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庄兼程 2018-05-24

没有执念就没有痛苦

如是而已


跨界导演刘若英的作品《后来的我们》遭遇口碑扑街,目前豆瓣评分仅5.9,各社交媒体上负面评价不少。

 

给人带来感官不适的,除了略显粗糙的剧情,还有简单刻板的故事逻辑。抛开男女主角的感情戏,《后来的我们》其实可以总结为男主的“北漂发家史”。网友毫不客气的指出,现在一部电影还把北京当作梦想之城,实在是有些落伍和俗套。

 

一直以来,北京都是被大众娱乐消费的对象。外地人对于北京的认知,除了亲戚朋友的口耳相传,几乎都来源于各色影视作品。而对北漂形象的刻画,则可以追溯多部曾万人空巷的电视剧,譬如《奋斗》、《蚁族的奋斗》、《裸婚时代》、《北京爱情故事》乃至最近大热的《北京女子图鉴》等。



很难说这些影视作品对北漂者的形象塑造是否客观,但他们显而易见的影响了一整代人对于北京的认知——北漂们来北京的意义很明确,就是一定要出人头地,只有经历了艰难和痛苦(甚至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另外,媒体的渲染也功不可没。虽然现在关于北漂者生活艰难的报道已经非常鲜见,但早些年记录北漂人群的生活状态曾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不管是平面媒体还是电视媒体都想从这个选题中分一杯羹,甚至部分纪录片导演都在为“北漂难、北漂苦”的认知添砖加瓦,赚得了大众不少的眼泪和同情。

 



👆

2010年后,媒体集中将视线投向了北漂人群


所以,《后来的我们》将北京视作梦想之城,这其实是中国影视剧对于北京一以贯之的设定。

 

但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你们还打算这样看待北京的生活吗?快醒醒,那已经是十几年之前的事情了。


解放后,北京市人口增长出现过两个高峰,第一个是在上世纪50年代,第二个则是在上世纪末。1991年至2004年——北京市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到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了1492.7万人,在全市增加的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63%。

 

出于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的考虑,有一波年轻人也随着第二次北京人口增长高峰涌入北京,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他们叫做80后。

 

《奋斗》、《裸婚时代》、《北京爱情故事》这类电视剧的上映时间都在2010年前后,正是80后们正走向30岁的时候。



这时候的他们,正处于职业奋斗期,经历着人生最艰难的上坡路阶段。努力、奋斗是生活的主旋律,而北京这样一个城市,就是实现梦想的地方。所以数年后,《奋斗》等电视剧应运而生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会忍不住感慨:“这说的就是我啊!”

 

遗憾的是,此时的北京并不友好。

 

住地下室或是多人公租房带来的烦恼屡见不鲜,而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导致的工作压力也与日俱增。端盘子,做杂工,甚至像《后来的我们》里面那样卖光碟的工作,都成为了没有选择的选择。


《后来的我们》剧照


这些灰头土脸的往事足以佐证,那时的北京是人口数量与城市质量不匹配的代表。

 

基于现实,一部分80后决定扎根在北京,另一部分则选择回到老家,将北京的见闻逐一诉说。口耳相传+影视塑造,北漂者的悲惨生活就这么定格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这才诞生了逢年过节时,亲朋好友小心翼翼的关心:“你在北京过的好吗?是不是挺辛苦的。”

 

然而,时代变了,北京变了。

 

2009年前后,中国开始了第三次互联网浪潮。以电商、销售、信息分类为目的的商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他们深度改造了传统行业,让生活服务变得极为便利。

 

作为互联网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北京率先迎接了时代的变化。曾经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的难题,逐渐不再困扰北漂的年轻人们。

 


“租房?我在房屋中介网站查一查。”

“吃饭?叫个家乡菜外卖吧。”

“工作?去招聘网站投个简历试试。”

“出门?手机叫个车就好。”

 

琐碎的困扰被互联网逐一解决,北京的生活体验顿时好了不少。毕竟能够压死骆驼的,往往不是工作或者前途这些高远沉重的东西,而是那些生活琐事带来的一两根稻草。

 

北京在变,北漂也在变。

 

随着90们一批批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北漂的主力军开始换血。但由于和80后的人生观差异巨大,影响了他们对于北京的认知。


首先,他们对于成功的定义不再单一。发财挣钱、成为人上人不再是唯一的成功指标;因为家庭不会给他们额外的经济压力,所以他们能够更关心自己的兴趣所在,希望能在自己热衷的领域成为佼佼者。

 

其次,他们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满足体验和收获感,而不再为了虚无的目标“忍辱负重”。换句话说,他们永远给自己留好了退路,如果过的不好便可以随时离去。

 

再次,他们认同物质基础的重要性,但也被消费主义裹挟。所以如果无法实现“有钱”这个目标,不如多刷刷信用卡,透支未来,及时行乐,享受当下的幸福。

 

最重要的是,年轻人们不再迷恋北京了,他们对北京没有执念。

 

据《社会建设蓝皮书: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调查显示,对于今后自己是否会留在北京,所有被调查的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中,60%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未来会离开北京。这其实说明了,北京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曾被视作梦想之城的北京正逐渐回归本来面貌。就像《北京人在纽约》中,主角臆想的“淘金圣地”纽约在现实面前幻灭,北京也经历了一场历时数年的群体祛魅。

 

人生态度的变化会影响人对痛苦的体验感受,没有执念就没有痛苦,如是而已。

 

诚然,北京从未大方给予过人们足够的幸福感,但要说痛苦,如今的北漂们并不想被这样简单概括。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庄兼程

值班编辑:韩忠强


▼ 

推荐阅读


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底层操作系统

李雪主将参加板门店晚宴,屡创朝鲜“第一夫人外交”先例

金正恩:“原来跨越军事分界线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