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年来,李克强为何紧紧抓住这件事不放?



本届国务院班子成员在今年“两会”出炉后,最近才首次集体出现在公众面前。




作者 | 大鹏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6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一届政府首次召开的,不仅是对过去5年“放管服”改革成效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今后5年这项工作重点所进行的部署。除了李克强讲话、韩正主持以外,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胡春华、刘鹤,国务委员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均出席了会议。


李克强总理开宗明义地指出:“‘放管服’改革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近年来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来源:中国政府网



“放管服”改革进行了五年多


“放管服”顾名思义,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具体来说就是,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减少对市场进行干预,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


在“放管服”改革进行了五年多时间的关键节点,国务院召开会议再次部署“放管服”改革,足以说明国务院对“放管服”改革的高度重视。


总理回顾过去5年时表示,上届政府成立之初,我国发展面临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我国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着力减少政府的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放手让企业和群众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李克强指出,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创新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打造国际一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



放管服的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


据“医学界”观察,在2016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发表了关于“放管服”的讲话:“‘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


2017年6月13日,李克强总理再度专门召开放管服工作会议,提出: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加强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


今年的“放管服”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放宽市场准入首先是要放权,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依然是政府部门今后推进改革的关键。目前一些政府部门仍有不少该放的权还没放,管了不少不该管的事,特别是市场准入中的各种许可等限制仍然很多。下一步要继续大力放权减权,尽可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职能。


总理在讲话中提到的这些问题,在医疗领域沉疴已久,尤其体现在社会办医上。


实行“放管服改革”、“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无疑将极大简化医疗机构审批程序,取消或改变部分审批流程,如医生多点执业备案制,有利于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这对于医生开诊所将是一个鼓励。在过去一系列“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接下来还将持续深入推进这项改革。


为此,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五年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和进出口通关时间均压减一半,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减税降费……发展“互联网+医疗”等,以简政放权放出活力和动力,放宽市场准入



放管服改革将在六方面发力


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李克强更是表示将在六个方面发力,简而言之为“六个一”: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


诚然,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营造一个健康、开放的市场环境。“放管服”改革是否到位,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能否为群众生活及办事增便利。这句话用在医疗改革领域,那就是,看它能否为医疗市场开放、医生自由执业等市场化的医疗改革增加便利。


“医学界”了解到,目前“放管服”改革确实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取消了部分机构的审批,改为备案,无疑可以理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此外,简化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程序、“两证合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显而易见,放管服改革,确实坚持了医疗改革市场化的大方向,这一点值得肯定。但从当前医疗行业的整体现状来看,“放管服”工作确实也存在不足之处。以医生开诊所为例,根据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从审批制到备案制,确实是一大进步,但这也仅仅停留在中医诊所。虽然后来,原国家卫计委“连发两文”,备案制“覆盖”到了西医诊所,但是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布局限制在很多地方依然存在。



放管服改革还有很长路要走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为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审批注册流程“松绑”。举措包括取消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组织清理“无谓证明”,同时取消医疗机构验资证明等,进一步优化医疗行业准入政策环境。


然而,纵观整个文件,不少业内人士都秉持了谨慎乐观的态度。有分析人士指出,建医院、办诊所,最后都必须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涉及的审批部门远不止卫健委,环保、消防、城管、城规等部门都要涉及。取消了设置审批,很多办医院或者诊所的人不严格按照设置标准进行设计布局和装修,等到了最终验收环节,就得一项项整改,反而更加浪费时间。


经历了40年的市场化改革,医疗却依旧保留着计划经济的制度和管理思维。“职权许可审批”的玻璃门,往往将多数希望开个体诊所的医生挡在门外。


这一现象,说明“放管服”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放管服”改革,对内要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升政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对外要提升行政便利化水平,使之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其难度和复杂性可想而知。这也对刚刚组建的国家卫健委提出了要求:医疗市场要扩大开放、公平竞争。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这也正是考验改革者决心的关键时刻。李克强总理的关注,意味着未来的医疗改革将会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可以预见的是,在工作中加速医疗改革推动市场开放,将会是卫健委等部门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 完 -



点击以下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大家文后留言说感想,

如果你也有医院管理故事/感谢/心得,

请投稿:yxjtougao@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