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体面告别
李嘉诚的告别
港商时代的离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
作者 | 吴倩男 周晶晶 陈梦迪 编辑 | 鹿鸣
“我的计划是‘退而不休’,计划继续担任长和系的政策顾问。”
2015年3月,李嘉诚第一次谈及自己的退休计划。3年后,2018年3月16日,年届90岁的香港首富、企业家李嘉诚宣布退休。由长子李泽钜接手长和董事会主席的位子。
对李嘉诚而言,这可以称得上是一次体面的谢幕,他表示,这是退休的最好时机,往后,应董事会要求,他将出任公司资深顾问,继续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
这位蝉联20年的香港首富,在过去的数年里,被撤资和退休两大议论所包围着,他的每一次出售资产的举动,都引发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呼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李嘉诚出售的内地资产近8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48亿元)。
伴随李嘉诚的撤退,是港商时代的离去,和中国经济的转型。这几年,不论是郑裕彤的新世界、李兆基的恒基兆业还是郭氏集团的新鸿基,都在放缓前进的脚步。大陆的地产富豪们则在富豪榜上逐步隐退,心甘情愿被互联网大佬盖过风头。
时代的变迁,最终让李嘉诚从现实变为历史。他留下的,并不仅仅是撤资二字。
很多人认为李嘉诚的撤退,最大的“罪过”是传染出了对内地经济的悲观情绪。
2015年9月12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刊发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该文认为,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李嘉诚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制高点已经失守。
彼时的李嘉诚,已经出售了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屈臣氏、东方汇金中心、重庆大都会等多个内地项目。2015年1月,长实及和黄联合发布公告,将分三步对李嘉诚家族庞大资产进行重组,并同时将公司注册地从香港变更为开曼群岛,即所谓“迁册”。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至今,李嘉诚出售的内地资产近800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48亿元)。
李嘉诚本人罕见地发声回应。2015年9月29日,在一份长达三页的声明中,李嘉诚说“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对于抛售房产,李嘉诚说:“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部分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之总楼面面积远高于2000万平方米。集团于内地发展中或将发展的土地,90%是从拍卖而来。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于不投资内地。”
当李嘉诚忙于抛售和澄清时,中国经济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2015年,中国GDP增速为6.9%,25年来第一次低于7%。那年,王健林重回中国首富,陪跑者是马云和马化腾。一批创业者已经异军突起。郭敬明从最热门的小说作家,变成了最具掘金价值的青年文学出版公司CEO,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则作为创业者的代表,站在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的领奖台上。
李嘉诚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一切,也预料到了即将到来的指责。在当年汕头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上,他鼓励汕大学子做一个“求成者”,“求成者的内心有所追求,对自己的定位明确,他们愿意为改善今天,不断寻找最佳方案;同时,拒绝接受不认真、僵化,把一切弄复杂的做事方法。”
2012年5月25日,在出席旗下公司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东会上,李嘉诚主动向媒体披露他的财产分配,称将把长和系全部资产交由长子李泽钜负责,并用大笔资金支持次子李泽楷发展事业。言下之意,其长子、长实副主席、联席董事总经理李泽钜,将接管李嘉诚几十年来打造的商业帝国。
那一年,阿里巴巴从香港摘牌退市,此后开启了买买买的道路,在2014年赴美上市前,阿里已经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先后将、虾米音乐、高德地图、优酷土豆等诸多公司收入麾下。腾讯、百度也依次掀起了并购大战。
李嘉诚的并购也没有停下,在内地的抛售资产和在海外的并购近乎同时进行,至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
在2012年之后的六年内,李嘉诚一直坐在长和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上,只是关于他退休的消息不断传出。在2014年,他确实松口,说他无意退休,但若退休也可以立即走。隔年,李嘉诚态度转变,在2015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表态称,退休是件比较复杂的事,退休日期亦未确定。他希望在整个长和集团转一个台阶之后,再考虑退休问题。
时至今日,李嘉诚终于宣布退休,并且认为,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在3月16日的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说,“对于股东来讲,我已经履行了我的旅程。”他表示,自己46年没有拿过薪水,每一年只拿5000元港币。
对于退休的时机,李嘉诚说,过去这几年,高层和中层没有一个人离职,说明公司运作很好,公司一个原则是忠诚为股东,绝对不会占股东便宜,这是自己做人的原则。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球百大富豪榜中,李嘉诚曾高居第10位。根据2018年1月最新数据,李嘉诚以36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20年蝉联香港富豪榜榜首。不过,李嘉诚曾于2014年时公开表示,外界至少少算了其40%的身家。
李嘉诚曾经这样评价长子李泽钜的表现,称李泽钜可以达到了90分,如果他不是李嘉诚的儿子,他会给李泽钜100分。
李泽钜在1985年便加入长江集团,跟随父亲33年。李泽钜多年来稳扎稳打,用了10年的时间,将家族的资产放大了10倍。2003年,李泽钜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对于李嘉诚的成功,有评论将其归结为两点:其一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李嘉诚拿到种种产业垄断权,不能不说他拥有超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构建出庞大的、盘根错节的、有效而复杂的人脉关系网络;其二是自身天赋的商业才能与市场嗅觉。基于这两种核心能力,香港大佬们的经营管理手段反而位于次要的位置。
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一个被广为传播的事实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而在这之前,李嘉诚已经准确预见,并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到危机来临时,集团不但安然无恙,还从中获得了扩张的机会。
李嘉诚曾经公开表示,自己经常用以自省的一个问题是:想当一个团队的老板还是领袖。
“一般而言,做老板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李嘉诚在一次访问中如是解答:“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不论是对内地还是对香港,李嘉诚都代表着一种时代的力量。
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潮州,1940年跟随父母逃难来到香港。
12岁那年为维持生计,李嘉诚开始外出打工。他先在一家茶楼做“跑堂仔”(内地称店小二),后来在他舅父经营的钟表行当学徒。之后他先后做过五金厂推销员,塑胶厂销售员。在塑胶厂,李嘉诚业绩出众,19岁那年,他便成为这间塑胶厂的总经理。
拜经济发展所赐,1951年的香港,人口才过200万,但10年之后其人口数量就逼近300万,增幅近50%。人口增多和经济持续发展,不仅使住宅需求量暴涨,更致使大量的办公楼、写字楼、商业铺位、工业厂房急缺。偏偏,香港是个地势狭小且多山的地区。
1958年,李嘉诚转投地产业,并在1971年成立长江实业(长和系重组前的地产公司)。1977年成为李嘉诚的一道分水岭。他在那年收购了当时拥有香港中区希尔顿酒店的美资永高公司,成为当时华资收购外资第一人。同年,李嘉诚竞投香港中环站与金钟站两个地铁上盖商业的建设权,并击败老牌英资地产商置地集团,成功夺标。
1978年,李嘉诚再次作出惊人之举。他与汇丰银行合作,以“蛇吞象”的方式,通过少量资金,取得了当时著名英资洋行和记黄埔的控股权。
此后,李嘉诚开始了自己的全球商业版图。
李嘉诚在2017年长江集团周年晚宴致词时详细讲述了公司发展经历:“自1950 年创业至今天,我从塑料制造业,发展至在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经营多元化业务,包括地产、基建、电讯、零售、港口、能源和飞机租赁等等;以零售业为例,自1979年收购和黄,从当年的31家店,发展至今天606家,服务香港700万市民,全球店铺更达13000多间,服务覆盖22个国家和地区。”
到目前为止,香港的四大家族已经完成交棒,创始人纷纷退休谢幕。
在李嘉诚家族之外,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已于2015年退休。郑裕彤曾于1989年宣布退休,公司由其长子郑家纯接棒,1991年,因新世界发展负债过高,郑裕彤宣布复出,后于2012年退休,2016年辞世。新鸿基地产的创办人郭得胜于1990年过世,目前,公司由三儿子郭炳联管理,二儿子郭炳江则因涉嫌贿赂香港前政务司长许仕仁而被判入狱,目前仍在服刑,长子郭炳湘则于2008年与两名弟弟决裂,出走新鸿基地产。
李嘉诚的离去,也被认为是一段时代的告别。
本文授权转自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 。AI财经社,这里拥有权威专业的财经资讯,丰富饱满的深度商业报道。专注未来,以及更好的生活。搜索微信公号“AI财经社”关注,我们一起来定义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值班编辑:俞杨
▼
推荐阅读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在偷偷爱着你
315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请把“减负”的权柄交给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