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来故居听书。8月4日,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全新节目《来故居听书》在CCTV3顺利开播。节目走进鲁迅故居,构建起耳目一新的沉浸式—“故居新书场”,以新鲜语态下的评书形式令人串联古今、温故知新,以鲁迅故居为物理传播载体,打造沁人心脾的文化艺术之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传递意蕴,勾勒世代传承的国人精神图谱,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国家媒体责任,抵御素食时代的思想匮乏缺失。
故居:回归精神故园、守望人文情怀的文化圣地和文艺符号
一个伟人去了。他的精神、他的往事、他的气质、他独有的人生内容,除去留在他的作品里,还无形和无声地散布在生活过的空间里——这就是他的故居。活脱脱的他,依然可感和可知地留在他生活过的空间里,等待着你去感受、理解与发现。——冯骥才《域外古城》
故居,是离一位故人最近的地方。走进故居时你会发现,时间会倒流,空间能凝滞,心间的思量瞬间满溢。星罗棋布的名人故居,或耸峙在闹市的巷陌恭候膜拜,岿然不惧岁月的冲刷;或静匿于城市的边隅,难逃被疏于修葺甚至被荒废的厄运。
近乡情怯,睹物思人。故居里的故事和传说,看也看不尽,说也说不完。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砖一瓦,都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繁衍存续的重要瑰宝。故居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景观生态之美、情感链接之美、历史文化之美、精神寄托之美,让故居可以成为现代人身体和心灵的充电宝,成为远离兵荒马乱的精神困境的港湾和出路。近年来,电视文艺节目的取材类型和烹制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文化类综艺节目占据的市场份额日益壮大,呈现出争奇斗艳、各显神通的竞争态势。观众的审美口味被各种投喂之后,期待值随之水涨船高。基于此,节目组自我升级、独辟蹊径,选取了“故居”这一珍稀的题材入口,用总台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嗅觉和创作自觉打造了这样一档创新节目。
评书:图像时代的曲艺传承、匠人精神和倔强坚守
故居作为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景观存在,可挖掘和解读之处深邃广博、难以穷尽。这其中有岁月斑驳的痕迹,有历史文脉的延续,有前人求索奋进、流芳传世的不灭见证,有后人追溯向前、承前启后的跋涉足迹。如何用文艺的方式激活故居,为观众打造可看性强、有身临其境感且对现实有观照意义的内容价值,激发观众走进故居参观瞻仰的兴趣,是节目主创团队努力的方向。讲好中国故事是近年来全国文艺工作者合力攻克和努力践行的课题和目标。一个个在特定时间节点发生的、与历史和现实关联紧密的故事,是最吸引观众的内容之一,也成为故居题材最适合电视镜头呈现的落脚点。回到故事发生的真实场景,掸掉道听途说的灰尘,让那些鲜为人知的过往再度散发馥郁芬芳。讲故事的手段千千万,节目组没有一味追求沿袭宏大文艺表演的创作路径,而是创新性地启用了评书这种相对小众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轻操作”恰到好处。
评书艺术虽然历史悠久、受众广泛,但近年来在新兴媒体环境、技术手段和内容接收方式的冲击下,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甚至渐趋消亡。为了将这门曾风靡大街小巷的艺术更好地发扬光大,节目组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表演场景,采取“物换景移”的“故居新说”表演方式,既保留了折扇、醒木、长衫、手帕、桌子等评书元素,又通过珍贵史料再现、真实情境演绎、经典名篇朗读、水墨动画渲染等制作手段,在呈现方式和讲述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在曲艺和文脉之间构筑起新的演艺空间,让故居的故事性和评书韵味天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实现了“一见如故”的视听感受。总台主持人、“90后”评书新秀苗霖担纲“说书人”,也成为本节目的一大看点。苗霖师承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和刘延广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在主持、足球解说和评书表演等多个领域皆有建树的“全能新势力”。他将扎实的评书基本功和传媒从业经历相结合,成为年轻一代评书表演者中的佼佼者,多次获得袁阔成、田连元等评书大师的称赞。在2023年总台文艺发布会的现场,田连元先生更是对苗霖和这个节目寄予了厚望。
复兴评书一直是苗霖的梦想。从20多年前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电视书场》开播的小迷弟,到如今能够独当一面在央视主持一档评书节目,让苗霖觉得这是“老天爷馈赠给我的一份礼物”。苗霖回忆说:“授业恩师单田芳先生生前曾对我说,希望你以后在央视能用评书的方式主持一档文化节目”,如今夙愿终于得偿,这种代际传承和艺术赓续着实让人欣慰。值得一提的是,苗霖在节目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不仅将定场诗、“开脸”“赞儿”等评书技巧熟稔运用、挥洒自如,还以单弦的方式演唱了《夏景》,在节目最后还以相声贯口《八扇屏》的形式原创了一段鲁迅八扇屏,不时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鲁迅:众人敬仰、常说常新、永不过时的“民族魂”
名人故居不胜枚举。第一期走进鲁迅故居,是节目组认真思考和调查研究后的慎重决定。“大先生”鲁迅的国民普及度和重要性自然无需赘言。在中国,几乎每个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鲁迅。他是踽踽的夜行者,却从未放弃寻找并生产光。他是萤火,是炬火,是太阳,温暖自己,也照耀别人。他是“明亮的”鲁迅,虽故去多年,却从未走远。他是经典中的经典,研究者和追随者薪尽火传。鲁迅的一生,走南闯北、跋山涉水、践冰履炭、栉风沐雨,生活过的故居遍布绍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鲁迅研究卷帙浩繁、涉猎巨广、永无止境,一档几十分钟的电视节目容量有限,如何从新颖的角度切入,且能够深入浅出、出新出彩地面向大众传播,绝非一件易事。
鲁迅曾写道:“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一个作家和他的童年、故乡的关系,是要了解一个作家绕不开的。节目组选择走进鲁迅的故乡绍兴,走进那个让鲁迅觉得“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的地方,那个让鲁迅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的地方,那个让鲁迅最终卖掉老屋决绝离开的地方。将目光聚焦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绍兴故居,和观众一起回到那些“已逝的寂寞的时光”里。探寻三味书屋、百草园、安桥头村、皇甫庄村等标志性地点,撷取“长妈妈和《山海经》” “鲁迅和闰土” “鲁迅看社戏” “鲁迅和王金发”等几个代表性的故事,在深情的评书讲述中回望鲁迅儿时生活的场景,实地感受鲁迅笔下的风情,与鲁迅生生不息的灵魂形成时代共振。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今年恰逢小说集《呐喊》出版100周年,总台文艺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此节目向全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发出一次“新时代的呐喊”,鼓舞当下的青少年“摆脱冷气向上走”,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总台文艺也将谨遵鲁迅先生赋予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创作出更多“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精品力作奉献给全国观众。
撰稿: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