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语乐坛崩塌下坠,从 “周杰伦糊了”开始

创意果子 2019-10-31

以下文章来源于她刊 ,作者她姐本人

果子说

无论我们多么想时间倒退,但是有些美好,只能存在记忆中了。

「周杰伦糊了。

我爱过的华语乐坛,再也回不去了。


文/等待小北

来源 | 她刊(ID:iiiher)



2003年7月16日,周杰伦发行了自己的第四张专辑《叶惠美》。


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新专辑主打歌《以父之名》,实时统计有超过八亿人同时收听。


那一天,被电台定为「周杰伦日」。


2019年7月16日,周杰伦世界巡回演唱会南京站开售,不到30秒的时间,两场所有价位全部售罄。


然而就在十六年后的这个「周杰伦日」,网上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


“周杰伦糊了。



是的,周杰伦糊了。


与现在的流量小鲜肉们相比,他真的糊到扑街。


“微博超话”排名前五的艺人,都有着几百万的粉丝,几百万的影响力:



而周杰伦呢?


甚至连“微博超话”排行榜前100名都没能进去。



没有粉丝日夜打call应援,没有各大品牌代言加身,就连最代表“名气”的转评赞数据都上不了排面。


可即使如此,四年未发片的周杰伦带着新专辑回归时,立刻就能问鼎数字专辑销量顶峰。


他自称旋律最简单的《告白气球》飘遍了大街小巷,唱到了春晚舞台。


不管在哪里输入周杰伦,都能看到他屠榜般的存在。



周杰伦不发新专辑的日子里,华语歌坛看上去一片繁荣。


流量们随便一首歌都贴着“国际制作”的标签,数字专辑更是动辄销量几百上千万,分分钟制霸iTunes榜单,登上国际舞台。


资本红利当前,粉丝热情高涨,数据一山更比一山高。


可一旦真正说起歌名,就会发现它们的传唱度根本出不了饭圈。



歌舞升平的背后,为何华语乐坛漫长的水逆期依然还是过不去?


不是周杰伦糊了。


是华语乐坛真的糊了。




1966年,14岁的邓丽君一举夺下金马奖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比赛冠军。


很快,她的歌声便唱响台湾,传遍东南亚,并走向了全世界。


有人说,邓丽君是流行歌曲的启蒙者。


也有人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



六七十年代,宝丽金唱片进驻香港。


彼时的乐坛,还在孜孜不倦地翻唱着日韩hit曲。


被宝丽金签下的许冠杰像一把巨斧,开天辟地般揭开了粤语流行乐坛的序幕。


1974年,他演唱的《鬼马双星》,成为了第一首在英国BBC电台以及香港电台英文台播放的中文歌曲。



这个开创了那个香港乐坛黄金时代的男人,是众多天王巨星的偶像。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人已经不再知晓他的名字。


可那首《沧海一声笑》却时时被搬到舞台上,历久弥新。



而此时香港彼岸的台湾,有一个叫做罗大佑的年轻人,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歌》。


两年后,他弹着吉他正式投入了商业音乐创作。


不久,一首叫做《童年》的歌曲刮遍了两岸三地。




粤语流行歌的崛起,直接推动了香港娱乐产业的发展。


那时的香港影坛呈井喷式爆发,许氏兄弟的草根喜剧片、成龙的功夫武侠片、周润发的热血英雄片垄断了票房排行榜。


华语乐坛人才层出不穷,不断有新的声音被送到大众的耳朵里。


“温拿乐队”解散后,谭咏麟开始了自己称霸乐坛的道路。


每年最少一张专辑,在美国大西洋城连开6场演唱会,谭咏麟所到之处皆受鲜花拥簇。


1983年,在娱乐圈闯荡了七年之久的张国荣,一首《风继续吹》以黑马之态闯入歌坛。


谭咏麟迎来了自己音乐事业上前所未有的劲敌。


“谭张争霸”正式吹响了号角。



也是在同一年,年仅4岁的周杰伦被母亲叶惠美送到淡江山叶幼儿音乐班学习钢琴。


一颗叫做音乐的种子,就此埋下。




被“谭张”制霸的粤语歌坛,所有香港音乐领域的奖项几乎都被二人瓜分。


华语乐坛急需新鲜的血液。


1989年,邓丽君宣布除慈善义演外,再不进行公开表演。



人们还来不及感叹“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谭咏麟与张国荣便相继宣布退出了歌坛。


随后,梅艳芳连开30场演唱会告别舞台,Beyond将事业重心转移至日本。


有人陨落,就有人新生。


90年代,香港红磡走出了「四大天王」。



唱功无敌的张学友成为了人们眼中新的“歌神”。


超跳俱佳的郭富城,引领着一代潮流。


影视歌综合王刘德华,种种成绩让他成为艺人典范。


而拥有着无敌人气的黎明,整座城市都为他倾倒。


天王更迭换代,还催生出了粉圈鼻祖——追星族。


“四大天王”时代,央视小品《追星族》


在那个没有网络信息滞后的年代,我们只能通过电视、收音机和报纸去认识他们。


追星族追星不靠打榜,也不靠数据造假。


张学友唱片销量一骑绝尘,仅次于美国如日中天的歌手迈克尔·杰克逊。


郭富城随便拍一支广告,就有无数青年涌入发廊要求剪一个“郭富城四六分”。



香港乐坛鼎盛,就连北京妞王菲也难逃其魅力。


在香港几经打拼后,她发表的专辑《浮躁》响彻国际,并很快以“The Divas of Pop”的标题登上了美国《时代》封面。


“亚洲天后”地位无可动摇。



而此时的台湾,是属于李宗盛的。


写尽痴男怨女众生相的李宗盛除了乐忠于写歌,更善于为华语乐坛挖掘一颗又一颗明珠。


1996年,爱上林忆莲的李宗盛没有再继续写歌,他怀着满腔爱意为刚加入滚石的她制作专辑。




人们来不及惋惜。


因为在同一年,陈奕迅和张惠妹正式出道了。




带着新人光环的张惠妹第一张专辑便所向无敌。


IFPI榜上连续蝉联9周冠军,台湾销售量达121万张,全亚洲销量超过400万张。



张惠妹的出现,让华语乐坛开始逐渐从香港向台湾倾斜。


人们都在翘首以盼,等待新一代“大魔王”的诞生。


那个时代的乐坛,就像是创世纪的诸神时代,随便翻开哪一年的音乐榜单,都是满屏的神仙打架。


两次被台北大学音乐系拒绝的周杰伦郁郁不得志,只能在餐厅打工端盘子。


1997年,在母亲的鼓励下,周杰伦参加了台北星光电视台的娱乐节目《超级新人王》。



很快,吴宗宪就把他签下做音乐助理。


第二年,他写出的歌曲《眼泪知道》被刘德华退回。


随后他为张惠妹创作的《双截棍》和《忍者》也惨遭碰壁。


吴宗宪说:如果你一周内能写出50首歌,我就给你出专辑。


一年后,蔡依林、梁静茹和萧亚轩先后在台湾出道。






1999年,所有人都感觉到,华语乐坛如一只即将振翅高飞的雄鹰,蓄势待发。




带着所有人的期盼,华语乐坛正式迈入千禧年代。


时代的钟表跨越了世纪,也彻底解开了周杰伦身上的封印。


专辑《Jay》横空出世。



周杰伦之前,没有人像他一样唱起歌来连字都咬不清,也没有人听过嘻哈音乐里可以不出现脏字和暴力。


2000年,一向自诩清高的高晓松第一次在KTV里听到《娘子》便惊了。


那时的他并不认识周杰伦,却把这首歌连续听了十遍。


周杰伦是自己的风格,他的歌分成两类,慢歌非常传统和东方,快歌用的是他独特的节奏感,我数过他的拍子,既不是R&B也不是Hip-hop,甚至没有出处,完全是属于他自己的节奏。


那一年,21岁的周杰伦开始了他对华语乐坛的革命性改变。



千禧年代的华语乐坛,诸神交战。


孙燕姿上春晚,开巡演,登《亚洲周刊》封面,俨然已经是登顶的姿态;



张韶涵在海豚湾漫步云端,奠定了台湾偶像歌手双栖的走向;



林俊杰人气直逼周杰伦,王力宏成为了全民优质偶像……



那一年,我们交换着彼此歌本和卡带,然后把喜欢的歌词抄在喜欢的人的歌词本上。


那一年,磁带的A面是《波斯猫》和《宁夏》,B面是《童话》和《两只蝴蝶》。


那一年,我们迎来了能够至少影响华语乐坛20年的颠覆者,那些名字光是念出来都觉得震撼:


林俊杰、孙燕姿、潘玮柏、S.H.E、twins、蔡依林、朴树、梁静茹、王力宏、张韶涵、苏打绿、王心凌、五月天、杨丞琳……


这些歌手正式进入90后的青春,陪伴这一代人至少十年的美好时光。



可是,谁也无法抢走周杰伦的风头。


那时的周杰伦,到底有多厉害?


2003年,周杰伦出道第三年,作为入围者在第14届金曲奖颁奖礼进行表演。


短短不到6分钟的时间里,他以还未发表的《以父之名》的钢琴部分贯穿了整支曲目,串烧了《爸我回来了》、《心事谁人知》、《忍者》、《阿里山的姑娘》、《双截棍》、《布拉格广场》、《爷爷泡的茶》7首歌曲。



观众们看着台上的周杰伦,心里无一不在感叹。


感叹原来音乐还可以这么玩,感叹原来有人可以这么拽。


而此时的周杰伦呢,因不满自己只入围两个奖项,直接在舞台上将自己的愤懑唱了出来:


“看见周杰伦三个字只入围了两项,我看到很辛酸沮丧……”


表演结束后,他一句话没说直接转身走掉了。





转眼二十年过去了。


我们从一盒磁带全班共享的年纪,长成了如今终于有能力购买专辑、听演唱会的大人。


可是华语乐坛的辉煌,却再也回不去了。


前不久看综艺节目,一名选手在看到孙燕姿后激动表白,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原来,那些属于我们记忆里的美好,终究是成为曾经了。


曾陪伴着我们一起长大的他们,或隐退江湖,或闲野云鹤。


于是,歌坛便再也不是我们所认识的那个歌坛。


随着音乐综艺和选秀的大火,音乐产业重回大众视野,似有翻红的迹象。


可烈火烹油下的繁荣,不过是一片虚假。


我们喜欢的还是那些老歌,我们再次爱上的还是那些经典歌手。




许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周杰伦家庭美满忙于享乐。


他收起了昔日里的年少气盛,甚至变得越来越温柔。


温柔到可以在综艺节目里,听着急于成名的草根们唱着从他的歌里抄来的旋律。



我于是开始愈发想念,当年那个站在直播舞台上怒怼金曲奖的少年,是多么的意气风发。


温柔善意本无错,错的是环境太混沌。


土味神曲席卷网络,粉丝们掐架互骂。


偶像们不需要作品,光是靠名气便能摘得最佳歌手桂冠,有人甚至可以全程假唱办完整场演唱会。


审美不断倒退。


年轻的一代再也无法听到「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样的歌。



前段时间,周杰伦在ins上分享了《以父之名》的MV。


他调侃地说,自己很少听别人的歌。


“因为我16年前写的歌,到现在还在流行。



没想到,一语成谶。


再新锐再热门的音乐节目,也不过是在反复消耗华语乐坛过去几十年留下的经典遗产。





后来,我们也有幸遇见过有才华如邓紫棋毛不易的年轻一代,也见证了华晨宇从周杰伦手中接过奖杯的历史性时刻。


然而这眼前的华语乐坛,就如同歌里唱的那样:


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



以前是皓月千里,后来是满天星斗,现在则是寥若晨星。


一个时代似是终结了。


可我们仍然还是怀念那个单纯的时代。


那个不需要打榜,没有流量,没有虚假数据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里,歌好是真的,演技好是真的,业务能力好是真的,评价体系也是真的。


回想起几年前,周杰伦也曾对着镜头表达,害怕自己会有过气的一天:


“我希望不要只是你的青春而已,我希望我是你的一辈子。



当时觉得好笑,如今再看却是满腹心酸。


五月天在歌里唱,“诸神已离开,鬼在狂欢,而人们在纠缠……”


无论我们多么想时间倒退,但是有些美好,只能存在记忆中了。


「周杰伦糊了。」


我爱过的华语乐坛,再也回不去了。



*作者:她刊(ID:iiiher),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她姐万里挑一。中国最有态度的女性公众号,不做作,不矫情,三观正,每晚都有我的文字陪着你。转载请联系(ID:iiiher)授权。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查看):

1.任达华被捅后续,凶徒动机曝光:人心的恶,你想像不到!

2.90后女护士欠巨债被赶出家门:你所谓的精致,正在吞噬你的生活

3.抖音点赞1700万:成年人的深夜,一点温柔就鼻酸

4.千万不要和广东人谈恋爱!

5.一个深圳流水线女工的10年:工资翻了40倍,我还不认命!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