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古到今的螃蟹一直这么贵吗?

2017-10-05 Blues 中国新闻周刊

心疼钱包

本文来自周刊君家族成员壹读

(ID:yiduiread


迅哥儿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敬佩的,不是真正的勇士谁敢吃它呢?”

在螃蟹堆里打滚的壹读君想到了这句话,也不禁想到了跟螃蟹同门的节肢动物都是这种画面:

能在这些动物中找到如此美味的螃蟹,看来这“首食蟹者”还真的是挺有勇气的。

当然,喜欢钻研的壹读君不会就这样罢了,一定要琢磨一下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到底是谁。

如果从传说来看,那远古的时候就有人吃螃蟹了。

传说大禹治水时,手下有一个勇士,名叫巴解。

这个巴解不单单被抗洪之事搞得焦头烂额,还被一种“夹人虫”折腾的寝食难安。在洪水肆虐的情况下,这夹人虫不单经常用强有力的夹子伤人,还祸害稻田。人们用火驱赶也没用,火灭了它们就卷土重来。

巴解一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他灵机一动,连夜让人在城边挖好围沟,并在里面灌进热水。这夹人虫再来,就纷纷掉入围沟烫死了。但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散发出十分鲜美的味道(蒸螃蟹的味道,你们都懂!)。巴解非常好奇,就捡起一只,掰开甲壳,谁知这味道更香了,还冒着金色的黄。这时候巴解拿出勇士的胆量尝了一下,味道好极了!

于是,在那个洪水灾荒的年代,这种起初令人恐惧的夹人虫一下变为家喻户晓的美食。而这种夹人虫也以发现它的勇士巴解命名,称为“蟹”。

可这究竟只是传说却不可考,我们且当听个故事就好。

最早关于螃蟹的记载是《周礼·天官·庖人》:

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

东汉郑玄在此注解道“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这个蟹胥,就是蟹酱的意思。

除了周礼,《礼记》中记载的一灾祸

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

此处的“介虫”,据郑玄的批注也是螃蟹。看来这个郑玄可能跟壹读君一样,还是个螃蟹爱好者。

这样看来,最早可考吃螃蟹的就是周天子了。不过,当时吃的并不是我们今天钟爱的大闸蟹,而更可能是海蟹。在烹饪条件有限的周朝,腥咸的海蟹酱也不一定好吃,壹读君就不过多羡慕了。

真正让壹读君看的口水直流的还是文学作品里关于螃蟹的描述。

中国古代最流行的小黄书《金瓶梅》,记载了一种比较特别的螃蟹做法——酿螃蟹:

四十个大螃蟹,都是剔剥净了的,里边酿着肉,外用椒料姜蒜米儿团粉裹就,香油蝶[“蝶”换“虫”为“火”],酱油醋造过,香喷喷,酥脆好食。

与平常的螃蟹不同,这道酿螃蟹跟欲望横流的《金瓶梅》非常相配,做法都是“酿肉”“裹上面粉”用香油那么一炸,沾上酱油醋吃进嘴里。那一口,金黄酥脆,唇齿留香。也难怪吴大舅说“不知螃蟹这般造作,委的好吃”。等等,壹读君先擦擦键盘上的口水!

相比《金瓶梅》中的油润饱腹,《红楼梦》中对螃蟹的描述委实就雅素了不少。

充满了文艺青年的《红楼梦》中,吃螃蟹也要选清淡的吃法——清蒸螃蟹。

螃蟹要焖在笼屉里,现吃现拿,且要配了酒来吃才好。这吃过之后洗手也有讲究,要拿“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洗。既可以去腥,还可以护肤。

不过,文艺青年吃螃蟹肯定不会就这么简单,赏菊吃蟹写诗一体化才是文艺青年该有的样子。

宝钗就写了首关于蟹的好诗: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在享受螃蟹美味的同时,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顺便用螃蟹讽刺一下社会,真是美好啊!

我们看到从可考的周天子到《金瓶梅》中的西门庆,还有《红楼梦》中的赏菊蟹宴。这吃蟹的人都是王公贵族。那螃蟹一直这样贵吗?

不管从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是《礼记》中关于介虫的记载,螃蟹都是泛滥成灾的。最开始吃它的人估计也仅仅是为了充饥。洪水饥荒成灾,百姓连草根树皮都吃,更何况是这丑陋的始作俑者呢!这会的螃蟹就相当便宜了。

可能远古人民超常发挥出了国人哪里有蟹吃哪里的水准,魏晋以后就鲜有关于蟹灾的记载了。(国人的吃货名头果然不是随便说说)而魏晋时期以后的人们也把海蟹吃的差不多了,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陆地上的河蟹,更是追求大鳌的蟹。故这会儿能吃起这种大鳌螃蟹的就多是名士了。不管是“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游泳撒欢的毕卓,还是写出“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的李白。这都是不缺钱的主儿,所以这价格自然也就不会便宜。

《金瓶梅》中所描写的酿螃蟹也不是寻常人家见过的,是富商出身的西门庆才能吃到这样好的螃蟹。

《红楼梦》中的螃蟹更是不菲,在蟹宴之后,刘姥姥就提到过“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这螃蟹,何其奢侈!

大家一定想用下面这张图告诉壹读君,到了近代螃蟹就没那么贵了吧!

网上对这张图的描述是“1945年的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

那这是真的吗?

其实不然,壹读君找到了1946年,关于螃蟹价格的描述。

1946年11月,《申报》的文章记载,当年阳澄湖螃蟹丰收,“顶大的一万元可以买六只”。当时上海工人的平均月工资在20万元左右,大概一个工人两天的工资,可以买六只螃蟹。虽然看起来勉强能吃的起,但是价格也并没有便宜到仅用它充饥的份上。

近几年来,螃蟹不仅仅作为一道桌上的美食,更是许多人面子的象征。这象征的螃蟹还必须是阳澄湖大闸蟹。不瞒你们说,这种肥美香甜的大闸蟹在壹读君的世界里才一直是传说(主要是因为穷)。国人向来喜欢追求品牌,这种被冠名“全国最好的大闸蟹”也在商家们的不断营销后,价格也迅速蹿高。从2002年至今,这股螃蟹热也不断升温。去年,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再创新高,达到了220元一斤。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螃蟹都不是价格低廉的东西,当然,除非你是蟹农。

此刻,壹读君正摸着自己拿瘪瘪的钱包,咬牙含泪将为数不多的钱递给对面的卖蟹小哥···

参考文献

1.互动百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螃蟹,2015,大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值班编辑:俞杨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八戒调戏嫦娥变成猪,背后的权力游戏皆套路 中秋稗史

点击图片阅读 | 59死527伤 美国史上最大枪击案后,海外华人怎么办?

点击图片阅读 | 十一出行爽翻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