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这个《芳华》背后的女人有多美?
《芳华》作者严歌苓
她写的是自己的芳华
陈冲的《天浴》,李安的《少女小渔》,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归来》,陈凯歌的《梅兰芳》,冯小刚的《芳华》……
它们背后站着同一个女人——
作家、编剧严歌苓。
高晓松说,
她的文字颠覆了千百年的套路。
张艺谋说,
她每一部小说都是一部电影。
冯小刚说,
她是《芳华》的缘起、穗子的原型。
莫言说,
她是真懂小说技术的人,一位真正的“美女作家”——而严歌苓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称呼。
她说,“你看,人们叫某某为‘女作家’或是‘美女作家’,但他们从来不称一个人为,‘男作家’。”
的确,人们评价严歌苓是当代华语文坛最闪耀的女作家之一。
然而去掉“女”,也适用。
1
这是一个传奇的女人。
有人说,作家不必写自传,因为她所写的每本小说,都是自传的一部分。严歌苓本人,就都在她的作品里。
1958年,严歌苓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
祖父严恩春,16岁上大学,25岁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中文译者。
父亲严敦勋,笔名萧马,是著名作家。母亲则是一名极为勤奋的话剧演员。
她在文艺而浪漫的家庭氛围中出生长大。
在严歌苓蹒跚学步时,扬起小脸,便能看到父亲在窗前写作画画、在灯下拉小提琴。母亲则拿着《莎士比亚》的剧本一句一顿地念台词。
在她一年级时,疯狂时代来临。学校停课,严歌苓便回家看书。
所有能想到的西方经典小说,她都在被她形容为“满满是书”的父亲的书房里找到。想看什么都可以,哪怕是充满少儿不宜的神秘与禁忌,父亲也从不阻拦。
倒是母亲则悄悄走到她身边,将书从她手头抽走:“小孩儿看这个还早了些。”
小小年纪,她读《唐璜》、读《战争与和平》、读《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复活》……
她喜欢挑选喜欢的段落出去和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讲,看漏的部分,自己编一段接上去。她的创作才华,那时便埋下了种子。
运动越来越疯狂。
在那时,在她生活的大院里,人们谈的最多的话题是,自杀。
一对老夫妇,手牵手从楼上跳下来。尸体拉走后,地面留下了两个大坑,一阵风吹过,地上的糖纸便纷飞起来——
“两个老人死前,把家里攒的所有的糖都吃了。”
五彩的糖纸纷飞,那一刻,严歌苓知道了什么是绝望。
《天浴》剧照
她最喜欢的一个“漂亮阿姨”,服安眠药自杀。
在医院的走廊里,严歌苓看到,那个阿姨被插满管赤裸着身体,只覆盖一层薄薄的被单。
一个电工围绕着走了几圈,把烟头故意掉落在被单上,再假装去抖落。
为的是看到女人的裸体。
那一刻,严歌苓知道了什么是人性的复杂。
从小就看到了人性的残暴与阴暗。
她亦有一种天生的敏锐,那些旁人未留意的细节,美好或邪恶,她都能牢牢地捕捉在心底。
在她后来的作品里,这样的情节曾反复出现。
“我在作品中的诉求均为艺术诉求而非政治诉求——虽然我写过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运动,写过这些运动给普通人命运带来的支配性改变,但在写作中,我的全部精力都集中于人性的探究,探究它的畸变之因,嬗迭之谜,并就此呈现人性的富饶与逼仄。”
《归来》剧照
2
严歌苓说,我12岁就成年了。
父亲被下放劳动。12岁的她考入了成都军区歌舞团,成了一名跳芭蕾的文艺兵。
和《芳华》中的姑娘们一样,开始她自己的芳华。
《芳华》海报上的跳舞剪影,就是根据严歌苓本人的照片做的。
她从未放弃阅读。
一个夏天的晚上,在文工团的仓库里,她发现了很多发霉的书。她异常兴奋,偷偷把书绑在裤腿里,带回了宿舍。
其中一本《拜伦传》影响了严歌苓人生的走向。
她佩服拜伦坚韧的内在力,被拜伦表现出的强大自律和内在驱动激励着。在部队里,她并不是先天条件最好的那个,确实最勤奋的那一个。
凌晨4点,严歌苓已经在第一缕晨光还未照射到的舞蹈室里压起了腿。
脚高高地架在窗棂上,将腿拉成一条直线。这是那段时期,严歌苓生活里最常见的姿势。在不训练的时间里,她也压着腿看书、写信。
15岁,她迎来了人生第一场爱情。结果却是惨烈。
他是比他大15岁的军官,远远看上去,英气潇洒。部队禁止恋爱,两人便眉目传情。
6个月里,她给他一口气写了160封情书。然而这些,却成了她的爱慕者为“表现自己”而举报她的证据。
严歌苓被叫去,一遍一遍地写检查。写完一遍,上级又会打回去重写:“写得不够细!要细节!”她于是又重写,收到回复:“再细一点!挖掘思想根源!”
在《芳华》里,刘峰被叫去调查,审问他的军官说:你对她有什么想法,手往哪里摸,咱聊的是细节……
不是杜撰,这就是严歌苓的经历。
就在这样的举报与审查里,15岁女孩对爱情的懵懂与向往,被磨得变形、撕得粉碎。
任何美好,都成了罪孽。
《灰舞鞋》是严歌苓对自己初恋的回忆
3
20岁,她主动请缨,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在野战医院里,她亲眼目睹了一千多名伤员在死亡线上挣扎,人像动物一样咆哮。
“战争不是英雄主义,是一条条年轻的生命。当时整个医院都是血腥的气味,你会知道,疼痛是有气味的。”
她更加读懂了生命的含义,也愈发觉得,舞蹈已经无法充分表达她的内心。
她要写。
从前线回到成都,她就创作了《七个战士和一个零》。25岁,退伍后的她成了一名专职作家。
作为战地记者的严歌苓(一排最左)和战友
1988年,一次美国的演讲邀请,让严歌苓第一次走出国门。回国时,她即决定报考美国的研究生,再去仔细看看那个不一样的世界。
彼时,严歌苓已经30岁了。
她只带了三本新概念英语、一本词典,就登上了赴美的飞机。
她疯狂地努力。在餐馆洗盘子时,两只胳膊都写满了英语单词,脑子里一刻不停地学习,把三本新概念背得滚瓜烂熟。
就这样,在一年后,这个英语小白竟然被美国两所知名大学的写作专业录取。
严歌苓选择了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在那里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
拿出当年练舞蹈的劲头,严歌苓成为了班上的优等生,是全额奖学金获得者。但奖学金只够学课费用,她怎么生活?
课余时间,这位在国内小有名气的作家仍然需要去洗盘子、做保姆,忍受着老板的白眼。
那是被严歌苓称为“最艰难的”的一段经历。
但这段经历也让她“好像多出一条命来,是脱胎换骨的一种”。
《少女小渔》剧照
一切都变了,只有一样从没有变过——严歌苓一直坚持着写作。
在读研期间,她的小说《少女小渔》获得了台湾文学奖。就在得奖的第二天,严歌苓接到了一个电话:
“严歌苓小姐你好,我想拿下《少女小渔》这篇小说的电影版权。”
“请问,您是?”
“我是李安”电话那头说道。
“天哪!《喜宴》是我最喜欢的片子!”
就这样,严歌苓的第一次电影版权,就卖给华人世界最优秀的导演之一,李安。
这也让严歌苓坚定了自己的写作之路。
《少女小渔》被李安监制、张艾嘉执导、刘若英主演。刘若英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影后
4
严歌苓曾有一次短暂的婚姻,后来两人去了不同的国家,聚少离多,就分开了。
在美国后,密友给她介绍了美国小伙子劳伦斯。
她本来有些排斥。但第一次见面,就被劳伦斯一口说得倍儿溜的,东北味儿普通话吓了一跳。
劳伦斯是一名外交官,曾在沈阳领事馆工作过两年,汉语非常好。
劳伦斯爱上了这位美丽的黑发姑娘,开始了疯狂地攻势。
一天早上,严歌苓被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找到问话——原来作为外交官,劳伦斯的交友动态是要实时汇报的。
由于严歌苓有十多年的军旅经历,为了排除她不是间谍,FBI一次又一次叫她去配合调查。
甚至有一次,严歌苓被叫去“测谎”问话。
忍无可忍的劳伦斯愤怒了,他把工作证剪成四瓣,放在信封里,去和领导请辞。
他对严歌苓说:“他们这是对你的侮辱,我宁愿不要这份工作!”
就这样,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外交官,放弃了他的工作,选择了爱情,和这位令他着迷的中国姑娘。
结婚多年后的严歌苓和丈夫劳伦斯
“爱情如同生命,是会成长与成熟的。”严歌苓说。
丈夫给了严歌苓无限的支持与爱护。但由于失眠长期服药,严歌苓一直不适生育,成了她内心唯一的缺憾。
2005年,严歌苓和劳伦斯在马鞍山的一所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女婴,取名妍妍。
妍妍的加入让严歌苓的生活发生微妙的改变。曾经那个通宵达旦写作的工作狂不见了,她开始有节制地享受工作和家庭。
“我每天早晨一杯浓咖啡,然后带着狗出门跑步,回来后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女儿下午放学回家。”
严歌苓的家庭生活
家庭的爱也给了严歌苓滋养和源源不断的灵感 。在与劳伦斯结婚后,她的创作达到了高潮。
给陈凯歌写过《梅兰芳》、给张艺谋写过《金陵十三钗》和《归来》,给冯小刚写了《芳华》。她的作品也屡屡被搬上电视,《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铁梨花》、《当幸福来敲门》……
你很容易被严歌苓笔下的女人们打动。她太懂得女人的痛苦与坚韧,被称为“女性美的歌者”。
《金陵十三钗》中的狭义血性的秦淮河风尘女赵玉墨
《小姨多鹤》里如母狼般坚韧却温柔的竹内多鹤
《天浴》里为了回城“批条子”,被场部男人轮流玩弄的“破鞋”文秀
《第九个寡妇》里傻里傻气又没羞没躁,却“最有朴素生活智慧”的村妇王葡萄
《陆犯焉识》令人心痛的痴情妻子冯婉喻
《一个女人的史诗》里活泼执着,一生都在飞蛾扑火的“缺心眼”田苏菲
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或许从不是什么英雄烈女,却都活出了棱角。
有爱恨、有欲望,极具张力和女性美。
严歌苓与高晓松
高晓松和姜文都成为了严歌苓的铁杆读者。
高晓松曾评价严歌苓:一个这么美的女人,不怜悯自己,不怜悯这个世界,也不怜悯她笔下的人物。我觉得这是成为伟大作家的素质。
从文30年,她出版了三十多本小说。严歌苓保持着一年一本的节奏。
在评价自己的作品时,她的回答异常简单:
“我不写,干嘛呢?
我活着就是为了写故事,不写我会死的。”
在节目里,陈鲁豫让她概括成功,她也只是说:知足就是成功。又说:聪明人,但肯使笨功夫,你就成功了。
现在,这位年近60的作家,仍然保持着每天写作五六个小时的习惯。
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一点,严歌苓就坐在自己的书桌前,雷打不动地创作。她更是坚持着源源不断的阅读。
她打趣道:“一定要坚持阅读,女人爱看书才会‘老好看’。”
从外表的优雅,到内里的坚韧,严歌苓都有。最幸运的是,她用自己的笔,构建了一个自己的精神世界。
她写女人、写男人、写爱情、写时代,写人性。
而这,才是最精彩和百看不厌的。
就像《芳华》的一句台词:
“人之所为人,
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
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悯的,
人性。”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饭小姐
值班编辑:寒冰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你被移出了“穷人群”
点击图片阅读 | 为什么月薪5千的人,活得像月薪5万?
点击图片观看 | 《芳华》:看起来很硬,其实很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