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新一批专利曝光……比AR和VR更令人沉浸,MR的时代来了!
科技业巨头苹果公司的创新可谓层出不穷。就在两天前,该公司又有一大批专利被曝光,其中涵盖了从自动驾驶到设备防水再到外观颜色等方方面面的技术。
虽然专利并不意味着最终一定会被应用在实际产品中,但它们至少透露出苹果公司正在布局的方向,其中就包括对当下极为火热的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深度挖掘:专利文件描述了一套采用头戴式显示器的混合现实(MR)系统。
苹果发力的MR系统究竟是什么?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23日发布了新一批苹果专利申请文件。其中有一个于2016年9月22日提交的文件,描述了一种混合现实系统,它能够提供包含虚拟内容及现实环境在内的3D虚拟视图。
按照说明,系统集成了多个采集用户头部动作、手势以及环境等信息的传感器,3D虚拟视图将用虚拟内容来增强现实。
苹果公司的工程团队指出,虚拟现实技术允许用户体验并与沉浸式人造环境进行互动,使用户感觉自己好像身处该环境。而混合现实将计算机生成的信息与真实世界的视图相结合,以增强用户对世界的感知度。
那么,到底什么是混合现实?它和大热的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有何区别?让我们来看一张图: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Paul Milgram教授和大阪大学的Fumio Kishino于1994年提出了混合现实视觉显示的分类。一头是物理意义上的现实,一头则是数字世界,介于真实环境和虚拟现实中间的部分被称为混合现实,靠近真实环境的是增强现实,靠近虚拟现实的部分则为增强虚拟。
每年都会主办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美国消费技术协会则对三者这样定义:
→ 虚拟现实:创建一个数字环境,取代用户的真实世界环境
→ 增强现实:将数字内容叠加到用户的真实世界环境中
→ 混合现实:一种将用户真实世界环境与数字内容无缝融合的体验,两种环境可以共存并产生互动
各种有趣的实验场景纷纷出现
打着提供更佳沉浸式体验旗号的公司并非苹果一家。上个月,为了推广其新款Civic Type R车型,本田汽车与微软视频游戏“Forza Motorsport 7”合作,上演了一对一的混合现实赛车比赛。
一名YouTube知名游戏主播与一名职业赛车手在相同的赛道上争夺最佳圈速。区别在于,前者坐在游戏模拟驾驶座舱中,后者则在真实赛道上飞驰。
而微软在近日公布了即将推出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主要功能更新,其中也包括混合现实技术的升级,利用混合现实设备运行游戏的性能将得到提升。
谷歌公司则推出了光场技术实验平台。该公司选择在视频游戏平台Steam上共享一款免费应用程序,它适用于HTC Vive虚拟现实设备、Oculus Rift头戴显示器和Windows混合现实耳机。
中国企业也已经亮相国际舞台。本月举行的美国西南偏南大会设立了“聚焦中国”板块,今年的参展商包括阿里巴巴、摩拜、DataMesh等中国企业。其中,DataMesh展示了能够接入广电级专业制作系统的混合现实制播/直播方案DataMesh Live!,该方案已被世界各地的微软HoloLens开发团队用于快速制作混合现实内容的第三方视角捕捉与直播。
根据研究机构SuperData发布的报告,随着诸多新技术启动,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市场将伴随采用率的提高而加速发展。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产业的整体收入今年将增长一倍以上至32亿美元,到202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3亿美元。此外,两者在今年有望吸引19亿美元的投资额。
A股上市公司是否已经“上车”?
□ 京东方在交易所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现阶段可以将混合现实看作是增强现实产品的升级版,京东方已经推出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等产品。
□ 联美控股在交易所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收购的以色列MV公司的3D成像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产品。
□ 而川大智胜在最新发布的2017年年报中提及,公司科技创新依托的国家级科技平台达到3个。其中之一是“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研究重点包括混合现实等。
延伸阅读
机器来抢饭碗了?
别慌,有三种工作还得人来干
记者:李兴彩 编辑:孙放
机器会抢走人类的饭碗吗?别慌,至少有三种工作还是不太容易由机器来替代人的。
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竞争中究竟谁执牛耳?可能会有90%的突破性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在美国和中国。
这些,都是在本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外专家、企业家的思想火花。
机器会取代人类吗?
据来自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埃里克·布林约尔松教授介绍,他们研究了973种工作(岗位),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工作是完全可以由机器来取代人的。是不是松了一口气?但这位教授还表示,也几乎没有哪种工作是不受AI(人工智能)影响的,每种工作可细分为20至30项任务,其中三分之一的任务是可以由自动化(机器)完成的。
类似于汽车取代马车,虽然马车夫失业了,但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汽车司机。在人工智能时代,预计现有工作中的50%将引入AI,同时,生产效率将提高一倍。
携程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介绍道,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携程的呼叫中心(客服)已实现自动化,预计那些重复性的工作在未来20到30年内,会逐渐的被人工智能替代。
担心失业吗?
埃里克·布林约尔松给出的建议是:要更多地从事那些需要作出决策的工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人们应该去做那些需要判断力的工作,现在的问题就是预测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然后把“马车夫”训练成为“汽车司机”。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新型的工作会不断出现,而以下三种工作(岗位)更不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一是帮助人们进行管理、理财决策的工作;二是高技术的开发工作,比如手机程序研发;三是医疗健康等服务性工作。
终身学习吧,去做人工智能不能做的事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等专家特别强调,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和个人会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术,政府则应该提供一定的帮助,鼓励终身学习。
再将视野放大到企业和国家层面,未来十年的产业竞争中,谁执牛耳?
目前,全球资本已将人工智能看作最大机遇。据麦肯锡的研究,人工智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达到1.4%至1.8%。新的技术会催生新的产业高地,谁将在变革中受益?布莱尔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吉姆·布莱尔就表示,在今后10年,那些最具突破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中,将有90%集中在中国和美国。
中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强国。在本次论坛上,BAT被频频提及,他们在硅谷的实验室也被业内视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吉姆·布莱尔就在演讲中强调,中国在人脸识别等方面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ETC)总经理刘烈宏介绍,人工智能的全面融入使海康威视的摄像头从传统的“看得清”变成“看得懂”,人脸识别准确率提高到98%,更使安防行业从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的“预测预警预防”。
吉姆·布莱尔就希望未来能到中国投资人工智能领域,其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机器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医生对癌症等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有了机器的帮助,也将能给病人提供更好的诊断服务。”吉姆·布莱尔强调,希望能在中国扩展这类技术的应用。
“对中国来说,更实在的产业问题是用好已经相对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固然值得期待也值得投入资源,但利用国内各产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普及后)已有的大数据优势,推动消费升级和企业效率升级,对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尤为重要。
相关链接
都在讲生态,华为拉了一群上市公司加入,看看都有哪些(附名单)
编辑:陈其珏
严正声明
中国证券网微信保留本文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编辑、重新发布。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