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年度大坑:共享的堕落

2017-12-31 寒冰 中国新闻周刊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2017年8月30日,杭州,上万辆共享单车被弃之荒野。


关于“共享经济”,最没有争议的说法就是: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行业。


共享经济倒闭元年


这一年,共享极度繁荣——也许我们该给“繁荣”加上引号。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床铺、共享雨伞、共享服装、共享健身房、共享家具、共享办公层出不穷,甚至出现了共享板凳和共享篮球。


这一年也是共享经济倒闭元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7家共享经济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


共享汽车EZZY于今年10月突然宣布解散和清算;今年3月,共享汽车友友用车就因投资款项未到位而停止运营。


在门槛更低的领域,生死的更替速度更快。今年7月,一元体育曾推出共享篮球项目,11月前就停止运营。创始人在接受界面采访时表示,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方向,主要是觉得今年是共享经济创业的元年;7月,共享“e伞” 在南昌投放了3万把共享雨伞,全部丢失,随后逐渐沉寂;几乎同时,号称要解决上班族午睡需求的“共享床铺”享睡空间开业不到一个月,就因缺乏运营资质和配套设施被拆除,该公司创始人随后把创业方向转向了共享家具。


“共享床铺”享睡空间因缺乏运营资质和配套设施被拆除。图为北京一处共享床铺。


11月底,媒体报道称多啦衣梦共享租衣公司无法正常营运,且拒不退还押金。


12月初,共享办公也受到政策的压力,北京朝阳等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已经暂停受理共享办公空间、孵化器等虚拟地址工商注册登记。


……


共享这棵树上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光,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共享经济,到底是真风口,还是伪共享?

 

资本从狂热渐趋理性


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中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几乎没有“之一”——从兴起到爆发用了两年时间,而从爆发到密集倒闭不到几个月。


时间拨回2016年9月26日,那天滴滴宣布战略投资ofo,此前还在观望的市场迅速沸腾。在线上人口红利已消失的境况下,获客成本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而共享单车天然拥有触达新用户的渠道,因此具备短期快速成长的潜力。


“仅仅一个礼拜时间,如果你人不在北京,基本上就投不进去了。” 元璟资本合伙人刘毅然接受《财经》采访时说道。


在那之后的几个月里,摩拜和ofo的估值迅速飙到了10亿美元以上。截至目前,这两只“头羊”已经串起了腾讯、阿里巴巴、滴滴等互联网巨头,以及红杉、高瓴等投资机构,投资人名单超过了35家。


能在那年9月前挤进摩拜和ofo的早期投资机构都是值得羡慕的。错过肥肉的投资人迫切希望总结出共享单车赚钱的逻辑,并找到新的行业,按下copy键。


就在此时,共享充电宝撞了上来。


它比单车成本更低,又和单车一样具备线下流量触达的属性。据艾瑞咨询统计,仅根据2017年3月底至4月上旬的公开报道,入局的资本巨头就有腾讯、金沙江创投等20余家,融资接近3亿元。截至5月,共享充电宝吸金超过10亿元,小电科技甚至在短短50天内完成了三轮融资。


资本追捧,市场却认为这是“伪需求”。今年5月,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收购共享充电宝企业街电60%股权后,王思聪和他公开打赌“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而他身后的万达广场,正是共享充电宝使用的主要场景之一。


2017年10月22日,武汉百脑汇,共享充电宝设备。


叫衰者认为,人们习惯随身携带充电宝,商家也提供充电服务。一位美元基金的合伙人曾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对此置评:就连我这个投资了共享单车的人,都会觉得这个项目实在是太荒谬了。难道他们真的认为可以靠这种套路赚钱吗?


共享充电宝盈利模式迟迟未得到验证,市场逐渐趋于理性。短短几个月内,有十几家共享充电宝业务宣布停运,其中包括被公认为共享充电宝头部战队的Hi电,更有不少企业刚一入局就黯然离场,包括美团共享充电宝项目。


同样草草收场的,还有悟空单车、酷骑单车、町町单车等。他们留下了拖欠押金的烂摊子,以及堆积如山的共享单车尸骨。


共享单车赛道上剩下的选手日子也不好过。《财新周刊》报道称,ofo融资的速度赶不上花钱,今年7月融资6亿美元之后,不到两个月就烧完;截至12月1日,ofo账面包括押金在内可动用的现金仅剩下3.5亿元;摩拜方面亦使用押金超过40亿元。


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共享单车寄希望于以“新四大发明”的姿态,在世界地图上出海插帜。但多位摩拜、ofo投资人曾公开表示,共享单车在国内生产、投放到海外、在当地运营的模式很难盈利。


两家巨头的投资人近期纷纷表态希望两家合并,但起码现在看来,合并没那么简单。它早就不仅关乎两家创业团队,还牵动着阿里和腾讯的生态布局,以及滴滴、美团在出行领域的博弈,和一众投资人的收益。


风口下的创业者


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曾因“90后富二代创业者”标签广为人知。2016年下半年,看到摩拜单车广受欢迎,他和父亲决定做共享单车。三个月后,他在南京用父亲已经准备好的2000万资金、办公楼、工商执照、雇员和样车,“创立”了町町单车,并一度成为南京共享单车第一本土品牌——此时正是这家明星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倒闭的半年以前。


丁伟在今年10月接受周刊君采访时,仍然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融到钱”。他选择性忽略了“人”的原因——他既没能从父亲安排的副总手中夺过财权,也无法约束偷奸耍滑、不遵守工作流程的运维人员。这次玩票式创业以拖欠200万押金结束,只留几千辆町町单车散落在南京街头,被灰尘掩埋。


町町单车。来源:见水


风口之下,还有一批创业者把目光投向了门槛更低的共享领域。


苏扬是春笋共享晴雨伞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上一个创业项目是主打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DDbike——这家公司在共享单车融资高峰期10月创立,而如今在搜索引擎里,它的名字已紧紧和“怎么退押金”关联起来。


从今年6月开始,苏扬在上海、杭州、深圳三地投放了共计10万把春笋共享晴雨伞。今年7月某天,他敲开了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在顺义的别墅大门,获得了后者旗下基金领投的1200万元天使投资。


苏扬告诉周刊君,春笋共享雨伞依靠租金和广告费用盈利,丢失率万分之三,团队运维人员不到40人,每把伞成本20元左右,“广告收入有百万人民币,现在还没到盈利期”。他拒绝透露用户量、流水等更详细的运营信息。


他的目标是做成共享雨伞的全球品牌。“明年四五月份,这个行业谁输谁赢就见分晓了。”“我们新一轮融资已经到账了60%,比他们都多。”


你很难分辨这些不停涌现的风口纯属人造,还是真实存在。在提起“共享”时,投资人和创业者总是会想起2016年刚刚结束厮杀的滴滴出行——它是中国共享经济概念下估值最高的非上市技术公司,而那代表着共享经济的高光时刻,那时人们对共享经济还怀有憧憬。


他们希望复制滴滴的共享经济神话,也不在乎神话背后的代价。他们习惯了几万辆共享单车弃之荒野,见惯了各类生意被冠上“共享”的噱头招摇过世,又归于沉寂,但不会在意它们占用了多少公共资源、会带来多少数百年无法消除的污染。


“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诗人艾伦·金斯堡的这句话,放到现在正合适。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寒冰

值班编辑:庄兼程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年度焦虑:中国人能培养出理想中的孩子吗?

点击图片阅读 | 谢谢你,还爱我

点击图片阅读 | 这一年,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