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做到这一点,才是60分妈妈

2017-10-31 李国翠 中国新闻周刊


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

父母不要认为是个大人

就比孩子高一等

从而有权对孩子指指点点

60分妈妈送出的礼物

文/李国翠

本文首发于总第826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心理咨询中,我见过最多的来访者是丧失了自信的人。可以说自信心缺乏是大部分心理问题的核心征兆。因为自信心缺乏,一个人无力应对世界而陷于抑郁和焦虑;因为自信心缺乏,一个人敏感内向,逐渐走向社交恐怖;因为自信心缺乏,一个人无法跟喜欢的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信心缺乏,一个人从小具有“讨好型人格”,长大后依然遭受各种隐形“霸凌”……


出现这种问题,很多都跟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有关。我就亲眼目睹过:我的一个同学,本身是个不错的孩子,可是她的父母总是不停地否定她。她在小学三年级时已经变得非常怯懦。中学时,她变得孤僻,不合群。有一次我去她家,又看到她父母在训斥她,而她用哀求的目光看看她父母,又看着我,一副无地自容的样子。后来发生了惨烈的事,她高中毕业后在恋爱中受了刺激,在精神病院跳楼自杀。


虽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当一个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接纳,而整日生活在否定与嫌弃中时,她的自信就会岌岌可危,一旦遇到大的生活事件的刺激,就容易爆发大的问题。


在心理学上,自信是指个人对自己作为一个人价值的肯定,它的前提是具有足够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来自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也就是说,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爱你,跟你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无关。


现实中太多的父母不是这样,他们表达出的爱总是充满条件:


比如,孩子必须学习好,甚至必须考到第一或者前五名,才会吝啬地给予一点表扬。


比如,经常不准孩子表达意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当孩子不能按照父母意愿做事情时,就会使用控制的方法,告诉他如果他不这么做就不乖。


以上种种行为,其实都是对孩子本身缺乏接纳,也许父母的初衷是想让孩子变得更好,殊不知,这样做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


小时候没有被父母全面接纳过的人,长大成人后依然会用父母的逻辑对自己进行否定。而自我否定就意味着内心永远有一种自卑,也就是自己和自己不能和解。


另外,要培养有自信的孩子,还要求父母先努力去成为一个有信心的人。《圣经》说“凡事相信,凡事盼望”,信心是我们永恒的功课和修炼。对于孩子,同样如此。


很多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爱到溺爱。他们经常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苦,担心孩子会吃亏,担心孩子不能处理自己的问题,担心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样的家长往往会包办孩子的一切,凡事冲在孩子前头。却不知,这样也会摧毁孩子的自信。


因为父母担心孩子,本质上是对孩子的能力没有信心,凡事包办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你不行,必须我们给你做好”。这种潜在的“你不行”会大大损害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形成依赖性人格。被包办的孩子,因为缺乏自己动手实践的培养,所以在能力、经验的积累上必然严重缺乏,长此以往越来越缺乏信心。


父母的担心虽然是出于好意,但过度的担心对孩子就是一种诅咒。这条诅咒之路会通向孩子的无能和无力,那时候带来的已经不是一个主观不自信的孩子,而是一个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可能低能的人。


心理学家温尼克特在做父母的原则上,提出60分妈妈的概念,指的就是父母要避免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干涉孩子上,这种干涉不论是出于严厉管教和溺爱包办,都容易损伤孩子先天固有的天性,从而绞杀孩子飞翔的翅膀。


我觉得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不妨多点敬畏之心,不要认为是个大人,就比孩子高一等,从而有权对孩子指指点点。


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可笑的是,已经没有翅膀的大人却不停地在指挥那些有飞翔可能的小天使。成长无止境,不仅孩子需要成长,大人更是。


本文作者系心理咨询师,婚恋咨询师,多家媒体心理专栏作者

值班编辑:寒冰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武汉百万校友回汉工程:雷军当顾问,引资超4000亿

点击图片阅读 | 她曾和韩寒郭敬明齐名,如今已摆脱80后标签,破“茧”成蝶

点击图片阅读 | 检讨为什么需要当众宣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