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抱大腿,不找“爸爸”,顺丰还能倔强多久

白白 中国新闻周刊 2019-03-31


不是顺丰不上进

竞争的维度已经变了


一直“优秀”的顺丰,因为跑得慢了成了新闻。

 

市值腰斩、盈利羸弱,勾连出顺丰当下的困顿:上游电商向下探出触角,日益影响着快递行业格局;而新业务刚刚起步实力尚浅,还不足以带动整艘大船。

 

快递行业在草莽中生长,顺丰却独自站上了一个高度,高效服务和“特立独行”的气质成了它身上最亮眼的印记。然而整个行业的动态也在持续刷新,数年里,阵营急速分化、竞争日渐激烈,不站队的顺丰能否延续往日优势地位,似乎还在一片迷雾之中。

 

抱or不抱,这是个问题

 

又一家友商倒向了资方爸爸的怀抱。

 

本月中旬,阿里出资46.6亿元入股申通快递控股股东公司——上海德殷设立的子公司,交易完成后,阿里将间接持有申通快递的部分股权。

 

在投资了百世汇通、圆通、中通后,阿里已经将“三通一达”阵营中的大多数拉拢到自己麾下,只剩顺丰依旧倔强。

 

有物流行业分析师据此表示,阿里利用自身在电商领域的商流优势,先整合中低端快递市场,用股权合作的形式把大家绑定在一起是个必要动作,以继续巩固其优势地位。

 

经过十多年协同成长,电商与快递公司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作为链条的上下游,过去它们共生共赢,2007-2017年当中,全国快递业务量由12亿件增至401亿件,年均复合增速近40%,顺丰们的增速一度逼近60%。

 

如今,电商们告别高增长步入平台期,快递企业也因此脚步渐缓。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507亿件,同比增长26.6%,增速的尾巴继续往下掉。

 

反映在行业里,是整个梯队都在变化。翻看2018年头部企业财报,大部分企业的增长依旧在行业水平之上,只有顺丰出现了最大反转——一年前它还是全面领跑的姿态,而今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增长,都落在了别人后面。

 


图中数据均统计自各企业2018年度/季度财报、各公司高管公开讲话。

因圆通财报数据尚未公布,表中暂未体现


不是顺丰不上进,竞争的维度已经变了。


快递行业本身天花板低,加之受上游所限,阿里等有实力的电商出手整合,友商们纷纷选择抱大腿,以求继续留在游戏牌桌上。

 

为了跳出狭窄的生存空间,顺丰始终没有倒向哪一方,反倒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凭借自己在业内建立的品牌实力,发展新业务,保持独立。

 

“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掌舵人王卫曾把思路投向电商。它参照京东、亚马逊这类电商、物流一体化的公司,意在通过延长业务链条,在自己体内形成商业闭环。

 

现实远没有想象中那般轻易。历经6年时间,轮换了7个CEO后,顺丰始终没能拿回一个满意的结果。

 

自2010年踏入电商市场,顺丰先后创办了顺丰E商圈、顺丰优选、丰E足食、嘿客等电商平台,尝鲜海淘、无人货架、O2O等新业务,但这些项目始终不温不火,甚至无疾而终。数据显示,仅2013-2015年,顺丰电商板块的亏损就超过16亿元。

 

“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新零售,都不是物流公司的长项,商业的逻辑非常不一样。加上商业部门并没有独立运营,管理体制和基因都不对,做起来就很难。”有高管说。

 

“阿里、京东对物流的布局势必会抢占快递市场,对顺丰产生威胁。顺丰是有忧患意识的,想提高自己的护城河,但电商不是他的强项,所以还是要交学费。”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

 

电商的路走不通,顺丰只好掉头,甚至因此打破了曾经“不上市”的坚持。

 

王卫曾表态,上市的好处是圈钱,虽然顺丰也缺钱,但它不会为了钱而上市,顺丰的目标是让企业长期地发展下去。在踏实做实业、抵御资本泡沫的语境下,这番话曾为顺丰赢得了不少掌声。

 

后来,事态变化超出了所有人预期。2012年开始,中国的快递企业告别过去业绩“疯涨”的阶段,“三通一达”和百世接连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得了充足弹药,同业的竞争压力逼得王卫不得不扭转执念,拥抱资本。

 

夹缝中腾挪

 

从上市后的一系列收购和布局来看,顺丰的投资视野回归核心业务,瞄准了海外和物流行业里更细分的市场,意在跳出目前狭窄的“框”。

 

按照王卫的规划,顺丰对标的不是4千亿元的传统快递市场,而是12万亿元的大物流领域。在这个宏大框架下,全方位的收购布局随之开启。

 

去年,顺丰1亿美元投资美国物流服务平台 Flexport,意在进军利润更高的国际快递市场;为了进入万亿级别的供应链市场,顺丰也挥出大手笔用55亿现金收购了德国物流巨头DHL在中国的供应链业务。

 

国际快递业务的增量空间巨大。图/国家邮政局

 

此外,向普通用户开放同城配送业务,直逼京东、美团的领地;8月,与美国夏晖集团、招商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进行合作,在冷链、海运以及铁路运输方面落子。

 

顺丰还尝试突破自己以往直营的模式,旗下快运品牌顺心捷达对外开放加盟,计划用时2 年搭建国内零担快运网络。这是一块集中度还很低的市场,前十家企业的份额总和大约只有2%,而且规模是电商快递市场的数十倍。

 

2018年,顺丰花在收购以及投资上的钱超过70亿,最直接的影响是年度净利润下滑。除此之外,负债率和现金流都是紧绷的状态。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末的资产负债率由2017年底的46.23%上升至2018年底的48.45%,远高于同行业“三通一达”平均30%左右的负债率水平。

 

探索前路的过程中,顺丰市值从3061亿元顶峰一路震荡向下,截至3月22日市值仅剩1526亿,已经腰斩。

 

资本市场上的信心不足,源自顺丰的基本面依旧没有明显变化。体现在营收上,冷链、重货、同城配等新业务收入172亿,同比增长76%,整体营收占比将近20%,但与一贯的王牌国内时效业务相比,体量依旧太小。要建立起明显优势,势必还需要投入更多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新业务短期内尚未具备成熟的盈利能力,并会拖累公司毛利率,因此会出现短期内新业务“营收占比上升、整体毛利率下滑”的现象。

 


顺丰2016-2018年各项业务营收情况 图/公司财报

 

这些看上去都是顺丰潜在的机会,但竞争对手也都在虎视眈眈。就在顺丰大力布局新业务的窗口期,其他企业则瞄准了顺丰的核心优势:“快”。

 

在提高运送效率这件事上,对手很容易复制它的成功之道。比如中通快递的“次日达”、韵达推出“韵准达”等服务均承诺了颇具竞争力的服务性价比;德邦快递主攻的大件快递市场也在一直强化“承诺上楼”等服务。京东物流六大产品中的个人快递更是直接对标顺丰,时效上不亚于顺丰,价格也更经济。

 

“顺丰最大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来自同行,而是跨界企业。”王卫曾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这样预测。但现在,同行们已经逼到了门口。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显示,顺丰的市占率已经落在了“三通一达”之后。

 

2018年快递企业市占率

 

华创证券研报中预测,今后三年内,“三通一达”的业务量占比由当前的56%提升至67%,这意味着,顺丰的市场空间将再受挤压。

 


图/华创研报

 

内忧外患,顺丰也不是全无胜算。

 

优势在它于长期积累的差异化路线,一直延续的品牌形象,和敢于创新领先试错。2018年,顺丰在科技投入(包含研发投入)一项的投入资金是27.2亿元,同比增加69.8%,占营业收入的3%。同行申通、韵达、圆通甚至包括德邦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尚不到1%。

 

在科技上大力投入,足见顺丰转型科技公司的决心。要看到切实的效果,还需要战略上保持充分定力。

 

尽管前期已经累积了一些优势,此时顺丰更需要一个“平视”的视角:原本实力较弱的竞争对手们已经逐渐强大起来,以往高端市场累积的优势正慢慢被拉平,交手的战线也比从前更长。

 

可以预见的是,顺丰不抱大腿选择自己扛,未来免不了要过一段苦日子了。


值班编辑:俞杨


▼ 

推荐阅读


许可证过期3年,暗访组差点晕倒,盐城天嘉宜酿惊天一爆


孔子大学,一所县域高校的突围与梦想


男子疑似迷奸女同事:他曾自扇耳光道歉,一审却被判无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