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中国声音 | 昆曲幽兰焕新香,传统韵味的时代表达
今年是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2周年。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经典音乐广播推出的融媒体节目《多彩的中国声音》,第二期《粉墨》邀请到北方昆曲剧院演员于雪娇、音乐制作人叶云川、青年古琴演奏家于也媞以及青年笛箫演奏家罗智丰。围绕昆曲代表曲目之一《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皂罗袍】这一经典曲牌,用现代的音乐语言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再次让人们领略新时代文艺百花园中的空谷幽兰所绽放出的中华之美。
昆曲究竟有多美?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体现出中国文人雅士的品位追求。它的美,它的真,它的意,有词的绮丽,有曲的婉转,有妆的华美,有舞的娇柔。它是戏曲艺术的珍品,被称作“百花园中的兰花”,把抒情、写意、象征融合在一起,道不尽的良辰美景,诉不完的哀艳沧桑。
它的腔调软糯、细腻,功深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边歌边舞,水袖抛舞,于姑苏,是寻梦牡丹亭,时而牵住离愁别恨;于金陵,是血染桃花扇,时而翻出满腔哀怨;于无锡,是西施归隐园,时而绕出情思绵绵。一出昆曲,就在这行云流水间,藏着心绪的百转千回,宛如一场隔世的幻梦。
很多人听到“昆曲”这两个字,就把它无限地神化,其实昆曲没有那么高高在上,离我们的生活也没有那么远,我觉得我们只是缺少了解昆曲,走进昆曲,接受昆曲的渠道,如果你真的去剧场感受一次昆曲,真的会打破你对昆曲原有的印象。 ——北方昆曲剧院演员 于雪娇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牡丹亭》的音乐创作有许多大胆的创新。汤显祖主张文以意、趣、神、色为主,不必顾忌九宫四声,如果按字摸声,则会窒滞迸拽而不能成句。因此他重视文采曲意,讲究词曲优美,在音乐上吸收并灵活运用大量海盐腔所用的曲牌,常常突破南北曲旧有格律,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使《牡丹亭》历演不衰,成为我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种传统韵味,一个时代表达
艺术本身是有一些距离的,不管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其实有一个共通的东西,就是情感本身。那么美的唱段,那么美的爱情故事,那么美的昆曲曲调,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别的方式呈现它呢? ——音乐制作人 叶云川
琴跟萧的配合非常即兴,我们的构思,就“我”是杜丽娘,这是“我”的一个梦境,所以“我”是作为一个主线条穿引整个作品的,也就是说旋律来说以“我”为主。萧呢,其实在不同阶段是不同角色,比如说他是一个情绪的渲染,是“我”的一种音乐语言的交织、对话。他是作为“我”梦境中的一个主角,它产生到高潮部分,到最后慢慢退去,最后留下“我”一个人独自徘徊。 ——青年古琴演奏家 于也媞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皂罗袍是昆曲曲牌,《皂罗袍》一曲更是《牡丹亭》中最代表性的唱段之一,也是本折的高潮。当杜丽娘出场,吟唱起这段著名的《皂罗袍》,文本唱词的典雅唯美叫人折服,婉转如莺的唱腔音调动人衷肠,表情画意的身段让人迷醉,仿佛沉浸在这场古典浪漫梦境中,无限感伤。
几十首弦乐上来以后,你会发现,它呈现出来的优美、华丽和丰满,给了你一个烘托,这样你讲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就是一种升华,他就成为了一个全世界都能读懂的东西。 ——音乐制作人叶云川
来源:央广经典音乐广播
统筹:李歆
编辑:孙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