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完善国家儿童营养战略,覆盖3-5岁儿童成长关键阶段

2018-03-06 罗伊 中国新闻周刊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交了《关于完善国家儿童营养战略、覆盖3-5岁儿童成长关键阶段的提案》。

 

朱永新表示:为了解决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缺乏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12岁在校儿童,通过营养餐补贴的方式为贫困儿童提供保障。“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6-24月龄的儿童提供营养包和科学喂养知识技能的支持。这两项投入巨大、覆盖面广泛的社会福利政策,恰恰忽略了3-5岁年龄阶段的幼儿,而研究表明,这一阶段正是幼儿大脑发育、认知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而有效的营养干预甚至能通过“生长追赶”,弥补早期营养不良造成的缺陷。

 

部分贫困地区儿童

处于“隐形饥饿”的困境

 

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生活环境、意识认知等因素影响,仍有近1000万5岁以下儿童处于营养不良、生长迟缓、“隐形饥饿”的困境。一些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贫血率高达40%以上,认知能力落后同龄城市儿童2年。5岁以前,是儿童一生成长的关键期,一个孩子在两岁半时,完成了大脑细胞数量的发育,4岁完成智力发育的50%,6岁大脑细胞体积发育全部完成。在这个时期,如果营养供给不完全,将对他的智力、体力都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朱永新在《提案》指出,造成现阶段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儿童无人照顾,难以保证营养充足。留守儿童多由留守老人照顾,加上家庭劳动力紧张,对孩子的健康和营养难以顾及。 

 

2、地域限制,生活环境中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部分农村作物种植单一,儿童难以从日常生活中获得均衡营养所需要的食物种类,造成儿童营养摄入不均衡。   

 

3、抚养人和儿童本身的营养健康意识不足。根据《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7》中的数据显示,贫困地区儿童的第一年母乳喂养比例、正确添加辅食的时间、正确的辅食内容、贫血知晓度等营养相关的意识、行为的比例均在50%左右。同时,隔代抚养的现象普遍,抚养者的营养观念还处于“贫困”状态。儿童的营养知识也非常缺乏,部分地区存在以零食替代早餐、替代正餐的现象。    

 

4、地方食品卫生监管薄弱,管理职责不清。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薄弱,部分“垃圾食品”大量流入,影响儿童正常饮食。



“营养扶贫”助力国家精准扶贫

 

营养不良问题往往在贫困地区人口中产生着代际传递,造成贫困-营养不良-贫困的恶性循环。国际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系列研究显示,全世界1.65亿儿童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生长迟缓,导致大脑认知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发育不全,使得他们成年后的劳动效率降低,从而带来新一代的贫困。通过营养改善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更显示出“营养扶贫”的重要性及长远价值。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营养改善是扶贫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针对3-5岁儿童这个被忽视的群体, 安利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开展了“为5加油”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从2016年3月起,在青海、山西、湖南、甘肃、新疆、河北等省区的山村幼儿园,通过免费发放儿童营养咀嚼片的方式,精准帮扶贫困地区3-5岁儿童改善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迟缓、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等健康问题。同时,安利公益基金会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发国内第一套学前儿童食育课程,为山村幼儿园教师提供培训支持。

 

经过对项目地儿童进行跟踪体检、营养和认知等维度的对比研究,截至2017年9月,“为5加油”项目评估结果显示,儿童在贫血率、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其中,非项目点儿童贫血率为37.6%,项目点儿童为29%,相比下降22.8%,其中中度贫血下降47.1%。在生长迟缓率方面,5岁以下非项目点儿童为16.9%,项目点儿童为7.2%,相比下降57.4%,改善成果基本达 53 29603 53 15886 0 0 6511 0 0:00:04 0:00:02 0:00:02 6510《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202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的目标,且项目点儿童平均身高比非项目点儿童高近3厘米。在低体重率方面,5岁以下非项目点儿童为2.5%,项目点儿童为1.38%,相比下降44.8%,改善成果达到城市儿童平均水平。



鼓励社会力量开展营养支持与干预

 

评估结果显示了公益力量在改善儿童营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朱永新在《提案》中明确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创新的方式开展营养支持与干预。

 

基于儿童营养问题在地域、经济、社会诸多层面的复杂性,建议以全国妇联、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全国性社会组织、团体为平台,社区、街道办、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依托,广泛吸纳非营利机构、研究机构、企事业机构参与,因地制宜,从多维度、多角度解决儿童营养问题。

 

同时,朱永新在提案中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建立全国性的跨部门的儿童营养改善协调机制。建立由上至下,既能对接宏观政策,又可辐射社会基层的管理组织体系,推动营养战略的落实;调整现有国家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的覆盖范围,建议提高“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儿童的年龄上限到36月龄(幼儿园入园前),降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儿童的年龄下限到36月龄(幼儿园入园)后;强化在校、在园儿童的“食育”,提升儿童营养意识,建立科学健康营养观念,建议引进新教育研究院研发的《新生命教育》教材(含有营养知识与健康安全内容),或者由教育部牵头编制针对幼儿园及小学的营养教育课程,从根本上建立下一代人的营养观念。

 

“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早期营养健康状况,是国家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改善人口素质,实现彻底脱贫的最科学、最经济的战略选择”,朱永新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