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分,观众催更、吹爆的电视剧,竟是主旋律题材

胡克非 中国新闻周刊 2021-03-22


不在于什么题材,而在于怎么拍


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因春节假期调整播出计划,停更9天,竟能引发网友在线催更。


豆瓣评分9.0分,累计播放量超3亿次,这是主旋律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成绩单。


好评如潮,点赞无数,弹幕中年轻人甚至表示,“这是一部不用使用二倍速观看的作品。”


电视剧《觉醒年代》豆瓣评分截图


曾经,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作品一直游离在主流影视剧观众的视线外,关注不高、评价较低、过分脸谱化和口号化的人物塑造和剧情让观众对这类题材敬而远之。


近年来人们发现,多部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作品质量和口碑慢慢提升了上来,从《大江大河》到《山海情》,从《巡回检察组》到《觉醒年代》,都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曾经拍摄难、后期难、市场难的主旋律题材,如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火出圈的《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是首部全景式展现建党进程的电视剧,电视剧以“南陈北李”从相识相知到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为叙事主线,全景展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


多位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出现的人物在电视剧里出现。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毛泽东……这些名字让观众表示,“每一集都是知识点”。


这些耳熟能详的革命先驱人物被赋予了极具个性的出场方式,在镜头语言的帮助下,人物形象更丰满,画面更立体。


观众既可以看到像鲁迅《狂人日记》的写作和发表、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说、辜鸿铭做《中国人的精神》演讲这样的名场面。


也可以看到,陈独秀会不顾旁人目光狼吞虎咽吃涮羊肉,李大钊看到妻儿在院中捉鸡时会纵声大笑的场景。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中的“精神导师”,而是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鲁迅完成《狂人日记》。图/电视剧《觉醒年代》截图


在往常的主旋律历史题材影视剧作品中,特定人物总是会寻找特型演员来扮演,《觉醒年代》却选择了大量的专业演员。


这看似是一着险棋,却让人物呈现有了脱胎换骨式的改变。这样的变化势必会让服化道承载更大的压力,但也让很多人物有了更扎实的台词,更灵动的肢体语言,从而有了更有层次的镜头表现力。


有观众表示,虽然不是特型演员,但是由马少骅扮演的蔡元培、毕彦君扮演的辜鸿铭、张侗扮演的李大钊,都有着接近教科书式的形神兼备。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千方百计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涉及性格里的多面性,不避讳家庭生活和性格瑕疵,而不是只表现这些人物的高光时刻。”在张永新看来,如果人物塑造是干瘪的,观众则无法生动地感受、接受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


除讲究的人物塑造外,剧情的紧凑,细节的考究,也让这个电视剧更吸引人。


《觉醒年代》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从袁世凯称帝讲起,历经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签署《二十一条》以及五四运动等多个重大事件,但始终没有离开一条主线,即回答剧中人物关切的那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


《觉醒年代》独辟蹊径地从政治、经济范畴的“硬历史”揭露,转向以文化精神为主的“软历史”描述,揭示了“年代之觉醒,实则是思想之觉醒”的主题。


不得不说,一部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作品,能有这样的口碑和关注度,主创团队着实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


电视剧《觉醒年代》海报。图/觉醒年代官博


题材不应该是藩篱


面对近一段时间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作品热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是创作团队找对了路子。


尹力回忆称,主旋律这个命题的说法来自上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主管部门提出,影视剧要坚持创作主旋律作品,并且希望主旋律作品多样化。


“那个时候提出了三性的概念,要求主旋律题材作品要具备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但真能做到这三点的作品,基本不存在。”


在尹力看来,每部影片都有它的主要诉求,多年来自己一直致力于从事主旋律影视剧作品的创作,自己有一个坚持。


“我始终坚持不在于拍什么题材,而是在于怎么拍,说人话表真情、尊重创作规律、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观众审美要求。只要做到这样,题材根本不是障碍。”


但很遗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到了不少质量相对低劣的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作品,去年被观众骂上热搜的《雷霆战将》便是其中代表,穿着主旋律的外皮,打着偶像剧的念头,最终狼狈下架。


在尹力看来,这些人物脸谱化、台词口号化、剧情刻板化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作品,并不是题材本身有问题,而是制作者没有走心。


工作学习一天,再看演员们一本正经地在电视机里说教,说着四六不靠的台词,演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式的剧情,观众不买账也是必然的。


但是时代和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质量不过硬的作品,在当下是不会有好的口碑和市场回报的。


“曾经的单位工会经常组织员工看电影,现在你看工会还组织么?有些作品就是免费大家都不乐意去看。这就需要行业改变了。”尹力说。


应了广大观众的那句话,不是主旋律题材不好看,而是烂片恶心人。


影视剧制作者永远是在与观众博弈,如果创作没有高于观众,没有征服观众,观众一定不会跟着走,更不会叫好。


尹力认为,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作品和其他题材作品在创作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影视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在改变,但是有些内核是不变的。


“优秀的故事、人类共同的情感、记录当下时代的责任,这些是不应该改变的。”


可喜的一点是,通过近期大批主旋律题材作品赢得市场口碑,我们可以发现它不再意识形态先行,也不再那么说教,拥有了极高的观赏性和大众共鸣。


这也让人们对主旋律题材有了更高的期待。

 

电视剧《觉醒年代》海报。图/觉醒年代官博


主旋律只是众多题材中的一种


当主旋律题材影视剧作品频频获得口碑和市场后,有影评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单位时间内相应题材作品数量一旦过多,势必出现挤兑,造成审美疲劳和资源浪费。


对此尹力认为,主旋律题材有它的特点和价值,但这并不能表明大家就应该一拥而上去做主旋律题材,“现在的时代和观众的思考是多元的,已经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观众有选择的余地,有判断的能力,只有给他们更大数量更高质量的作品,才能培养每一个细分市场的受众。”


的确,在影视作品拍摄制作中,抱着从众心态的不在少数,宫斗、穿越、婆媳斗法、奇幻、甜宠这些题材都出现过一部爆款作品后,跟风心态下的大批浑水摸鱼的作品涌现的情况。


在大银幕上,正因为《流浪地球》的热卖,从而成就了《上海堡垒》的悲剧。


即便去年《隐秘的角落》热播,随后在同剧场播出的其他作品也没有达到它的高度,这也从另一个层面看出,单一题材作品到达一定数量后,质量的重要性就更为凸显。


“题材只是影视剧作品的一个切口或是一个角度,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质量和表达方式。一个好的影视剧创作者,面对每一个题材都应该全力以赴,调动自身的所有艺术语言和积累,一个好的创作者不能拘泥于某个题材,这样会把自己束缚住。”尹力说。


有很多观众热衷于做比较,将近期热播的《赘婿》和《觉醒年代》做对比,认为后者是国剧之光,前者则空洞无味,对于这样的对比,剧评人文翰认为这样的对比是不公允也是没有价值的。


文翰认为,题材间不应有高低之分,不同题材的作品,不同取材的作品,要在他们相应的评判体系下进行类比,每部作品面对的受众不同、拍摄手法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传递的价值观念明显不同,观众可以通过数据去思考人们的观影观剧习惯,但不能粗暴片面地将两部题材截然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


主旋律题材只是众多题材中的一种,由于技术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它在拍摄的过程中可能难度更高,困难更多,但是对于观众而言,只有你击中了人心、把握了审美、掌控了尺度,人们才会关注你影片背后的故事。


在没有质量的前提下,那些艰难,都是借口。


值班编辑:肖冉


欢迎关注中国新闻周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不土葬不火葬,你愿意死后让身体化为土壤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