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传销有多可怕,反传销有多难 | TV
不仅仅是人性的弱点
还有人性美好的一面
最近,几起传销害人事件接连被爆出。有些人当新闻讨论,有些人开始害怕成为下一个传销牺牲品。究竟传销组织内部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轻易相信一个骗局?带着这些疑惑,中国新闻周刊有意思TV对中国反传销协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纪实拍摄。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550nkson4&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中国反传销协会,是由李旭自发组建的公益性民间组织,致力于宣传预防并解救劝说传销人员,配合执法部门捣毁传销窝点。
会长李旭被称为“民间反传第一人”。他曾与2004年陷入江苏一传销组织,2006年从传销骗局中醒悟后成立该协会。
那些做梦的人
初次踏入中国反传销协会所在的院落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同,但屋子里传来东西掉落的声音,还夹杂着骂声、哭声,着实让刚入院落的人怔住。
这是反传销志愿者正在劝说受害人和家属。这种受害人情绪激动的场景,在这个院落里时而发生。
会长李旭正忙着罗列出受害者所在传销组织的拉人制度、上课内容,这个刚刚喊叫的男人才安静下来,一起论证起了“行业”的运作机制。
随后李旭在几张白纸上进行演算,所谓的“国家调控”、“资本运作”瞬间瓦解。屋内声音渐渐减弱,男人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像是丢了魂儿,旁边的女人不停地叹气抹泪。他们终于明白,一直以来所从事的“事业”其实是传销,这段时间的信仰是骗局,说过的梦想也不过是一场空。
进入传销组织的受害者大多都这样疯狂过,有人与家人断绝一切关系,有人威胁跳楼、拿头撞墙,他们一心沉浸在低投入高回报的“美梦”中不愿醒来。
而以李旭为首的民间反传销人士便是击碎这“梦想”的人。他们也曾深陷传销的泥潭中,因为“亲身经历过才更有发言权”。
大学生为何屡屡被骗
“我只是想去赌一把,万一是机会怎么办?”
91年的小任是整个反传销协会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还是一位大学毕业生。聊起当时进入传销的经历,小任至今仍觉得像一场梦。
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他,不善言辞,大学毕业后进入工厂实习,与人沟通的机会就更少,眼看着身边的朋友样貌能力都优于自己,这让他越发自卑。
当传销的黑手伸向他时,小任原本是有防御心理的,但有一节课让他觉得格外难忘。一个女大学生情绪高昂地在课堂说:“一个是傻子都是傻子吗?这里比你学历高的人有很多,如果这个东西不赚钱的话,他们会留下来吗?”这些话彻底将小任心中的最后一道防御击垮,抱着“赌”一把的心态,他踏上了这条无桨的船。
直到李旭将小任带离传销组织前,他仍觉得这是一次锻炼自己,并且证明自己的机会,仍然认为传销组织是一个积极的、有梦想、有潜力的团队。毕竟在这个组织内,大家都是平等的,有人关心你、鼓励你,每天有人做饭,有人打扫卫生,甚至有人给你洗脚。
他不知道的是,在传销这个众口一词的环境里,你接触到的人,听到的话都是完全一样的。看似自由的空间但其实信息是封闭的,就像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
李旭渐渐认识到很多大学生误入传销,是传销组织抓住了他们的心理“痛点”——一方面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普遍需要心理关怀,二是大学生们认为人生起步阶段,需要更多的职场锻炼。
但实际上,这些需求在传销组织都无法得到实现,传销组织仅仅需要一个人“简单听话照做”,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传销为何屡禁不止?
王文兵如今已经是一个2岁孩子的爸爸了,从传销组织出来后就一直留在中国反传销协会做咨询员。传销改变了他整个生活轨迹,他26岁那年误入传销,“最好的年龄就这么浪费了。”
好在他走出来了,有了幸福的家庭,健康的宝宝,一切都还来得及。
“等儿子长大了,我就告诉他当年我进入传销的事,至少让他知道什么是传销,不会受骗了。”
“你觉得到那时还会有传销吗?”记者问。
“肯定会有啊,很简单的道理,人只要有贪念,就会有传销。”贪念,在传销组织里被包装成了另一个词:梦想。
但传销组织利用的,不仅仅是人性的弱点,还有人性美好的一面。志愿者表示,如果你是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就不容易被传销骗到,因为传销组织告诉参与者要忍辱负重,“你比别人能吃苦,坚持两三年,就能得到财富。”
这一刻,有些苦涩。
漫漫反传路
李旭的反传销之路走了11年了,对他来说,劝说别人也是在救赎自己。
但这场救赎并不轻松。
在劝说过程中,被受害者辱骂、攻击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些甚至拿起手边物品扔向志愿者。“本来我们是来帮他的,他却把我们当成仇人,把传销那些骗子当成恩人。”但当受害人回归家庭,重新融入社会时,志愿者又觉得,值了。
如今,中国反传销协会每年大约救助2000名受害者。在他们绘制的“中国传销地图”上,参传人员超过了1200万人次,遍布了大半个中国。
一个民间反传销协会的力量或许有限,但国家也正重拳打击传销组织,有更多力量一起叫醒那些“做梦”的人,保住一个家庭。
“我们就像退潮后海边的捡鱼人,帮助把鱼送回大海,虽然鱼太多救不过来,但救一条是一条。”李旭目光坚定。
我们有理由相信,终会有越来越多的鱼儿游回大海。
文|李胜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