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争大哥:你有一张贼·油腻的脸

万霁萱 中国新闻周刊 2018-07-19

人到中年的徐峥

依旧保持紧绷,活得聪明。


在正式上映前,电影《我不是药神》做了大规模点映。观众给出的回应是,豆瓣开分9.0,电影票房过亿。


网友们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对这部导演处女作、没有流量和小花的电影给出超高评价,并多次把电影的相关话题带上热搜。



作为这部电影的主演兼监制,徐峥更是以“山争大哥”的身份被强行“C位”出道,引发热议。


除了为徐峥的演技叫好,因为他演活了一个不堪、自私,为了赚钱、自保、自救的小人物“程勇”,观众们也为监制徐峥和电影团队有胆量直面社会痛点喝彩。


这是徐峥继电影《泰囧》之后,再一次制造的爆款。


观众缘


徐峥是谁?


给人们抛出这个问题,他们的印象更多地是“哦,那个有意思的光头。”


因为多年来塑造的荧屏形象,徐峥留给观众的,除了光头,还是一个有意思的光头。


当徐峥饰演的角色程勇刚出现在荧幕中,坐在我身边的观众们就笑了。116分钟的电影,除了徐峥的几场哭戏外,只要是他出现,观众们总会不自觉地笑。


就算徐峥在《我不是药神》中戴起了假发,一改“光头”形象,可这并不能改变观众们对他的既定印象:娃娃脸、光头,因为这是徐峥的特征,也是他的喜感所在。


众多的喜剧演员中,徐峥是自成风格的存在——人称“冷面笑匠”的他,从最初的“猪八戒”到现在总是一脸囧样的小人物,观众们记住了这个看起来不苟言笑,实则笑点百出的徐峥。


同以往“囧”系列喜剧不同,在这部作品中,为了更好地展现主人公程勇,徐峥尝试了更为自然的表演风格,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有着严苛的要求,每个镜头至少拍摄20遍以上。


因此,徐峥饰演的程勇多了一点沧桑感,多了一些中年大叔的“油腻”,这样的诠释是最好的演绎,因为够怂,够烂,够粗,这才是一个小人物的状态。

 

在当下的媒体语境中,油腻不是一个好词儿,可观众们把它用在徐峥身上,不是出于讨厌,反而是喜欢。因为这个词语,形容的恰如其分。

 

正如徐峥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的表现,懒洋洋,想各种理由推脱劳动,可观众们却讨厌不起来,认为他“可爱”,油腻却有味道。



这是很多观众,包括我在内,对徐峥的判定。这是徐峥的喜剧功底,戏里戏外,浑然天成,也是他的作品不会崩的根基。

 

哪怕在喜剧作品后,徐峥相继出演了悬疑电影《催眠大师》、《幕后玩家》,观众也买账,并不排斥他跳出喜剧的变化。

 

这是徐峥的观众缘。


通透



靠着《春光灿烂猪八戒》的喜剧形象一炮而红,徐峥似乎并不开心,因为他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文艺小生,”而文艺与喜剧是两个不沾边儿的类型。

 

爆红之后,徐峥在荧幕上先后出演了《李卫当官》、《疯狂的石头》、囧系列电影。继“猪八戒”之后,他“违心”地用喜剧形象活跃在大众面前,囧系列甚至让他成功地由喜剧演员踏入“双十亿”导演行列。

 

徐峥意识到自己的优点“长得比较圆,讨人喜欢”,这使得他从小就演遍了上海各个区少年宫的剧场。而因为成年后的一些原因,徐峥秃顶了,他索性成了光头。恰好是这种有喜感的形象,观众们总能一下子记住。

 

徐峥有过一些负面新闻,但总是动静不大,一来没有徐峥本人的回应,二是新闻被流量担当们冲洗掉,那些声讨他的人,渐渐没了声音。

 

反而徐峥每一部作品带来的反响,大多超过了他的负面新闻。看起来,观众们并不在意他的私生活,只要片子好看,我们就捧。

 

因为徐峥不设“人设”。在众人心中,他是靠影视形象活跃的,哪怕是丑闻爆出,网友们不会有强烈的反应,因为徐峥在他们心中没有具象。


有人说《我不是药神》是中国版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但在情感诉求与渲染烘托上,《我不是药神》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它知道在哪里把细节放大就能制造泪点,接住观众们的情感宣泄,因此与更加收敛、克制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来说,《我不是药神》的煽情来得“稳准狠”,更加热烈。



作为《我不是药神》的监制,经验丰富的徐峥懂得中国观众的“点”,他接住了,并且收放自如。

 

这是徐峥的聪明之处,在保证电影过审的前提下,他敢于和团队触碰现实题材,开创先河,同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有自媒体形容“这样的徐峥,这样的《药神》,活该挣钱!”

 

徐峥在乎观众,因为观众意味着票房,但他也有野心,所以他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看“体系能不能支持到这些艺术电影”,另一方面,“从创作角度,找到在表达的同时,实现观众的关注”。

 

自媒体孟大明白曾这样写徐峥,“和徐峥谈话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很少把话题停留在个人经历上,而是很快跳跃到业务讨论和他对某些话题的思考,包括和他谈论他主演和监制的新作,让他想起的也是喜剧电影创作的现状。”

 

这是徐峥的通透。


不够松弛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徐峥曾说,自己会一直延续喜剧风格,但纯粹搞笑并不是他的最终追求,“我一直在认真考虑,除了笑,也要带给大家别的内容。观众的成长是很快的,不去探索,观众不会满足。”

 

徐峥在心里一直在用艺术标准衡量自己,希望作品不止停留在“笑”本身,还能传递给观众他对生活的理解。

 

因此,徐峥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例如,他希望通过“囧系列”电影,带给观众“让心灵有所成长、改变”的意义。

 

虽然徐峥演了不少喜剧角色,也成功转型导演了一些作品。但是因为总想通过作品表达一些想法,这个理念让他一直都不够松弛。



不够松弛,意味着紧张,也代表着徐峥始终在和自己较劲。

 

王自健曾形容徐峥,“干什么都很辛苦,太矫情了。”

 

徐峥的辛苦,来自他的自尊。作为有信念的演员与导演,不希望自己的作品除了笑,只剩下空洞、毫无内涵。

 

所以,在电影制作上他特别用功。从剧本到表演,经常花大功夫磨。

 

徐峥曾经说自己为了调查剧本是否受欢迎,他做了很多实验。

 

一个故事,徐峥会先给一个人讲一遍,观察他的反应,例如他会在哪里聚精会神,在哪里发笑。随后,同一个故事,进行微调后,徐峥再跟另一个人讲,看这个人的反应。经过大量地观察,最后他才会根据反馈进行剧本修改。

 

这种苛刻的细致,徐峥会一直会从剧本阶段持续到电影上映。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和媒体说,在电影上映前,他甚至会跑到影院挑毛病——比如“银幕有些暗,音效不太好”等最细节的问题。

 

不够松弛,始终带有紧绷感,追求极致完美,是徐峥对待每一部作品的态度,因为总得需要这些“硬菜”,才能填饱肚子,走得更远。


有所为


一个不够松弛、时刻保持紧绷状态的人,按照常理,通常都会对身边的新事物保持警惕与敌意。

 

但这个常理,在徐峥身上并不通用。因为徐峥长达10余年间一直在提携新导演,不仅发起了“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的系列活动,也提出“与新导演同行”的理念。

 

作为监制,徐峥不会抢他们的功劳,因为“如果你真有才,我就站在你身后,帮你完成你的作品。”

 

前段时间,口碑票房双赢的《超时空同居》就是出自徐峥之手。用导演苏伦的话讲,“这部片子完全是在徐峥的鼓励下才完成的。”



剧本上,徐峥一遍遍地挑毛病,被苏伦和演员们吐槽为“最严编剧”;

投资上,为了保证电影的质量,徐峥利用自己的人脉,确保片子的资金;

拍摄上,徐峥经常“打击”导演,“这场戏不够有特点”“这场戏比刚才稍微好一点,但也只是稍微”。

 

导演苏伦评价徐峥:“像一个小朋友一样,依然是那么热爱这个事情。”

 

倘若徐峥不是出于对电影纯净的爱、对青年导演才华的爱惜,根本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前段时间,徐峥迎来了自己46岁的生日。曾经与徐峥合作过的青年导演,其中包括《疯狂的石头》《无人区》宁浩、《催眠大师》陈正道、《夜店》杨庆、《猪太郎的夏天》宋灏霖、《超时空同居》苏伦、《我不是药神》文牧野联合为他送上祝福,借以感谢徐峥的信任与支持。

 

苏伦,“徐峥对我说‘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做你最热爱的事情’,这一点鼓励对我非常重要。”

宁浩,“没有老徐,《心花怒放》就没了。”

杨庆,“他给我介绍这个行业最靠谱的人。”



徐峥感动之余,在回应中不忘调侃,“分明是我在沾各位导演的光,是大家成就了我。”

 

彼此成就,互相扶持,用徐峥的话说,“青年导演拍片不容易,希望我能用自身累积的资源和影响力,帮助青年导演,同时为他们的作品提供更多经验和方向。”

 

单凭这一点,徐峥就把自己的同辈演员甩在了身后。

 

1972年出生的徐峥,人到中年,但他依旧保持紧绷,活得聪明。有记者曾问他是否愿意再出演“猪八戒”,徐峥的态度明确,现在不会出演,但放到以前,他还是会演。


参考资料:

1.微信公号“孟大明白”:十年前对徐峥、宁浩的采访,现在看来依然有意义

2.微信公号“虹膜”:再来说说徐峥,一个永远在套路之外的演员

3.第一财经日报:徐峥:《港囧》沉寂三年后

4.腾讯娱乐:专访徐峥:《无人区》早点上,就没有《泰囧》了

5.搜狐财经:我们专访了徐峥,没怎么聊票房,我们聊了价值观

6.环球人物杂志:“幕后玩家”徐峥,岁月拿这个光头没辙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万霁萱

值班编辑:俞杨


▼ 

推荐阅读


谁推高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


我不是药神:韩国敢拍的,我们也有了,甚至是更好


海航回应王健死因:相关细节还待调查核实,将全力确保经营稳步推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