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同样的草离离,不一样的石兽危


(图源网络)


       “太行迢迢绕天足,垒岭连峰似波蹙。苏门突兀当卫源,浓翠楼空青矗矗。十顷青光蘋藻香,涌金亭下铺寒玉……”

        每每吟诵着这些金珠玉翠般的名句,都会真切感受着新乡的淳厚古朴的底蕴丰韵。这次中原新乡之行,留下了一串串美好而动人心弦的镜片,每一个切片似乎都折射出一幅沁人心脾的动人画卷。回蓉已经月余,心壁柔软处至今仍在被那些质感真切的触动轻轻叩击。天高云淡,山风轻送,今年春末初夏,初阳不失柔,略含炽热,全国杂文学会学术年会与新乡采风活动选在河南新乡市召开,确属明智之举。

      这是一次中原文化的倾飨盛宴,感受着它发散于空中的那种温湿暖香。中原文化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杂文作家们,头顶热情似火的骄阳,脚踏中原文化孕育的温热大地,对博大厚重精深来了一次切身可感的体味。

       喜欢旅行的我,总偏好在一次游历中找到一地不同的文化质子。中原文化固然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大餐,我习惯性从中找到一个独具的文化碟片——这次采风中,我对两座相距不远、招风相应的古墓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比干墓,二是潞王陵。

      “比干庙”坐落在新乡卫辉市,因墓而立,庙的后方就是比干墓,这是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比干是殷纣王的叔叔,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商王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纣王)。从政40多年,比干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每每目睹此类暴行,比干不免捶胸顿足,曾仰天喟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

        纣王甚感纳闷,天下有这么固执的谏士吗,心肠那么硬,难道是吃石头长大的,他当堂厉声责问比干何以自恃,比干并不怯弱,厉声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大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暴君话语落地,杀气升腾,遂杀比干并剖视其心,比干时年64岁。

        苍天有眼,上天有灵。比干倒地而亡时,突然天怒地怨,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覆盖了比干的尸体,形成了一个沙丘,那就是天葬的比干墓。说来也怪,被纣王剖心附近的一块菜地,不久就长出了簇无心菜,旁边随后长大的松树,也跟着“无心”成长。

       谁说万物无灵无报应,谁说义士无福无好报。这些无心菜和无心树,难道不是有意“掏空心窝”要追随陪伴比干之在天之灵?比干为国为民,不畏牺牲,他的忠烈精神,名垂千古。历史上人们都称他为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大忠臣。

        周武王灭商后,率领大臣专门到比干墓封土祭典,谥比干为忠臣,并亲笔题了墓志铭,表达敬仰。至北魏,孝文帝因感念比干忠心而建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坟 53 32260 53 17252 0 0 1967 0 0:00:16 0:00:08 0:00:08 3806式墓葬。墓立铜盘铭文:“左可想而知右泉,前岗后道,万世之宁,兹马是宝。” 上面刻着“殷比干莫”(莫与墓为通假字)四个大字,相传为孔子挥剑所刻,此系孔圣人留下的唯一手书真迹,由此被世人尊为“天下第一碑”,碑上有乾隆皇帝的背书:宣圣真笔。原因很简单,孔老人家惜笔如金,压根儿没在华夏大地上留下自己的墨宝。

       尽管这里极富文化底蕴,但外观布局却简洁古朴,典雅大方。比干墓四周古柏林立,苍劲挺拔,与忠气浩然相映争辉。比干庙还保存有大量碑碣石刻,如北魏孝文帝的《吊殷比干墓文》碑、唐太宗的《赠太师比干诏》碑、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作》碑等等。因为比干做人正直纯良、不偏不倚,再加上“财帛无心,有德斯昌”,比干被后世尊为文财神。现如今,每年到比干庙凭吊、祭拜、祈愿的人群络绎不绝。

       三天的采风笔会很快结束,从杂文作家脸上的表情来看,大都意犹未尽。说来也巧,一个多年未曾蒙面的新乡朋友对我说,要带我去看看另一座古墓,但风格却与比干墓迥异——那就是潞王陵。

        潞王陵位于河南省北部,规模庞大、形制恢宏、雕工精美,墓主是明代潞简王朱翊镠。明代历史风云波涛,可谓精彩绝伦,在这张历史画卷中,要来找到朱翊镠的坐标,颇难,他几乎是一个可以略去的标点符号。不过,这个人的哥哥却厉害着呐,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看来,生入豪门,幸得豪遇,你看他死后都能坐拥如此奢华和高规格的陵寝。

       潞王陵位于新乡市北郊13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时人称其为“头枕凤凰山、脚登老龙潭,左手揣着金灯寺,右手托着峙儿山”,正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潞简王墓及其次妃赵氏的墓地,占地230余亩,其整体建筑几乎全部采用青石和白石建造,被当地百姓称为“中原石头城”。潞王墓前首,是一座雕工精致的石坊,上刻“潞藩佳城”楷书。由石坊入内是一个长长的神道,两旁排列石人、石兽15对,或立或蹲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潞王陵建筑形势同北京十三陵中的定陵相仿。

       据《明史》记载,潞王在藩二十六年虽有大量的俸禄田产享用不完,但他仍旧强占民田。他有十几个妻妾,但他仍强占民女。潞王为非做歹,潞府人也狐假虎威。他们私设公堂,非刑拷禁。当时明朝刑部不断接到举报,潞府恶徒“淫用非法”,甚至有活钉棺中,曲死,套死,折胫,断脰之刑。不难看出,当初劳民伤财所建造的这座宏伟的陵寝,并未记载他的丰功伟绩,反倒成其骄奢淫逸的罪证罢了。

      如今,潞王陵早已被盗窃一空,陪葬物品不知所踪,墓主人的尸骨也是荡然无存。游客往来间,感慨陵墓的排场之余,多会嘟囔一句:这人活着的时候也没干多少好事啊……言外之意,朱翊镠根本不配享受如此规格的待遇。

        同样是墓地,不一样的境况,同样“草离离”,不一样的“石兽危”。一个奢华无度,一个简朴庄重;一个蛀金万两,劳民伤财,为的是扬生前豪淫之威,展在位奢靡之阔,一个生前忠贞,仗义执言,死后无惜,苍天开眼,卷土成丘,英名久存;一个风卷奢华,上苍动怒,尸骨无存,一个因墓立庙,忠气浩然,名刻千秋;一个私己,一个忠烈;一个骄奢淫逸,一个纯良正直;一个怨声载道,一个万世景仰……差距即在墓坟间,又岂止是空间距离。同在中原大地上,讲述着不同的纲常伦理。

        当代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中写道:“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心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世间万物,大凡如此,愈是有违自然,刻意为之,愈会适得其反,不得要领。人的一生如飘萍,转瞬即过无可追逆。几十年看似漫长,实则悄然消失在不知不觉中。当此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追求流芳千古,当无不可,但切不可人为造之,墓来盖棺定之。

       其实,声名荣誉之获取与营造,芳名欲载史册,最好流芳千古,立碑不如修身洁行广布恩德,由口碑之美镌刻于石碑之坚。从比干庙到潞王陵,穿过历史的迷雾,跨越时光千年,经由时势沧桑巨变,至今还熠熠生辉在大地之上的,必然是人格力量的光芒,人性大美之伟阔。



周明华,《四川日报》评论理论部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杂文》总编辑。首届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专栏作家。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四川省公务员培训中心特聘教授,腾讯腾云智库专家成员。有多篇评论、杂文获《人民日报》、中国晚报协会、四川省新闻奖等一等、二等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