行的“马拉巴尔”印美日联合军演。最后一点尤其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次的军演规模空前,三国都派出了航母或准航母编队参加,而军演的主题正是反潜——摆明针对我国海军力量。


从上到下分别是参加此次军演的印度“超日王”号航母、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和日本“出云”号直升机航母


我问Sanjay,为什么印度会投入美日的怀抱,这难道不与印度独立自主的理念相违背吗?他答道:“我们以自身的实力难以平衡中国的力量,靠近美国和日本实在是无奈之举。印度国内也一直有反美情绪,现在只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才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种合作是很不可靠的,”Sanjay坦率地说,“中印如若真发生大规模冲突,美日会在舆论、军备或物资上给予印度支援,但绝不会冒着与中国开战的风险赤膊上阵。我们想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平衡中国,而他们则是想利用印度来消耗中国的实力,以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Sanjay提高了语调:“我甚至怀疑,我们正在被这些发达国家所操纵,通过媒体或通过秘密外交,他们巴不得看到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相残杀。中印边界问题本身就是西方殖民者留下的楔子,让本来应该背靠背共同崛起的两国互相猜忌。现在中国和印度都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突然打起了仗,错失难得的发展机遇,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情。这一仗打下来,印度固然不好受,中国也必然受到拖累。到那时,美利坚民族和大和民族的中兴大业就算是基本成功了。”

4

后记


在一些新闻的评论栏里,印度网民似乎显得十分乖戾、暴躁,给我们造成印度人全部反华的错觉。笔者看来,这种印象和网络本身的性质有关:人们在网络上更倾向于发泄负面情绪,而负面的内容也更容易得到广泛传播。


其实,像Sanjay这样对中国抱有好感的印度人并不少。据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Pew)的调查,41%的印度人对中国持正面印象,而持负面印象的则相对较少(32%)。对中国持好感的现象在印度的年轻人群体中尤为明显,这部分年轻人在媒体上了解到了中国在经济、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巨大成就,在羡慕之余,也能更冷静地思考中印关系,清楚地认识到努力维持中印友好的必要性。


所以,我觉得,Sanjay所说的话能代表相当一部分印度人的真实心理。他比印度官方人士更为真诚,敢于说出真实想法,暴露印度的弱点所在。


本次印度军队越界进入我国境内,与侵略行为无异,我国有权动用一切手段将敌人驱逐出国门之外。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多途径、全方位地去了解印度。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深入去探究一下印度人对中国、对中印矛盾的真实看法,比简单的宣称:“那是一群我们无法理解的疯子”,或者说成是“我们不屑一顾的傻子”要更好。对印度舆情、民心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局势,切实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 延伸阅读


“征服印度”,一共需几步?


中印对峙之际,前些日子一段视频在中国社交网站热传,视频中可以看到,印度的一条街道上,密密麻麻全是vivo、OPPO等中国手机的广告牌,然而,这些广告牌,似乎都被砸烂了。


这段视频很快被解读为印度抵制中国产品,不过据查证,这则视频的拍摄时间是两个月前,真相也并非是印度民众在抵制中国货,而是印度政府在拆除广告牌,且不是针对中国。



但视频中满满一条街的中国国产手机广告牌,还是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手机厂商从2013年开始,由小米、oppo、vivo以及联想等品牌组成的中国手机军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了印度市场。


从2016到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15%飙升至51%。相反,印度本土品牌则兵败如山倒,占有率从近一半跌到了14%。可以说,除高端市场中三星、苹果等品牌的地位尚没受到明显威胁以外,中国军团俨然已经征服印度大部分消费者。


▵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示意图


▵“Indian Mi Fans,Are you OK?”雷军在发布会上问候印度“米粉”们



2015年4月,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小米发布会上,小米手机4i以极高的性价比感动全场。发布会现场掌声雷动,欢呼雀跃,成为一片橙色的海洋,印度青年“米粉”们纷纷惊呼中国产品“不可战胜”。


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手机市场。对这块大肥肉,中国手机厂商其实早在2008年左右就已经下手了。在过去的十年里,多个大大小小的中国品牌轮番上线,各领风骚。虽然实际上各厂商都各自为战,但在市场规律的调控下,却似乎形成了一支“攻坚团”,对印度发动了一场有组织、有规划的战役。


经笔者观察、调研,这一场“战役”可以大致分为“潜伏期”、“登陆期”和最近两年的“总攻期”三个阶段。这支“攻坚团”起于山寨,筚路蓝缕,艰难前行,历经十年,终于大有所成。而成功的背后,有经验也有教训,更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凝结了万千中国手机人的智慧与汗水,以及多个“雷总”对印度市场的研究和洞见,可谓是商业进军的经典案例。


如今,不少其他领域的中国军团也对印度虎视眈眈,值此剑拔弩张之时,我们有必要回顾这段历史,看看是否能从中学到些战略战术呢?


 潜伏期:辉煌一瞬,潜伏多年(2008-2012)


2008年,张文学来到印度,他幸运地正赶上中国手机抢占印度市场的第一次热潮。张文学是深圳一家小型手机制造厂的老板。


鉴于中国手机市场竞争太过激烈,他将目光移到了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这里也就成为了其自创品牌基伍(G-Five)的主要发力点。


在印度东部的一个偏僻小镇,张文学注意到一个奇特场景,当地人在一辆自行车前排起长队,车子后座上绑着一块汽车蓄电池,人们交上10卢比(约1元人民币)就可以给自己的手机充电半小时。原来,当地电力供应不足,经常停电,严重影响了手机的正常使用。


于是,敏锐而机智的张文学迅速找到了进军印度市场的第一个突破口:超大容量电池。他迅速推出了几款待机长达一个月的功能机,在无法充电时,甚至还能用干电池进行供电。


不出所料,这样霸道的设定,在印度市场立刻掀起抢购潮。我的一个朋友,当时正在印度做基伍销售的Mr.Ku对我说:“那真是销售的黄金时代,印度人的每笔订单都超过十万部,即使每部的绩效只有五毛或一块钱,照样是数钱数到手软。”


尝到甜头后,张文学乘胜追击,针对印度特殊国情、民情,很接地气地推出了多卡多待等“黑科技”手机珠三角地区完整的电子产业链,再加上深圳企业强大的“山寨”能力,令基伍做到了从概念到出厂仅45天的奇妙速度,和每周推出一两款新机的可怕频率——世界杯临近,就推出内置电视应用的大屏幕机型;节日到来,就推出内置超大功率的扩音喇叭,手机瞬间变身随身HIFI;而面向穆斯林用户,则内置古兰经文,和能指向圣城麦加的APP。


 基伍手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诺基亚、三星等大牌手机所不具备的“贴心”功能,同时满足几十元到几百元等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使基伍在印度获得巨大成功。2010年,它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高达3500万台,占有率高达21%,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诺基亚(13%)。基伍,这一在中国名不经传的小品牌,在印度却令诺基亚、爱立信等巨头都急红了眼。



德里的克鲁巴(karolbagh)市场是印度最大的手机批发市场。来自中国的绝大多数“山寨”手机,都通过这里的印度老板,发到全印度各地。


然而,成也“山寨”,败也“山寨”。为了追求快速反应,基伍往往带有抄袭国际品牌专利之嫌,终于引火上身。来自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巨头的专利官司接踵而至,导致其产品长期无法入关。最终,张文学的印度之战败于专利权诉讼,“基伍帝国”昙花一现。而其他与基伍类似的中国山寨机在印度的境遇也大同小异。


除了来自国际品牌的专利战压力之外,中国的“山寨机”在印度还面临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印度本土品牌作为竞争对手,包括Micromax、Lava、Karbonn等等。这些品牌虽然大多由中国工厂代工,继承的是山寨机的血液,采用的也多是机海战术,但相较中国手机商,他们更熟悉印度法律,对印度消费者心理也吃得更透,所以很快成为了市场主流。


 ▵ 印度本土手机品牌


在这些中国杂牌山寨机在印度大起大落的同时,一些较大的中国厂商,包括后来登陆印度的金立、酷派等,这段时期则在长期开展“潜伏工作”——承接印度人的订单,生产出手机后,贴上印度品牌的标签再发往南亚(俗称“OEM”代工贴牌生产)。所以,虽然这一时期中国手机品牌的身影不多见,但市面上的手机却越来越多是“中国制造”。


总而言之,从2008年到2012年,印度市场开始普及功能机的这一段时期里,中国手机呈现出了两种现象:一方面,以“基伍”为代表的山寨机在经历短暂辉煌后跌入低谷,为后来者留下了不少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金立等厂商在长期为印度品牌代工过程中,试探和摸索印度人的喜好,同时制定着长远的登陆策略。


很快,中国厂商卷土重来,这次不再是“民兵团”,而是换“正规军”上场了。


登陆期:集中登陆,入乡随俗(2012-2015)


2012到2015年之间,中国手机市场趋近饱和,增速放缓,而新兴市场印度则正处在从功能机时代向智能机时代过渡的关键阶段。


在商机面前,联想、金立、以及oppo、vivo等中国手机巨头纷纷抢滩印度掘金。和上一波山寨机品牌相比,这一波大厂商则更强调树立品牌意识,同时也很注重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喜好。


其中,金立、联想等品牌发力较早。


从2007年开始,金立就开始给印度品牌代工,并成为Micromax的最大代工商。2012年,金立集团总裁卢伟冰决定寻找代理商合作,以独立品牌切入智能手机市场。


因为发现当地人偏爱金色外观、金属材质的手机,金立多款旗舰机都换上了“土豪金”的铝合金外壳。果然,金立手机在印度的婚庆市场大受欢迎,新郎家很喜欢这种“金闪闪”的嫁妆。2014年,金立全年在印度总共销售了400万台手机。


▵“土豪金”款的金立手机


另一个手机巨头联想,也在几乎同一时间将智能手机业务引入印度。而到2014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之后,更开始在印度大规模布局,双品牌战略正式上线:用Lenovo专攻中低端,Motorola主攻高端市场。


作为全球知名的电脑生产商,联想过去早已在印度构建了成熟的销售网络,令其智能手机的推广销售具有独特优势。2015年二季度,联想在印度共售出了170万台智能手机,占有率达7%,成为山寨机时代后第一个进入印度市场前五的中国品牌。


而不久前在中国市场完成逆袭的“蓝绿两军”(即蓝色的vivo与绿色的oppo),也在2014年高调登陆印度。针对热衷自拍的印度消费者,蓝绿双军都推出“自拍专用”摄像头。vivo甚至还专门发明了“月光自拍”的新技术概念(Moonlight Camera for Perfect Selfie,提高在光线暗时的自拍效果),以满足那些在夜晚仍热衷于记录自己笑容的客户的需求。


在熟悉印度人的口味后,oppo更决定将公司宣传口号改为“照相手机”(Camera Phone)。这种直接了当的标语为oppo带来了很高的关注度。看到此招奏效,很快,vivo将宣传语改成“照相和音乐手机”,金立则改成“照相和续航手机”。


▵ 印度明星用oppo手机自拍


在印度长期推广中国手机的Mr.Ku告诉我:“除了高端用户偏爱三星与苹果,印度消费者对手机品牌几乎没有忠诚度。所以集中登陆印度的各大中国品牌在印度进展很快。那两年,中国手机厂商对印度报关出口明显增长,量值均有一倍左右的增幅。同时,出口平均价格也有明显的提升,从2013年的44美元提升到了2015年的77美元。”


得益于良好的品牌形象,以及对印度消费者喜好的准确把握,中国军团一路高歌猛进。2015年,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占有率从几年前的4%迅速蹿升到15%至20%。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已呈现出印度本土品牌、韩国品牌和中国品牌三足鼎立的态势。


总攻期:火力全开,各显神通(2015至今)


在印度市场站稳脚跟,摸清底细后,中国手机厂商终于火力全开,“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下子,可是排山倒海的力量。


2014年7月,小米进入印度市场,将线上抢购模式引入了这片热土。印度有数量庞大的年轻中产阶级,其中不少人是技术从业者,这个消费群体对于网上购物并不陌生。所以小米选择了以线上渠道作为主要销售方式,以求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切入印度市场。很快,小米就覆盖了Flipkart、Snapdeal和印度亚马逊这三家印度主要电商渠道。


超高的性价比令小米的名声迅速在印度的年轻人群体中传播开来。红米1S,售价约100美元,是最早在印度销售的小米产品之一,虽然售价和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相差不多,但是性能配置却全面碾压后者。这款手机在印度首发取得了在3.4秒内售罄4万部的优异成绩。


当2015年,雷总来到印度发布小米4i时,印度已经有数以百万计的“米粉”翘首以待了。之后,小米又密集地推出了几款手机,在印度都掀起了抢购狂潮,巨大的访问流量曾一度造成印度亚马逊网站瘫痪。


“有了小米,还要苹果做甚!”(Why buy Apple when we have Xiaomi.)一个印度的大学生这样对我说。(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雷总似乎并不满足于产品一时的热销,对于印度这个仅次于中国的大市场,他很重视做长远的规划。作为外来品牌,小米在印度的热度能否长久,关键在于能否与印度人建立起情感联系。在这一方面,雷总可谓下足了功夫。


我们希望能成为一家印度公司。雷军直白地对印度当地一家报纸表示。之后,套路满满的小米迅速在班加罗尔设立了印度总部,开发本地MIUI操作系统,搭建米粉官方论坛。今年5月,印度首个“小米之家”专卖店在班加罗尔开张。当天,就有超过1万名米粉光顾,累计消费超过5000万卢比,相当于500多万元人民币,可谓购买力惊人。


小米印度的公关团队也没闲着。今年初,雷军获得了印度总理莫迪的接见,并与印度信息部长和财政部长兼国防部长先后会晤。小米的业务扩展俨然已将上升到了印度国家战略的层面。今年第一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小米已经以14%的占有率拿下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名。



而处在第三和第五位的vivooppo,如今则合计占有约20%的市场份额。这两家公司采用了另一套“组合拳”,也取得了成功。为了迅速令印度消费者熟悉、亲近本品牌,oppo请了宝莱坞当红女明星Deepika Padukone来为自己代言,vivo则豪掷2亿人民币(3000万美金)抢到了2016年和2017年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的手机冠名。这几年,蓝绿两军火力全开,在报纸、广告牌上花了大价钱购买大版面做宣传,努力营造品牌的高端形象,以求在销售时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



除了广告的“高空轰炸”,蓝绿两军在地面上的“密集拦截”也很有一套。通过复制国内的“小镇战略”,两个公司在印开设了大量实体销售点和服务中心。到今年,vivo手机已进驻印度33个邦的200余座城市,建立了一个拥有7000名员工和10000个零售商的业务体系。


为了提高效率,vivo在当地市场将财务管理调整得更为灵活,允许员工带着财务签完字的空白支票去谈广告位,拿到支票的人兑票前只需要打电话给vivo公司进行确认,钱很快就会到账。蓝绿两军对零售门店广告牌的执着,甚至改变了印度街巷景观,印度的许多电子街都已经变成了一片蓝色(或者绿色)的海洋。


▵ 印度街头林立的中国手机门店


结果,两年之内,在以小米、联想、oppo、vivo为代表的中国军团的冲击之下。印度品牌基本出局。印度本地手机厂商Micromax和Lava等节节败退,不少厂商已经关门。而曾经风光一时的来自台湾的HTC也受到严重冲击,目前到了退出印度市场的边缘。


Mr.Ku向我这样解释印度品牌的衰败:“印度手机企业更多是贸易企业,他们从设计到制造,全都外包给中国企业。但是,他们所找的代工企业,在技术和工艺上来讲,大多属于二流,和oppo、小米等有很大的差距。在过去的功能机时代,印度品牌尚能在本土吃得开。进入智能机时代后,它们的劣势当然暴露无遗啦。”


 展望


到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品牌手机已在印度市场占有率过半,这既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同时更应该是一个新战略目标的开始。


近两年,因为看好印度市场的增长空间,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降低关税成本,加快供货速度,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选择在印度本土开办工厂比如小米,通过与富士康合作,已经从2015年开始在印度生产手机。如今,小米在印度市场售出的智能手机中,95%为当地生产。


oppo差不多与vivo同时在印度建厂。oppo选址新德里的卫星城市诺伊达,每个月生产160万台手机。接下来三年时间里,oppo打算在印度将产能扩增到5000万台,辅射伊朗、伊拉克等更西部国家。另外,联想、金立等公司也都已经在印度开厂。


▵ 联想在南部城市金奈的手机工厂


未来数年,正值印度手机市场升级换代的重要契机,主流产品将从500元~1000元人民币的区间提高到1000元~2000元人民币区间。中国厂商在这一“换机时代”的优势尤为明显。


中国的手机工业实力和产业链都已经高度成熟,配合印度低价的劳动力成本,完全可以把性价比做到极致。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中国品牌仍会获得不错的增长率,有能力与三星、苹果抢夺高端市场。


当然,对手绝不会轻易放弃十亿级别的大市场,白热化的短兵相接不可避免。目前印度手机市场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印度本土品牌正在策划反扑,通过煽动民族情绪,鼓动政府用反倾销税来限制中国品牌的发展;而三星、苹果则有可能利用目前的技术优势来遏制中国军团。


硝烟四起,决战到来。谁,才能最终赢得印度市场十三亿消费者?


————

相关文章回顾 ·  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我们真正要担心的,不是印度的山地师,而是它颠覆式的经济改革

印军入侵中国20天,我们真的不敢打仗了吗?

1962年中印战争:32天让印度郁闷50年

深度体验孟买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军官称印军战力相当于国民党中等部队


个人微信交流:juxiu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