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说今天我们对女性依然不友好?

2017-11-09 俞杨 中国新闻周刊

女性权利、地位的提升

并未撼动固执的价值观念


临近双十一,绝味鸭脖在天猫旗舰店上的一张营销海报,让网友们炸开了锅。



这个曾斩获网络票选第一的“中华名小吃”,硬是要跟女人的身体扯上关系。


网友们的反应,是一边倒的火力全开:


“吃个鸭脖跟找小姐似的。”


“不尊重女性开黄腔,既低级又莫名其妙。”


“对不起,你低俗的幽默冒犯了我。”


不过,网络舆论的压力并没有让绝味鸭脖就此打住。11月2日,绝味鸭脖官方微博就海报事件发布声明称,已第一时间撤下海报,并向公众诚挚致歉,表示 " 绝味从来都是一个尊重女性的企业 "。


紧接着把脸一抹,11月3日,绝味鸭脖官方微信推送文章《我不搞预售,我就是玉兽》,内容是一张以女性口吻讲述的聊天动图。



如此简单粗暴的绝味鸭脖,没有把握好“性暗示”的尺度,而是在“性挑逗”的道路上撒丫子狂奔,最终触犯了“消费女性”的大忌


女性的身体早已成为一门广告语言,一份关于媒体和广告中性别倾向的监测报告显示,70.5%的广告有女主角(年轻的占83.1%,美貌的占81.8%),女性更多地被使用特写或者被表现其性特征。


女性的身体借由大众传媒被严重物化,成为男性赏玩、消费的对象,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早就发现了这个社会现象:“性欲是消费社会的‘头等大事’,它从多个方面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整个意义领域。一切给人看和给人听的东西,都公然染上了性的颤音。一切给人消费的东西都染上了性暴露癖。当然同时,性本身也是给人消费的。”


女性其实是消费过程中的牺牲品,因为长久以来形成的标准化审美,无疑都是以男性审美为取向、以男权文化主流价值为导向的


在绝味鸭脖的双十一营销海报上,双腿叉开的女性身体负责“被看”,男性作为假想的目标消费主体负责“看”,看与被看之间,是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除了被男性的审美眼光宰制外,女性还被各种“消费话语”所规训。


为备战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不少女性的购物车已经囤积了贵贱不一的商品,相信不少的买买买,目的是为了美美美。


“幸福从没敲过三环以外的门、好人只围绕在好看的人身边、不甘心就这样和普通男人过一生”——美容整形平台更美APP的广告敲打着每个适龄女人的心。



“你过得好吗?不用回答,答案写在你的脸上。”广告不停地给女性注入一针清醒剂,警示她们如果没有天使般的脸蛋与魔鬼般的身材,幸福不会自己主动来敲门——三环以内的房子和行业精英的男人。


这种暗示告诉女性,美丽是一种资本,一种无形中关乎个人生活机遇、社会地位的“有形”资本,借助美丽可以换取一部分现实的利益或权力,包括幸福


这些广告充斥在各种美容整形、医疗健康、饮食减肥、时装时尚行业,引导女性应该如何借助于现代美丽工业装扮、重塑、呈现自己的身体以获取幸福感,从而达到诱导她们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自恋性的投入”的目的,这种投入既是心理投入,更是经济投入,都说女人的钱最好赚嘛。


这种“消费话语”是潜移默化的,时间一久,形成的标准不断地对女性的消费行为进行干预,这些标准无一不是男性主导制定、单向施予女性的。




相比绝味鸭脖的粗暴展示,整形广告的强势灌输,更多的广告作为现实生活或局部或全景的表达,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尴尬。


今年七月,奥迪二手车因为一则广告上了热搜。一对新婚夫妇正在举行结婚典礼,婆婆突然喊停,然后冲到台上,很粗暴地检查新娘的鼻子、耳朵、牙口,跟买卖牲口一样。



广告的结尾出现了品牌标志,原来卖的是这个品牌提供的二手车认证服务,意思是挑二手车就像挑老婆一样,一定要有权威检查才行。


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奥迪在进行本土传播时,无疑要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现状进行观察与分析,做出既接地气又有趣的广告。有趣是商业广告吸引眼球策略的一种,它们的养分很多时候就来自人们日常笑点痛点的延伸。


奥迪放大的,是中国式婚姻里残存的“家长权威”,因此才有“恶毒婆婆”这样的刻板印象,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简化成了以生育价值换取房子和车子


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是,婆婆检查完儿媳妇的身体,比出OK的手势后,新婚夫妇都松了一口气。面对婚姻中的强权,女性选择服从和规训。



被消费的女性处于性别被歧视的一方,而商业广告历来是性别歧视的重灾区。在国外多元文化社会环境里,还要加上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并列为广告界两大老大难问题。


就在不久后,一句“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就别叫我妈”的台词,宜家把奥迪甩到身后,成功上位“剩女黑名单第一名”。


广告中的父母一开始对女儿摆出一副冷漠脸,紧接着门一开,女儿的男朋友手捧鲜花前来看望,父母立即换上了一副兴高采烈脸。



宜家击中的是当下中国父母对单身女儿——“剩女”婚恋问题的焦虑。中国社会对“剩女”的主流价值判断,是女人结婚才完整,不结婚那都是个人有问题。剩女不仅承受着自己、家人,还有整个社会有色眼光的判断。


无独有偶,去年好多人的朋友圈被SK-II《她最后去了相亲角》的广告刷爆了,颇受好评,聚焦的便是“剩女”危机。


来自外界的声音会告诉剩女们:你已经不是小孩子啦,你一天不结婚爸妈就不死,你挑来挑去哪个也不合适,百善孝为先不结婚就是不孝,剩女是剩下来的女人,过了25岁还不结婚就是剩女了,过了30岁女人就贬值了……


女性的自信、坚强、热爱生活被主流价值观淹没,女性被他人的压力左右着未来。



广告是价值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映射,虽然这些年来女性的权利、地位已经得到空前的提升,但是人们脑海深处的价值观念,依然固执得可怕。


至少在广告里,我们的社会对女性还不太友好。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俞杨

值班编辑:陶小草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观看 | 我去了105个国家,和老外聊了聊他们眼中的中国

点击图片阅读 | 这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合法毒品”,而你几乎每天都食用过量

点击图片阅读 | 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80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