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园啊,在天堂说累了就歇会

胡克非 中国新闻周刊 2020-08-25


无论我们怎样针灸都无法触到那个穴位了



谢园走了,圈内好友、网友一片唏嘘。


61岁,他还年轻,几个月前热播电视剧《古董局中局2》中,他饰演气功大师戴鹤轩是人们最后一次在影视剧中见到他。


几个月前,他和梁天、刘金山、关凌等好友在饭局上高歌的视频,让人捧腹怀念。


他走后,史航、张艺谋、陈凯歌、马未都甚至是鲜在媒体发声的葛优,纷纷发文悼念。


短短一段短信文字中,葛优回忆了与谢园相识、下棋等生活片段,最后一句话让人泪目。


“天堂多了些欢声笑语,谢园啊,在那说累了就歇会啊。”

 


谢园其人


1959年6月,谢园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两岁那年,父亲离世,母亲带着他改嫁。


上世纪70年代,谢园高中毕业,通过老师的引导报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在面试的时候他模仿了学校领导说话的口音和风格,后来老师告诉谢园,他是第一个以这样的表演通过考试的学生。就这样,谢园成为了张丰毅、张铁林等人的同班同学。


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谢园被分配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但因为眼睛近视被退回了学校。虽然谢园渴望那身军装,却也乐得做一名教员。


1981年,谢园出演影片《新兵马强》出道。1987年出演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而一举成名,后又主演影片《棋王》。两部影片的优异表演让他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之后又斩获飞天、百花、金鹰等各项大奖,被称为“四料影帝”。


电影《顽主》是王朔按照谢园、梁天和葛优写的,三人也因此结缘。虽然谢园因档期的原因辞演《顽主》,但仍然和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后三人创办好来西影视公司,组成组合,以走穴的方式在全国演出。1994年三人合作喜剧电影《天生胆小》,加之《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喜剧影视剧的热播,三人被观众称为“喜剧三剑客”。


随着新世纪到来,梁天、谢园纷纷淡出影视圈,前者下海经商,后者则安心教学,只有葛优伴随着贺岁片一步步变为如今人们口中的“葛大爷”。


在访谈类电视节目红火的那些年,谢园常以受邀嘉宾的身份参加录制,作为梁天、屠洪刚、宋丹丹等人的好友露面,通过即兴模仿和爆料与主角们的趣事而点燃现场引观众捧腹。


如今谢园离世,圈内好友纷纷撰文回忆,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快乐”。电影录音师、录音系78班校友陶经甚至说:“太突然了,78班最快乐的人走了!”

 

做演员,精神上是有方向的


“1993年以前我做演员,精神上是有方向的。我拍《孩子王》,导演同我讲,与其说你演不好“老杆儿”是对不起这一个(角色),不如讲是对不起整整一代人。我也是这么想,因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浩浩荡荡三千万,感同身受,一定会有各种不可名状的滋味在心头……我有着冲天的‘革命’干劲儿。不管身体上怎么累;不管为了逼真外型忍受多少痛苦;心情和精神,永远是舒展的;当时的拍摄漫长困苦,可就是衣食不足——也知荣辱。”


上面这段文字,来自于2002年第2期的《电影艺术》杂志,一篇名为《我不懂现实魔法》的文章,作者正是谢园。


在文章中谢园分享了自己在新时期教学与拍摄中的两个故事,在不谈艺术只谈生产的大环境下,谢园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彷徨与不满。


文章中谢园提到的《孩子王》,是他大学校友陈凯歌的作品。那是他多次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电影《孩子王》剧照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插队知青被抽调到农场中学教书,最后因他没有按教学大纲及课本内容教课而被开除的故事。


最初,陈凯歌找了一个非职业演员饰演片中的主角“老杆儿”,从形象到气质都符合预期,但在开拍时,陈凯歌发现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离达标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无奈,他找到了谢园。


整部电影成片后共有700多个镜头,其中谢园的镜头有520多个,陈凯歌认为,如果谢园演不好,整部电影就废了。


陈凯歌对表演的要求很高,抄字典的动作、走路的样子、拿粉笔时手腕的高低,谢园不断练习体会。


陈凯歌对媒体回忆,为了演活这个知青,谢园两三个月蓬着头,脸也不洗,穿着一件旧衣服不换。过年大家都回了北京,他也不走,为了活在人物里,他一个人守在景地,等大家回来。


陈凯歌最喜欢一张《孩子王》的法国海报,谢园从竹屋的窗里向外看出去,不知是在看什么,眼睛里满是柔情。

 

《孩子王》法国版海报

 

15年前,谢园接受采访的时回忆《孩子王》的拍摄,“《孩子王》是一部作者的电影,没有任何其他的企图,不为了消费者不为了商业。甚至电影的拍摄要求都可以抛弃,我们的表达不需要任何束缚。我们只要无限的忠诚,这是纯粹的内核和依托。当年我们的真诚是一扎就疼的,我、陈凯歌导演和摄影师顾长卫的眼神都是纯粹的,没有任何杂念。后来我一个人又回到了拍摄地,坐在云南的那个角落,马帮的铃声传来,人生在冥冥中的那样一刻凝固了。而现在无论我们怎样针灸都无法触到那个穴位了。


一扎就疼的真诚,是那代演员的特点。


无论在哪个年代看上去,作为男演员,谢园都与俊朗、帅气这样的词汇无关,更没有人会以“鲜肉”“奶油小生”来形容他。


无论是《孩子王》中的老杆儿,还是《棋王》中的王一生,《大喘气》中的丁健,甚至是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客串饰演的盲流“宝财哥”,都能看到谢园近似于偏执的表演,这些角色真实、可信,让人印象深刻。


许多年前,谢园便已经明白,自己心中的电影那种纯粹的艺术表达,在如今的影视产业中,也许再也不会有了。


他彻底退回了讲台,只是偶尔出来客串一两个小角色。


讲台后,他讲解着从卢米埃尔兄弟创造电影到后现代主义结构分析,从伯格曼到昆汀·塔伦蒂诺等等有关电影的一切。他陶醉于《日格瓦医生》《巴里·林登》《猎鹿人》这样的电影,因为它们强调了以生命及思想灌入其中,每一个镜头都精益求精。

 

喜剧的迭代


影评人赛人曾为谢园撰文,其中提到,“最早的时候,在学术界人们并没有把这位教表演的老师与他的好朋友葛优、梁天混为一谈,而是将他视为石挥、谢添这样的表演大家最好的继承者,和他同样被抱以厚望的是话剧演员出身、但极少演话剧的姜文。”


纵观谢园担任演员的影视作品,很难直接将他与喜剧演员挂钩,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固执地认为谢园是一名喜剧演员。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王朔的小说、梁左的相声以及春节联欢晚会的兴起,大众文化悄然发生着改变,人们不再期待大荧幕中那些完美漂亮的形象,而是去追求相貌平平却有特点的有血有肉的角色,米家山、英达等导演的一系列作品的成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于作品和角色的需要。


因此,梁天和葛优成为了人们眼中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而直到谢园在与二人合作的喜剧电影《天生胆小》中扮演一个罪犯的角色,才被业内冠以“喜剧三剑客”的美名。

 

梁天、葛优、谢园被称为“喜剧三剑客”

 

真正让谢园被认定为喜剧演员的则是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的那次客串,谢园应英达的邀请客串剧中的一个人物,在了解了所有剧集后,谢园选择了“宝财”这个角色,他觉得自己有比较土的一面,再加上那身破衣裳,一出场就是个碰头彩儿。


短短两集中,谢园成功塑造了一位入室抢劫的农民工宝财,这个一口陕西话、没啥文化、特别自私、贼心眼多的很,入室偷盗抢劫绑架还想策反小保姆的人物,让谢园成了 80 后心中无法忘却的人。


很多年以后,谢园去咖啡厅点咖啡,拿到咖啡的时候,杯子上赫然写着三个字“宝财哥”。

 

电视剧《我爱我家》剧照

 

媒体人从易发表文章提到,“喜剧三剑客”的成名,要从上世纪80年代“市民喜剧”的勃兴说起。所谓的“市民喜剧”,从表现手法上来说,这一时期的喜剧创作“不以夸张的肢体动作或者滑稽的面部表情取胜,而是依靠精巧的情节安排或者内在的观念冲突来制造笑点”。 


八九十年代是现代与传统、新与旧碰撞激烈的年代,“市民喜剧”敏锐地把住了变化的脉搏;当时的城市老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与思想困惑,都可以在喜剧影视作品中找到印证,这些作品以幽默消解转型时代的迷惘和恐慌,并表达最基本的良善和道义立场。


每一个喜剧作品都有一个悲剧内核,悲剧是因,喜剧是果。


开店的“二子”、当编辑的“李东宝”、游手好闲的“贾志新”、包工头“宝财”、文化馆长“王双立”都是在那一段特定历史时期中影视喜剧舞台上的经典形象,那个时期的喜剧电影,不需要过多的方言俚语或是网络段子加持,便可以击中人心。


冯氏贺岁三部曲,将这样的“市民喜剧”推到了顶点,再之后迎来的便是喜剧的迭代,悲观者认为,三部曲后再无喜剧,乐观者则认为,喜剧因时代的不同,有了全新的诠释,不同的受众,不同的需求,催生了喜剧作品的变化。


不管怎样,如今的喜剧作品,早已不是曾经的样子,无论是《疯狂的石头》还是《人在囧途》或是《疯狂的外星人》《西虹市首富》,无论影评人如何解构和阐述,也与上世纪末的作品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当喜剧片在市场和票房上持续走高的时候,也无需再去寻找曾经的模样,甚至奢求去复制什么。


谢园走了,走得很猝然,这两天社交媒体上网友大量转发着他的视频,有电影片段,也有访谈节目的精华瞬间。


其中一个视频配上了电视剧《我爱我家》的片尾曲,画面中是谢园饰演的“宝财哥”的镜头,毛阿敏的歌声缓缓而出。


“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平淡的故事要用一生讲完,光阴的眼中你我只是一段插曲……”

 

参考资料:

1. 《电影艺术》2002年第2期,《我不懂现实魔法》,作者:谢园

2. 《演员谢园去世,勾起太多喜剧往事》,作者:从易

3. 《与光同尘:漫谈11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首发于“虹膜”公众号,作者:赛人

 

值班编辑:薛梦昭


推荐阅读

上海副市长、公安局长龚道安落马,今年公安系统第三“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