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画 | 青春创造 何以为美
历时2个月
走访8个城市
从上万幅毕业作品中
遴选近40幅画作
《青春如画》新鲜出炉!
聚焦八大美院毕业季
美术大家精彩点评
学院院长深度解读
以第一视角
呈现青春自信的缤纷色彩
展现对美术创作与视觉艺术的理解
2023年7月22日起 综艺频道 18:00 档
每个周末与你不见不散!
美是什么?
创新一些大胆的东西
千万不要跟着潮流走
要跟着时代走
坚持到底 低头拉车
一抬头就走向世界了
——艺术家·韩美林
青春是什么?
“青春就是纯真”
要大胆地想
你不大胆的话你创造不了
没这个勇气
就迈不出这一步去
迈出这一步去 你就是往前走了
开始是学生 学嘛
不行再回来再学
不行再学
——艺术家·韩美林
韩美林题字 青春如“画”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熊伟
“青春就是传承者”
熊伟的这幅作品是以中国传统的手卷形式展开的。她说:“因为手卷可以无限延展,可以囊括很多,可以把中国的大千山水、宏大建筑全部搬挪到这个画面当中。”熊伟以手卷的形式展开了自我心灵的遐想与神游,那些看似简单的线条都是她对中国画“骨法”用笔的坚守,她力求做到工而不板,细而不纤。
《裳裳者华》——熊伟
我要用现代的观念
去画传统的工笔重彩
这是我想要的一种创新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高世名:
从这件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它不但有中国山水画的基底,同时它大胆地吸纳了波斯细密画的形式元素。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刘洋名
“青春是看得见的声音”
刘洋名先天有听力障碍,不知道如何与外界交流。后来通过人工耳蜗手术,她的世界开始有了声音。刘洋名用了22年的时间去探索“声音到底是什么”,这件毕业作品或许就是她交出的答卷。作品《乐》的灵感来自刘洋名在西湖的一次偶遇,“那天,我看到西湖旁边一群老人在唱歌,乐器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他们就成了我毕业作品的主要人物。”用最传统的黑白木刻版画记录了45位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老人,表达了她通过老人的笑脸感知到了音乐的魅力。
《乐》——刘洋名
小时候
我听不见任何声音
长大后
我将对声音的渴望
注入刀木之间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美术总监 陈岩:
她找到了最适合自己表述的一种方式,这个是她最幸运的,也是最快乐的。
中国美术学院学生·温辰旻
“青春是与未来对话”
温辰旻的作品是依托人工智能完成了一个有关南洋华人的虚拟民族志,他之所以对南洋华人的历史感兴趣,是因为他的祖辈就是千千万万南洋华人之中的一员。温辰旻很想了解到祖辈们在外国打拼时,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要通过想象。“可能很多观众感兴趣的点是AI,但这个作品的重点是整个族群的演变,如何去想象一个你看不到的感受不到的东西。”温辰旻说。
《兰芳吟造》——温辰旻
给自己定下了个小目标
以后的作品要让技术充满温度
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 徐里:
这种跨时空的比较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这件作品传递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坚韧性与生命力,这是我们值得颂扬、值得传承的。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蔡宇航
“青春是120%的投入”
《父母》这幅作品曾在学校内引起热议,有些声音认为这幅画看起来并不美,而在蔡宇航眼中画中的父母是最真实的父母。“我不愿意画我自己看不到的东西。”蔡宇航将他对父母的观察最真实也最真挚地反映在作品中。
《父母》——蔡宇航
绘画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一种生命的力量
除了画画 我都没什么自信
绘画时的我
是另一个我
中国美术家协会 副主席 徐里:
这幅作品表现了大家最熟悉的场景,父母既熟悉又陌生,是最亲的人,但也是有隔阂的人。他把对父母的感情、老年人的慈悲、人生的经历、家庭的责任、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面通过画笔展现出来。
一份青春“见面礼”
送给你!
《青春如画》互动H5上线啦!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或识别二维码
进入活动页面
积极参与互动评论
不仅有机会
让评论实时登上CCTV-3
还有定制文创礼品寄到家哟!
快来一起刷爆聊天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